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4 歐洲13城-巴黎法國大餐的"愛與恨”

(2025-11-13 14:08:15) 下一個

離開凡爾賽宮回到巴黎,我的心開始惦記起當晚的法國大餐。在此之前我們先去了相距不遠的先賢祠和盧森堡公園。

 

從盧森堡公園去我們今晚的餐 Bouillon Chartier 隻有短短5分鍾步行距離。我今晚的目標是法國蝸牛。說起法國蝸牛,我腦海裏又不由浮現出過去那段難以忘懷的經曆。37年前來巴黎受訓時,我們銀行係統聘請了國家XX總局的一位C先生做我們學習期間的技術性翻譯兼生活顧問,因為那家總局一年前也購製了同型號法國計算機。C先生比我們早一個月到達巴黎,為我們租房子和安排到達接應。C先生非常感謝這一美差,不僅工作認真負責,還向我們表示將會請我們全體吃法國蝸牛。也是從C先生口中,我們了解到,法國蝸牛算是法國大菜,價格不菲。我們一行十餘人都非常感動也十分期待這一天。終於等到了一個多月後的一個周末,C先生興致衝衝地告訴我們今晚就請大家吃法國蝸牛。

 

那天下午,我們都為當晚的大餐作準備。大夥都穿上自己的”禮服”,以便能符合正規餐廳的著衣要求(address code)。我甚至想像著白色餐布的桌上點著蠟燭,銀色的刀叉在燭光下熠熠生輝的場麵。關鍵時刻終於到來。天快黑之前,C先生手提一個塑料購物袋匆匆來到我們居住的公寓。他邊將袋中的一提帶殼生蝸牛拿出來,一邊向我們講述他如何找到這麽好的蝸牛的故事。然後便是C先生水燙蝸牛和如何從売中取出蝸牛肉的教學示範。我們在懵懵懂懂之中就這樣完成了第一次”法國蝸牛大餐”。

 

這件事在我們中間自然引起些許失望。與我而言,被吊起了味口後的失望在時間的催化作用下卻演變成極度的渴望,渴望能在巴黎享受真正法國蝸牛大餐的機會。如我前文所述,這次旅行我們每到一城,必去一家當地餐廳品嚐當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在眾多的法餐名菜中,今年之行我們當然首選法國蝸牛。

 

蝸牛既是法國大餐中一道傳統美食,也是法國家庭逢年過節款待賓客的一道菜。法國被認為是世界上食用蝸牛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在法國曆史上,蝸牛最早是窮人的食品。19世紀進入皇家菜譜,最後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經典菜肴。法國蝸牛的傳統做法是香菜焗蝸牛。我們選擇的Bouillon Chartier 餐廳是一家主打法國經典菜肴的平價百年百姓老字號,也被人稱為”20元能吃飽的法國大餐”。其中,它的香菜焗蝸牛(Escargots)和油封鴨腿(Duck Confit) 均有很好的口碑。

①Bouillon Chartier六區店大門外(裝修中)

 

Bouillon Chartier 於1896年由Chartier 兄弟創辦,始終堅持”價格適中、有尊嚴的美食"的方略。它的平實價位,便裝環境,服務快捷,和不預約定位的風格非常吸引人。全年無休地從中午到次日淩晨營業,200~300人的規模仍是座無虛席,常年門外排有等位長隊。該店在巴黎九區和六區各開有一家。去年該店在法國的一部電視劇中露臉,使得它的名字被更為廣知,也更加繁忙,被食客抱怨”一座難求”。早就聽說正宗的法國晚餐強調一個”晚”字,通常晚上8時之後才開始,甚至有人是半夜開始,淩晨結束。我們當然無法效仿。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還不到下午6點我們就到六區的那家分店排隊等座。

 

幸運的我們等了十來分鍾就得以入席。六區的這家店是兩家店中較小的一間,隻能容納180人。雖然是平民百姓店,店內裝飾仍保留1896年創建時的風格,不泛古樸和優雅。淺藍色的玻璃天窗,淺黃鑲金的牆麵,雕飾的壁鏡和門框,還有多得數不清的燈盞。環顧四周,全是高鼻藍眼的西方麵孔。由於事先我已做了攻略,我們很快就決定蝸牛作前菜,油封鴨腿做正餐,外加麵包和水。蝸牛的常用食法是以6隻,或12隻作為前菜,也可以用24隻做正餐。我自己果斷地點12隻蝸牛的大份作前菜,並成功的說服了先生向我看齊。小兒子是好吃不嫌多的傢夥,12隻蝸牛自然不在話下。早就聽說這家餐館的點菜記錄是寫在紙桌布上。這次算是真正親眼見識了。

②Bouillon Chartier室內

 

油封鴨腿是我新近才知曉的法餐中另一道名菜。油封技術起源於法國西南部的加斯科涅地區。Confit字意是將食物封存在油中保存。油封並非醃製,這種技術並不會造成營養成分流失或食味過鹹。傳統的油封鴨,是將一整隻鴨子的所有部位都油封保存。而後,鴨子不同的部位會被分別製作成不同的傳統法國菜肴。例如,油封鴨脖製作的法式燉湯,油封鴨塊製作的法式紅燴燉鍋。

