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46)
2018 (28)
網上偶遇這張照片,才想起這個曾經學習生活了10周,今卻幾乎遺忘了的地方。 這是我從前工作的公司總部的空中鳥瞰圖。做為一個十幾萬人的國際大公司的一員,我曾經自豪過,驕傲過,幼稚過,輕信過。當被所在的加拿大分部選送到位於德克薩斯的總部進行短期培訓時,我是如此歡欣感激,甚至以為我將會把今生的全部職業生涯都和這響當當的名字連在一起。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雖然是無聲片,卻實在太喜劇,又實在太悲劇。我小時候看,從頭笑到尾。回到家,想起來,又笑,以至於媽媽疑心我被一部電影整出神經了。今天我再看,還笑,笑完卻發現眼角帶淚。
無論是"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的資本主義初期,還是如今表麵已經相當人性化的後工業時代,資本的特質永遠不變,那就是"逐利"。說到底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電影"華爾街"裏說"Greed is good. "聽起來非常邪惡,讓人不恥,但細想又不能走極端,象紅色革命那樣,把一切都摧垮。畢竟私有財產的擁有者有權利決定如何投放他的資金,畢竟資本的翻雲覆雨也帶來了物質財富,科技進步,社會活力,思想解放,以及比起先前的曆史而言,相對更加人道公平,且不斷改良的世界。
但資本依然是巨獸。既然不能消滅它,就要學會與之共舞。我當年犯的錯誤是誤把巨獸當作有靈魂的個體,以為自己投入情感,也一定會有情感的回報。我竟然相信了"美女與野獸"的童話,以為野獸會變成王子來報答我。記得我那時常常下班後留在辦公室,自學公司的"網上大學"裏的課程。有次下班出來時在電梯口遇到一位高層主管。她是名淩厲的女強人,單身,已近退休的年紀。隻有我和她兩人,她換了和藹的形象,問我為啥呆這麽晚。我說我要自我提高,將來向她學習。"噢,別傻了,孩子,千萬別! 女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應該有其他的快樂,這樣的晚上你應該和一個好男孩在一起的。你不要學我,真的不要!"我和她各自笑著分手了。我並沒有認真咀嚼她話裏的意味,隻當她玩笑謙虛,所以自嘲。不久她退休了。後來聽說她周遊世界,很快厭倦,她遇到老同事,述說了退休的空虛,迷茫和無助。
也曾經有個韓國的男同事,在合同期滿,離開公司時對我說:"將來我若有機會再見到你,我不想聽你是否升職了,加薪了。我更在乎你是否有自己的家了,我希望你告訴我你終於找到心的歸屬了!"忠言逆耳,我卻怎麽總是沒能及時聽懂,還在心裏批判他的韓式大男子主義! 其實在如同大機器般沒有情感的企業裏,還是有絲絲人性的關懷,如同潤滑劑,在我們這些螺絲釘間悄悄地溫潤著,滋染著。也曾經有個俄羅斯的男同事在最早被裁員離開前對我說:"你是這整層樓上唯一的鮮活生命,我眼裏的其他是到處充斥著的死魂靈和行屍走肉!" 這又是一個無法適應隻有技術和利潤,沒有情感和文藝的枯竭世界的未亡人。
西方的大公司也不缺洗腦般的心靈雞湯,我所在的前公司就很擅長把洗腦融入其企業文化。這家由德克薩斯億萬富翁Ross Perot創辦的高科技谘詢公司,將前國務卿James Baker ,前國防部長Dick Cheney 等一列名流都拉入董事會。前任CEO辦內刊,每次稱呼"Men and Women of XXX...",給你一個從屬某鮮亮組織的稱呼,釋放出帶著榮譽感的心靈暗示。幾年後他帶著豐厚的報酬退休。新上任的CEO則每天給全世界員工發一條電郵短信,名為Words of Wisdom 或者Inspirational Quotes 。古往今來東方西方的勵誌名言都讓他抄遍。我當時年輕,很吃這一套。我在總部培訓時,也每每為公司campus 的恢弘壯觀而傾心,被其霸氣十足的設計而折服,為其似乎輝煌無窮的前景而陶醉。後來父母移民團聚,看盡人生的他們無視世界表麵的虛華,堅持追究生命的本原。他們隻是一心一意為我終生大事發愁歎息,我卻完全不能接受他們那"中國式消極悲觀"。直到IT泡沫啪啪地破滅,我才看到企業帝國的衰敗比多米諾倒牌還快。每天宣教般地鼓動勵誌的CEO隻幹了兩年,辭職時帶走的安撫金額和股票價值是我們幾輩子積攢也達不到的數字。而我們底層員工在拿到遣散費鳥散後則慌不迭地趕著急尋新枝。
我突然厭倦了!也明白了父母所言: 家才是最終的港灣。我終於願意象多數女人那樣放棄幻想,隻去尋求一份腳踏實地的生活。從雲端落下是痛苦咬心的,承認自己的錯誤比當鴕鳥一意孤行需要更大的勇氣。現在回頭,我感謝那場經濟危機,它及時喚醒了我,使得我流著眼淚用盡心力搏出了做女人的"生路"。否則我可能依然舒適著原有的舒適,不甘著原有的不甘,渾然不覺自己已是溫水裏被煮的青蛙,直到再也無力改變命運。我當年所在的項目組,有來自韓國,印度,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地的優秀工程女,奇怪的是,都是大齡單身。才貌雙全又如何,個體生命的優秀在沉舟側畔滾滾向前的曆史洪流中從來都是無足輕重的。不知她們後來各自如何,是否依然坐在電腦前,隻是在敲打code中流淌掉生命。
我不想再幹IT了,當初幹IT我也不是本行科班。8年的經驗,我已經知道了這個行業的人和事,我的技術背景估計也不會帶給我任何新鮮的興奮和動力了。再試試新的領域,或許會讓我厭倦的身心嚐到點新奇和悸動。於是我在金融領域開始了從底層起步的新的跋涉。
身邊若無人分享,連成功也不那麽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