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忙碌,胃口受到影響,好象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哪些食物可以稱得上垂涎欲滴。去超市購物,也是"將生存進行下去"的任務觀念,琳琅滿目間穿行的是寡欲木然。在辦公室還是會饑腸轆轆,但是在果腹的過程中卻感受不到生命本能得到滿足的享受。唉!人畢竟是動物,這下情緒多少有些低落了!
自然地,想起從前的美味了。我有一個姨,當年在江蘇溧陽當知青。每次她來看我們,都會帶來麻袋裝的新米,紅薯(我們叫山芋),還有母雞。那新米做出的粥,滿屋飄香,粥上浮罩著一層玉色的米脂。我現在想,那大概就是養生之道裏說的水穀精華了吧!有了對比,我才知道我們平日從糧站買回來的多是陳米了。新陳有兩重天的差別呢!紅薯也是極其香甜甘美的。那時身子弱的話,燉隻母雞很養人了。現在超市買回來的凍雞,好象吃多少也不大管用。
姨在農村看不到希望,苦悶中流逝了青春年華。她聰明,卻不自知。恢複高考的第一年,她沒有準備,不越雷池未敢嚐試。等考試結束,別人拿了考題給她看,她才發現自己全會,於是懊悔痛心。那年她來我家,和媽媽,我擠在一張床上。清晨,我在迷糊中被撕心裂肺的痛哭驚醒。我聽見媽媽在勸:"好啦,左鄰右舍一牆之隔的,難聽伐!"姨在姐姐這裏仿佛要把此生所有的悔恨和委屈都哭盡,都倒空! 第二年,姨以物理幾乎滿分的成績考上大學,終於離開了農村。有意思的是,如今,退休了的姨越來越厭倦城市裏的雜亂和汙染,她常常回到從前插隊的地方探訪小住,在天目湖畔休養身心。那裏的鄉親對她非常好,年老的還記得當年給隊裏做過會計的姑娘。
我的大姑大學畢業分配到蘭州。五十年代末甘肅的荒山禿嶺讓一車的年輕大學生還沒到目的地,已經先哭開了。大姑身邊有心愛的人,她不但挺下來了,還堅持了一輩子。我沒有體會過西北的苦,卻因著大姑,嚐夠了西北的"甜"。大姑是如何"買通"鐵路列車員的,我至今沒鬧明白。即使她不回家,也有成箱的大蘋果,香水梨和白蘭瓜跨黃河,過長江,運往南京。我們隻需按點到車站接頭,取貨。回到家裏,打開紙箱,濃鬱的瓜果芬芳一下子迷醉了我們。那氣息,那滋味隻能天上有,隻能是上帝的傑作。今天的轉基因,造得出形狀,造不出精髓。人類狂妄地與天比試,目前還嫩,將來也絕對贏不了。我是水果迷,大姑的"進貢"得先盡我享用,爺爺奶奶倒在其次。有一次,大姑回家,她還帶了西瓜,超大個,純沙瓤。黃土高原的貧瘠如何能出產這樣的美味,我驚歎不已。相比南京街頭堆積的本地西瓜,因為瓜生不熟的扯皮每天都在市民和瓜販之間上演,加上炎熱心躁,大打出手的也時有發生,如果正好趕上嚴打,判個無期的案例都有。
二姑大學畢業分配到西安。西安是爺爺的故鄉,二姑定期給爺爺郵寄陝西特產-牛骨髓炒麵。二姑的孝心成了我和表姐紛爭的導火索。爺爺每天早餐吃完炒麵,我和表姐就上桌爭搶鍋裏的剩餘。你多我少是每天的重複議題。我今天回想對比,當日的情景絕對不會在我如今的小家庭裏上演。因為隻要女兒哪怕隻是暗示出丁點兒的興趣,先生立馬"絕食",直到女兒們全然盡興。但我絕對不會拿現代"24孝父親"的標準去要求"白鹿原"上的舊式男子。不是不可以,而是不願意。二姑戀父我戀爺。我們的愛沒有道理可講。我情願跟表姐爭也不惦記爺爺的份。幾天前我又和家中的那位"模範父親"大幹一仗,潑勁不輸於當年二姑對姑夫。說到底,我和二姑的另一半都沒有達到讓我們死心塌地無怨無悔的地步。
