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那天窩在家裏看了一部2020年新拍攝的電影Hillbilly Elegy。這是根據一本暢銷書改編的電影,據說書比電影好看。好奇心驅使我上圖書館網站排隊預約了這本書,等了近兩個月,才於一個星期前姍姍而來。借到的這本字體很大,一共370頁,語言淺顯易懂,前後隻花了一星期不到就讀完了。
這是一本自傳體的回憶錄,曾榮獲2016年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作者J.D. Vance講述了自己跟隨母親和祖父母走出了橫貫在肯塔基州的Appalachia大山,舉家移居到Ohio Middletown的故事。J.D.生長於一個單親家庭,母親離婚後,像走馬燈一樣的換男朋友,又結婚再離婚(在他高中畢業離家前一共換了五任)。小小年紀的J.D. 無奈地跟著不停變換住處 (兩年內換四個家),與陌生的繼父和繼父的孩子同住一個屋簷下。母親脾氣暴躁,常常摔鍋子摔盆,還曾經毒打J.D.。後來母親又染上毒癮,更是無暇照顧J.D.了。J. D.與姐姐相依為命度過了一段時期。姐姐出嫁後,寄人籬下的他因為漂泊無定,無法安心上學。是老祖母的最後收留讓他結束了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能繼續他的高中學習。高中畢業後,J.D.選擇了去當兵,四年滿期後,他回到Ohio州,申請去了Ohio State University讀書,兩年後又考入耶魯大學的法學院。從一名曾經的高中D學生,到赫赫有名的耶魯法學院學生,他的成長、成熟、成功離不開老祖母的鞭策,部隊的鍛煉和他自身的覺醒和努力。但是,這本回憶錄不隻是一個一家三代人的故事,穿插其中的,更多的是作者對很多社會現象的思考。作者將焦點聚集在低收入白人這樣一個群體,揭示他們每況愈下的生活,從自身經曆出發,從他所親眼目睹和感受到的真實體驗,來剖析問題的根源。我想把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做如下的陳列、歸納和引申:
1.美國福利製度的不合理 作者讀高中期間在一家商店打工,親眼看見那些領食物劵(food stamp)吃福利的人到商店裏購物,一邊結賬一邊打手機電話,那時估計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紀初,在不是人人擁有手機的年代,領食物劵的人卻買得起酒喝,買得起手機,有能力支付每個月的手機話費。還有些人用食物券買兩打蘇打飲料,然後折價買掉換現金,這種現象讓作者不解。聯想到他認識的身邊有些人,一輩子不工作,整日遊手好閑,靠吃福利過日子,他們不以吃福利為恥,反而以此為榮,譏笑那些整日埋頭工作的人,這讓那些日日上班卻依然生活窘迫的人十分憤憤不平。因為這些吃福利的人揮霍的是納稅人的錢,作者在書中把這些人稱之為寄生蟲(moucher),他們就想像是依附在勞動人民身上的螞蟥,是整個社會的包袱。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碰巧斷斷續續地在看正在熱播的中文連續劇《山海情》。這是一部反映大西部寧夏地區脫貧致富的故事,其中有個片段裏說到,政府為了鼓勵村民自食其力,出台了無息貸款的政策。影片裏說到,這錢不是白白送給村民的,這錢是要還的,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想道理是相通的,美國這種福利製度隻能是養懶人,鼓勵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社會流動性的利弊
從Appalachia山走到俄亥俄州中部的平原,從偏僻的農場走向大型鋼廠(祖父),從一個平民百姓的孩子躋身到藤校法學院,這無疑都是一個向上向前的流動。它開拓了人的視野,給人注入新能量,新信息,從而激發了人的潛能。但是,這些被大山養育的人群雖然離開了家鄉,身上又帶著那裏的烙印 (You can take the boy out of Kentucky, but you can’t take Kentucky out of the boy. (P. 41))。他們遊離於兩種文化間,在他們一隻腳踏入新領域,新環境時,另一隻腳卻停留在舊文化舊觀念舊習俗裏。 書中提到,這些來自Appalachia山脈的居民,他們懷念家鄉的風土人情,抱團生活在自己小圈子裏,固守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難融入或徹底投身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是當地人眼中的異類。這種難以割舍的情懷讓他們頻繁地奔波在連接他鄉和故鄉的高速公路上,他們在得到經濟狀況改善的同時,又是有失落,迷茫的。這種剝離蛻變,破繭成蝶的過程或許很痛苦,但是社會不就是在一次次的陣痛中向前的嗎?
