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醫療反腐”成為一場風暴 想為醫護人員說幾句話

(2023-08-16 14:49:11) 下一個

醫療反腐,不應也不會隻是一場風暴,也是一個深化醫療改革、重塑醫生形象、修複醫患關係的契機。

8月以來,最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醫療反腐了。

風暴起,整個行業都察覺到森森寒意。各種學術會議延遲了,不少醫院開始鼓勵醫生主動退贓了,資本市場也受到波及了……

也有擔憂的聲音出現。

8月10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教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堅決擁護醫療反腐,但別打擊一大片,“似乎醫生們都失去了醫療道德,給患者開好藥,用進口的設備進行檢查和治療是為了拿回扣,事事都在侵害群眾利益。”“使得醫療行業人人自危,形成患者對醫生不信任感增加。”



紛紛擾擾中,社會當聽得進這些似乎“不中聽”的聲音,有果決有審慎,於當下慮長遠。醫療反腐,自要除惡務盡,也要注意別一刀切加劇醫患對立。

 

01

何以院長

最近兩天,有兩條院長腐敗的新聞被反複征引。

一是雲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無視其他領導反對,以3520萬元購進一台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楊文俊吃掉1600萬元回扣。

再就是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黨總支書記、院長羅勇收受病人紅包、醫藥代表回扣,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2980多萬元。據統計,羅勇被抓後,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今年1-5月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餘元。

考慮到截至8月12日,全國已有176名院長被查,舉一隅而三隅反,可知此一腐敗之惡、反腐效果之顯,觸目驚心背後,就是“早該如此”。



不過,縱觀這些落馬院長書記的作為,盡管其貪腐範圍在醫在藥在設備,但根本特征卻仍為濫權。

何以如此?

其一,在當下的醫院收支、分配體係中,院長、書記擁有很大的決策權以及自由裁量權。他們中間很多人當然還頂著專家教授的頭銜,也可能會參加手術或醫學研究,但其角色定位則更接近官員。所犯之事,多為職務侵占、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與一般濫權官員並無二致。

其二,醫院院長書記兼有為單位搞錢的身份,也加劇了其濫權程度。目前,我國公立醫院走的是“以藥養醫”的“市場化”路線。公立醫院的政府投入在10%左右,而90%的收入都要醫院自己去創收,國家基本上是不管醫院的投入運營和分配的。這些權力相當一部分歸於院長書記。

概言之,每一個院長書記出事,都與權力缺乏監督有關。打掉一批院長,醫護人員是歡迎的,理論上處境也會更好的。

 
 

 

 

02

何以醫生

不過,也不一定。

因為要搞創收,要“以藥養醫”,醫院會給每一個科室和醫生下達指標,開藥也好、檢查也罷,醫療活動都與創收、與績效分配密切相關。但在分配時,普通醫護往往並無太多話語權。

武漢大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孫菊曾指出,即便是在發達城市的醫院,醫務人員的薪酬支出也隻占總支出的30%左右(國外占到了60%),醫務人員待遇水平普遍較低。

不僅如此,因為醫護人員與病患直接接觸,往往會承受最直接的壓力。

這也是很多分析人士指出的,正因為收入偏低,導致醫生追求藥品、耗材回扣和紅包等灰色收入問題時有發生。但現實地看,這些年紅包的情況好了很多,剩下的藥品耗材回扣,大部分其實仍歸到了醫院創收的大池子裏,為權力之手予取予奪。

這樣講,並非是為醫生辯護,不過是把江湖這點事掰開了說道說道而已。

而從大的環境看,醫生知識技術與收入回報,也不匹配。

據第一財經報道,一個醫學大學生,要經過規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住院醫生階段才能一步步晉升為主治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一位醫生介紹,碩士規培屬於最底層,幹著最繁瑣的工作,可能每個月到手工資隻有1600元。

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的作者曾在2020年發表的一項《中國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收入的現狀與趨勢分析》研究顯示,我國主要三級公立醫院醫生平均實際年收入從2016年的9.57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12.22萬元。2016—2019年四年間我國主要三級公立醫院醫生實際年收入雖略有增加但總體變化不大。



醫學是實踐科學,要不斷操作才不至於手生,還要繼續學習,追蹤最新的技術。國內有醫生發文稱,“醫務人員是最苦最累又最受氣的一群人,工作量和風險比起外國同行而言隻高不低,而薪水卻遠遠低於後者。”

現實地看,當下的醫療反腐如果不去改變基層醫生的薪酬體係,不求破解過於集中的政治和學術權力,不僅難以改變醫生處境,恐怕也很難真正提高普通民眾的福祉。

事實上,已有人表示,通過此次反腐,“可能會因為各種改革導致醫生的工作量拉高,使用藥品的種類縮窄,權限降低。”而這些代價,說到底,還是要老百姓來承擔。

 

 

03

關鍵還是製度

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一旦讓人產生“洪洞縣裏無好人”的觀感,加劇醫患之間的撕裂,無疑會很麻煩,也不符合民眾的意願和這個社會的公共利益。

作為一個知識濃度、實踐技術“雙高”的群體,醫護人員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如何在鏟除膿瘡、潑掉髒水的同時,留住新鮮的血肉,嗬護醫生的元氣,顯然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這就需要,有破亦有立,既要拔掉眼中釘,解決惡性個案問題,也要立足長遠,著眼常態化製度建設。

要破除醫療機構“一把手”或關鍵崗位過於集中的權力,破除在醫藥采購、設備引進等方麵的暗箱操作;推進公立醫院的預決算公開,藥品和醫療器械實現大規模集采,擴大信息透明。

要降低與業務量掛鉤的獎金比重甚至取消該類獎金;提高醫務人員基礎薪酬待遇,體現醫術的價值,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允許符合條件的一線醫藥從業者參與到藥品研發並獲取報酬。

要治理種種假學術之名的利益輸送,但也要明確參與學術活動和藥品推廣交流活動的規範,不能一刀切。

要依法查處涉利益輸送、行賄的“醫藥代表”,但也要區分正常的商業推銷,評估設備、藥品、耗材等交易中的合理銷售費用。



製度逼人作惡,製度也引人向善。這中間的關鍵,是決策的科學公平,是利益的公共取向。

舉個小例子,有網友說,不少醫院在高幹病房上的裝修配套上做到極致,可普通群眾卻一床難求。還有個別幹部也許並不需要住院,卻依舊占著公共資源,反正又不用花錢。這算不算是“醫療腐敗”呢?

無論如何,醫療反腐,不應也不會隻是一場風暴,也是一個深化醫療改革、重塑醫生形象、修複醫患關係的契機。

惟有解決好藥品設備采購、醫療保險監管、公立醫院補償、醫務人員薪酬待遇激勵等一係列問題,從製度、機製層麵上完善監督、服務、保障體係,才能把事情辦好。

循此,讓醫院和醫護人員擁有陽光體麵的收入,讓醫療回歸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本質和初心,方能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