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2019 (55)
請編輯不要放頭版,謝謝。
寫回國感受的時候,網友建議寫寫老人的問題。對我們這個年齡的海外遊子來說,國內的年邁父母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也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啟齒的痛。以前斷斷續續寫過一些,有宣泄,有愧疚,也有無奈。這次回去,自然是陪伴父母。不過這次我沒有很強的寫作欲,因為我覺得,對於無法改變的東西,抱怨也於事無補。後來我想,也許可以換個角度,寫寫衰老病痛的陰霾下,微弱的亮光和希望。
簡單總結一下我家的狀況。我的父母都已年過八十,爸爸年輕時因為脊髓病變導致不良於行,老年後漸漸失去自理能力,現在最困擾他和我們全家的,是行動能力的喪失,以及脊髓病患者遲早要麵對的大小便問題。媽媽是這個家庭犧牲和付出最多的,這種人生的改變,用高尚或偉大來形容都顯得太蒼白。常年的獨立和操勞,媽媽早已是一個及其堅韌強勢的女人。現在,媽媽竭盡全力地維護獨立有尊嚴的生活,她不考慮任何養老機構,也不接受從護工到保姆的任何形式的家政服務。
一個無比強勢但已經衰弱的老人,加上一個各方麵嚴重退化無法自理的的老人,沒有我弟弟的支持,他們所說的獨立,不過是一紙空談。在回國的飛機上,我終於看了許多人寫過影評的電影《無問西東》。影片拍得很粗糙,但是,它通過展示四個不同時空下的清華人的人生,表達了一種信念,那就是,追尋自己的內心和夢想,即使無緣綻放,依然是無悔的青春。我生出了一份感概,這些年來,弟弟的孝與順,他對父母的關愛與付出,我想不出比“無問西東”更恰當的形容詞了。
弟弟的家距我父母家步行不到十分鍾。我媽媽因為骨質疏鬆,脊椎出現過壓縮性骨折,不太能做炒菜一類的動作。隻要可能,我弟弟中午都過來,給兩位老人做一頓飯,再陪他們一起用餐。兩位老人牙齒不行,所有的菜都要切成碎末狀態,而且幾乎要煮到糊狀為止。這樣的飲食,我回去幾個星期固然無可挑剔,但是對我弟弟而言,則是年複一年。近一年來,爸爸變得越發衰弱。媽媽和弟弟商量,能否晚上也過來看看,安頓爸爸上床安歇。於是,弟弟的日常又多了一樁。
弟弟每天開心地來,開心地做,再開心地離開,一切都做得自然而然,兩個老人也是享受的自然而然。弟弟毫無怨言地把我的責任一起承擔了,我心中滿是對他的感激與愧疚。有時我也埋怨他:你越是順著他們,他們越不會接受外人的幫助。弟弟笑笑,沒辦法,老人其實比孩子還難溝通。孩子不聽話了可以罵一頓,還可以強迫。老人就難了。。。
我不讚成這種方式的居家養老。我認為讓年過八十的媽媽照顧無法自理的爸爸是殘忍的,年已五十的弟弟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還有,這種完全尊重老人意願的獨立,因為衰老導致的力不從心, 加上我媽媽根深蒂固的節儉和有點病態的積物症,幾乎沒有生活質量可言。當然,這種反對也有我自身方麵的考量,現在對我來說,除了回去陪伴,我無法通過物質方麵的支持,來減輕我無力盡孝的愧疚。
但是,這些年的磨合也讓我看到了居家養老的一些好處。首先,它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老人最需要的安全感和歸宿感。我在與父母的相處中體會到,老人對熟悉環境的依賴,對現狀的維護,遠遠超過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第二,適度的家務和操勞,有益於減緩老人的腦力和體力退化。我媽媽現在依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行動自如。更重要地是,因為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媽媽依然熱愛生活,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
這些年,我也漸漸找到了一些自己的平衡。相比於爸爸的萬事不管和弟弟的被動順從,我是家裏唯一一個挑戰媽媽的固執和強勢的人。我花了快兩年的時間說服媽媽用微信,現在,她早已離不開微信和網絡了。媽媽節儉又惜物,不經允許扔掉她的舊物,她會和我玩命的。為了稍稍改變她,我會請求她允許我換一條純棉的床單,或者要求她給我找一雙新一點的拖鞋。每天買菜的時候,我故意顯出很饞的樣子,要求買更貴一些的蔬果。我也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陪她多出去走走。這次回去,我帶著媽媽去延安住了一夜,就是想讓她離開家裏的沉重徹底放鬆一下,她對酒店的一切都好奇,開心得像個孩子。我還帶她去了一家高檔的香薰按摩館,她在輕柔的按摩中沉沉睡去,回來後感歎年輕人真會享受,在這個變得認不出世界裏,老人怎麽會不落伍。
