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留學生很有錢,他們不管念書,一心隻想玩。也有人說,中國留學生學習能力強,成績好,除此以外幾乎沒什麽追求。那麽事實是怎樣的?這引起了英國學者的興趣。
“英國人對中國學生的刻板印象,居然出現兩極化。”阿薩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學教授Yasemin Soysal和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社會經濟學院講師Sophia Woodman研究留學歐洲的中國學生,發現有趣現象。“但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看看中國學生人口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該計劃名為“光明前景”(Bright Futures),是同類研究項目的第一個。除了內化調查,研究還會對比海外留學生和同齡的留在中國念書的學生。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學生並非全部都“很有錢”。事實上,中國留學生來自各種社會背景。有30%本科和碩士留學生,父母並非教授、高階官員或專業人士。換句話說,這些學生的背景組成,其實與英國本土學生差不多。
其次,中國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有人成績很好,有人很差,中等水平則占大比例。情況與英國學生和同一年齡層的在中國讀書的學生幾乎一樣。中國留學生關注期末考試分數,擔心能否順利畢業、取得學位,這些方麵,英國學生也逃不掉。
報告認為,留學生和留在中國的學生比較,前者的背景稍有區別:到海外留學者,家庭背景較為“靠上”,69%稱自己的父母是專業人士、身居就業機構中的高位。在中國讀書的學生,同樣的家庭背景隻占24%。
經過分析,報告認為上述發現顯示出中國社會的兩大方麵:過去20年,高等教育在中國的廣泛覆蓋,和中國學生、中國父母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有了父母和社會的影響,中國學生希望到英國讀書,為的無非是更優質的教育。這些中國學生不僅僅是為了“有份好CV(個人履曆)”,他們更想“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更多更新的體驗”“認識不同背景的朋友”等。在英國本土學生的回答中,這些答案占相似比重。可以說,無論中英,進入高等教育的學生更看重學習的價值,而非單純看就業前景。
研究更發現,英國學校缺乏“優才計劃”:人人平等、有教無類的社會價值,令大部分英國大學,不再特別地把精力花在最優秀的學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