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麽看待上了年紀這件事?”
“會感到排斥嗎?還是感到寂寞呢?”
提問者是78 歲的村田幸子,她在日本 NHK 電視台當了幾十年主播。她一生未婚,年輕時從未想過的“孤獨死”問題,直到她漸漸老去,身體不再如從前一般健康,才擺在她的麵前。
最終,她與幾位同樣獨身的好友一起,招募到一共七位共同生活的老年獨居女性,選擇“抱團養老”。
她們的年齡從 71 歲到 83 歲不等,有的如村田幸子一般終身未婚,也有的曾經短暫踏入過婚姻,職業則分別有營銷公關、公務人員、廣告策劃、新聞記者以及養老院經營者。
唯一的共同點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直奮戰在工作第一線的女性。”
她們並沒有選擇住在一起,而是購買了同一幢公寓的7個單間。她們各自獨立生活,也可以一起分享閑暇時光。她們彼此擁有對方的房間鑰匙。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趕到。
日本 NHK 電視台的紀錄片《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郎》記錄下了她們十年間的故事,記錄她們在“老去”這條路上經曆的種種挑戰,時間本身,是她們給予文章開頭那個問題的答案。
在這個小團體成立初始,她們一起簽署了一個協議,核心內容就是“自立與共生”。但隨著團體成員進一步走向衰老,新的問題出現了,已經有成員因為患癌需要住院療養而搬離了公寓,再也沒有回到這個團體中來。
她們一起探討了死亡,也尊重彼此對於衰老和死亡的態度。
紀錄片不長,但她們的“抱團養老”生活還在繼續,選擇了常規觀念之外的養老方式,她們的生活總會遇到新的難題,但什麽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美養老方式呢?
恐怕沒人能給出答案。
在麵對老去與死亡的考卷上,沒有人能真正說出一句:“我準備好了。”
但這個問題許多時候,也比我們想象地更緊迫一些。
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非網民群體占非網民總體的比例為37.4%,較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17.6個百分點。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到 2035 年左右,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 4 億,占比超 30%。
照片裏的三位老人,亦終身未婚,生活在河北省晉州市長召村。
如同麥地裏長出的三株老樹,三位“老光棍”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事實上,這樣的家庭在廣袤的中國農村也並不罕見。
不同於《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郎》,平均年齡 79 歲的他們是親兄弟。尹國才,84歲,二叔尹國增,79歲,三叔尹國章,74歲。
村裏人都知道,老尹家的哥三不是沒過過好日子。幼時,三兄弟家境還算殷實,在父母的庇護下享了些福,
無奈命運多舛,和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一樣,他們麵對生活,充滿不可逾越的無力感。
大叔、二叔年少離家,分別去了深圳和山西打工,大叔在深圳出了場車禍,撞聾了耳朵,撞瘸了腿,二叔去過的地方更多,他去山西蓋過房子,去天津挖過海河,最後因為年紀失去工作,兩人最終回了家鄉,住進了父母留下的老宅裏。
三叔留在父母身邊。父母給他蓋了房子,兩年前的一場大雨,衝垮了小院。三叔無力修繕,也隻得投靠了大叔和二叔,三兄弟聚在一個屋簷下過日子。
