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困在遊戲中的孩子,該如何去“解救”?

(2023-07-07 23:11:39) 下一個

到了暑期,孩子玩遊戲這件事,在家長眼中,被再次擴大。處在這個虛擬世界裏,和時間一起消失的,還有金錢。

孩子的兩端,就像一架蹺蹺板,一邊放著遊戲,一邊放著父母。父母總是希望,蹺蹺板上的孩子,傾斜向自己,合理規劃時間,遠離遊戲。

這次,我們采訪了一對母子,一個從小學一直喜歡玩遊戲到大學的孩子,和一個監督孩子玩遊戲從小到大的家長。

 
 

站在遊戲的 AB 麵,關於遊戲,這對母子是怎麽看的?當他們談論遊戲時,也不隻是玩遊戲的問題。

陳靜繪圖

01

省下早餐給遊戲充錢

這次暑假回國,椒江 19 歲的亮曉(化名),主動開口向母親提起,他想找一名中醫調理身體。

母親陳女士摸不著原因,再三追問。最後症結,竟是遊戲。

去年高中畢業後,亮曉選擇去澳大利亞留學。根據當地消費水平,父母每個月給他的生活費是 1500 澳元,折算成人民幣 7500 元左右。

1500 澳元怎麽支配?亮曉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把每天的早餐直接忽略了,每月省下來 500 澳元,可以用來買他中意的遊戲裝備。

 
 

相比早飯,遊戲更不可少。

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 00 後亮曉,是摸著鼠標鍵盤長大的,遊戲是他從小到大的消遣項目。" 我從小學開始玩遊戲,那時父母管著,玩得時間少。現在我們離那麽遠,他們也沒法管。" 他說。

亮曉特別理解那批成年人,他們願意花大價錢買手辦或模型," 他們小時候沒滿足,長大了自己花錢買‘玩具’ "。這種心理,多少有點像他到大學後猛埋頭玩遊戲一樣。

在他的遊戲庫存裏,電腦遊戲有 10 多款,手機遊戲有 3 款。皮膚、裝備,遊戲中這些誘導類的消費,都是他可以付費的地方。他曾經買過最貴的一套遊戲裝備,要 5000 元左右。

" 我曾經把 1 萬元錢存放在他這裏,等我向他要回時,他坦白自己買了遊戲裝備。" 母親陳女士回憶,兒子給出的解釋是,買遊戲裝備也是一項投資。

被挪用的,不止金錢,還有時間。

大學可支配的自由時間裏,亮曉幾乎都拿來打遊戲了。" 現在娛樂方式分線上和線下,我們學校所在的城市,地方很小,可以出門逛逛的地方也很少。" 母親提議他去談戀愛,他以沒有心儀的女生,回絕了。

如果沒有課,他可以從早玩到晚,甚至熬夜打遊戲。

哪怕是年輕人的體力,也熬不過 24 小時都可上手的遊戲。這個夏天,遊戲對兒子身體的損耗,陳女士看得特別清楚," 暑假回來,他每天起碼玩 10 個小時的遊戲 "。她開始有點明白,19 歲的兒子,為什麽想要調理身體了。

 
 

02

" 躺平 " 的人生

隻要你想玩,不同年齡段的遊戲,總有一款適合你。

亮曉讀小學時,接觸的一款遊戲是《賽爾號》,這款競技養成類遊戲,以探險養成、精靈對戰、社區交流為主要玩法。它也是亮曉和同學社交的流量密碼,如果不玩這款遊戲,你可能會被排除在朋友話題圈之外。

" 遊戲是男孩子的社交話題,不玩遊戲,可能就沒有了社交。另外,大部分人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是很滿意,但現實中也無法改變,這種‘改變’在遊戲中是能實現的。還有一部分人,純粹因為生活太累,為了放鬆。" 亮曉歸總了不同年齡層喜歡玩遊戲的原因,至於他自己," 每種原因都占一些 "。

