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6)
2019 (50)
2021 (45)
2023 (33)
我剛剛讀完的《漫步華爾街》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是2023年再版的一本書,其第一版出版於1973年。在這五十年裏,這本書一共再版了十三次,可謂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
書是女兒2023年去Portland看望去那裏出差的爸爸兩人逛那裏最大的書店時買的,這次回家帶給我,我前後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讀完。
作者Burton G. Malkiel是 Princeton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參與Vanguard基金和其他基金的管理。曾是美國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貫穿他這本400多頁書的核心內容,一個作者認為經過時間檢驗顛簸不破的原則,可以用三個字概括 -- 買指數。作者從曆史長河從收集的數據來證明,普通人、大多基金管理人不能outperform或beat index funds, 比如書中提到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數S&P 500。雖然美國有5000多家共同基金機構,然而最直接、最有效、回報率最好的依然是“買指數”,這也是Wallen Buffett近十多年所倡導的,也是Buffett在自己遺囑裏交代的他的estate未來投資方向,即買指數基金。
下麵分享摘錄書中的一些觀點:
1. 做股票一般有兩大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和 fundamental analysis.作者的結論是,兩中分析方法都是flawed,都有弊端,技術分析,即看股票曲線走向,曲線隻能代表過去,不能預測未來。基本麵分析也是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狀況。作者在此有個形象的比喻, A firm's income statement may be likened to a bikini -- what it reveals is interesting but what it conceals is vital.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財務報表可能有些隱藏。
再看看當今的一些股票,P/E值都很高,比如網紅股(meme stock)新貴股Palantir, P/E值都高達五百多了,這麽高的PE, 市場對其還是趨之若鶩,說明基本麵的分析無濟於事。
2. 定投,dollar cost averaging, 中文的翻譯更不言而喻,即,定期投入/買入,以此應對股價的上下波動。我知道文學城就有大佬這麽做的。不過這些年股市太好了,估計定投的人股票價格也是越買越高,但是隻要投入並守住,回報肯定不菲。
3. 及時割肉, tax loss harvesting (TLH), 對performance不好的股票及時清理,這樣可以在稅上有些補償。IRS每年有$3000 capital loss的抵稅額。清掉的錢也可以買其他業績好的股票。一般人有種傾向,賣掉賺了錢的好股,死守著爛股,不舍得割肉,想等它浮出水麵。There was a clear disposition among investors to sell their winning stocks and to hold on to their losing investments.
想想自己也屬於這種人,把好股賣了落袋為安,死守著一些爛股,因此也錯過了一些好股幾倍幾十倍的增長。
不過,怎麽判斷一支股票是死魚一條要盡快割掉,而不是一匹黑馬呢?見過有些股票從坐冷板凳到突然熱起來的,也見過從如日中天到明日黃花。所以,TLH也隻能是一個原則,具體落實到個股,也不好掌控。
4. Buy and hold, 做股票進進出出其實賺不了錢,或者說,不如買進後長期持有。
頻繁進出的,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timing股票市場是最難的,“逢低買入,逢高賣出”,或者是, “ride the winner sell the loser都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有時候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人性天生的貪婪、恐懼、賭性,從眾心理等。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買對股票,買對sector, 或者更簡單地買進指數基金,一直持有。
