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兒童全麻牙科手術的風險

(2016-04-24 21:11:26) 下一個

嬰兒時期的丁丁剛長出的門齒牙釉質就發育不全,一歲多開始就經常抱去北京新世紀兒童醫院門診補牙,坐診的醫生都是兒童醫院的大夫。醫生說像是奶瓶齲。我可是每天臨睡前親自給他刷牙,平時家裏人飯後也會給他漱口,不敢給他糖吃,也沒有喝果汁和飲料的習慣,但是情況並沒有好轉,新長出的牙齒也還是有洞。三、四歲上,他不讓補了,對牙科診室非常恐懼,於是醫生建議全麻手術,一次把洞都補上,做上牙套。谘詢了風險,說是國際上很常見的手術,現代主流的醫學理論是要避免疼痛和對幼兒的心理傷害,當然會知會風險,但事故機率很低。特意了解了兒童醫院的標準程序,說是用帶子綁在手術台上清醒狀態直接補。這兩種手術流程聽起來都讓我很恐懼。於是決定回去好好想一想,研究研究。也去看過北大口腔醫院的教授門診,結論也是全麻手術。

那時全麻牙科手術應該不是國內常規的治療手段,網上並沒有找到什麽令人信服的觀點。又有朋友介紹了另一家知名醫院的牙科主任給我,於是抱著最後一根稻草的心態去掛了號。醫生說丁丁確實太恐懼了,還是不要在他不配合的狀態下硬補,對他的心理傷害太大。我說怕牙壞得厲害了疼,問她要不要全麻,她說你要權衡風險。我問什麽樣的風險,她說你知道麽,孩子體質有差異,臨床反應不同。我說這是什麽意思啊?她說現在太忙了,晚上我跟你詳細說。

晚上接到了醫生的電話,說給我電話前又和北京某有名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醫院麻醉科主任谘詢了一下,帶過來的原話是這樣的 --“又不是大器官出了問題有生命危險,不就是幾顆牙麽,冒那麽大的風險手術!要是我的孩子絕對不做。告訴她,麻醉醫生的身上沒有不帶著人命的。萬分之一的風險攤上了對家裏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結論是雖然幾率小,但如果手術台上出現呼吸抑製會對腦組織造成巨大損害,而這種過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根本無法搶救。她建議我還是等等,孩子成長變化快,今天不讓補,也許明天就同意了。


我就這麽糾結著帶丁丁來了加拿大。落地後帶他去朋友家聚會。朋友的朋友是牙醫助理,聽說我們從小補牙,推薦去自己工作的診所預約,說有個牙醫同事很受小朋友歡迎。從坐在椅子上開始丁丁就很緊張,一再安慰他隻是檢查也沒有半點兒緩解。我在診室外和醫生解釋了一下從小看牙的曆史,穿著白大褂的美麗的洋醫生一進屋他就哭了,頭往後仰,不肯張嘴。醫生沒有半點遲疑,摘了口罩說,不能配合,要全麻補牙。隨即開了單子,推薦去專科醫生處手術。我問有沒有風險,回答說是很常見的治療,沒有風險,而且牙齒狀況對兒童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聽見醫生這麽充滿信心的回答,我雖然心裏還是有些遲疑,也還是預約了專科手術,滿心希望北京的醫生朋友提示的手術風險是由於國內的麻醉水平和加拿大的差距帶來的。

放下預約電話,我心裏特別不是滋味兒,於是又在網上漫無目的地搜多倫多能說中文的牙醫,隨便找了個看名字像大陸人的醫生,安慰自己說一定不要放棄再試試。

診所外觀上很樸素,比起朋友工作的牙醫診所規模上也要小上很多,
牆上掛著各種文憑和證書。許佳文醫生是上海姑娘,多倫多大學的醫學博士,開立診所之前有在美國行醫的經驗。來之前我還是交代給丁丁隻是檢查,他不同意就不補。也許是上幾次我們沒有食言的原因,也許是醫生慢聲細語的普通話讓他知道接下來要發生的每一個步驟,也許就是單純因為長大了,他終於平靜地躺在了椅子上。補牙的過程和醫生交流的細節這裏就不贅述了,大體上一大一小倆人做了幾個約定,可以通過手勢互動,每進行一個操作都會事先和熊孩子解釋,並且告訴他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也就是數上幾下。丁丁練習了幾次,發現他做出約定的手勢,醫生果然會停下工作等他,算是建立了基本的信任,真的張開了嘴。