提到移居,人們聯想到的詞或許是uproot, 連根拔起。但是作者書中用的是transplant這個詞,這個詞好,從字麵上就說明,移居它不應該是斷根,應該是一種移植,是移植於更肥沃的土壤,為了更好地生長和繁衍。
3.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
這個話題看似沒有新意,但是從作者口中再次講述又是很讓人深思的。作者的母親自控力差,動輒打他,罵他,作者曾經一度心懷怨恨。直到有一天他看清楚了問題的症結:母親的這種個性是源於她的家庭背景。外祖母生養了三個孩子,期間卻遭遇九次流產。外祖母也是一個性格剛烈的女子,12歲就知道拿槍擺平糾紛,訴諸於暴力。書中的外祖父一度酗酒,勸告無效後的外祖母一氣之下居然往外祖父身上澆汽油,點燃了火柴要燒死他。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母親其實性格上是有缺陷的,這也導致了她在教育自己孩子上的粗暴,給作者幼小心靈留下的一道很長很深的傷口疤,久久不能愈合。成年後的作者在組建家庭後,從妻子的眼中看到自己個性上的衝動,不完美,而這些不完美來自於原生家庭,他在不自覺中沿襲著他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家庭作風。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遠又不容忽視。
4. 這個社會是有階級之分的,貧富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富人和普通老百姓之間是存在著屏障和溝塹的。書中講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普通人找工作是上網看招聘廣告,遞交簡曆,等待麵試等等這樣一個過程。但這不是那些富人,高級管理階層找工作的方式。他們是通過關係,通過network,朋友間的,家族中的,這些長期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為自己打開一條通道的。作者在書中稱之為social capital, 社會資本,一種隱形卻很有價值的資本。
富人與貧民百姓的區別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上,權勢上,這種差異還存在於文化上,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上。作者接觸到的一位耶魯法學院的教授就曾說過,"不應該招收非名校大學畢業的學生"。雖然不知道這樣的態度觀點是否有代表性,但是它一定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立場。像作者這樣一個州立大學畢業的學生,入學耶魯法學院,不會如魚得水,反而會覺得自己是那個文化環境的異類(alien)。在富家子弟雲集的耶魯法學院,他這樣一位平民子弟,一個靠獎學金才能讀得起書的人顯得是那麽的格格不入。在作者看來,普通的工薪階層是很難爬上社會經濟的階梯,即使爬上了也會掉下來,因為其中的差距溝塹太大太難逾越。
5. 誰是導致這群人--白人-紅脖子-低收入者貧窮的原凶?
是全球化嗎? 移居Ohio州後,很多Kentucky來的山裏人很長一段時間在當地大企業Armcos工作, 可後來工廠效益不好,最後被一家日本企業收購合並(如果沒有日本企業的收購,Armcos會麵臨倒閉)。現在很多人把美國經濟的不景氣歸咎於全球化,製造業的外移。如果說當年提倡的open free market錯了,要重新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把製造業都搬回來,那麽他們有沒有想過,未來製造業的自動化,機器人AI的廣泛使用,這些靠雙手吃飯的體力勞動者一樣會麵臨失業,陷入失去經濟保障的困境中。
所以,同意作者的觀點,認為造成這些人貧窮的主要責任不在政府,在個人自身。是這些人的懶惰,文化上的劣根性導致他們的貧窮,墮落。聯想起《山海情》裏的畫麵,同樣是山裏人,九十年代寧夏山區的貧窮隻會比九十年代Appalachia山裏人的經濟狀況有過之無不及。《山海情》裏的山裏人最終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而一部分Appalachia山裏人離開了大山卻還在掙紮中。或許你會說,這沒有可比性的。那好,那就比一比他們自己的祖先。他們有沒有第一代Scots- Irish千裏迢迢移民北美,開拓疆土時的那種精神? 他們有沒有當年先輩們從東岸直闖西部的勇氣? 他們有沒有利用社會給他們提供的很多機會,他們自身努力奮鬥了嗎?