亮曉愛讀曆史,在他喜歡的遊戲中,有一款,玩家可以帶領自己的文明,成為世界的領導者。這個過程,可能有戰爭、有外交、也有文化交流。" 現實中,有人想這樣那樣,很多都無法實現。" 亮曉說,在遊戲世界裏,他能主宰自己文明的走向。

他說起日結工,那些從廠裏出來,又鑽進網吧沉迷遊戲的年輕一代,他們的生活可能無法再起波瀾," 想改變的都實現不了,就玩玩遊戲 "。

相比那些人,亮曉自認有些規劃,畢業之後,他能想象到的最理想的出路,是考個公務員或者去銀行,過上朝九晚五的生活。

對於生活,他總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麽。

亮曉父母白手起家,憑靠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份體麵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 他們比我有錢,以後退休了不需要我太發愁。他們身上的意誌力、吃苦精神,都是我沒有的。" 反觀自己,他總感到一直缺少內在的動力。

他談起父親,一個學曆不高,卻憑自己能力考了各類證書的父親,"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和他討論修車,他都能懂很多 "。

和進取的父親相比,亮曉覺得自己顯得那麽普通," 沒法達到父母的要求 "。從小到大,亮曉能感覺到父母在他身上投射的希望,越長大那個 " 光環 " 越小," 甚至可能沒有了,現在他們可能看開了 "。

03

家長主動放手

00 後亮曉覺得,自己進入社會之前,依舊耗得起時間,能夠有精力投入到遊戲中。畢竟,這個時間段的時間,可由自己把控。

進入大學之前,玩遊戲是被亮曉父母 " 限製 " 的行為。沒有被滿足的遊戲時間,卻可能把青春期的孩子,推向另一種極端。

為了玩遊戲,高中時期,亮曉自認為做過最為叛逆的一件事,就是偷偷用自己積攢的壓歲錢,另外買了一部手機打遊戲。"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我媽知不知道這件事 "。

陳女士回憶,讀大學以前,她和兒子的關係有些緊張。反而是現在,兩個人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聊上一段時間。

" 你可以支配自己的錢,但不吃飯損耗自己的健康,這樣是不是值得?" 這個暑假,陳女士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兒子提醒他,但亮曉沒有正麵回答。

孩子長大後,走得遠了,陳女士反而看得清楚了。" 我們 70 後這輩人,會追求有用的東西,也許功利心更強一些。不像現在的孩子,隻在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關於兒子玩遊戲,陳女士這次選擇放手," 年輕人總覺得自己可以揮霍的東西很多,我願意給孩子一個試錯的機會 "。

她在等一個時間,等兒子能夠正視自己的未來," 他身上缺少利他的心胸和大局的思維,接下來的溝通,我希望能滲透給他這些向上的思想。" 陳女士依舊相信孩子,一個在父母關係和睦,有底線,生活努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肯定有他的閃光點。

當孩子愛上遊戲時,作為家長,除了焦慮,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 治水不能堵它,要引導它。讀小學時,小孩玩遊戲隻想在社交中,表達自己有多厲害,這樣可以和同學吹牛。這時候,父母可以幫孩子代打,代打到比其他同學都厲害的段位。小孩不用花時間再去打遊戲,就能好好讀書了。" 亮曉這麽想。

孩子沉迷遊戲 家長不妨這麽做

彭 潔

" 現在一提遊戲,就會限製在電腦遊戲或是手機遊戲,一旦將遊戲的定義限製在電子遊戲,那麽家長會立刻談‘遊戲’色變,實際上,遊戲是很寬的一個概念。" 心靈花園心理谘詢中心心理谘詢師、心理健康指導師雷湘說。

對於 " 談遊戲色變 " 的家長來說,在孩子和遊戲之間的博弈是漫長的,也是講究方式方法的,一味地強製斷絕孩子與遊戲之間的關係,在信息時代顯然已經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禁止不了的遊戲

" 家長想阻止孩子少玩電子遊戲,那麽,就需要有替代的遊戲給孩子玩。因為孩子是通過遊戲來獲得體驗的,比如電子遊戲玩得好,在遊戲服務器裏會很受歡迎,而現實中,可能他並不受歡迎,或者沒有什麽朋友。" 經過長時間觀察,雷湘發現,孩子在每個年齡段玩的遊戲都不一樣,這跟學校同學之間流行的遊戲非常有關係,學校其實是一個小社會,每個孩子之間的交往,其實也是有規則的。

