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裏的最後一天,我們定了附近兩個曆史小鎮的一日遊。跟著鬧鍾早起,搭地鐵趕赴集合點。剛出地鐵,一尊充滿力量感的雕塑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騰空的勇士和身邊的猛牛,加上前方體育館風格的宏偉建築,不用說,這裏就是馬德裏的鬥牛場。集合時間快到了,我無暇細看,匆忙拍了雕塑和鬥牛場。挺開心,又多打卡了一個點。
下午6點多跟團遊結束,太陽依舊毒辣,我們準備乘地鐵回住處,好好找一家餐館享受美食。令我們詫異的是,早上下地鐵時空曠清冷的廣場,驕陽之下人潮洶湧,擁擠火熱到讓我們懷疑走錯了地方。聯想到歐洲扒手猖獗,我們的第一反應是盡快離開這個嘈雜之地。且慢,這麽熱鬧這麽多人,應該有特殊活動吧,莫非有鬥牛?問了兩個賣飲料的商販,雞同鴨講不得要領。我抓住一對看攤的小情侶,對我的疑問,他們給了肯定的回答,裏麵正在進行鬥牛比賽。
我感受到強烈的渴望體驗的衝動,我也從老公的眼裏讀到了同樣的興奮,不遠處還開著的購票窗,點亮了我們希望。那些倒票的人仿佛有讀心術,這一刻開始,不時被人攔住兜售手裏的票:便宜,隻要20歐元。不敢搭腔,提心吊膽護著胸前的包包,總算擠到了窗口,太好了,還有票,一張票30歐元,拿了票就往場內跑。後來才知道,正常情況下,一場鬥牛的票價在一百到一百五十歐元。大概因為比賽已經開始,我們的票超級便宜。
環形的鬥牛場幾乎爆滿,一頭黑牛進場了,漫無目的地的在場裏溜達。幾個穿著鮮豔表演服的小夥子,舞著紅綢子上前挑逗,牛被撩撥起來,全速衝向他們。被牛追的招架不住的時候,他們就往場邊跑,躲到豎起的護欄後麵。過一會,一個手持長矛的騎士出場,高頭大馬被蠻牛頂的直往一邊倒。再往後,又出來兩個手持標槍的,左衝右突和牛周旋,趁著牛接近,把一支支的標槍紮在牛背上。
兩個小夥子躲到了護欄旁邊。
手執長槍的騎士,才發現馬的眼睛是蒙上的,是防止馬受驚吧。
牛背上的標槍和正在下標的刺客。
場上隻剩下一位鬥牛士了,他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引誘牛發起衝鋒。可憐的牛,帶著背上的標槍,流著血喘著粗氣,衝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撲空。牛漸漸體力不支,跌跌撞撞追逐舞動的紅布,直到前腿發軟撲倒在地,鬥牛士們圍上去撩撥,它嚐試一番卻站不起來,然後徹底崩潰。很快,一隊衛兵簇擁著馬車入場,勝利的號角下,馬車拖著僵直的牛絕塵而去。我和老公麵麵相覷,這就結束了?幾分鍾之前還在衝鋒的牛,怎麽這麽快就死了?是累死的嗎?