奶奶有個侄子,年輕時來投奔小姑,後在南京立足。他娶了位樸實無華的女子為妻,生兒育女。日子順了,他倒仗著自己有點文化,想追求風月情趣,搞起了婚外愛情。侄媳婦抱著孩子來找小姑哭訴。奶奶勃然大怒。她終生堅信文化應該提升人格,極度鄙視文化人以文化為包裝來行使不仁不義。她痛斥娘家親侄的荒誕,要求他立馬歸正。剛剛露頭的"愛情"被掐死在萌芽。侄子悻悻然來訪得不勤了。後來爺爺劃了右派,家裏落寞了。奶奶的侄子我表伯,血液裏的仗義重新煥發,一次次提著自家不舍得消費的高級點心和家裏自製的土產特色,與侄媳攜手登門問安。記憶裏吃的香蕉多是表伯送的。奶奶也一遍遍欣慰地念叨:娘家侄兒,出氣人兒…表伯過世了,他的孩子們遺傳了他的仗義。父母回國,他們"叔啊,嬸啊"叫得不停。他們永遠認"姑奶奶"是他們家的祖宗和恩人。
外婆家是我記憶中的美食天堂。如今我在四個電爐盤,兩個烤箱的來回接應下依然手忙腳亂,外婆是如何隻在一個灶台的爐火中為我們變幻出這麽多的美食的? 這樣的納悶讓今天的我心痛不已: 外婆,我天上的外婆,我真想為你做頓飯,好報答你的辛勞!
外婆家的房子49年後都充公了,隻留樓下給我們。我們在飯廳吃飯,樓上的住戶回來時陸續穿堂而過。在運河之濱的江南,本也沒有多少階級仇恨,外婆也不記恨房子被占,住戶也不盛氣淩人,彼此都是客氣友善的。住戶鄰居都愛逗我,我也在這樣的"次烏托邦"氛圍中如魚得水般歡快。不過即使政治如此淡化,外婆家的飯廳裏還是很時尚地掛著馬恩列斯毛的標準畫像。我邊吃美味邊研究畫像,除了最後一張,其餘的人怎麽這麽多的胡子,他們怎麽吃飯呢?!
這些是我記憶裏的美食,是在享用的時候帶給我最真實的幸福感的美食。沒有繁複的製作技巧,沒有珍奇海味做材料,不需要美顏美照也將刻在心版上永不忘掉。食物裏那來自土地的滋養,上天雨露的澆灌所凝結成的清新芬芳,就是對自然,對勞動的讚美歌唱。食物裏包含的親人之間割舍不斷的惦念,風塵仆仆傳遞的溫暖和親情,情願我苦著也要親人有福享的奉獻,是我食之滋味無窮,憶之感恩無限的奧秘。我相信這樣的食物最養人。
終於知道無滋無味的倦怠來自何處。我的立陶宛同事說:"作為移民,我們得著了多少,也失去了多少。到了中年以後,才知道人不是隻活個自己的小家。以血緣為中心而延伸出去的家族情誼,親戚友愛,越老越發思念!"
妹妹全家自美國來,大寶二寶歡欣不已: 我們的cousins! 對呀,我們遠離了故土的親人,但是為了孩子們我們定要繼續譜寫大家庭的歡歌。讓我忙起來,動起來,把從長輩那裏得到過的愛無私地傳給下一代,把效仿故鄉親人當作我的感恩和緬懷。
-- 年齡大了,才懂得它的珍貴。不過,這些已經融化在血液裏了,不必故意效仿。思韻,你覺得我說的對嗎?最近剛發了一篇文,歡迎有時間到我的空間坐坐:)
20年前我剛到美國時,我的一個同事說,他最恨美國的是,來到這裏對什麽食物都失去了念想,因為隻要你想,你可以可勁吃個夠。現在在中國,許多地方也實現了物質的極大豐富。這麽看得話,未必不是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