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韻如藍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個人資料
思韻如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富養的女孩---我的二姑

(2016-07-19 08:32:37) 下一個

我的二姑是爸爸的二姐,今年81歲了。爸爸常給他在南京的二姐通話。媽媽對我說:"二姑媽80多歲了,聊起來好象對世界對生活沒有絲毫畏難情緒,太神了!"如今社會上流行"女孩要富養"的說法,我想起二姑,覺得她就是個曾經被富養的女孩。

爺爺奶奶隻有三個孩子:兩個姑媽和最小的父親。據說爺爺非常寵愛二姑。二姑遺傳了奶奶的活潑,小時候常坐在爺爺身上,又揪頭發又捏鼻子。爺爺本是極為內向沉靜的人,卻偏偏對小女兒的"野蠻親熱"很是受用。我今天看到自己的女兒,對著爹地又拉耳朵又拍臉龐地耍賴,而先生享受得仿佛骨酥心醉的情形,就會聯想到二姑的童年,恍惚中有輪回穿越的錯覺。

要說富養,其實爺爺奶奶一輩子也未曾富過。一對受過大學教育的夫妻,不懂置業,不會投資,前半輩子滿足於在舊政府裏任個文職,改朝換代後順其自然地改行投身教書育人。經濟寬裕時就多請幾個住家幫傭,讓日子輕鬆寫意;清苦年代就隻保留鍾點工,外包自己做不了的重活。那時代許多有錢人家深宅大院,三妻四妾,裏麵生活的孩子山珍海味,衣錦羅緞,卻獨獨沒有溫暖的愛,是豪門裏的棄兒。二姑雖然跟著父母輾轉住著政府機關院落,學校教員宿舍,但搬遷也好,逃難也罷,父母的手始終緊緊拉著她。她不知啥叫遺棄,不曾見過冷漠。父母給她營造的小家庭裏沒有陳舊禮教的束縛,沒有勾心鬥角的人際關係。即使父母吵架,二姑目睹的也多是強勢的母親的不依不饒。

二姑有個小學閨蜜。女孩的母親當年愛上自己的體育老師,成就了一段師生戀。真正成家過日子後,女孩母親又發現自己從前迷戀的健美偶像原來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於是離家棄子,遠赴美國,據說後來在聯合國當了翻譯。這女孩每回到家裏找二姑玩,我奶奶對她都很好,因為心疼孩子沒了媽媽。女孩長大後,認奶奶做了幹媽。後求學,結婚,工作,輾轉各地,人到中年後回到南京,再見到幹媽還哭述:"這輩子心裏苦,從被媽媽遺棄就留下永久的痛。"這位被我們叫做王阿姨的二姑好友已經患癌症離世。她成年後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差,隻是童年裏的缺失不容易彌補。民國時期,有人守舊,有人追新。舊有舊的壓抑,新有新的困惑。象張愛玲更苦,既捆綁在舊式貴族的破落中,又遭遇新潮母親的揚長而去。相比之下,幸運的二姑生活在受過高等新式教育的父母的蔭護下,父母卻又共同守護傳統的家庭責任。

爺爺有個弟弟生活在西安老家。弟媳是小學老師。每次弟媳來信,都要誇自家孩子如何聰明。尤其是大女兒,回回西安統考狀元(這位堂姑後來在清華大學是錢偉長的得意門生)。我奶奶讀了這樣的信,脆弱的神經裏虛榮的部分就會受到刺激,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出彩,於是對自家孩子們一頓猛訓。雖然虎媽名聲不好聽,但至少給孩子們傳遞了父母的期望:學習是重要的,爸爸媽媽是在乎的。在接受高等教育這事上,奶奶從不含糊:男女平等,女兒必須上大學。這為二姑後來以醫生為終生職業,並以高級主任醫生的職位圓滿退休打下了最初的心理基礎。

爺爺奶奶雖然無實業,無房產,但小家庭輕快自由。爸爸和姑媽們跟著爺爺奶奶在南京謀生,回西安尋根以及赴重慶避難,都是童年裏行萬裏路,於苦樂中增長見識。爸爸回憶在四川時,雖然清苦,但父母一有條件,就帶他們出去打牙祭,吃各方特色美食,至今留下美好回憶。抗戰勝利後一家人坐飛機還都南京。據說出川最安全的是飛機。當時為保證政府官員及家屬按時到達南京,最密集的日子裏曾經每天飛行架次高達至50架次。更多的人隻能坐江輪,乘汽車出川。因為長江湍急,蜀道艱險,事故頻發。這樣轟轟烈烈的遷徙,父親和姑媽們雖作為孩童置身其中,卻至今記憶猶新。回到南京,姑媽父親很快入學進入正規生活。我親耳聽見二姑的閨蜜王阿姨回憶往昔,說二姑小時候上學,到了學校,書包一扔,跳到桌上,然後宣吹她父親又帶她看了哪部新的美國大片。帶孩子見世麵,在娛樂中潛意默化地進行文藝熏陶,無疑增添了二姑的自信,甚至是優越感。

二姑心裏陽光,看世界自然陽光。新政權初始,二姑毫不在意父母前途的憂患,熱情歡喜地接受新的社會變化。她和父親要求爺爺奶奶與時俱進,提出應該讓家裏的幫傭一起同桌吃飯。還堅決不讓再叫"小姐","少爺"。所以家裏的何嫂改叫他們妹妹和弟弟。何嫂是躲避鄉下的家暴跑出來當傭的,在我家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直到爺爺劃為右派失去工作,才不得已辭退了她。

