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相信Windows Me年代裝了Core2 Duo芯片的電腦還可以跑得比近年裝了i7芯片的電腦還要快很多,這不是天荒夜談,而是真實發生的事。這些年電腦采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又是觸屏技術,又是AI技術,但實際上電腦主體並沒有什麽變化,其關鍵指標還是看數據處理速度,這並不是完全取決於CPU芯片,目前的電器無故障時間很長,隻要相對容易地更換新一些新一代的部件和軟件並進行一些維護工作,在老的主板上用原來的CPU,舊電腦跑起來可以比較新的電腦更快。而且這樣做這也避免了使用多年的舊電腦扔也不是,留也不是的煩惱。
對提高電腦運行速度最明顯的是把機械硬盤換成SSD固態硬盤,電腦的運行速度可是成十倍的提高。按照網上資料,機械硬盤的速度是30-150 MB/s,SSD固態硬盤是500 MB/s - 3,500 MB/s,而且後者的可靠性,壽命和耗電量都要好得多。換下來的機械硬盤隻要買一個USB電纜接上硬盤,不僅可以方便尋找原來的數據,還可以獲得一個備用外接硬盤來存儲數據。
清潔散熱係統和冷卻風扇。用了一些年的電腦會有不少積塵,特別在冷卻風扇和散熱片之間常常會有一些絨毛類物品堵塞,如果家裏有貓狗寵物更是這樣。如果風扇噪聲太大,可以趁著目前市場上還有同型號存貨及時更換一個,會安靜很多。
添加內存。原來的老型號內存現在價錢已經跌到幾乎白送,最近我買了人家積壓的內存條,人家老要跟我聯係表達感謝。
改換操作係統。Windows10的東家已經多次申明在2025年10月之後不再提供軟件維護和更新,大量在用電腦因為主板沒有那塊小芯片而不能升級到Win11。與其讓這些電腦成為垃圾,不如換個操作係統。我最近把家裏的電腦全部換成了Linux Mint中文版。先在一台有Windows的電腦上下載並製作一個USB安裝閃存,利用這個安裝USB閃存就可以在其它所有電腦上進行安裝了,每台花個不到一小時進行下載,安裝和設置,用起來沒有感覺和以前的操作係統有多大差別。實際上按照網上的說法,Linux係統對硬件的要求更低,更穩定而且病毒少得多。係統還自帶Firefox瀏覽器,如果要下載穀歌的Chrome瀏覽器也非常方便,放狗搜索後會自動檢測到我的操作係統,並提供適合的Linux版本供下載,安裝後登錄一下穀歌賬號就把原來所有的網址收藏都轉了過來。關於具體操作,可以參看Linux Mint的網頁,上麵有每一步安裝都有說明。也可以參考我的上一篇文章《Windows10離開以後電腦的第二春》。
談一下注意事項。首先是要決定是自己動手還是請人幫忙。老的筆記本電腦往往可以直接從底部開啟,有些機型甚至有單獨的硬盤盒蓋,隻要用小梅花起子擰開螺絲就可以打開換硬盤。即使遇上沒有單獨硬盤盒蓋的機型,隻要是從底部分離的機型都比較容易。但如果遇上從鍵盤下方打開的筆記本就稍微麻煩些,要去掉螺絲後用塑料片撬開四周卡口,而且和主板連接的電纜接口如果操作不當容易接觸不好或損壞,建議由有經驗的人士來操作。如果是改換操作係統的話,能夠下載和安裝軟件,使用USB閃存的人士應該都可以完成。
更換固態硬盤要搞清楚型號,比如舊電腦較多使用SATA硬盤,當然買錯了多數可以退換貨。購物前可以在網上查好舊電腦手冊或硬件配備,動手前可以看看相應的視頻做參考,最後如果決定動手的話,不但要拔掉穩壓電源插頭,同時也要卸掉筆記本上裝的電池。還要說的是舊電腦和新部件都不值幾個錢,大膽動手吧。
您是否相信Windows Me年代裝了Core2 Duo芯片的電腦還可以跑得比近年裝了i7芯片的電腦還要快很多,這不是天荒夜談,而是真實發生的事。這些年電腦采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又是觸屏技術,又是AI技術,但實際上電腦主體並沒有什麽變化,其關鍵指標還是看數據處理速度,這並不是完全取決於CPU芯片,目前的電器無故障時間很長,隻要相對容易地更換新一些新一代的部件和軟件並進行一些維護工作,在老的主板上用原來的CPU,舊電腦跑起來可以比較新的電腦更快。而且這樣做這也避免了使用多年的舊電腦扔也不是,留也不是的煩惱。