當然,政府、社會和決策人到底應該承擔多少責任,是不是像作者這裏說的隻負一小部分責任呢?現如今,階級固化的嚴重性,貧富差距的加大,富人更富窮人更窮,讓越來越多底層低收入者看不到希望,他們的悲哀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作者在書裏提到,很多時候山裏人就等同於窮人(Jackson taught me that “hill people” and “poor people” usually meant the same thing.)像作者這麽成功的人士在他的人群裏是少數,大多數山裏人,即便走出了大山,依然掙紮在社會邊緣。他們沒有工作,吸毒成癮,犯法,孩子輟學在外遊蕩,未真正成年就是好幾個孩子的父母。這些問題的解決非一朝一日,任重而道遠。如果說這本傳記《山裏人的挽歌》是作者對孩提時代大山生活的一種紀念,是獻給外祖父外祖母和那個群體的一曲挽歌,那麽他自身的故事,經曆和成功又何嚐不是在傳遞著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給掙紮中的人們帶來挑戰命運的信心呢?
最近學唱了一首歌《陪你一起看草原》,附在下麵,感謝來聽我唱歌的朋友!
書的摘抄:
- It is full of drug addicts and at least one man who can find the time to make eight children but can’t find the time to support them. P35
- They always had one foot in the new life and one foot in the old one.
- Your will make its living with their minds, not their hands.
- You can walk through a town where 30 percent of the young men work fewer than twenty hours a week and find not a single person aware of his own laziness. (p86)
- To them, the American Dream required forward momentum. Manual labor was honorable work, but it was their generation’s work—we ha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To move up was to move on. That required going to college.
- For my entire life, I had oscillated between fear at my worst moments and a sense of safety and stability at my best.
- Working as a cashier turned me into an amateur sociologist. A frenetic stress animated so many of our customers. One of our neighbors would walk in and yell at me for the smallest of transgressions—not smiling at her, or bagging the groceries too heavy one day or too light the next. Some came into the store in a hurry, pacing between aisles, looking frantically for a particular item. But others waded through the aisles deliberately, carefully marking each item off of their list.
- Political scientists have spent millions of words trying to explain how Appalachia and the South went from staunchly Democratic to staunchly Republican in less than a generation. … government was “payin” people who are on welfare today doin’ nothin’! They’re laughin’ at our society! And we’re all hardworkin’ people and we’re getting’ laughed at for workin’ every day! (p204)
- “I ca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who’ve worked all their lives scrape by while these deadbeats buy liquor and cell phone coverage with our tax money.” (p205)
- The problems of our community hit close to home. Mom’s s struggles weren’t some isolated incident. They were replicated, replayed, and relived by many of the people who, like us, had moved hundreds of miles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There was no end in sight. Mamaw had thought she escaped the poverty of the hills, but the poverty—emotional, if not financial—had followed her. Something had made her later years eerily similar to her earliest ones. (p207)
- As millions migrated north to factory jobs, the communities that sprouted up around those factories were vibrant but fragile: When the factories shut their doors, the people left behind were trapped in towns and cities that could no longer support such large populations with high-quality work. Those who could—generally the well educated, wealthy, or well connected—left, leaving behind communities of poor people. These remaining folks were the “truly disadvantaged”—unable to find good jobs on their own and surrounded by communities that offered little in the way of connections or social support.
- Wilson’s book spoke to me. I wanted to write him a letter and tell him that he had described my home perfectly. That it resonated so personally is odd, however, because he wasn’t writing about the hillbilly transplants from Appalachia—he was writing about black people in the inner cities….. – which addressed the way our government encouraged social decay through the welfare state. (p210)
- It would be years before I learned that no single book, or expert, or field could fully explain the problems of hillbillies in modern America. Our elegy is a sociological one, yes, but it is also about psychology and community and culture and faith. (p210)
- Like my professor who suggested that Yale Law School shouldn’t accept applicants from non-prestigious state schools. There’s no way to quantify how these attitudes affect the working class. We do know that working class Americans aren’t just less likely to climb the economic ladder, they’re also more likely to fall off even after they’ve reached the top. (P297)
- Though we sing the praises of social mobility, it has it downsides. The term necessarily implies a sort of movement—to a theoretically better life, yes, but also away from something. And you can’t always control the parts of your old life from which you drift. (p298)
- At the same time, they’ve shown me that social mobility isn’t just about money and economics; it’s about a lifestyle change. The wealthy and the powerful aren’t just wealthy and powerful; they follow a different set of norms and mores. (p298)
-
很高興等等來,來跟我探討這個問題,你比我知道的多,也理解的更深刻。再次感謝你的臨帖留言!新周愉快!