我越來越感覺到,在失去自理能力以後,依然可以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並接受親人的照料,是多數人可望但不可及的奢侈。我爸爸是個有福氣的人,他享受到了。今年是爸爸的本命年,他整整84歲了。趁著這次回國,我們給爸爸過了一個溫馨簡單的生日。晚上,家裏隻剩爸媽和我的時候,我問爸爸,你沒有想到會這麽高壽吧。爸爸點頭同意。我接著說,爸爸,你的長壽有幾個因素,第一,你們家有長壽基因,姑姑們也都很長壽。第二,你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注意。第三,也是最最關鍵的,你應該感謝媽媽,感謝她這麽多年對你的悉心照顧。爸爸又是頻頻點頭。爸媽這一代人,在表達感情方麵太含蓄了,媽媽幾乎照顧了爸爸一輩子,但是,爸爸沒有公開表示過對她的感激。媽媽其實是介意的,這一次,麵對年過八十依然操勞的媽媽,還有越來越像孩子的爸爸,讓我來說出這份早就該說的話吧,
在我以前的博客中,我寫過我的忘年交Karen。Karen是個獨立健康開明的八旬老人,她曾經告訴我,她不考慮去養老機構,因為她不喜歡等死的感覺。她說,到她無法開車的時候,她會考慮雇一個人,在需要的時候帶她出門辦事。
我自己的底線是不依賴兒女,最簡單的選擇是去養老院。Karan的話提醒了我,我也不喜歡等死的狀態,不到萬不得已,我大約也不會去養老院了。不過我想,到我老的時候,自動駕駛技術肯定很成熟了。有了自動駕駛護航,也許還會有容易操作的機器人,我們這一代人獨立的日子會長久一點吧。
後記
我把這篇文章寄給弟弟,他回複說:寫得很好,有你的理解,不僅覺得滿足,已經覺得奢侈了。
我和閨蜜頻同病相憐,她家裏也有臥床的老母親。我給她看這篇文,也告訴她我弟弟的回複。她說:你有這樣的弟弟,也是很奢侈了。她說得對,我怎麽沒有想到呢。
是的,以後我們老了也要麵對這樣衰老的現實問題,我同意迪兒的觀點,以後不要拖累孩子,他們應該有他們的生活,我就想以後盡量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如果老得實在不行,就去養老院吧。
謝謝迪兒好文分享!祝迪兒的父母健康長壽!這是作兒女的福氣。
因為是寫的是真實的感受和感恩,寫起來一氣嗬成。現在我自己重讀,也被沉重和感動震動。我想,記錄下所行所感,正是我們寫作的意義。
這樣的老年生活,不是人人可以有的,它依賴於我偉大(我認為太蒼白)母親和無私弟弟的付出。
謝謝親兒,在我們海外遊子糾結著國內老人的生活方式中,摸到了一扇門。
等迪兒更新:)
七月的文中處處可以看到你柔軟纖細的心。不必自責,你家人對客人都那麽好,怎麽會不愛父母。如果父母不需要我們時時關切,說明他們還可以照顧自己。這時,不必內疚,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吧,人生必須先對得起自己。
迪兒親愛的,我也要握住你手謝謝你!我感動的是你和你弟弟都是好孩子!你們用不同的方式愛父母。我要好好反省自己,慢慢向你學習。對父母耐心,尊重他們的選擇。不容易。謝謝迪兒分享。
你對父母的鼓勵是對的。人活著要有一些期待和滿足感,居家養老的老人更容易獲得身心的滿足。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就近照顧老人不容易,我對這樣的子女總是懷有深深的敬意。你不必學我弟弟,他也是無可奈何。我父母的堅持也是不對的,他們太不顧及我弟弟的家庭了。如果你父母日後需要更多的照顧,你可以說服他們接受一定的家政和護理方麵的幫助,這樣他們的生活質量可以保證,你也不必疲於奔命。
再次謝謝你。
你的太太都不容易,你們用行動踐行著對父母的責任。我們這一代都不會指望孩子,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傳承給孩子一些正麵積極的價值觀。在這一點上,做永遠比說有說服力得多。
我媽媽跟你母親一樣,不肯輕易放棄自理能力。她倒是開明,說最後不拒絕養老院。我知道,他們寵我慣我,要到生命最後,也不肯苦我。我家反倒是我,心理上舍不得讓他們去。我老鼓勵他們好好保養,等孫女們進了大學,我就多陪他們,常相守了。
萬家燈火,每家都是尋常一段歌,卻是傳唱不息的生命之歌,親情之歌。與迪兒,菲兒擁抱共勉,祝福我們的父母,祝福我們自己前麵的路...
我嶽父母家就更慘些.我嶽母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10來年,去年離去了.期間雇了保姆.但我嶽父也年紀大了需要照顧.結果基本隻靠我小姨子一個人,幾乎搭了半條命.國內的人一般都不願意去養老院.每家的情況不一樣.
我想我自己靠不上子女,隻能熬到不能自理然後去養老院.人各有命,隻能去麵對,盡力去處理,然後就憑天由命了.祝福你!
人要活得有尊嚴,就是少給別人添麻煩,少給別人造成精神負擔,精神上的折磨,有時超過肉體上的,一旦依賴於他人,那裏有尊嚴可談,雖然說照顧父母是子女的責任與義務,可是責任太大,誰都會有崩潰的那一天。
我早已決定了,就是能自理,我到一定歲數就會去養老院,那裏有專業的護工,護理上比那些沒受過訓練的就是不一樣。坦然麵對死亡,不能掩耳盜鈴,人就是從娘肚子裏來,到墳墓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