對提高電腦運行速度最明顯的是把機械硬盤換成SSD固態硬盤,電腦的運行速度可是成十倍的提高。按照網上資料,機械硬盤的速度是30-150 MB/s,SSD固態硬盤是500 MB/s - 3,500 MB/s,而且後者的可靠性,壽命和耗電量都要好得多。換下來的機械硬盤隻要買一個USB電纜接上硬盤,不僅可以方便尋找原來的數據,還可以獲得一個備用外接硬盤來存儲數據。
清潔散熱係統和冷卻風扇。用了一些年的電腦會有不少積塵,特別在冷卻風扇和散熱片之間常常會有一些絨毛類物品堵塞,如果家裏有貓狗寵物更是這樣。如果風扇噪聲太大,可以趁著目前市場上還有同型號存貨及時更換一個,會安靜很多。
添加內存。原來的老型號內存現在價錢已經跌到幾乎白送,最近我買了人家積壓的內存條,人家老要跟我聯係表達感謝。
改換操作係統。Windows10的東家已經多次申明在2025年10月之後不再提供軟件維護和更新,大量在用電腦因為主板沒有那塊小芯片而不能升級到Win11。與其讓這些電腦成為垃圾,不如換個操作係統。我最近把家裏的電腦全部換成了Linux Mint中文版。先在一台有Windows的電腦上下載並製作一個USB安裝閃存,利用這個安裝USB閃存就可以在其它所有電腦上進行安裝了,每台花個不到一小時進行下載,安裝和設置,用起來沒有感覺和以前的操作係統有多大差別。實際上按照網上的說法,Linux係統對硬件的要求更低,更穩定而且病毒少得多。係統還自帶Firefox瀏覽器,如果要下載穀歌的Chrome瀏覽器也非常方便,放狗搜索後會自動檢測到我的操作係統,並提供適合的Linux版本供下載,安裝後登錄一下穀歌賬號就把原來所有的網址收藏都轉了過來。關於具體操作,可以參看Linux Mint的網頁,上麵有每一步安裝都有說明。也可以參考我的上一篇文章《Windows10離開以後電腦的第二春》。
談一下注意事項。首先是要決定是自己動手還是請人幫忙。老的筆記本電腦往往可以直接從底部開啟,有些機型甚至有單獨的硬盤盒蓋,隻要用小梅花起子擰開螺絲就可以打開換硬盤。即使遇上沒有單獨硬盤盒蓋的機型,隻要是從底部分離的機型都比較容易。但如果遇上從鍵盤下方打開的筆記本就稍微麻煩些,要去掉螺絲後用塑料片撬開四周卡口,而且和主板連接的電纜接口如果操作不當容易接觸不好或損壞,建議由有經驗的人士來操作。如果是改換操作係統的話,能夠下載和安裝軟件,使用USB閃存的人士應該都可以完成。
更換固態硬盤要搞清楚型號,比如舊電腦較多使用SATA硬盤,當然買錯了多數可以退換貨。購物前可以在網上查好舊電腦手冊或硬件配備,動手前可以看看相應的視頻做參考,最後如果決定動手的話,不但要拔掉穩壓電源插頭,同時也要卸掉筆記本上裝的電池。還要說的是舊電腦和新部件都不值幾個錢,大膽動手吧。
撤退號角一陣又一陣,微軟公司終於正式宣布將於2025年10月14日終止對 Windows 10 係統的支持,看來這家公司本想通過瀏覽器廣告掙錢,搞了個免費的Win 10,但不料被手機操作係統和穀歌的Chrome瀏覽器搶掉了生意。最後選擇了和Intel合作強行升級計算機硬件係統,也就是說Win 11係統將主要從跟隨換機的企業來維持生意。作為家庭用戶的我也終於不得不動手開始為家裏的幾台計算機尋找解決辦法了。
擺在麵前的方案是跟隨微軟的步伐升級到Windows 11, 雖然微軟介紹新係統有更現代化、安全且高效等等優點,而且還繼續免費,但我的老電腦是從Windows Me 升級到Windows 7 然後換了固態硬盤,加裝內存後才裝上Windows 10的.硬件都好好的為什麽不可以繼續使用下去?但要繼續的話顯然微軟的旗幟是不可能扛下去了。
另一個想法是充分利用現有手機來代替計算機。手機上網速度很快,用瀏覽器看網頁比電腦快多了,是否通過手機USB接口可以輸出HDMI接上顯示器來解決問題呢?於是花幾塊錢買了一個轉換器來試驗,沒有影像輸出。一查才知道必須是新型號手機才行。看來這條路過些時候換手機時可以考慮。
