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雜感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杜甫的詩,覺得太沉重,太鬱悶。唯一喜歡的是“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可看看他接下來的對的是什麽?“萬裏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還有“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那麽有氣勢的兩句詩,讓後麵的小家子氣給毀了。常常恨不得把他從墳墓裏搖醒,讓他把後四句詩改的氣派一點。
前兩年有一段時間賦閑在家,狠狠補了一陣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抗日戰爭那一段,再讀“國破山河在”,就有了新的體會。
個人覺得杜甫最好的詩是《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世境的離亂,年華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淒涼流落,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際遇交織在一起。全詩無一傷感之詞,甚至是明快的,可是讀完卻可感受到無邊的感傷,可謂用最炫麗的色彩,來描繪最沉痛的畫麵。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幅畫來表現這首詩,背景一定是盛開的桃林或櫻花,兩個曆盡滄桑的中年人相顧無言。
個人感受最深的是《贈衛八處士》。原先隻是讀過,並沒有特別感悟。前兩年老公的大學同學,從上海來渥太華旅遊,在我家吃了一頓晚飯。送走老公同學一家後,再讀這首詩,又有了新的體會。去年夏天,我們一家去波士頓旅遊,見到了我的大學同學。自從95年大學畢業之後,我們沒有見過麵(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那時我們都風華正茂,沒有結婚,甚至沒有男朋友,而今都有了家庭與孩子(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再見麵時,我們熱烈地回憶共同的大學時光,和自己這些年的經曆,交換同學的消息,仿佛19年的分別從未存在, 匆匆幾個小時的會麵,吃了一頓晚飯,我們就告別了,不知何時再見(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回到渥太華後,我忍不住翻出這首詩,仔細地重讀了一遍,所有的感慨都被它說盡了,我隻有掩卷太息。
贈衛八處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麵難,一舉累十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