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6)
2019 (50)
2021 (45)
2023 (33)
三月的第一個周六,聞知國內朋友的孩子幾天前剛剛抵達加州一所大學,攻讀博士。疫情下有諸多不便,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要去看她一下。於是,上周五中午休息時間衝出去到商店買了米,油,新的碗碟,等等。晚飯後又在車庫裏找出了兩把退下來的餐桌用椅,一個台燈,一個燒水壺,洗擦幹淨,收集成堆,準備第二天周六去看她。後來孩子來微信說椅子不用了,已經在亞馬遜上訂了,但需要洗發水、護發素,遂又去家中找了兩瓶全新的出來,還找了一些沐浴露,香皂,護膚等用品。
周六醒來快九點了,下樓做早飯,吃完早飯,想起再給她帶一把辦公用的椅子吧,反正家裏有多餘的,女兒以前用過,尚比較幹淨,因為拆開後收起來,螺絲不記得放哪裏了,兩人又一陣翻箱倒櫃,找回了原配的螺絲。等我們把三把椅子都捆綁好,東西安置後出發時,不覺已經10:40am了。
高速公路車出奇的多,絲毫沒有疫情的樣子,中間有幾個路段堵的厲害,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開了足足兩個小時。到了以後又找到具體的宿舍樓,把東西搬上去。因著疫情,我們各自都戴著口罩,裝好椅子後不敢久留,便匆匆告別。
想著老大遠來一趟不容易,那就趁機到附近的海邊走走吧。可拐進海灘停好車,卻發現海灘上人頭攢動,更要命的是,70-80%的人沒有戴口罩。想必,大家都憋壞。隨著疫苗的推出,原本心大的美國人更是不管不顧了。我們匆匆用了一下洗手間,走過海灘,遠遠地拍了幾張海浪的照片,便又回到車中,準備去另一個更popular的海灘走走。
可另一個海灘人更多,入口處就排著長長的車隊,一眼望去,停車位都是滿的。本來遊興就不高的我們開著車繞了一圈便準備回去了。路上某人提議,要不要順道再去給孩子買點吃的,看著她宿舍空蕩蕩的沒有煙火氣,總是有點於心不忍,或許我們都不約而同想起女兒了。就這樣,我們又上網查附近的超市,找到一家韓國超市,又匆匆買了兩大袋裝滿魚肉蔬菜水果的食品,返回校區,拎到宿舍門口交給她,兩人這才準備打道回府。
暮色一點點降臨。行駛在途中,思緒也跟著跑動。想著近些年接待過的三個女孩一個男孩。心裏自然知道,有時候這種付出一般是很少有回報的,但是其實自己又是在認知上得到過無形的回報。他們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成敗和不足,讓我感慨之餘,希望歲月能回頭。
車窗外的春色差強人意,幾分疲憊的我忽地就想起女兒讀大學,工作的一幕幕: 想起2015年的感恩節前,她穿著我匆匆忙忙在網上給她買的黑呢大衣,一人去東部麵試暑期的實習工作。麵試結束一刻不敢耽誤又飛回學校,中途轉機,抵達後又從機場叫車,淩晨才回到學校,而第二天她還有作業要交; 想起她2017年夏天一個人去西雅圖找住處,隨後在七月的最後一天拎著兩隻大皮箱隻身離家去工作。到達住處的那個晚上,一樣空蕩蕩的公寓,她是就著網上訂的一個薄薄的墊子睡在地上過了好幾個晚上,直到她爸爸周末飛過去幫著買新床,添家具,安頓下來。我們從來沒有麻煩過別人。。。但也因此,女兒缺少一些社會技能,一種因為需要別人幫助有時不得不低下頭,不得不彎下腰來的求生能力的鍛煉。顯然,那日見到的女孩比女兒能幹、乖巧,她會搶著要搬椅子、裝椅子,會說話,會向人開口,這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很強的生存能力。
接著的周日,跟著一個朋友和一個做agent的朋友去看一個新開發的房屋市場。房子價格的飆升速度,房產市場的炙手可熱,讓我們十分驚訝,頭一次聽說新房也有bidding加價的。看來,低利率,通貨膨脹、原材料大幅度上漲等種種隱患,又讓人們一個個奮不顧身地跳進了瘋狂的房市。
看完房子,回到家中已經三點多了,簡單做了點中飯吃完,想起最近做稅需要找二十年前的原始資料,又在車庫吭哧吭哧地找尋了好一陣,等找到弄清楚,天色已晚。。。
就這樣,一個周末沒了。生活有時就是一堆煩雜事。 今日某人說,公司好像隱約開始在討論回去上班的事。都在傳聞,五月大家都能打上疫苗,看來這個疫情快要結束了,而我尚不知要不要會公司上班,如果是,那我真是會懷念在家上班的日子。特此記之。
給你發了悄悄話
謝謝一景,周末快樂!