網上有很多免費下載的Linux操作係統,在工作單位就使用Ubuntu,這個係統和微軟家的視覺和功能上都差別不大。另外,多年前在家裏也下載安裝過另一個Linux操作係統,甚至在運行Win95/98的老爺機上都可以上網瀏覽網頁。於是就搜搜看目前的Linux係統排名:好家夥,可以找到近20個,個個都宣稱小巧快速,用戶體驗也不錯。好象除了Ubuntu,Linux Mint排的位置也挺靠前,兩者都有中文界麵,硬件要求還是Linux Mint更加適合我的老電腦,最低可以是1GHz的CPU芯片,1GB RAM內存,9GB硬盤空間。為了保險起見,兩個係統各來一份,分別按照相應網頁的詳細說明一步一步地下載和安裝。
首先得準備相應的空白USB閃存,用於製作啟動閃存。在另一台電腦上點擊下載Ubuntu(8GB)或Linux Mint(4GB,我選了Xfce Edition,因為對係統要求更低,而且選擇了離我最近的下載點以保證下載速度)可以在文件夾(Documents)/下載軟件文件夾(Download Software)裏看到,也可以指定下載到桌麵(Desktop)。完成軟件驗證過程太費時間,我隻是檢查了下載文件和網頁所列大小符合,接著就按Linux Mint的要求下載和安裝製作製作啟動閃存的balenaEtcher程序,然後插入USB閃存,打開balenaEtcher將相應操作係統的啟動程序製作到USB閃存上。這樣安裝新操作係統的準備就做好了。
待裝電腦的文件備份及硬盤格式化:通過另外的USB閃存把有用的文件拷貝下來(位於文件夾(Documents),桌麵Desktop等部位)如果硬盤空間足夠而且準備保留原有的微軟操作係統就不用格式化。但我的第一次保留微軟操作係統的安裝出了問題,不知為什麽機器啟動時不見選擇操作係統的選項,之後隻好將硬盤格式化後重新安裝,這是後話。
在預裝機器上插入製作的啟動閃存,開機後遵照屏幕提示按F2或其他鍵進入CMOS/BIOS界麵,把啟動閃存列為首選啟動選項,保存後退出,然後就自動開始了安裝過程。我選擇了OEM硬盤安裝。安裝進程大概有幾十分鍾,屏幕出現輸入WiFi密碼及設立係統名字及密碼的提示,然後就進入了係統的操作界麵。在新係統完成更新後又下載了穀歌的Chrome瀏覽器,網上有專門文章介紹類似於在Windows上的一般程序下載安裝過程,非常方便且不用輸code指令。感覺還是比係統自帶的Firefox好用。安裝完成後記得在第一次重啟時要拔掉USB啟動閃存,開機後要在CMOS/BIOS重新把啟動順序調回C盤優先。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新Linux Mint係統很穩定,速度似乎比原來裝的Windows 10快一點,上網瀏覽及看視頻都很方便。至於Ubuntu係統對硬件要求更高,雖然網上排名更靠前,但老機器跑起來太慢。
我是個從沒編過程的人,最多算個電腦玩家。這次成功安裝新的Linux操作係統來代替微軟的Windows 10係統,高興之餘願意分享這個過程,希望對有軟件下載和安裝經驗的朋友有幫助。總之各個操作係統的網頁上都有下載和安裝的詳細步驟及問題解答.看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Linux操作係統在易於操作性方麵有很大完善,雖然還是有些bug或不順手的地方,已經象微軟當年獨家的Office一樣,進入了普及階段。
最後補充一下硬盤格式化的問題。我先是把機子的硬盤拿出來,連上USB電纜後接上另一台計算機,用Windows自帶的快速格式化或Disc Management格式化掉原來硬盤裏的視窗係統,這樣硬盤裝回去以後就可以裝新係統了。但這種處理不能去除硬盤裏的Linux操作係統和硬盤分區,我的硬盤試裝過Linux係統,正式裝的時候,就是用Diskpart及輸入相應的指令code才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隻是略作介紹,一般人應該不太會遇到的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