我這是快四年前讀的,都忘了很多內容了,其中你講的宿舍裏的打掃衛生一事沒有印象了:)連當時自己怎麽看待全球化的都忘了,剛剛找了一下,找到了:)
克林頓自傳裏也講到全球化,事實上主要是他在政時創導的。我想,他們最初的宗旨是想讓美國最大利益化,沒想到最後也影響到製造業,工人的失業。當然很多發展中國家是受益的,包括中國,中國開發市場的同時提出以市場換技術,所以有了這些年的發展。美國有美國的問題,比如嚴格的勞工法保護和其他因素,導致美國的藍領工人在與全球範圍的勞動力競爭中出於劣勢,以致最終產業工人斷層。現在degrobalization了,但是製造業卻回不來了,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因為這種low margin的製造業美國工人已經不願意做了,或是競爭不過中國越南等國家了。
等等,我隻是在說我認識到或看到的,我們求同存異吧。再說現在已經去全球化了,我們拭目以待這個政策帶來的變化。
謝謝等等的認真和真誠!周末快樂!
1. 非常同意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點,我刪掉的內容裏也提到這點,一定要有自己的努力在,你提到的電視劇《山海情》裏寧夏扶貧的方式才是促人自立自強的好辦法。
2. 社會流動性讓我想到書裏還有一個細節令人感慨,所有萬斯的同齡人在有能力離開鐵鏽帶後,沒有一個再回去的,這是遺憾卻也是現實。如果當地的發展前景和政策有讓他們回去的動力,相信至少會有少數人願意去嚐試的。
3. 老實說,我對他母親是心懷憤怒的,如果她做不到,就應該讓萬斯的父親拿監護權,父親那裏的生活至少是安穩的,始終記得他第一次去父親家,在山坡上跑啊跑,跑累了,就地躺下仰望藍天,天空的白雲看著他,身邊的狗狗依偎著他,一切是那麽寧靜祥和,萬斯說那是他想要的生活,簡單的要求對他而言卻是那時的奢望,讓人難過。
4. 我對耶魯的一幕不得其解,有一天晚上十幾個同學出去吃飯,吃的雞骨頭亂飛飲料倒地一片狼藉,萬斯不想讓服務生處理這麽糟糕的殘局,於是自願留下來清理,唯一一個留下來幫他的是同樣來自貧困家庭的朋友,而其他人,應該都是富家子弟都揚長而去。雖然年輕人有時不愛墨守成規,但總以為基本禮儀還是有的,所以我對那一幕很吃驚也失望,因為那是一個群體對人生和社會的態度縮影。
5.這點我和暖冬的想法不太一樣了,萬斯所說到的諸多原因我完全同意,鐵鏽帶存在時日已久,不是全球化造成鐵鏽帶,而是鐵鏽帶自身的許多問題先造成了鐵鏽帶,然後近三十年大規模全球化對整個美國的製造業衝擊巨大包括鐵鏽帶。全球化有益處,但不利的一麵也明顯,全球化快速席卷全球,失去工作的人群失去的不單是工作更是對人生的信心,猝不及防間一切就變了。雖然未來AI會取代一部份人類,但那是相對漫長的過程,從知道到真正發生會有緩衝,在那個階段,人群可以有自救辦法。全球化對美國的傷害很大,疫情時期各種短缺是一個實例。不好意思啊暖冬,我就直抒己見啦!
讀你的書評,就如再次看一遍他的自傳簡述,謝謝你深刻細致的讀後感,特別喜歡對同一本書不同角度和層麵的探討,這樣的機會在當下越來越少了。
祝維兄股市發達,也希望我們都能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維兄已經實現了,so I mean, 更大的自由:)!