答案還沒找到,新的牛已經入場,重複了前麵花裏胡哨的表演之後,剩下一個鬥牛士,獨自對決背上插著標槍的激怒了的牛。他舞動著紅布和牛周旋,不知為何,他突然間倒在了牛的身下,接著被牛頂起拋出。場上一片驚呼,眾人揮舞著紅綢衝過去解圍,牛被立即引開,幸運的是,鬥牛士看似無恙。他有點蹣跚的走回場邊,休息片刻,又揮舞著紅布執劍上場。這次看清楚了,紅布之外,他還握著一支寒光凜凜的兩尺長劍。
返回賽場的鬥牛士和他手裏的長劍。
幾個回合之後,牛又變得步伐淩亂力不從心,鬥牛士繼續用紅布挑逗,但他另一隻手上的長劍卻不知所蹤。仔細看一下,長劍已經插入了牛的身體,隻剩劍把還留在外麵。明白了,牛不是累死的,是鬥牛士的最後一劍直擊要害,徹底斷了它的生路,隻是這個過程發生的太快,快到來不及看明白。就像上一次一樣,牛很快不支倒地,嚐試卻站立不起,一個鬥牛士用短劍刺向牛的頭部,牛徹底崩坍。我查了一下,這個動作是為了減少牛瀕死時的痛苦。
劍已脫手,鬥牛士做出勝利的姿態。
中劍的牛還在懵圈和亢奮中。
不支而倒臥。
歡呼聲中,鬥牛士在兩個助手的陪伴下繞場一周,接受英雄式的致敬。我問旁邊的小夥子,為什麽上一個鬥牛士沒有這個待遇。他說, 因為他很勇敢,被牛撞倒之後重返賽場,最終戰勝了它。
同樣的戲份又上演了三次,歸納下來,一場鬥牛共計六頭牛,三個鬥牛士出場,一個鬥牛士對付兩頭牛。我們入場晚,錯過了第一頭牛。新鮮感過後,我有些為這些無辜的牛打抱不平,它們為鬥牛而生,在最好的年華被懵懂推入賽場,有勇無謀的左衝右突,致死都不明白發生了什麽。鬥牛比賽不是公平的較量,人類的謀略和布局,早已決定了比賽的結局。因為這個原因,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對鬥牛發出了質疑。遵循民眾的意願,包括巴塞羅納在內的加泰羅尼亞地區,從2012年徹底禁止了鬥牛比賽。
比賽結束回到酒店附近,已經晚間10點多,街道上燈火通明人來人往,街邊餐館依然生意火爆,歐洲城市的夜生活,果然名不虛傳。可是我們太累了,還要趕第二天一早的飛機,隨便找了一家餐館,吃了一頓最晚的晚餐。好睡一夜,腦子恢複運轉,頭天鬥牛的場景,如電影一般在腦海中循環放映。有花拳繡腿的眾人引逗,也有鬥牛士單挑時謹慎機智的步法和朝下揮動的紅布,還有牛低頭衝鋒時的魯莽和無奈。但是,無論是我的腦海中,還是拍下的照片和錄像,幾乎都沒有捕捉到鬥牛士出劍的關鍵瞬間。
老公的相機,捕捉到了鬥牛士出劍的一瞬間。
單人製服數倍於自己的強壯公牛,唯一的機會是攻擊它的薄弱點,避開骨骼從頸部下刀直抵心髒。不難想象,將兩尺的長劍,準確命中狂奔中的猛牛,必須是一個快到看不清,重到難以衡量力度,準確到不可想象的高難動作,是技藝力量和勇氣的完美結合。因此,盡管鬥牛活動飽受爭議,鬥牛依然是西班牙最受歡迎的運動,鬥牛士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英雄。
所貼照片,大部分來自老公的長焦距相機。關於鬥牛,我有不少疑問,ChatGPT給出的完整詳細的解答,讓我非常獲益。我把它們貼在下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了解。GPT的文采和廣袤讓我折服,快要失去寫作的動力了。
鬥牛的時候,鬥牛士舞動一塊紅布。牛對紅色敏感,還是對移動目標敏感?
鬥牛時,鬥牛士揮舞紅布,並不是因為牛對紅色特別敏感。實際上,牛對紅色並不敏感,它們是色盲,主要能看到藍色和黃色,對紅色和綠色則沒有區分能力。
牛之所以會攻擊紅布,是因為它對運動物體的敏感。當鬥牛士揮舞紅布時,布的移動吸引了牛的注意力,並激起它的攻擊性反應。牛攻擊的其實是那個晃動的物體,而不是顏色本身。
至於為什麽紅布是紅色的,這是出於傳統和美學的原因,並且紅色還能掩蓋鬥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血跡,使畫麵更具有戲劇性。
鬥牛士是如何下刀而避免碰到骨頭的?
鬥牛士在鬥牛的最後階段。要將劍刺入公牛的脊背,目的是迅速刺穿心髒和主要動脈,使公牛快速死亡。這個動作極其講究技術與解剖知識,避免碰到骨頭是至關重要的——不僅為了有效致命,也是為了減少公牛的痛苦和觀眾對鬥牛士技術的評判。
鬥牛士必須非常熟悉公牛的頸部、背部和胸腔結構。公牛會劇烈移動,尤其是激怒狀態下。每一頭牛體型、肌肉分布和肩胛厚度略有不同。下刺角度、力度必須精確,否則容易,碰到肩胛骨,劍彈出或刺不入,偏離心髒區域,導致慢性流血死亡,被認為技術差。鬥牛士能避開骨頭準確下刀,依賴:精確的解剖認知;極強的心理集中力與身體控製;大量的訓練和實戰驚豔。鬥牛看似是“表演”,實則背後是一門集生死、精確、藝術與殘酷於一體的技術活。
?鬥牛中死去的牛怎麽處理?