嗬嗬,當年我父親從上海去江西支援內地多年,他讀的中英書很雜。
原話肯定不是來自他,但我們小時候,他給我們灌輸了一些思想……
至於他有木有做到,我們小輩聽進去多少,又做了多少,不好說了。
奇怪的是,我有時候會跟我兒子嘮叨我爸的教導,背乘法口訣似的。
我畢竟沒有這麽高的境界,所以有時候是矛盾的,不得已去做的。女兒現在已經徹底放手了,隻有讓她去經曆人生,她的人生才豐富。謝謝一景特意前來告知,周末快樂!
二次海邊照片和你真情實感的故事都打動我。
又想起我老爸曾對我說過的話,幫助別人不期望回報,借錢給人別指望還.…
有時也心疼孩子吃苦,好在年輕就是本錢,多鍛煉多摔打,有一顆感恩的心就好。
算了,不說也罷,一次盡在不言之中。
海風吹吹浪打浪,什麽事都難不倒,唱歌打球樂到老。
海浪像白雪,好看!
暖冬周末快樂!
I read an article in The Economist recently, which talks about loneliness, communal society and working from home. Quoted below is a paragraph:
"So recreating a communal society may be difficult. When the pandemic ends, people may relish the chance to be with their neighbours and colleagues for a while. But the trend is clear. Technology means that people can get their entertainment at home, and work there, too. It is convenient but it also leads to loneliness. Society will be grappling with this trade-off for decades to come."
It is a trade-off. To me, it's OK to go back to office, if I have to, as it is close b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eagues/bosses enhances the relationship. But on the other hand, I do enjoy working from home better, working at my own pace without worrying someone peeking from behind:))
You are right that the family is the first and best environment for a kid, and its impact is far-reaching. An old saw "Like father like son" says all.
Thank you, Weiwei, for your input and your enthusiasm in English writing. Read more and it will take you to the next level. Good luck!
Now we are in post- pandemic phase, with the reopening of the society, people are gradually recovering from social isolation related anxiety, lonlyness and other mental illness. We have beloved person around us and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so we havn’t suffered that much. At this point, we are both lucky person. For me, what you saw along the seashore is totally understandable! People are so eager being outside in nice days.
You said you don’t want to go back to office, I totally got you. That’s more efficient. Saving gas, time, even the money for nice clothes!:) I know some people who have been working at home for years, they enjoy this working mode very much.
I really believe parents are children’s first and best teachers of social behaviors. Being a mean person or a kind person, it does matter. Everyone want to be surrounded by good people. you have a capable and kind daughter. That’s from your and your husband’s DNA. Best wishes to your families!
加州的海岸挺漂亮,我這裏還都在戴口罩。
謝謝閣閣點讚。不用太擔心兒子,隻要你培養好他的能力和好的性格,其他的,一旦進入職場,他一樣會適應,會把自己投入到大染缸裏的:))
回國的時候,我也發現我兒子與同齡孩子比起來不夠圓融,不知道是天性使然還是成長環境造成的。但我相信你的話,到了該成熟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成熟起來的。
看樣子各國各地都計劃著九月份複工複課了……
你是第一個注意到這個浪花的,我在家門口附近拍的通常就是兩層白浪,而這裏有四層,真是漂亮的,海更開闊,隻是這照片光線沒調好,暗了一些。
不遺憾了,以後等下一代有孩子了,經驗教訓都有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把我們的經驗智慧傳下去,爭取做"一寶":) 謝謝秋水!
話說這邊長大的孩子普遍比國內的小孩要單純些,環境不一樣吧。有次接待國內的孩子一起出去吃飯,問年齡跟我老大一樣,為人處世要老道的多,相比之下我家小子傻乎乎的:)
暖冬又去海邊啦~~~海浪層層疊疊,漂亮!這個夏天應該可以隨心隨欲去踏浪了吧,很期待呢:)
問好暖冬!
,難事多著呢。嗬嗬。暖冬的不打擾,其實未嚐不是好事,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時候也是因為幫助者和受助者情況相差懸殊,無法聊到一起,關係自然也就難以維護。
小孩的教育現在回頭看,總是有這裏那裏的不足,不過那天在車裏說了,如果女兒有下一代,我們自己的眼界不同了,教育也會不一樣的。謝謝迪兒!
很多付出得不到即刻的回報,卻會在受惠者心裏埋下一粒種子,終有發芽的機會。回想起來,我也曾受過許多恩惠,但是當時,因為年輕,因為害羞,不知道怎麽表達謝意。
關於孩子教育,我也有些自以為是,強調了一些並不重要的,忽略了一些非常關鍵的。好在我們都有開放的心態,也願意承認錯誤。孩子雖然走了一些彎路,也在彎路上不斷收獲成長。
是的,各有利弊,美國長大的孩子一開始比較單純,但是一旦進入職場很快成熟起來,有時候是人的本能反應。小小女兒很優秀,希望她順順利利的完成住醫師,立業成家!
同感,這邊長大的孩子在某些方麵不如國內的孩子,各有利弊吧!
現在的孩子懂得感恩的不多,做了,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