這些天就在想,留給我們自己真正有質量的時間並不多,到底要怎麽樣過才好?做自己想做的事,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鱗半爪或許是其中一個答案,我想,這裏包括留下文字,聲音。維兄筆頭這麽好,多寫啊,歌也試著唱試著錄製一些,這樣就有了視覺聽覺上的記憶,更完美了。
維兄還花時間讀我這麽長的讀後感,我自己都忘了寫什麽。謝謝維兄!祝開心快樂每一天!
別再提俺唱歌這件事了。一提就氣餒。有一次,俺在上麵唱歌,本以為台下會掌聲雷動,可是唱完了之後,看看台下人寫在臉上的表情,知道自己的歌唱生涯徹底畫上句號嘍。那表情十有八九是在控訴俺這不爭氣的:非得在這裏享受你的折磨嗎?
我其實對政治也沒任何興趣的,直到這次大選,流露出的很多奇葩,讓我好奇,才去特別關注甚至去了解各種所謂的陰謀論和傳說,隨著真相若隱若現的出現,才越來越意識到,我們生活著的世界完全不是表麵上所看見的,真實的世界被某些人通過某種手段給掩蓋了,所以,這本書傳遞的正是某些人希望傳遞的,讓人看似很有說服力和信服的信息,比如,貧窮的主要責任不在政府,在個人自身等,其實很多原因都會使得一個人貧窮,比如,高房價,高教育費用,高醫藥費等等。暖冬,我堅信,你會很快看得我們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了,耐心等待 :))
謝謝遐西臨帖,我也是想盡量減少看網,一個對眼睛真是有損害,二來也是費時,所以也是錯過一些好帖。不多說了,祝遐西一家新春快樂,心想事成!
這首歌特別適合暖冬的聲線,悠揚瀟灑,好聽!還有一首《遇上你是我的緣》,很喜歡,但我的聲音唱這歌不行。你的音域廣,聲音醇厚,你唱一定好聽。我曾讀過一篇散文是聽這歌的感想。
忙時進城就少,錯過不少好博文。給暖冬拜年,春節快樂,牛年吉祥,好聲音多唱歌!
再次謝謝大漠來看我,祝大漠新春快樂,牛年平安吉祥!
這首草原之歌唱得深情而大氣,聽著讓人蕩氣回腸。你介紹的王琪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上了春晚,的確是一首好作品。這篇書評寫得有深度,謝謝分享。原來你也看了山海情,這是我最近唯一沒用1.25或1.5倍速看完的劇,個中的感動,自不必多說了。
我目前沒有意識到你這裏說的,我雖然不喜歡川普,但是民主黨的一些做法真是不得人心的,不過我們這樣的老百姓又能如何呢? 美國在走下坡路,低收入的白人狀態也比較糟糕。我其實平時並不關心政治。等著有一天明白你這裏說的,或是等著你的明鑒。
謝謝Grace,祝你們全家牛年吉祥,安康!
歌曲聽了,越唱越好聽了,繼續啊:)),我最近一直在關注大選的事,從各個層麵一種非常細致的關注和了解,從而讓我對美國和整個世界有了顛覆性的認識,你對 Hillbilly Elegy的《山裏人的挽歌》書評和介紹都寫得非常好,如果在幾個月前,我一定會讚美這本書寫得很真實有理,但現在的看法就有些保留了,甚至覺得這本書之所以能這麽暢銷是因為它巧妙地掩蓋和誤導了不少普通美國人落魄的真正原因,讓很多事看上去變得非常合理,而其實並非如此。也許過段時間以後,你會明白我說的 :))
哈哈哈,咱倆一起哎呀!我哎呀的時候可真沒有看到你也哎呀了:)))
謝謝親愛的又甜又潤的湯圓,一起唱又甜又潤的歌兒:)暖冬好運連連,好夢成真!:)
哎呀,真是暖暖的春風迎麵吹,春天到了呢:)是暖冬暖冬暖冬!暖冬春節好!:))
今天過年了,祝牛年吉祥如意!