在傳統西班牙鬥牛中,如果鬥牛最終被鬥牛士殺死,通常牛的屍體會被按照以下步驟處理:
拖出都牛場。一旦牛在鬥牛結束時被刺死,它的屍體會被馬或騾子拖出鬥牛場,觀眾有時會鼓掌或歡呼,表示對鬥牛士表現的認可。
送往屠宰場。牛被拖出場後,會被送往鬥牛場配套的屠宰區(大多數大型鬥牛場如馬德裏的 Las Ventas 就設有),進行屠宰加工。大部分鬥牛後的牛肉會被出售,有時甚至在當地餐館作為“鬥牛肉”(carne de toro)菜單特供。由於鬥牛牛種(通常是西班牙鬥牛品種 toro bravo)運動量大、肉質較粗,所以不是所有部位都適合餐桌使用,部分可能用於香腸、肉末、飼料等。如果肉不能出售,也有可能捐給慈善機構或銷毀處理。
特殊情況下牛被赦免。如果這頭牛表現特別英勇、出色,鬥牛士或觀眾可以請求赦免。若赦免成功,牛會被放回牧場,作為種牛繼續繁育。
鬥牛的曆史和發展
鬥牛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文明中的宗教儀式。
發展為羅馬時期的鬥獸。
19,20世紀是鬥牛的黃金時代。鬥牛成為大眾娛樂:鬥牛場在全國各地建立,鬥牛士成為名人,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藝術與文化的融合:西班牙文學、繪畫、電影中頻繁描繪鬥牛。如畢加索、海明威等都對鬥牛極為著迷。
進入21世紀後,鬥牛因其對動物的殘酷性而受到強烈批評。地方政府禁止鬥牛:加泰羅尼亞於2010年立法禁止鬥牛。一些西班牙城市取消對鬥牛活動的財政支持。文化遺產保護:盡管如此,鬥牛在某些地區仍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部分群體仍致力於保護這一傳統。
我對鬥牛挺好奇的,但並沒有很強烈的體驗衝動,再加上時間有限,因此完全不在計劃中。我和老公都屬於好奇心強也比較隨意的人,可能的話,喜歡體驗不期而遇的驚喜。我們在旅行中遇到過多次,但這次鬥牛最震撼,和電視上看到的鏡頭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謝蘑菇,順祝夏安。
迪兒運氣太好了,現場看到了鬥牛!照片能抓拍得那麽好,原來是帶了長槍短炮的,手機可是望塵莫及。年輕的時候肯定會覺得鬥牛很刺激、威風,可現在卻越來越覺得太過殘忍。
謝謝迪兒在我那篇聖彼得教堂小文下留言,我順著你的提示拜讀了你寫的意大利遊記,不但有我們共同喜歡的羅馬景點,還看到佛羅倫薩和五漁村…感覺真親切,網上的好處-可以跨越時空相聚和交流。問好迪兒,周中愉快!
謝謝迪兒在我那篇聖彼得教堂小文下留言,我順著你的提示拜讀了你寫的意大利遊記,不但有我們共同喜歡的羅馬景點,還看到佛羅倫薩和五漁村…感覺真親切,網上的好處-可以跨越時空相聚和交流。問好迪兒,周中愉快!
我和你差不多,隻在屏幕上看到過一些畫麵。因此,實地觀看時的每個步驟,都讓我們覺得特別新鮮,對其中的細節也充滿好奇。
我告訴老公用了他的圖,他還挺高興的,我也會把大家的稱讚轉告他,他一定會更開心的。大相機又大又重,背了兩個星期,真正大顯身手的也就是這一次。
嚴重遲到了,俺的周末似乎比平常更忙。:)隻在屏幕上看過這種血腥的場景,倒是從來沒想過可以到現場看一場真正的鬥牛。迪兒文筆太好了,寫得栩栩如生,畫麵感十足,即使沒有照片也能感受到現場鬥牛士與牛對峙時那種緊張的氣氛,當然配上你家先生拍攝的高清照片,就更是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迪兒勇敢,我也是不敢去看現場。謝謝迪兒不期而遇的精彩分享。
鬥牛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文明中的宗教儀式。
發展為羅馬時期的鬥獸。
19,20世紀是鬥牛的黃金時代。鬥牛成為大眾娛樂:鬥牛場在全國各地建立,鬥牛士成為名人,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藝術與文化的融合:西班牙文學、繪畫、電影中頻繁描繪鬥牛。如畢加索、海明威等都對鬥牛極為著迷。
進入21世紀後,鬥牛因其對動物的殘酷性而受到強烈批評。地方政府禁止鬥牛:加泰羅尼亞於2010年立法禁止鬥牛。一些西班牙城市取消對鬥牛活動的財政支持。文化遺產保護:盡管如此,鬥牛在某些地區仍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部分群體仍致力於保護這一傳統。
謝謝水沫,你提的問題有水平,讓我對鬥牛的曆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稍後會把這一段補充到文章中。
"新鮮感過後,我有些為這些無辜的牛打抱不平,它們為鬥牛而生,在最好的年華被懵懂推入賽場,有勇無謀的左衝右突,致死都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 同感!
