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4.11成都行-造訪北較場

(2024-11-18 22:00:22) 下一個

直到我親眼所見,我才相信成都至今還保存著一段高大完好的古城牆。它就是沿著現今北較場西路的北較場城牆。

 

(位於北較場西路的古城牆)

 

在城牆一隅掛有一塊標識牌。內容摘錄如下:

成都古城牆

成都修建城牆始於戰國晚期,幾經興廢,近代城牆建於清初,拆毀於1958年,現存殘牆9段。...

(城牆標識牌)

 

如今的古城牆,斑駁蒼老的形色寫滿了世紀的滄桑。

 

早年的成都,在城牆東南西北四個城角內建有各占地百餘畝的四個練兵習武場,稱為”較場”或”教場”。成都古城牆始建於秦代,以後多次重建。現有城牆為清代遺存。隨著時間的推移,成都其他地段的古城牆逐漸消失,唯有與較場相連的城牆堅持到最後,但並非都能存活下來。

 

現如今,隻有北較場城牆和西較場兩段城牆殘存,分別為300米和200米長。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這些殘牆要感謝它們的使用者。解放以來,北較場和西較場均一直是軍事駐地。它們才因此幸免被城建改造拆除。

 

北較場城牆的特殊意義在於與其相依而存的北較場。成都北較場是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最後一個校址。由於我的二伯是黃埔生,我對黃埔軍校的曆史比較關心。

 

北較場有著悠久的軍用曆史。三國時兵家曾在此安營紮寨;明清朝教頭們曾在此擂台比武。北洋期督軍們也在此辦校閱兵。抗戰年這裏又培訓出忠勇將士。

 

1939年日冠進犯南京,國民政府西遷,成都北較場成了國民黨中央軍校本部。從1939年遷入到1949年蔣介石撒離台灣,成都北較場作為中央軍校長達10年之久,是黃埔軍校在大陸25年生命中使用時間最長的校區。

(1944年北較場地圖.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原中央軍校二校門.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黃埔軍校自1924年在廣州長洲島創立以後, 先後四次遷址。它曾先後在廣州、武漢、南京、成都設立軍校本部。除成都外,其它三地都隻有短暫幾年。黃埔軍校曾用校名達六個之多: 陸軍軍官學校,黨立陸軍軍官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 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最終從成都軍校時期起恢複了原始校名,稱陸軍軍官學校。這個名字一直被台灣鳳山的軍校沿用至今。這樣,廣州、成都和鳳山三地有著統一的校名。

(位於廣州長洲島上的黃埔軍校)

 

今年年初我有幸造訪了台灣鳳山和廣州長洲島兩處最新和最原始的軍校校址。對台灣鳳山校園的訪問,準確的說是外觀。由於軍校屬於軍事管製區,我無法入內。我是在我台灣堂兄陪同下,由侄女駕車慢行,從軍校大門和圍牆外的街上觀察了鳳山陸軍軍官學校。

 

(現位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

這次去成都,我當然也想參觀成都陸軍軍官學校舊址。無奈北較場現為解放軍西部戰區駐地,我遇到了在台灣鳳山的同樣情形。我不僅不能進入,在門口拍照也不被允許。從其中一個側門望去,北較場內已被現代居民高樓塞滿。不能指望能遠眺到曾經的大操場。

 

入內無望,我隻得沿北較場西路而行。從馬路對麵望去,高聳的城牆遮不住伸出頭來的高樓。古樸深色的城牆與現代淺色的樓房重疊在一個畫麵裏,讓人感到極不協調,更難想像這個曆史產物的原貌。是否有人能告訴我,曾經的北較場曆史建築,黃埔樓,中山堂等如今是否還在?

無論如何,我在一年內機緣巧合的參觀了黃埔軍校三處重要的校址,也算收獲滿滿。在成都軍校舊址麵前,北較場西路上的老城牆沒有讓我失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我家長輩說,老蔣打敗的主要原因是裁軍。
今天我才感覺他說的應該是正確的,
這種觀點很少見。
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後,雙方約定裁軍,
蔣先生是國家元首,得說話算數,還就真的裁軍了,
家中長輩說,當時國民黨真心停戰,對方趁機擴充軍隊。
一裁軍,被裁的軍隊,都跑到共產黨那一邊去了。
800萬軍隊跑去一大半,而且是身經百戰的,
沒跑的軍隊中,還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
稍微拉攏拉攏欺騙一下就起義了。
槍杆子裏邊出政權,共產黨有了一多半槍杆子,
就贏了。
說什麽國民黨腐敗,你現在比他腐敗1000倍,
想打敗現在政權,可能嗎?
打仗靠實力,比方以色列打哈馬斯,容易得很。

解放後,原國民黨政權連級以上的幹部都被清洗了,
或者洗心革麵,但在檔案上也是另類。
原國民黨軍隊連級以上的被槍斃被打死的很多。

我想,經過這麽多事兒,今天人們應該明白,
國共政權哪個好?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我會下載你的大作,也算是對長輩的一個懷念吧。
謝謝分享。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 斯人曰 發表評論於 2024-11-20 11:21:29”
回複。因為他去時才16歲,我猜是軍士班。
想不到訓練3年才能上戰場。
他後來去迪化上了新開的第九分校,1947年畢業。
好像是20期。
打日本,他上學了;打內戰,他去邊疆了;
共產黨大軍壓境,受令起義了。1955年準備
去朝鮮當炮灰,半路上朝鮮停戰了。
想不到文化大革命被遊街批鬥了,還好,前麵有
根紅苗正的共產黨抗日、解放戰爭幹部團長政委
頂著造反派的腥風血雨,得以大難不死。

斯人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您家長輩應該是第十九期學員謝謝分享。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家中長輩是1942年-1945年此中央軍校
成都本校學生,提起曾聆聽蔣委員長穿著
布軍裝講話。說起過在大教場進行軍事
訓練的故事。
你的故事使我回憶起長輩曾經在過的地方,
謝謝!

斯人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ushihandyman' 的評論 : 好問題,應該兩種都對。但是當地官方名稱"較場。那條街名可證實這點。另外,所有講成部中央軍校的文章都稱"較場"。謝謝來訪。
斯人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ldcamel' 的評論 : 謝謝更正!
oldcamel 回複 悄悄話 北較場那兒原來是成都軍區司令部,現在歸西部戰區管轄。
bushihandyman 回複 悄悄話 記得一般校場應該是“校”,雖然念“較”, 成都的不一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