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槍殺導師的悲劇和數萬留美PhD們的掙紮與窘迫

(2023-09-06 15:32:17) 下一個

我是老劉,一個在灣區寫代碼的程序員,以前在UC Berkeley讀過PhD。

 
 


北卡教堂山的那一槍,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嫌犯是一名中國PhD,名叫齊太磊,受害者是他的導師,同樣是中國人。

警方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稱,嫌犯的犯罪動機不明,但從他的推特中可以看到他對導師的抱怨和對身邊某些女性的不滿。

今天這篇文章,我無意為他洗白,無論這位曾經的高材生,在北卡教堂山的這座實驗室裏經曆了何種生活,都不應該成為他舉起槍的理由。

更何況,齊太磊遇到的這位嚴子傑教授還是很不錯的,在案發前,嚴子傑教授還曾向自己的前導師表達了對齊太磊的擔憂,稱其有導致妄想的精神健康問題,希望齊太磊能早日畢業。
 

 
 



這兩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一悲劇反映出的在美博士生的心理狀況,值得我們關注,而我作為恰好有過PhD經曆的留學生,也想和大家分享下這一群體在美國的處境。

 01

許多人對留學二字總有一些奇妙的幻想,寒假滑雪暑假衝浪,日常BBA代步,周末在夜店和酒局中度過,那其實是很少一部分留學生的刻板印象。

更多的留學生,應該更能在齊太磊這樣的工薪階層出身的PhD身上找到共鳴。

 
 




我自稱老劉,是因為當年讀PhD的時候還有兩個朋友,分別叫老王和老張,不是愛稱,隻是因為真的很老。我們也算不上誌同道合,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我們都養細胞和小白鼠。

我很羨慕老王和老張,因為他們是派美博士,本科畢業就出國了,他們看上去比我活得明白。

老張在國內的女朋友嫌他快30了還窮得要死,於是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把頭發都捐給學術。

他看上去活得更明白是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有一套在美國活著的路子,開著8手奔馳,每到夏天就勤快地跑機場,接新生,大部分是女生,周末帶姑娘逛超市,周二帶姑娘看電影,因為半價,認識半個月就表白。他說,這叫精確控製機會成本。



老王把國內的女朋友搬來美國結了婚,雖然自己天天在實驗室裏被博導PUA,老婆還每天在家問他怎麽掙這麽點,但至少,他每周末都會從Costco帶Pizza回家,偶爾蹭蹭學校的免費食物,反正也是Pizza。

老王的博導經常說他不夠努力,再不出文章的話,就要裁掉他。他很擔心,老婆說如果回國就直接分手。老王說沒關係,實驗室裏的小gay不少,F2直接變綠卡是很簡單的事情。同性婚姻,移民局都不敢查。

02

工薪階層的留美PhD,其實是留學群體裏過得最擰巴的一群人。北美的全額PhD獎學金政策,為一批又一批沒有出國留學條件的學生提供了留學機會。

但是,由於美國學界對PhD極為嚴格,不少承擔不住學術壓力的學生,逐漸培養出了一些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性格。影響好一點的,就像《生活大爆炸》裏的Shelfon Cooper,負麵一點的,在PhD學界的激烈競爭中,過得非常不順。



一般而言,PhD畢業已年近30,依然兩袖清風,在求偶市場上本來就不占據優勢,年輕貌美的本科小留女生一茬一茬出現,導致PhD男在性這件事上也極度壓抑。極少的同係PhD妹妹往往在學院裏會遭到瘋搶。

我們三個的家庭背景都很輕薄,但自視學術造詣不低,卻又每天在實驗室裏接受博導的壓迫,出不了論文就不讓畢業,沒人敢頂嘴,因為前腳踏出實驗室,後腳就成了滯留在美國的黑戶。

我當年是有一個伴侶的,讀的是UCB的本科,後來分手了,她說每天坐著我的5手日本車上下學,經常被她的閨蜜們嘲笑。



那段時間我很低落,老張經常約我逛超市,去超市裏拍西瓜,讓我幫他在家裏剪頭發,去學校的活動蹭免費的熱狗,順便和我平攤一下油費。男人間是不需要安慰的,一個陪伴就夠了。

因為我們都知道,誰都有尊嚴的,能體麵活著,當然不想過這種苟延殘喘的生活,但支撐生活的依然是那一遝一遝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比起隔壁可以刷爸媽沒有上限的信用卡副卡的高貴美本生,也就隻有我們這種被稱為瑣男的PhD才相互知道生活的艱辛。

03

我們讀PhD的,一般喜歡叫自己的博導叫老板,稱自己的實驗和論文叫工作。老王和老張的老板都是印度人,我的老板是中國人,我們三個的工作基本朝九晚一,不是996,是9017。

老王和老張的老板還可以,除了催活以外,沒有人格侮辱,我的博導就刺激了,我這個實驗室5年走了30多個PhD。他們很納悶我怎麽忍的,我笑了笑:你們洋博士真矯情,在國內工作過你就知道了,國內的老板都這樣。

但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楚,比把F2簽證轉成H1B再領綠卡更快的方式,是把F2變成婚綠。



前段時間,我們喝了點小酒。我們早已畢業多年,也在各自的領域裏紮根,生活的境遇大有好轉,隻是聊起以前的生活,總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慨。

在那樣經濟拮據、工作壓力極高、個人生活貧瘠的PhD生涯裏,心理問題一直是懸在PhD們頭上的一把利劍。大家看到的是我們看似不低的學術造詣和靈光的腦子,很少人看得到這背後的代價是什麽。

精神崩潰、自殺、砍人這種事常發於PhD群體,這背後的原因隻有讀過PhD的人才清楚。

老張說:當年國內的同學,當局長的當局長,大保健的大保健,結婚的結婚,生娃的生娃,是不是這PhD真的耽誤了很多人生進度?

我笑了笑,或許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吧。

PhD就是這樣一幫人,寒門PhD更是如此。抱著讀書改命的決心漂洋過海,結果卻遇到了另一堵圍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