長話短說,過程中丁丁還是有些恐懼,屢次讓停下來,有的時候還哭上一小會兒,但畢竟是讓把牙補上了。所有人都很高興,我更是激動的不得了,擁抱著孩子說他真棒,我們不用去做手術了,以後慢慢慢慢、一次一次地來看許醫生把每顆牙齒都補的漂漂亮亮的。前台的姐姐表揚他勇敢,讓他挑了貼紙,他也說以後不會害怕了。

事實上每次躺在許醫生的椅子上他還是挺害怕的,也會哭,但是耗上一會兒也還是能夠配合。後來和許醫生熟了,問她對手術的看法,她也說盡量采用保守治療。我說那給小孩子看牙攤上丁丁這樣兒的不是要花上成人幾倍的時間?又不多收錢。她說因為需要呀。我們是許醫生的VIP,經常在診所碰到相識的小朋友,後來我也推薦了許多媽媽帶孩子去她那裏補牙,就是因為她真的很耐心,肯給小孩子花時間。上周我美國的讀者著急找中國背景的醫生給孩子矯正牙齒,我還在微信上谘詢了她的意見,她也給了很專業的建議,讓那個媽媽能夠平靜下來應對這個問題。

我們是12年的11月份帶丁丁來加拿大的,第一次去許醫生那裏補牙應該是12月初的事。同年底,也就是幾周之後吧,鋪天蓋地爆出新聞,加拿大曼省的一個四歲小孩兒遭遇牙科全麻手術事故,造成腦損傷,我至今想起來還是後怕,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一次強烈的負麵心理暗示。

我準備這篇文章的時候上網查詢了一下,曼省的那個事件還是搜索排序的第一名。加拿大的新聞透明度很高,沒有新案例的事實說明這確實是個小概率事件,三年來應該沒有再發生過。又搜到了一篇該案例發生5年前處理過類似事件的律師針對此事發表的文章,提醒大家要到綜合性醫院,而不是在牙科診所進行孩子的全麻手術。這篇文章的鏈接我貼在這裏。希望閱讀原文的媽媽可以查詢。http://www.halifaxmedicalmalpracticelawyerblog.com/2013/01/dental_procedure_causes_brain.html

又搜了美國,最近的新聞是上個月報道的關於一個四歲的孩子的全麻牙科手術,也是腦損傷致死,往前推2014年還有類似的案例。鑒於美國的人口基數是加拿大的十倍,我能夠在網上找到的北美案例數量都證實了這裏兒童全麻手術嚴重事故的幾率小這一論點,但也證明了事故的嚴重程度確實如國內的麻醉科主任描述的一樣。

文章收尾之前也百度了國內的情況,好像除了當年能做全麻牙科手術的公立北大口腔醫院和私立的新世紀兒童醫院,現在又出現了許多新的醫院可以提供這個服務,沒有搜到事故案例。

嘮裏嘮叨這麽多,收尾用了好幾天。除了注意孩子牙齒健康,出現問題盡早治療,很小的時候也要用牙線,最終還是不敢給大家任何關於自己是否支持全麻牙科手術的建議。隻是因為自己做了那麽多與此相關的調查,也得到過這麽多朋友的幫助,覺得應該把自己的經曆分享在這裏,希望給媽媽們做個參考,在醫生提示風險的時候,了解生硬的醫學術語意味著什麽,可以自行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斷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丁丁在楓葉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ve318' 的評論 : 確實比車禍的幾率還低,文章中也解釋了。寫這個帖子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這個非常低幾率的風險是什麽,這樣才能權衡利弊做出理智的決定。
dave318 回複 悄悄話 走在大街上有被車撞死的危險,小概率,大危險,不上街了?
淮北 回複 悄悄話 還有別讓牙醫拍那些沒必要的X-ray!
GuoLuke2 回複 悄悄話 全麻確實有危險,最好避免
丁丁在楓葉國 回複 悄悄話 沒有全麻。最後網上隨便找的許醫生處孩子忽然能配合了。忘了交代,從許醫生處出來我就把全麻手術的預約取消了。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沒懂。全身麻醉怎麽還可以和醫生交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