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主在美國

不要介紹了,就是那個閣主
個人資料
梅璽閣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下廚記 VIII]日式茶泡飯

(2019-02-28 19:48:10) 下一個

“不要美化那個時代!”
這句話是在我的一個朋友看了篇描寫上海泡飯的《一碗泡飯,盡顯上海本色》後說的,我深有同感。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懷舊”的公號文章,那些文章多半是用圖片羅列已經消失了的食品和器物,爆米花、正廣和、鹽金棗、五香豆、煤油爐、巨龍車,再加上《愛情公寓》中子喬的那句名言:“那時候天還是藍的,水也是綠的,雞鴨是沒有禽流感的,豬肉是可以放心吃的。”或者改進版的“那時候天還是藍的,水中是有魚的……”,這類文章還有個常用的句式是“有一種XXX叫做YYY”,看得我汗毛倒竪。
在這種文章下麵,總是會有人留言“真想回到那個時候啊!”,我想這種文章就是專門為那些“要回去”的量身炮製的吧?要是問到我,我會說:“我一絲一毫都不回到那個時代去”。我不是說現在科技發達,那時的生活方便程度沒法和現在比,我是說別的。我們都被自己騙了,那時的天是藍的嗎?那時在市區有工業煙鹵是城市進步的象征,那時市區就有化工廠還會泄露,那時坐71路,一過江蘇路就有股酸臭味,那是酒精廠的排放。那時的水是綠的嗎?我隻記得蘇州河是一條黑色的河,一年四季都是臭的,是一個好象“永遠”都不可能治理得了的河。那時的農作物的確不用化肥,但殺蟲是用六六粉的,其毒性甚至現在還在。
是的,爆米花、小書攤、男孩鬥雞刮片打彈子、女孩子厾沙包跳橡皮筋,很開心,這是我們的童年,童年有著開心的記憶,所以,我們回憶童年,懷念童年。然而,從曆史的角度來看,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童年是個無奈的時代,甚至那些開心也是無奈的,我們的玩具是鐵皮做的發條田雞,根本不符合玩具的安全標準,即便如此,還有大量的家庭買不起。有無數的孩子,積木是父親用木塊鋸的,娃娃是外婆縫的,等到大一點,男孩子用腳蹋車的鏈條做自來火槍,女孩子用紅藥水染手指甲,如果這種也叫做幸福,那幸福也實在太廉價了。
有人說,那時候的東西好吃,在一些關於上海的懷舊文草中,有人專門提到了上海哈爾濱食品廠(店)、長春食品商店的西點。可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麽上海的西點店家,會是二個東北地名呢?那些西點根本就是對殖民時代西點的拙劣模仿,而且模仿的還是白俄版本。這可不是我信口胡說,哈爾濱食品廠的前身福利麵包廠,老板就是個在哈爾濱“學成歸來”的山東人。
那是個值得回憶的時代,但絕對不是個好時代,不要美化那個時代!
說回泡飯,那就是“無奈”的最好寫照。在文首提到的那篇文章中,原文寫到“隔夜冷飯,一鍋水燒開,飯入鍋,等他(原文)‘滾’的時候攪開冷飯團,等一分鍾關火”,那篇文章還羅列了寶塔菜、醬瓜、乳腐等各式“過泡飯”小菜。可是,這篇文章搞錯了一件大事,泡飯之所以叫泡飯,因為那是“泡”的呀,如果有本事把一鍋水燒開,為什麽還要吃不用加熱的冷醬菜呢?那就可以把剩菜重新熱一下吃了呀!
之所以要泡飯,就是因為沒法加熱,在沒有管道煤氣的人家,靠煤爐做飯做菜,由於煤餅煤球是限量供應的,所以爐子無法燜過夜,而第二天一早要吃早飯時,沒有時間來生煤爐,所以隻能把隔夜飯用熱水瓶中的開水泡一泡再吃。夠無奈了吧?
泡飯,就是用熱水泡冷飯,許多人家一天最後的事,就是裝滿熱水瓶,準備第二天做泡飯。把冷飯放在碗中,倒入熱水,加個蓋,等一會泡熱了再吃。那時的熱水瓶,是雙層的玻璃,當中抽了真空用以保溫,瓶口則是用軟木塞子塞的。有的熱水瓶質量不佳,第二天早上水溫不是很高,所以泡飯要泡二次,第一次泡溫,然後把水潷掉,再泡一次,飯才變軟。至於醬菜的存在,其實也是一種“不用加熱”的無奈。至於附近有老虎灶的人家,那麽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泡開水”,拎回來泡冷飯。
那篇文章說泡飯是“上海本色”,請再想一想,為什麽現在的上海人都不吃泡飯了?本色不要了?因為現在有冰箱了,有微波爐了,有管道煤氣了,有大工業速凍食品,有商業網絡了,所以吃泡飯也就成了一種懷舊。
我小時候幾乎沒吃過泡飯,一來因為我是“獨養倪子的獨養倪子”,所謂幾代單傳,家中寶貝,很長一段時間,是在附近的中實食堂買點心吃。二來,我成長起來的中實新村,是一個解放前就有管道煤氣的新式洋房,所以就算在家吃剩菜剩飯,多半也是“並百汁”——鹹泡飯。
話說,我還是挺喜歡乳腐、醬瓜、黃泥螺、鹹蟹那些過粥小菜的,都是要等我大了才吃到的隻是沒太多的機會去吃。反倒是我在美國的家中,常備乳腐、醬瓜、橄欖菜,有時燒點米燒粥,再配點皮蛋、鹹蛋吃。
上海人雖然用白開水泡飯吃,但若是哪個小孩子用茶水泡飯,肯定會被家長罵的,上海人認為“茶淘飯”是傷胃的,據說還有科學依據,說是茶葉中的堿會中和胃酸,不利於消化。
上海人不吃茶淘飯,日本人卻常吃,說來有趣,名字就叫“茶泡飯”,有時換換口味,倒也不錯。
對“日料原教旨主義者”來說,茶泡飯大有講究,用綠茶、玄米茶、煎茶、抹茶、冷泡茶之類的茶來泡稱為“清茶”,而烏龍茶、紅茶則為“熟茶”,還有更高級的,則是用昆布和柴魚熬成高湯來泡。按原教旨來說,茶泡飯一定要配一枚醃梅,還要配海苔,好象沒有了這二樣,就不算茶泡飯似的。
其實吧,我覺得,日式茶泡飯和滬式泡飯,都是物資和條件缺乏時的產物,有啥配啥,有啥吃啥。現在,日式茶泡飯,有專門的料包,洛杉磯的日本超市都有賣,我相信在淘寶上一定也有賣,至於醃梅,我覺得用蘇式話梅,也會很不錯的。
至於泡法,很簡單的啦,冷飯熱飯都行,冷茶熱茶都行,把料包倒在飯上,愛喝什麽茶用什麽茶,倒進去拌一拌就是啦,本來就不是好東西,怎麽吃都行啦!
不管日式茶泡飯,還是滬式泡飯,都是挺好吃的東西,但是不要美化,既不要美化這種食物,也不要美化那個時代。
說起那個年代,更可笑的,上台朗誦的小孩子,都要前後左右搖擺,多年以後,我在《連爺爺您回來了》中,又看到了。
那樣的年代,真有人想回去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