Wallen Buffett說過這樣一句話:“Lethargy bordering on sloth remains the best investment style”,用Deepseek的翻譯就是,“一種近乎懶惰的懶惰精神仍然是投資的最佳風格。”
股市其實是獎懶罰勤的。
5. 不同年齡投資組合(portfolio)不同。這個很好理解。一個34歲的年輕人跟68歲已退休
人的投資組合自然會不一樣,前者處在事業的頂峰期,有每個月固定收入,所以他/她的投資組合要相對aggressive, 而後者就應該選擇比較保守的投資組合,因為一旦股市崩盤,他們大概率沒有再翻盤的時間和能力。一個通用的原則就是,一個人投資組合裏的bonds的比例應該相當於一個人的年齡。不過作者又說,一個60多歲近70歲的理想投資組合應該是:股票40%,bonds 35%, REITs(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 15%, cash 10%。
當然我想,這個也隻能做參考。
5. 在投資上還有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稅。作者舉例說, 1962年投入$1, 到1992年變成$21.89, 即30年裏翻了20多倍,可真正稅後隻有$9.87,所以如何避稅就顯得尤其重要。進進出出太頻繁的,交的稅多(short term capital gain),相對而言,指數基金長期持有,所交的稅也少。
另外,傳統的IRA, 401K將來取出來時都是要交稅,所以相比較,Roth IRA更好,有機會可以考慮把錢從traditional IRA轉出來。當然,如果你有足夠錢養老,有餘錢留給下一代,你也可以將股票比變成你estate遺傳的一部分, 而不用交一分錢的稅。
作者書中強調random一詞,旨在說明股市的不可預測性,random walk就如一個醉漢走在華爾街,不清醒不理智。選對股票的概率又如一個被蒙住雙眼的猴子隨手扔骰子,無規則可言,從而強調買指數股的穩定性和重要性。
買“指數”,你可以說它是金玉良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作者也因此能四平八穩,這樣的書能一版再版。你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畢竟時代瞬息萬變,如果光投指數,會不會錯失AI時代給股市帶來的極大紅利?當然對有錢人,本金很大的投資者來說,10%的回報也很大了,夠他們吃了。但對於本金不夠大,又慢慢接近退休年齡的人來說,抓住機會就是抓住一切,風險在故高回報在。不過,我知道在今天股票市場overbought、存在大量bubbles 時說這話好像為時過早,或許要等十年二十後再下定論。
作為一名投資入門級的讀者,我不敢枉評這樣一本暢銷的名書。個人讀下來感覺雖然沒有太多新意,但寫得淺顯易懂,風趣幽默,處處可見經典的精髓:)
(太長了,分兩次寫吧)
書中的原文是這麽寫的:“... as well as the legendary Warren Buffett, admitted that most investors would be better off in an index fund rather than investing in an actively managed equity mutual. Buffett has stipulated in his will that cash from his estate be invested solely in index funds.” (P184)
作者抬出Wallen Buffett也是想給他自己的投資理念加碼。謝謝你的留言,周日快樂!
讚暖冬,真是做什麽都這麽認真!
dollar cost averaging標準翻譯為“平均成本法”,也有人稱為“定期定額投資法”,是一個大多數人適合的簡單有效的股市投資方式。平均成本法尤其在先跌後漲的市場中能得到比直接投入更好的回報。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堪稱投資經典,廣受讀者歡迎,其中的理念對投資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冒泡問好暖冬。
股市是獎懶罰勤的地方,所以照這本書上說的,買指數基金放那裏就好:)謝謝水沫臨帖,周末快樂!
問好暖冬,周末愉快~~
我不知道你看的是哪一個版本,2023年這個版本在最後,作者提到大家都去買指數股,那個股尤其是小的,不被人注意的,它們怎麽引起別人注意,它們的股票如果沒人買,股價怎麽上去?我昨天吃飯也跟某人討論了這個問題。我想,這個市場足夠大,每個人都會他/她想要的東西,而且有效的市場機製終究會讓人注意到performance好的股票,有些會最後被納入small cap index裏。所以不必擔心,最終還是要靠公司的盈利說話。
謝謝康康,周末快樂!
我跟暖冬一樣也是入門級的人,學習了!
你一定讀過,我甚至猜想你是經濟學類的教授:) 嗯呐,所以有時候並非永遠是天道酬勤的,懶人有懶福:)
你看我這麽點長就在喊長,比起你和麥子,不寫則已一寫都是認認真真文筆優美的長文,就這點,我手指戳了一上午,下半截還沒寫:)謝謝輝蘑菇臨帖,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