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陳老師赴美進修回國後開的第一門課。這也是我班同學被劃分成四個專業領域後,學生們分各領域修的專業課。
陳老師開的課內容是:固態電子學國外發展介紹。這自然是我們這些被分在固態電子學領域的學生們必修之課。
陳老師講課已帶進了國外給研究生開研究講座的風格。課中一個占50%的大作業是,學生每人找一篇有可能可用於學校實驗室、在當時較簡陋的條件下做成點事的國外文獻,翻譯成中文,並在課堂上作講解、回答同學們質疑。
這給我們作畢業論文和答辯,起到了很好的練兵作用。
我的課堂講解曾得到陳老師的當場表揚。可他將成績卡得很嚴,我拿到的是89分。他還跟我解釋說,你這成績已是top three,這在美國的研究生課就是A了。可這好像是我專業課裏唯一低於90的成績,我難免有點鬱悶。
好在80年代中申請留美時,交大讓學生們將成績單上高於85分的都折算成A,所以這89分對我的申請毫無負麵影響。
120周年校慶時應該會能見到您,可敬的陳老師。
-
-----------------------------
百度百科:
陳益新
(交通大學教授)
陳益新 男,江蘇省江陰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工器材製造係後留校任教。1979年作為首批訪問學者前往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從事集成光學研究。1981年回國後在上海交通大學負責重建應用物理係擔任係主任並創立固態電子學和集成光學實驗室。1985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並由國家教委特批晉升為教授和光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87年上海市勞動模範。1989年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珠津貼和證書。
- 中文名
- 陳益新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35年9月出生
陳益新 男江蘇省江陰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工器材製造係後留校任教。1979年作為首批訪問學者前往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從事集成光學研究。1981年回國後在上海交通大學負責重建應用物理係擔任係主任並創立固態電子學和集成光學實驗室。1985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並由國家教委特批晉升為教授和光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87年上海市勞動模範。1989年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珠津貼和證書。發表的專著有:《集成光學--理論和技術》(1985);《固態電子學》(1989);1991年該書獲電子工業部優秀教材獎;《光計算》(1990);《集成光學三十年》(1999)。1980年以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一百三十餘篇。科研工作主要有:198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創立信息存儲研究中心,負責薄膜磁頭和垂直磁記錄研究,1988年獲國家計委特別嘉獎。1990年獲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學術兼職有:中國光學學會纖維光學和集成光學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半導體與集成分會信息光電子委員;《應用科學學報》副主編和《光子學學報》編委等。社會學術活動有:1989年和1991年分別擔任第一屆和第二屆垂直磁記錄學術會議(日本、仙台)國際顧問委員;1991年、1994年和1997年分別擔任第一、第二和第三屆薄膜物理及應用國際會議(中國、上海)節目委員會主席,並作特邀報告;1991年歐洲光通信會議和國際集成光學及光纖通信會議(法國、巴黎)節目委員;1993年美國光纖通信會議和國際集成光學及光纖通信會議(美國、聖地亞哥)節目委員;1992年和1994年分別擔任日本第五屆和第六屆光電子會議海外顧問委員(日本、東京);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連續擔任第一屆(日本、千葉)、第二屆(韓國、漢城)、第三屆(日本、千葉)、第四屆(中國、北京)和第五屆(日本、千葉)光電子和光纖通信國際會議國際顧問委員和節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