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爵王先生

年齡一把,事業全無,頭發不多,毛病不少。
正文

高齡留學生(9)-- 讀書不僅是一種消遣

(2016-04-20 07:38:14) 下一個

第九章    讀書不僅是一種消遣

    我在LUM學習的專業是閱讀(reading), 屬於教育學範疇,主要訓練未來中小學教師教授英語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到美國之前,認為讀書隻是個人的事情,與整個國家民族並無多大關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讀書隻是一種消遣方式,‘無聊才讀書’嘛。對於以讀書為‘業’的知識分子來說,這是他們的工作,再忙再‘有聊’也要讀書。 但是,美國人把‘reading’作為中小學一門主要語文類課程,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在讀書的技能和習慣的培養上,為什麽要那樣?我開初是很不理解的。

    中國的中小學校,把語文設立為一門主課,把文學和語法都結合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記得我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四川新繁縣一中(現在合並到成都市新都區,稱新都區第二中學)讀初三時,語文課曾經分裂為文學和漢語兩門課,但是為時很短,到成都市第十七中學讀高中,又合並成一門課了。語文課無論使用哪一種結構模式,都沒有專門包含培養學生課餘讀書習慣和教授讀書技巧與方法的內容,直到目前仍是這樣。這種情況,現在在我看來就不能不是一種遺憾了。 

    美國人把中小學的英語(English)課,叫語言藝術(language arts)課,是包含了好幾門課程的綜合性科目。其中閱讀(reading)是訓練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麵,尤其是在九年級之前。其他課程還有文學(美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寫作和言語表達(speech—訓練學生在公共場合講話的能力與技巧的課程)。所以,一門中國語文課,在美國就可能分成若幹科目,拆分開來從各個細小方麵訓練學生,從而全麵提高他們的語文與話語水平。

    閱讀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像學習鋼琴一樣,需要大量操練,因此我的研究生學位計劃(degree plan)中,包含了好幾門實踐性課程,編號為‘課程設置429’的就是其中之一。在學校和校外進行很多閱讀實踐或閱讀輔導活動,便是這門課程的一項要求。

    通過各種測試來評估一個學生的閱讀水平,並且為他量身定製一套針對性很強的閱讀計劃,以此來有效提升他的閱讀水平,這類閱讀叫診斷性閱讀(diagnostic reading)。這種閱讀能力評估方式,凸顯了閱讀課程的實踐性,是中國的語文教學所沒有的。      

    我曾經為一個名叫大衛的三年級學生(third grader)作過診斷評估,這是我的專業訓練的組成部分。大衛是個瘦小的黑人小男生,見生人時有些靦腆,每次來測試都由母親陪同。測試在每周二下午四點鍾,一連四周在教育學院的評估中心進行。這種測試很像視力測試,總是從比較容易的一級開始,一直到他在閱讀中發生不能克服的困難為止。測試的方麵包括閱讀字數、速度、詞匯量、理解水平等,不僅包括默讀,也包括有聲閱讀。

    大衛可能是發音器官存在一定問題,他有聲閱讀部分進展較慢,影響後來的默讀進度,最後評估認為,他存在某種程度的誦讀困難症。‘誦讀困難症’(dyslexia)是個專用術語,是影響學生/成人閱讀能力的一種心理或生理疾病。把閱讀能力的欠缺,上升到心理和生理高度來定性和研究,凸顯了美國人對閱讀的重視程度和研究高度。

    在美國閱讀專業的實踐訓練,教給了我很多新的有用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讓我在回國後的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獲益良多。比如對英語閱讀與英語寫作的內在聯係,原先認識得並不深刻,往往把它們看成是兩門獨立課程。學習了閱讀專業的課程後,我才懂得了這兩門課程,實際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麵,遵循著同樣的思維邏輯和規律,是和一個民族的思維定勢(mind set)緊密相關的。外國人學習英語寫作,是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和邏輯來思考問題,然後使用他們的語言把內容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閱讀,可以看成是‘逆向解碼’,從材料的字麵上分析並遵循作者的思維邏輯,弄明白他們在文字中表達出來或包含其中又未表達出來的含義。

    前麵提到的診斷性閱讀,是ULM教育學院針對社會開展的一項有償服務。不僅如此,美國的大學教育學院,還承擔著一些再教育的社會責任。既有請進來的,比如summer school 對在職教師的培訓,閱讀診斷性評估,也有走出去的項目。我曾跟隨導師米勒博士開展過一個職工掃盲計劃(adult literacy program),也是屬於‘課程設置429’的一個項目。 

    項目地點在一個魚類加工廠,位於路州西南部,大地名記不得了(記得我和米勒博士每次坐他的車去,跑了一個多小時,途中還路過了‘飛虎將軍’陳納德曾經住過的小鎮Natchitoches)。我們的任務是,先在這家工廠30歲以上、未獲得高中文憑的職工中開展閱讀能力評估,然後再為他們製定閱讀計劃。這是一項由州政府資助、委托ULM教育學院來實施的計劃。我參加了頭兩次活動,都是在職工的工間休息時進行,然後在離開前,把有些工作布置給工廠的相關負責人協助完成。1995年5月我畢業離開後,米勒博士的另一位日本來的女研究生頂替了我的角色。後來的計劃進行的結果,我就不得而知了。

