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46)
2018 (28)
第二天我在辦公室哭訴了自己的"悲慘遭遇"。”Sherrie got jumped!””Sherrie was assaulted!””Sherrie was purse-snatched!””Sherrie got mugged!” 八卦新聞傳得最快,我還不知道robbery有這麽多說法。多麽希望永遠沒機會學到這些英語。同事說我租住的區屬於high density, low income,與我的遭遇類似的事件過去聽說過。我的房東家裏是做生意的,家底厚實,但沒有隨那時的香港移民住在傳統的富人區,可能有他們自己的考量,我們無從得知吧。
我開始學習了解多倫多地產。同事們認定我啥也不懂,七嘴八舌地給出主意。我們打電話,看廣告。我知道了把多倫多分為東和西的主幹道是Yonge街,也被華人稱做"龍脈"。距離龍脈近的地區相對價貴,也相對安全。就我們的承受能力,我們隻能在好區買高級公寓。原本的花園洋房夢破滅了。一來好區的獨立房買不起,二來受過驚嚇了,誰還向往花園洋房呢?最好有保安,恨不得是真正荷槍實彈的,守著我們就好了。我當時的公司就在Yonge街位於北約克的黃金地段,這裏的公寓價格昂貴,往往一套公寓的價格可以在偏離Yonge街很遠的地段買一座很象樣的獨立房了,如果你不計較地點的話。但我鐵了心隻想在這範圍內搜索我未來的家了。我從地產行業學來了一句話:location, location and only location!
我們找的經紀帶我們看了好幾處房,我們都不甚滿意。也許我們起先哭窮了,等經紀按我們的預算標準去找來了候選樣本,我們又看不上了。咱們曆盡辛苦去追求的家,要對得起自己的夢想,能給我們帶來擁有的自豪感吧!我們看過的那些套房子連主人自己都不當回事,一付隻想草草處理掉的架式。我沒有激情去為這樣的房子打工服侍長相守。幾次下來,似乎路走不通了。
這時我的一個韓國同事遞給我一份多倫多星報,開玩笑地說:"看看這上麵有沒有好運。"我心情鬱悶,不抱幻想地亂翻,卻在這時盯上了密密麻麻中最不起眼的一則小廣告: 私售,高級公寓,價優麵談。鬼使神差地我就拿起電話。一聽對方開口,我有點泄氣: 嘶啞的女聲,帶著濃重的分不清來自哪裏的口音。對方一定要我親自去看:"你不會失望的,親愛的,你將看到全多倫多最好的公寓!" 我嚴重懷疑對方精神不正常,而且她說話時不時打斷,要我在線上等著,電話裏聽見她又在接問新的來詢,似乎忙得不可開交。聽見她在邀請每個人去看,我更覺得我們希望渺茫。
但是走投無路,想到現在每日下班回到住地時的心理陰影,想到妹妹甚至開門時都要回顧防範的緊張情形,我們再難也不能停滯。
我跟妹妹說,我們不抱希望,但也不武斷錯失機會,就去看看吧。
按照約定的時間我們找到大樓,還在外麵就莫名覺得有種氣場讓人愜意。我和妹妹拉開大門,隔著第二道玻璃門望見大廳裏一位年長婦人,端坐正中。見了我們,她立刻示意身邊的年輕婦女來給我們開門。她伸出手來迎接我們,自我介紹讓我們叫她Mrs. Bloom 。Mrs. Bloom 看來足有80多歲了,她個小,雪白的頭發和膚色,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我好奇她的口音,她告訴我們她來自波蘭。她的名字分明標示了她的猶太民族背景。她身邊的女性是她的司機加陪伴,不像猶太人,是典型的東歐斯拉夫人模樣。
我們四下張望,大廳典雅溫馨,富麗堂皇。Mrs. Bloom 一直在讀我們的表情。我們傻傻的把滿心的喜愛全部誠實地流露出來。她又領著我們參觀了遊泳池,健身房,圖書館,會議室等公共設施。所見之處無一不讓人眼目得到滿足。喜歡,是一種緣分,在旁人也許不以為然的,卻說不出為何如此打動自己。"跟我來看房吧!"Mrs. Bloom 走在前麵已經穩操勝券了。我們來到5樓,隨著主人踏進511單元: Mrs. Bloom真的沒有騙我們,這是我們見過的最好的公寓。
從窗外望出,Yonge街上燈火閃亮,車水馬龍。不遠處我的辦公大樓清晰地屹立在夜幕中。拉上窗戶,卻又將都市的喧鬧完全隔絕在外。被一片安寧和溫暖籠罩著,我們仿佛置身夢幻。我原本隻要在體麵的地方找到一個安全的,屬於自己的小小港灣。這套雙睡房外加太陽房的寬敞居室已經超過了我的想象。我有強烈的渴望擁有的衝動。"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找家和找人生伴侶一樣,多多少少要有點"一見鍾情"的。Mrs. Bloom 的產業顯然讓我們動心了。明知這價格一定是超出我們的預算了,但是踮一踮腳去努力得到的,不但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或許更能激發我們繼續奮鬥的動力呢!
———這是自己後來才悟出來的吧?但看到自己喜歡的,又有誰能淡定,裝作滿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