現在讀不動書,時間全用來刷手機了,欲罷不能啊。。
周末快樂!
想改變生活,還是要靠自己,至理名言。
暖冬這裏的討論真熱烈!
幾十年來,我們的商學院也不停地給幾代管理者們灌輸說經商的目標就是“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的*社*會*責*任*至多是個裝飾性的腳注。當公司們看到另有運營成本低廉(不僅是勞力成本,更有環境成本!)的地方,自然是要從運營了幾十甚至上百年的地方遷走。
美國各級政府機構也或糊塗或裝糊塗地任憑華爾街欺騙了它們。依照華爾街描繪的美好前景,“低端產業”遷走後,美國工人們會轉而升級從事高價值、低勞動強度的“高端產業”。然而,沒有人考慮過、提起過,這種“升級”的可能性和成本(比如相當長時間的培訓)。華爾街沒有提,各級政府機構也沒有問。於是一兩代美國工人的生機就被華爾街在政府的綠燈中一夜之間被犧牲掉了。
其實人的本性是懶惰的,貪婪的,所以誰不喜歡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啊。這就需要製度來約束。這個福利製度是個大話題,剛剛看到C學者的留言,我準備去讀一讀。謝謝你的留言,新周快樂!
現在大選結束了,我這樣經常發橫眉立目式文章的博主也應該降降溫了,就回帖蹭你的人氣吧。關於福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放在政策上有很多實際的問題在考驗政策的製定者。我4年前寫過一文,希望對你會有啟發: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475/201701/2949.html
這是一篇認認真真的有感情的讀書筆記,還有大量文字摘抄,這不僅是讀書報流水賬,更有自己的思考,體會和感悟,文字也日趨老練,在這個浮躁的城裏尤為難能可貴,祝賀暖冬新年又進步了。
關於福利, 中國也有。我有親戚在省民政廳工作,就負責這塊。 有好多貧困縣,由於地理位置和環境差,窮。也是政府直接給錢發糧。 有次看電視劇說是有的貧困縣都不願意被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因為一旦被摘掉這個帽子,就沒錢發了。 所以,福利這個事,不容易說得清。
所以舒兄想說的是globalization的衝擊無疑是負主要責任的。也就是說,美國人的相對高勞動力,低效率在全球是沒有太多競爭力的。不過這個話題也是很大。你說對了,這些鐵鏽帶的人從支持民主黨到支持共和黨,其中與他們自身利益的變化有關。謝謝舒兄臨帖和你的看法,周末快樂!
“I ca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who’ve worked all their lives scrape by while these deadbeats buy liquor and cell phone coverage with our tax money". 這樣的福利製度,不但養了懶人,更是害了本來可以靠努力而脫貧的人。所以我也更敬佩那些掙著最低工資卻努力工作的人,要拒絕隨手可及的福利而選擇辛苦又收入低的工作,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讀完書評如同剛看完電影一樣,心情是沉重的。但暖冬美麗的歌聲把我帶到了草原,頓覺心胸開闊許多。謝謝分享!
講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吧。有一對中國老夫妻,因為兒子在美國,就來此定居了。他們住在老年公寓,打聽到有一個政府開設的地方,每天早上給拿福利的人供應免費早餐,兩個人很高興,天天都去。美國人的早餐,他們很多都不習慣,不愛吃怎麽辦?就帶回家來,放垃圾桶裏丟掉,因為他們不能讓發放食物的人知道他們不吃,如果知道了,他們以後就領不到食物了。這兩夫婦,在國內,一個是小學校長,一個是醫學院教授,退休金每月每人拿9千到1萬,每月每人還拿美國政府給的700多塊美金,他們去超市買東西,從來不看價錢,喜歡就買,也不檢查收據裏花錢的數目。他們根本不缺這頓早餐,可是為什麽還要去呢?還有另外一個老太太更精明,裝聾,騙到了殘疾人福利,騙到了美國公民。迪兒說得好,再厚的家底,照這麽折騰下去,也不行啊。
不排除人懶惰的因素。然而很難講究竟比重多少。曾有位來自“鐵鏽區”的學生在討論"全球化“時對我講起,他父母一生勤勞。近五十時,他父親工作二十多年的工廠關閉,遷往國外。這個工廠基本支撐了整個鎮子的生計。工廠關閉後,全鎮的經濟一下子癱瘓。擁有那家工廠的大公司告訴大家隨著社會發展他們會有更高級的、少辛苦的工作之後揚長而去。各級政府也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很快,母親工作的商店也倒閉。那個年齡,無法要求他們重新學習工作技能。按學生的說法:“他們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程序員"。他們的家庭、親友、教會等等紐帶均在當地,很難搬遷。鎮上經濟垮掉後,他們的房子一文不值,不可能成為搬遷的資本。更何況,以他們所有的工作技能,搬到哪裏能夠有機會呢?