 

這家餐廳服務果真快捷。大約十多分鍾我們的焗蝸牛就上桌了。頓時眼前熱氣騰騰,香味撲鼻!12隻如乒乓球大小的蝸牛整齊的安放在有凹槽的專用圓托盤中,被青綠色香料封口的開口處還溢著黃油,ー看就知道是剛剛出爐。蝸牛個大圓潤飽滿,肉味鮮香略帶韌勁。真不愧是百年老店的法國名菜。很慶幸我們都訂的是12隻的大份,才讓這種美味享受得以倍增。食過的蝸牛殼內殘留有不少佐料和黃油。用它們沾麵包,也很美味可口。不知不覺中已吃了個半飽。

③法式香菜焗蝸牛-大份(12隻)

 

據說,法國餐館通常使用毛重8-12克的勃艮第蝸牛(Helix pomatia)。清潔處理後一隻蝸牛可食用部分隻剩2-3克。12隻蝸牛正好起到開胃作用。

④油封鴨腿

 

正餐油封鴨腿帶有幾種配菜供選。我們分別選了小土豆和蘑菇片。送上來時足足的一大盤,鴨腿和配菜各占一半。我頓時後悔剛才麵包吃過量了。油封鴨腿帶皮,但沒有油膩感,一向不吃皮的我這次沒有除皮。鴨腿肉質緊致而不柴,入味且不鹹,吃在口裏有一種獨特的香味。配菜味道偏淡,正合我的味口。我當然吃不下這一整盤,分了一部分給小兒子。結賬時,服務生直接將算術運算豎式寫在紙桌布上:

 

大份(12隻)蝸牛每份15歐,油封鴨腿每份12.5歐,加上麵包和水,人均28歐。如果我們和其他多數人一樣點小份蝸牛(6隻),還真能做到20元吃大餐!

 

通常,法國餐館的大小和等級直接決定了其價位。就在我寫這篇遊記時,以小份(6隻)蝸牛為例,從網上搜集的資料表明了當前巴黎餐館價位如下。

 

在傳統小酒館,6隻蝸牛的價格約7至10歐元。

 

在中檔餐館/經典巴黎小酒館,6隻蝸牛的價格通常為9至15 歐元。

 

在更高檔 / 曆史悠久的名家餐館,例如 Lapérouse (巴黎老餐廳之一,米其林店),菜單中六隻大蝸牛列價為32歐元。

 

Bouillon Chartier作為一家中等容量(200 - 300人) 的百年老店,定價隻在小酒店價位低端,不得不讓人信服它是一家真正難得的好選擇!

 

僅用一個半小時,我們便完成了這個讓我了卻曠世舊願的法國大餐。離開時,門外是烏泱泱的一片,全是等座的人。

 

此時天已全黑,在其後半小時散步回酒店的路上,我們經過了”花神”和”雙叟”兩家咖啡店,最後是”莎士比亞書店”。這三家小店都是巴黎與世界文化名人交集所留下的曆史”印章”,不僅為巴黎表麵的燈紅酒綠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也讓巴黎的光榮為天下所記憶。這時我想起下午造訪的先賢祠和盧森堡公園。

⑤莎士比亞書店(正在打烊)

 

先賢祠是法國政府用來安葬對法國有卓越貢獻名人的聖殿。祠中安息著大眾熟悉的名人,雨果、伏爾泰、盧梭、大仲馬、左拉和居裏夫婦。而令我畢生崇敬的雨果和居裏夫人則是我謁拜先賢祠的主要原因。這兩位偉人曾強化了我兒時誌向的追求: 文學和科學。其中,雨果還將盧森堡公園帶入了我的視野。

⑥1 先賢祠外觀

 

⑥2 先賢祠內

 

⑥3 先賢祠-居裏夫婦陵寢(夫下.妻上)

 

⑥4 先賢祠-雨果陵寢

 

盧森堡公園是由主導和資助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佛羅倫薩顯赫世家-美第奇家庭後裔,瑪麗·德·美第奇建造。它因處於文人出沒的拉丁區,和濃鬱的文藝複興時期的氣息,而常常出現在法國文人作品中。但隻有大文豪雨果有能力將盧森堡公園從法國推向世界。他在小說《悲慘世界》中以盧森堡公園作故事發生地,讓無數後世的讀者從世界各地來此尋找和回味世紀前的身影。現如今,雨果安息在不遠處的先賢祠中,身前和身後都沒有離開盧森堡公園美麗和恬靜。

⑦盧森堡公園一角

 

法國大餐是法國經典文化的結晶,先賢祠和盧森堡公園是法國悠久曆史的縮影。如果先賢祠是國家給予偉人們的殊榮,那麽盧森堡公園則是文化頒給雨果的獨家獎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