兄弟三人最後都沒能討上媳婦,一輩子也就過成了現在這樣。
“那時候年紀大了,老了。趕的時機不好,就不結了。窮,沒錢。”二叔尹國增這樣總結三人打了一輩子光棍的原因。
他是三人當中最勤快、也最能幹的一個。
在這個特殊的家庭裏,大叔和二叔搭夥吃飯,二叔是負責采購、做飯、打掃的那個,他悉心照顧著大叔的身體,從一日三餐的安排,到飯菜的軟硬程度,都在二叔的心裏裝著。房屋雖然簡陋,但至少看起來整潔。
三叔則單獨起灶。大叔評價三叔是個“糊塗人,腦瓜子不好使”。三個人共同的記憶隻存在於幼年。中間的青年與中年,仿佛從人生裏被抹去了,隻剩下一天一天需要努力活著的當下。
每到趕集的日子,三叔會蹭哥哥們的電動三輪車去集上逛逛。三叔最常買的就是卷子和麵條,因為他不會做飯,這是最容易糊口的食物。
怕忘記日子,他把重要的事都寫在手臂上。雖然到了集上還是各買各的東西,“親兄弟明算賬”,但哥哥們還是會把電動三輪後排的寬敞位置空出來留給弟弟。
這樣的日子好像平靜的一湖水,偶爾也會被“外人”的舉動泛起漣漪。
2022 年99公益日,1406767名愛心網友捐出2400萬朵小紅花,讓關愛萬名孤寡老人的“爺爺奶奶陪伴計劃”公益項目落地。
尹家三兄弟也成為其中的受益者。
誌願者們帶二叔和三叔去村裏的理發店理了發,他們覺得:“他們仨也老了,也沒有自己的子女,兄弟之間互相照顧吧,也沒有儀式感什麽的,咱們帶他們整理整理儀態。”
於他們來說,這也是理發店開業十幾年來的第一次踏足。
“好呀,好的不行了。”三叔興奮地說。
理發後,二叔和三叔回家幫大叔洗了衣服,還收拾了院子,因為誌願們說,第二天會給他們拍攝一張全家福。
三兄弟平時很少照相,三人的合照更是不曾有過。
這一張全家福是人生的第一次,但願不是人生的最後一次。
近日,騰訊公益推出了一係列關注孤寡老人的短片,講述一個與“孤寡”完全對立的主題——老伴兒。尹家三兄弟的故事,正是這一係列的第一集。
在這個係列裏,還記錄了收養了 15 歲唐氏兒童的 60 歲老人、為照顧98歲母親終身未娶的66歲老人、收養了一院子小動物的單身老人、免費為村裏離世老人紮紙人的獨居老人,和用移動 KTV 設備打造出小小流動舞台的文藝大爺。
《老伴兒》通過6位老人的真實故事,讓我們看見中國農村裏的孤寡老人,他們在晚年與各自的伴兒依偎前行。
在大世界中他們奮力守護著自己的小天地,他們不再與世隔絕,他們用個人的生命體驗教會了我們如何麵對世界。
就如同其中一位老人所說的那樣,隻要在世上還有牽掛,那就不算一個人。
“勇氣是麵對知道需要害怕什麽或者希望什麽時體現的力量,而智慧是審慎的力量。”
入過婚姻,職業則分別有營銷公關、公務人員、廣告策劃、新聞記者以及養老院經營者。
唯一的共同點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直奮戰在工作第一線的女性。”
她們並沒有選擇住在一起,而是購買了同一幢公寓的7個單間。她們各自獨立生活,也可以一起分享閑暇時光。她們彼此擁有對方的房間鑰匙。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趕到。
日本 NHK 電視台的紀錄片《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郎》記錄下了她們十年間的故事,記錄她們在“老去”這條路上經曆的種種挑戰,時間本身,是她們給予文章開頭那個問題的答案。
在這個小團體成立初始,她們一起簽署了一個協議,核心內容就是“自立與共生”。但隨著團體成員進一步走向衰老,新的問題出現了,已經有成員因為患癌需要住院療養而搬離了公寓,再也沒有回到這個團體中來。
她們一起探討了死亡,也尊重彼此對於衰老和死亡的態度。
紀錄片不長,但她們的“抱團養老”生活還在繼續,選擇了常規觀念之外的養老方式,她們的生活總會遇到新的難題,但什麽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美養老方式呢?