二姑在幾乎無拘無束的環境下長大,自然活潑外向,能歌善舞。據爸爸回憶,二姑當年在中學時是運動健將,南京市短跑冠軍。二姑跳集體舞是台上的靈魂,跳交誼舞是場上的明星。當二姑在光環下樂此不疲時,隔壁鄰班有個男生默默地仰慕著她,卻因自愧不如,隻是遠遠觀望。他後來成了我的姑父,也是上天眷顧他少年專情的初心。當時明裏追求二姑的是學校的尖子生。據說他每天都到家裏來坐等二姑,持之以恒。二姑總是跟大幫朋友玩得找不著北。我奇怪爺爺奶奶咋這麽開明,看著早戀也不幹預。我猜可能一來人家男孩子本人出色,品學兼優;二來他們信任自己的寶貝女兒灑脫開朗,凡事拿得住,放得下。後來人家上了清華,二姑則讀醫學院。二姑依然玩性不減,熱衷於集體活動。人家期待二人世界,二姑竟說人家"不大氣",任性地分手了。

二姑畢業分配到西安的一所大醫院任內科醫生。後來的幾年裏陸續交往過東歐留學歸來的大學教師,同醫院的醫生等等。有的還專門到南京家中拜訪。爺爺奶奶稍稍流露出一絲一毫的缺乏興趣,年輕男子就被二姑瀟灑地"斃"了。活潑的二姑走過"隻開花不結果"的青春,開始逼近而立之年了。

在一次回南京探親的火車上,心情有點黯然的二姑意外地遇到了過去中學的鄰班男生。原來他也大學畢業後分配在陝西工作。男生一眼認出二姑。得知當年心中的"女神"依然待字閨中,又驚又喜。火車在自西北朝向江南的大地上奔馳,入夜轉涼,鄰班男生脫下自己的外衣披在二姑身上。尋尋覓覓多年未有歸屬的二姑這次終於被打動了。姑父真正是在合適的時間正好出現在二姑生命裏的人,但他事後炫耀起來時,總好像他是從決鬥場上贏回了自己的"夢想"。

姑父論外形,學曆,家庭都不比二姑差,偏偏二姑自我感覺好慣了,平日裏非要在氣焰上壓過別人。姑父夢想成真,心滿意足,樂得表現大度,心知肚明二姑的任性鬧騰終跳不出如來的掌心。姑父的母親與我奶奶非常親密,她倆好得有點象閨蜜,被我媽媽戲稱為"模範親家"。她曾告訴奶奶,以前給姑父介紹過一個蘇州美女,溫和白皙,但就是未能打動姑父。問他為啥,他說人家整天低眉俯首,千依百順的,看得心煩。現在姑父被二姑奚落得樂不可支。原來並不是每個男人都喜歡"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也有人偏愛"棋逢對手,分庭抗禮"的感覺。

我從小體弱多病,二姑從西安給我寄靈芝營養針,大姑從蘭州給我寄丙種球蛋白,打了就穩定一段時間。二姑常年給爺爺寄一種叫"牛骨髓炒麵"的陝西特產。爺爺每天吃完,留下鍋裏的剩餘,我和同齡的表姐總是要爭搶刮鍋,因為真的太好吃了。現在回想很愧疚,明明是表姐的媽媽,我二姑寄的,我憑什麽這麽凶?但我相信二姑是最希望她親愛的父親來享用她的"孝心"的。二姑和我都深深地愛著同一個親人:二姑的父親,我的爺爺。在爺爺的追悼會上我姑侄倆哭得最失控。

二姑被中國政府派往非洲蘇丹巡回醫療了兩年。當年蘇丹總統是尼邁裏,二姑給他的家庭看過病。姑父又逗她:"你這個庸醫沒被揭穿啊?"結果當然又在全家人的大笑中挨了一頓訓斥。二姑夫婦在笑罵中打情罵俏一直持續到如今。媽媽曾經酸酸地諷刺他們"永遠青春十八",今天媽媽是打心底裏羨慕他們的活力。有二姑的地方,就有歡笑。

二姑全家調回南京時,姑媽姑父已是中年。他們感覺回家了,船靠岸了。前年我回到闊別的家鄉,見到思念的二姑,驚覺年老的二姑多麽神似形似我在天國裏的爺爺奶奶啊!在二姑精神依舊的舉手投足之間,眉宇言談之中我仿佛看到了爺爺奶奶交匯的影像在對我顯現。我思念熱愛的祖輩是有生命的延續的,二姑讓我確信無疑了。我願意靠在二姑身邊親近,為體驗那血濃於水的美好溫馨。遙望祖國,衷心祝願我的二姑,姑父健康長壽,二姑和父親一樣是我的根,她身上承載著我有關中國的美好回憶。我想要這一切天長地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洋蔥炒雞蛋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二姑的真實率真和“鬧騰”,哈哈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思韻如藍有一個開明溫暖富足的大家庭,羨慕。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樓下同學說出了我想說的話 - 如藍的文字就像音符從她的指端流出,無論是嘈嘈還是切切都錯落有致,優美動聽。
翩翩葉子 回複 悄悄話 好喜歡你寫的文章,慢慢讀來,是一種享受。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真是一個非常棒的家族故事,祝福你的二姑!
coppertown 回複 悄悄話 your writing is as beautiful as the memory of your aunt and your family.
Thank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