剛想說鬥牛士是否安全,看見你給曉青的回答了,“鬥牛士的死亡案例不多,但同樣令人唏噓”
這項活動已經幾百年了吧?真是驚心動魄的運動,謝謝迪兒的介紹和照片~~~
剛想說鬥牛士是否安全,看見你給曉青的回答了,“鬥牛士的死亡案例不多,但同樣令人唏噓”
這項活動已經幾百年了吧?真是驚心動魄的運動,謝謝迪兒的介紹和照片~~~
記得小時候批林批孔,批孔子虛偽,因為他在布道時憐憫被宰殺的牛,但並不拒絕吃牛肉。弟子問他,他的回答是:我不是不仁,隻是不忍看到它被殺。殺後吃它不算不仁。
現在長大經曆多了,發現這就是人性,我自己也差不多。
最近西葡遊非常熱門,左鄰右舍的朋友圈裏都是曬馬德裏,裏斯本的。不過有機會親眼觀看鬥牛的,大概少之又少。迪兒這是名副其實的“不期而遇”啊。
我跟暖冬一樣,有點為牛“報不平”呢;也理解菲兒的聯想:這與古羅馬的奴隸角鬥,似乎有類似的地方哦!
跟著迪兒了解了有關鬥牛的知識,也通過這種娛樂更了解了人類:(
在西班牙進了幾個鬥牛場,卻沒看到鬥牛,在這裏補上了。
鬥牛過程真是很驚心動魄,那位被牛角挑倒下的鬥牛士真勇敢啊!
另外大讚高清晰的照片。
讚迪兒好文,我從來沒有看過鬥牛,隻看過電影Gladiator,太讓人長見識了。這些片片驚豔,你家領導照得真好,真真切!
我跟暖冬一樣,有點為牛“報不平”呢;也理解菲兒的聯想:這與古羅馬的奴隸角鬥,似乎有類似的地方哦!
跟著迪兒了解了有關鬥牛的知識,也通過這種娛樂更了解了人類:(
迪兒這篇鬥牛記寫的真有意思。我以前對鬥牛完全是不甚寥寥,看完這篇我才徹底弄明白了。我在塞維利亞和瓦倫西亞都見到過鬥牛場,可是沒有觀看過真正的鬥牛。 迪兒真勇敢,花大錢進去,讓我們大家開了眼,真好!謝謝!
鬥牛過程真是很驚心動魄,那位被牛角挑倒下的鬥牛士真勇敢啊!
另外大讚高清晰的照片。
迪兒拍下了這麽多的鬥牛場麵照片,以前都沒有看過鬥牛,也不敢看,無論人或牛受傷都可怕。迪兒周末愉快。
也祝妹妹周末快樂,一會和朋友去爬山。
同意迪兒這裏提及的,我也覺得這種競技show太cruel了,尤其對於無辜的牛,為了人類追求刺激而無辜喪命,有點殘忍:)對於迪兒來說,花30歐看一場著名的鬥牛比賽,值了。周末快樂!
讚迪兒好文,我從來沒有看過鬥牛,隻看過電影Gladiator,太讓人長見識了。這些片片驚豔,你家領導照得真好,真真切!
你是運動員,對勇氣力量和超強心理素質在比賽中所占的分量,肯定有切身的體會。我覺得,好的運動員,因為這些寶貴的素質,做什麽都不會差。順祝亮媽周末快樂。
我的好奇心強,雖然覺得殘忍,但好奇心占了上風。觀眾絕對是安全的,因為賽場周邊有很高的護欄。鬥牛士還是有危險的,我看的這場就出現一次有驚無險的險情。我在Chat上查了一下,鬥牛士的死亡案例不多,但同樣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