恐怕沒人能給出答案。
在麵對老去與死亡的考卷上,沒有人能真正說出一句:“我準備好了。”
但這個問題許多時候,也比我們想象地更緊迫一些。
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非網民群體占非網民總體的比例為37.4%,較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17.6個百分點。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到 2035 年左右,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破 4 億,占比超 30%。
照片裏的三位老人,亦終身未婚,生活在河北省晉州市長召村。
如同麥地裏長出的三株老樹,三位“老光棍”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事實上,這樣的家庭在廣袤的中國農村也並不罕見。
不同於《七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郎》,平均年齡 79 歲的他們是親兄弟。尹國才,84歲,二叔尹國增,79歲,三叔尹國章,74歲。
村裏人都知道,老尹家的哥三不是沒過過好日子。幼時,三兄弟家境還算殷實,在父母的庇護下享了些福,
無奈命運多舛,和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一樣,他們麵對生活,充滿不可逾越的無力感。
大叔、二叔年少離家,分別去了深圳和山西打工,大叔在深圳出了場車禍,撞聾了耳朵,撞瘸了腿,二叔去過的地方更多,他去山西蓋過房子,去天津挖過海河,最後因為年紀失去工作,兩人最終回了家鄉,住進了父母留下的老宅裏。
三叔留在父母身邊。父母給他蓋了房子,兩年前的一場大雨,衝垮了小院。三叔無力修繕,也隻得投靠了大叔和二叔,三兄弟聚在一個屋簷下過日子。
兄弟三人最後都沒能討上媳婦,一輩子也就過成了現在這樣。
“那時候年紀大了,老了。趕的時機不好,就不結了。窮,沒錢。”二叔尹國增這樣總結三人打了一輩子光棍的原因。
他是三人當中最勤快、也最能幹的一個。
在這個特殊的家庭裏,大叔和二叔搭夥吃飯,二叔是負責采購、做飯、打掃的那個,他悉心照顧著大叔的身體,從一日三餐的安排,到飯菜的軟硬程度,都在二叔的心裏裝著。房屋雖然簡陋,但至少看起來整潔。
三叔則單獨起灶。大叔評價三叔是個“糊塗人,腦瓜子不好使”。三個人共同的記憶隻存在於幼年。中間的青年與中年,仿佛從人生裏被抹去了,隻剩下一天一天需要努力活著的當下。
每到趕集的日子,三叔會蹭哥哥們的電動三輪車去集上逛逛。三叔最常買的就是卷子和麵條,因為他不會做飯,這是最容易糊口的食物。
怕忘記日子,他把重要的事都寫在手臂上。雖然到了集上還是各買各的東西,“親兄弟明算賬”,但哥哥們還是會把電動三輪後排的寬敞位置空出來留給弟弟。
這樣的日子好像平靜的一湖水,偶爾也會被“外人”的舉動泛起漣漪。
2022 年99公益日,1406767名愛心網友捐出2400萬朵小紅花,讓關愛萬名孤寡老人的“爺爺奶奶陪伴計劃”公益項目落地。
尹家三兄弟也成為其中的受益者。
誌願者們帶二叔和三叔去村裏的理發店理了發,他們覺得:“他們仨也老了,也沒有自己的子女,兄弟之間互相照顧吧,也沒有儀式感什麽的,咱們帶他們整理整理儀態。”
於他們來說,這也是理發店開業十幾年來的第一次踏足。
“好呀,好的不行了。”三叔興奮地說。
理發後,二叔和三叔回家幫大叔洗了衣服,還收拾了院子,因為誌願們說,第二天會給他們拍攝一張全家福。
三兄弟平時很少照相,三人的合照更是不曾有過。
這一張全家福是人生的第一次,但願不是人生的最後一次。
近日,騰訊公益推出了一係列關注孤寡老人的短片,講述一個與“孤寡”完全對立的主題——老伴兒。尹家三兄弟的故事,正是這一係列的第一集。
在這個係列裏,還記錄了收養了 15 歲唐氏兒童的 60 歲老人、為照顧98歲母親終身未娶的66歲老人、收養了一院子小動物的單身老人、免費為村裏離世老人紮紙人的獨居老人,和用移動 KTV 設備打造出小小流動舞台的文藝大爺。
《老伴兒》通過6位老人的真實故事,讓我們看見中國農村裏的孤寡老人,他們在晚年與各自的伴兒依偎前行。
在大世界中他們奮力守護著自己的小天地,他們不再與世隔絕,他們用個人的生命體驗教會了我們如何麵對世界。
就如同其中一位老人所說的那樣,隻要在世上還有牽掛,那就不算一個人。
“勇氣是麵對知道需要害怕什麽或者希望什麽時體現的力量,而智慧是審慎的力量。”
在《最好的告別: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一書裏,美國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病患安全挑戰項目負責人阿圖·葛文德指出:“在年老和患病的時候,人至少需要兩種勇氣。第一種勇氣是麵對人終有一死的事實的勇氣——尋思真正應該害怕什麽、可以希望什麽的勇氣。但是更令人卻步的是第二種勇氣——依照我們發現的事實采取行動的勇氣。”
總有人正年輕,但我們每個人終將老去。
“老去”離我們並不遙遠,關注他們,也是關心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