比如最近風靡小學生群體的電子遊戲《蛋仔派對》,就是孩子們之間談論的話題。" 我女兒和幾個很久沒見麵的親戚家的孩子,見麵不到五分鍾就聊開了,聊得很激動,我仔細一聽,他們聊的就是我女兒最近常玩的遊戲《蛋仔派對》。" 路橋人徐潤澤的女兒上小學四年級,半年前開始,每周末她都會花一個小時左右時間玩這款遊戲," 她說班上的同學都在玩,下課也會聚在一起聊,誰又有什麽新的皮膚和道具了,好像不玩這款遊戲就沒有話題能跟同學交流了一樣 "。於是,徐潤澤沒有製止女兒玩遊戲,隻是規定了玩的時間。

在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件事上,路橋小學校長徐軍禮這麽說:" 禁止孩子玩遊戲,禁止得了嗎?你越禁止,他越叛逆,他越要想玩,玩得更入迷。"

" 我們要適當的引導,他覺得你講的有道理,他才會聽你的。" 徐軍禮說," 堵 " 不是辦法," 疏 " 才是上策。" 在信息時代,家長‘堵’是‘堵’不住的,你如果真全部給‘堵’了,完全讓孩子不接觸,你的孩子就會落後於這個時代,所以‘堵’是不行的 "。

溫嶺五龍書院老師金丹丹也認為,簡單粗暴地阻止孩子玩遊戲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刺激孩子更想挑戰底線,去偷偷玩。" 遊戲是這個時代的主流,真想把每個孩子都排除在遊戲外,一點都不碰,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我覺得,教孩子如何把握好玩遊戲的度,才是最重要的。"

把握玩遊戲的 " 度 "

與家長的陪伴最重要

金丹丹表示,以已經到來的暑假為例,家長首先要在假期讓孩子對自己的時間有合理的規劃,學習和運動必須占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遊戲可以安排 15 分鍾或者半小時。其次,假期裏,家長的合理陪伴也很重要,比如出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如果家長非常忙碌,隻是把手機扔給孩子,那麽也不能責怪孩子管不住自己要玩手機遊戲,責任其實在家長自己。管理孩子玩遊戲,就要約法三章,關鍵在於家長的教育方法。

結合自身情況,雷湘給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 我家孩子去年參加高考,馬上大一放暑假了。他從幼兒園開始就玩電腦遊戲,但並沒有成癮。"

雷湘說:" 電子遊戲每天都可以允許孩子玩,但需要規定使用時間,我家是規定周一到周四每天玩遊戲 15 分鍾,周五 20 分鍾,周六周日 30 分鍾,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之後才可以玩。"

" 比如在小學一二三年級,學校流行《植物大戰僵屍》,孩子回家就要玩這個遊戲,我都隨他自己玩。他也喜歡讓我在旁邊看他打遊戲,我有時就會搬張椅子,坐在旁邊看,他會邊玩邊解說,特別開心。雖說我也不懂,也不感興趣,但我仍會聽他不停地解說遊戲,時不時提幾個問題。"

除了限製時間,在徐軍禮看來,家長還應該引導孩子如何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我們一定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讓孩子帶著思考、帶著問題去玩,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玩的過程中讓他遭受挫折,遇到問題。然後我們要啟發他,你隻有努力學習,你才能解決玩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你才能夠玩得更盡興。"

" 要讓孩子明白,隻有學習的知識更多,你才能解決你玩遊戲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你才能有所突破,孩子明白了這些,他會更加努力學習。" 徐軍禮說。

除了在孩子玩遊戲這件事上把握 " 度 " 之外,家長還能做些什麽?