    上麵那項計劃是針對成年人的,對社會上的未成年人,ULM教育學院也承擔了更多的教育甚至拯救性責任。我們在Tri-District Boys & Girls Club(三區男女生俱樂部)進行的閱讀輔導活動,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工作。從名稱上看,你一定以為這是個與country club(鄉村俱樂部)類似的休閑娛樂單位。實際上,這個單位的性質與它的名稱相去十萬八千裏,這就是一所中國稱之為少管所的地方。之所以使用這麽一個優雅的名稱club,我想是當局不想刺激那些有問題的少男少女和他們的家長,或者是不想讓它遭到社會的歧視吧。

    少管所位於165號州際公路西麵,離ULM很近,開車去也就二十分鍾左右。米勒博士派我和另一個叫湯姆的白人男研究生去,每隔兩周的星期三上午去,頭兩次去是湯姆開車帶我去,之後便是我自己開車去。我們隻去它的男生分部,沒有去過女生分部。這個分部在一幢老式兩層樓房的底層,有幾間小教室,一個辦公室,外麵有一個不大的操場。從未去過那種地方的我,第一次去心裏有點發怵緊張,起初主要由湯姆主持輔導,我隻是站在他背後配合。

    男生分部隻有十多個學生,都是清一色的黑人少年,十四、五歲,最大一兩個十七、八歲。他們都是犯有輕罪但又不夠判刑,或者正在接受當局進一步刑案調查的人。少管所的理想目標,是讓他們來此補習功課,最後獲得一紙GED(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的縮寫,意為‘普通教育水平’,相當於高中文憑)證書,然後再走向社會或升學或自謀生路。

    學生們並不在意我們的到來,對我這個半老的中國人,更是滿不在乎。大家隨意地坐在座位上,目光有的顯得木然,更多的是遊移不定四處隨意投射。我們發給材料讓他們仔細閱讀,有幾個孩子配合得較好,立刻埋頭讀了起來,其餘的人則是神情不定地敷衍我們。後來我獨自一人去的那段時間,我和學生們熟悉了一些,關係也較為融洽些了。正事完成後,我喜歡和他們開開玩笑,特別想了解這個club和學生們的一些具體情況。

    從交談中,我得知Club 是教育部門經辦,門羅市政府資助。學生每天必須由家長送到學校,由班主任簽到,學習半天,中午再由家長接走。每個月滿勤的學生家庭,還能得到政府發給的一定金錢補助。

    那位安靜地坐在教室後麵的黑人老頭,是他們的班主任,一個退休黑人教師,我已經忘了他的名字。他總是坐在後麵注視著整個課堂。他有一副慈母情懷,平時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對課堂上搗亂的孩子也總是輕言細語地招呼,態度和藹慈祥,從不發火。

    這些問題孩子的家庭大多比較貧窮,很多還是單親家庭。他們來這裏,或者是因為在學校打架鬥毆,或者是有小偷小摸行為,也有少數是因為用器械傷人。我最後兩次去輔導時,就發現有一個十六歲的孩子已經兩次缺席,依稀記得名字好像叫桑巴。當我問他為什麽缺席時,大家都對我抿嘴微笑。我不解,再問班上那個比較本分的大個子學生。他笑著說,“進去了”。我才很快明白,桑巴已經被逮捕進監獄了。

    想不到,我的這個閱讀專業和閱讀課程,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都在傳遞正能量。往大了說,閱讀在美國社會承擔起了傳播文明和拯救‘靈魂’的任務。 

    不錯,讀書是可以打發閑暇時間,愉悅心靈,但是讀書也是一種文化行為,可以擴大人的知識豐度,提升人的文化和道德素養,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讓人擁有更完美的獨立人格和判斷事物的能力。試想,一個民族的大多數人都有讀書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下去,整個民族會有怎樣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還會閑暇時整天泡在酒巴、歌廳或者麻將桌上嗎?還會為了一點小事而破口大罵乃至於大打出手嗎?所以,往大處說,讀書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業餘健身和參加體育鍛煉一樣。讀書習得的精神與氣質的內化,可以克服整個民族浮躁和短視毛病,讓民族變得更沉穩和成熟,最後獲益的是國家的經濟、政治和人文道德,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會更穩健更和諧。

    令人擔憂的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們中華民族是整體缺乏良好讀書習慣和讀書很少的民族。在飛機上,在火車上,在公園裏等公共場合,大多數國人不是在高聲聊天,就是在睡覺,發短信,刷微博,打遊戲,玩麻將,很少有人在獨自默默讀書,但這在歐美和其他地方,卻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據資料披露,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總體閱讀量少得可憐,確實讓人心裏不是滋味。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都有一定文化知識。 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猶太人就有8位。另一個國家匈牙利,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他們常年讀書的人數達500萬以上,占人口的1/4還多,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匈牙利更是高達14位。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這些話,有人聽起來可能覺得言過其實,有點偏激。但是書籍和知識的力量,誰都不會否認。我真不希望看見中華民族變成一個可怕的民族和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我是在學習了我這個專業,並反思了我們民族的實際情況後產生的這種深深擔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讀書是一種習慣,有天生的愛好和後天的培養。
男爵王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閻立華' 的評論 : 怎麽講?願聞其詳。
閻立華 回複 悄悄話 讀書是個隨緣的事,強求不得。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我研究字,故大部分用來讀想字典,寫書 (Secrets of Words wang Amazon).
本城也耗費了點時間,好在被若幹班主掃除,反而變好事.
男爵王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li88' 的評論 : 謝謝你閱讀本文。一年有52周,讀64本書,一周讀書1.2本,已經超過每周一本了。
ali88 回複 悄悄話 “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一個星期不到讀一本,是不是太誇張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