坐在冬兒身邊,《陪你一起看草原》,嗓音圓潤又清亮,餘音嫋嫋,所有的情緣都在流淌中,一連聽了兩遍。讀了書評又聽了歌,心中裝的是滿懷,謝謝辣冬兒!
我眼睛視力也下降比較厲害,所以現在上網比較少了,偶爾來玩玩,細水長流~~~,暖冬,千萬別戒網啊,眼睛累了就少上網,跟貼回帖也緩緩的,不急,以身體健康為第一,大家互相之間都理解的:))
我的一位墨西哥同事就說,他的一些靠吃福利的朋友比他錢還多,我問他為什麽不在家吃福利?他說他與那些吃福利的人觀念不同,有工作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不願做一個好吃懶做的人,的確,美國的一些福利政策養了一大批懶人。
社會階層,貧富之間的確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就一般人而言,是的!菲兒舉的例子是有,的確是有少數人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拚成功。
。。。。。。。。。。。
晚了,就此打住:))
暖冬的新歌唱的很棒,悠揚動聽,有大草原的味道!周末快樂!:))
我也是剛剛看完《山海情》,特別感慨。今天女兒來電話,我給她推薦,向她灌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女兒屬於極左,有點話不投機,為了不傷和氣,趕緊聊別的了。
美國的事情不容易呀,照這麽折騰下去,再厚的家底也沒用。
看完覺得所謂的底層白人群體有個問題 因為各種原因淪落到吃福利的地步 但是還是要麵子 自尊心強 不能接受自己和曾經低自己族裔一等的黑人或移民到一個層麵 所以有很多精神頹廢 毒品濫用的問題 社會的問題是靠福利去養人 其實是一種摧毀窮人自尊的方式 臉皮厚的好一點 要麵子的確實不能承受這種心理壓力。 當社會這部分人精神不太健康的時候 選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政客也就不足為奇
但難道因為這些問題就可以不提供福利麽 那更糟 很多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窮人發奮圖強雲雲 連飯也吃不飽 還圖啥強 所以此問題暫時無解 等著更有智慧的改革者打破僵局吧
阿巴拉契亞山就是美國的“革命老區”,窮山溝,交通不便,教育落後,人民愚昧嗑藥(四川的川陝老革命根據地,也是大部人男人都吸鴉片,持家和下地幹活都是女人包圓兒),這個很難改變。
對於你所歸納的作者的主要觀點,我都比較認同。製度的缺陷和人類的劣根性共同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問題。更可怕的是,很多手握權力的人無意於解決問題,而是想方設法去掩蓋,本該中立的媒體也把“利益”而非“真相”放在首位。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淪為溫水中的青蛙。
美國鐵鏽帶的問題是經濟發展變化造成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生如此,地區也是如此,有發達興旺的地區,就有被淘汰的地區。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72/201702/3059.html
The word 'moucher' was new to me. The system condones mouchers and I don't have
a cow with them. The tax-payers are willing accomplices, in a sense.
Transplanted or uprooted, there is an edge to the first-gen immigrants in their
plight. Me? I feel so lucky that I prospered in the adopted land.
It's more often that people grow old without wisdom. Not many look back and try
to understand how the past has shaped the present. As some say, "the past is not
dead; it's not even past."
Social capital is a useful handle.
The root of poverty (for the poor) might as well be the capitalism model itself.
謝謝暖冬分享!書評寫得很好,很受啟發。
歌唱的好聽。
再來跟著暖冬讀書看電影:)暖冬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