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曆代誌上下》的希伯來原來的書名原不叫“曆代誌”,而是另外一個字,意思是“日子當中所發生的事件”。後來之所以被起名叫做“曆代誌”,是源於主後第四世紀的聖經翻譯學家耶柔米。既然《曆代誌》記錄的是“日子當中所發生的事件”,那麽很自然地,我們會發現在全卷書中記載了許許多多的曆史事件,相當於一本曆史書。可是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為什麽在《撒母耳記上下》和《列王紀上下》之外,還需要這樣的另外一本曆史書呢?其實,作者真正關心的,並不僅僅是向讀者呈現這些過去的曆史事實本身,乃是如何去解釋和反省這段以色列的曆史。這也正是我們在讀經過程中常常要思考的問題。
《曆代誌上》前九章都是家譜。第1章的家譜除了簡單提到以色列的家譜以外,更多的是側重在其它各個族裔身上,而以色列的家譜則是從第2章開始才集中介紹。這樣的安排顯得很特別。為什麽要在這樣一卷記載以色列的曆史,並從中反省的書卷中,要加入別的族裔的家譜呢?這些族裔和以色列的曆史有什麽關係呢?
我們可以看到,從這些家譜中表現出來的一個事實就是,以色列民族和其它族裔的家譜之間有著盤根錯節、千絲萬縷的聯係;以色列民族原本是和其它族裔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就好像保羅所說的,神從一本造出萬族(羅17:26),從亞當繁衍出地上的萬族;同時,以色列這個民族又是萬民中的一個族裔而已。作者要記載以色列人的曆史,卻是從萬民的家譜中開始,告訴我們的是,以色列原本是與萬民同列,沒有什麽區別。以色列民族的特殊性不在於他們擁有什麽天生的獨特性,而是在於神對他們的選召,將他們從萬民中揀選出來。這也就是說,以色列的獨到之處不在於他們自身有什麽優勢,乃在於他們與神之間的關係。什麽時候他們保持這樣與神的關係,他們就是分別為聖的族裔;什麽時候他們離開了與神之間的關係,他們就什麽都不是了。作者特別在冗長的家譜中寫到:“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1:27),為以色列民族買下了伏筆。原本平常的亞伯蘭,因著與神的相遇,被神改名,從此以色列民族誕生了。
明白自己民族的獨特性不在於自身條件,而唯獨在於與神的關係,這對於亡國被擄(曆代誌寫於亡國被擄之後)的以色列人來說,是反省,是安慰,也是盼望。失去國土,散居各地的以色列人急需對自己身份的確認。而作者則告訴他們,以色列的身份認同乃在於與神的關係。他們因著被神揀選而與眾不同,因著離棄神而丟棄了這樣的特殊性,與世人一樣,也成為外邦人的奴役。以色列人要重拾自己特殊的身份,就必須重回神的懷抱;不是靠著自身的努力,發憤圖強來贏得世人的尊重,乃是靠著與神關係的複合。
對自己身份的確認,這也是我們基督徒需要認識的。我們的身份從何而來?我們的身份如何認同?我們原本和以色列人一樣,出生於芸芸眾生之中,原本與世人無異。然而是蒙神的呼召,成為基督的門徒。不是靠著社會上的地位,不是靠著事業的成功,不是靠著人數的多少,不是靠著屬靈的術語,乃是靠著信心,藉著耶穌基督的救恩,成為神的兒女。從家譜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過去,乃是和世人一樣;看到自己的現在,乃是因著神的恩典成為神的子民;同時也可以展望未來,乃是歡歡喜喜盼望進入神的國。
默想經文:“他拉生亞伯蘭;亞伯蘭就是亞伯拉罕。”(1:27)
主啊,感謝你,將我們從塵土中提拔,從糞堆中抬舉。因著與你的相遇,我的人生不再一樣,不再是外人和客旅,乃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主啊,我願在你裏麵成為新造的人,舊時已過,都是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