" 隻是單純的讓孩子不要玩遊戲,沒有其他活動來填補孩子的時間,這是不切實際的。" 雷湘說," 其他時間需要讓孩子有其他活動,比如騎自行車,或者踢球,或是輪滑,或是打羽毛球,也可以和他玩各種棋類,或是打撲克牌算 24 點之類的。當然,這需要父母投入時間,上麵說的這些遊戲、活動,都需要父母陪伴。"

深一度 成為一個真正的玩家

林 立

" 我不是想贏,隻是不喜歡輸。"

這句話被很多運動員、名人用不同說法表達過,很貼切地闡述了一種相對健康的競技態度。但對於一些沉迷玩遊戲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有一種誤會,以為這句話說的是自己的心態。

作為一個非常容易沉迷遊戲,尤其是格鬥、對戰遊戲的人,我想說,別偽裝了,我們就是很想贏,痛恨輸。進一步說,之所以被困其中,就是因為總是輸,很少贏。

" 不喜歡輸 " 的人,會積極磨練、銳意進取、冷靜出擊,然後平靜地獲取勝利。所有職業遊戲頂尖高手,都是這一類人。

" 痛恨輸 " 的人,總是消極抱怨、無效付出、瘋狂進攻,在偶爾的勝利中狂喜大吼。說的就是水平差的玩家。

隨著時間、精力、金錢投入得越來越多," 贏 " 字變得越來越魔幻,似乎再多耗費一些心力,就能碰到它。少有的幾次贏,會讓這種感覺擴大無數倍,讓你之後不斷輸,卻仍有不可思議的力氣繼續投入。

最殘酷的是,那些在現實中沒有自信,希望在遊戲中獲取信心的孩子,在遊戲中他們仍然被高手或者 " 氪金高手 "(耗費巨資買裝備武裝自己的玩家)不斷打擊。

被困在遊戲中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失敗者的身份被困其中。如果你的孩子是後者,那作為家長,你的嚴厲批評、強行阻攔,不僅無效,而且無情。

最理想的狀態,是去了解你孩子在玩什麽遊戲,你也可以試著成為玩家,與他在同樣的維度裏溝通,痛他所痛,喜他所喜。成為他遊戲世界中的戰友,或者是導師,那自然能引導給他最健康的遊戲狀態,讓他真正成為 " 不喜歡輸 " 的積極玩家。

退而求其次,你可以用你的愛好來代入他的愛好。比如你喜歡運動,你自然就明白為了 " 贏 " 你有多執著。

人為什麽有愛好?為什麽癡迷自己的愛好?

因為工作、學習、生活帶給人類的疲勞一直在消耗我們的耐心,尤其當你的工作、學習、生活遠離你預期的軌道而你不得不負重前行時。如果沒有愛好來轉移你的注意力,釋放你的負能量,活著就僅僅是活著而已。

你愛好的事物裏,都有被你發現的快樂。而這快樂往往都可以總結為一個 " 贏 " 字,即使是最恬淡的快樂,也是一種獎勵,是一種 " 贏 "。每個人都是某類愛好裏的玩家,對於玩家來說,既然選擇了玩,就要玩得明白,玩得自在。

換句話說,沉迷其中,就是玩得不明白,喪失了玩的自主能力,成了被玩的那一方。

追求贏,是所有玩家的共同目的。但玩家必須理性意識到," 贏 " 是虛假的存在,你如果以為它是一個固定的結果,像珠穆朗瑪峰一樣立在那裏,那你永遠贏不了。我們隻需要為了贏去行動,自主把握過程中的情緒,一次比一次做得好,那每一次都是 " 贏 "。

冠軍隻有一個,但你每次都可以給你自己頒獎。

我特別喜歡電影《頭文字 D》中拓海他爸爸教他開車技巧時說的台詞:" 千萬不要有和人鬥的心,不要跟人比較,你要贏的是你自己。"

不要有和人鬥的心,這是關鍵中的關鍵。這句話從一個以秒論輸贏的資深賽車手嘴裏說出來,格外發人深省。

像拓海爸爸那樣和你的孩子溝通吧,無論他沉迷於哪一種遊戲,用玩家的身份去開導另一個玩家,才可能解除他的沉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