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如何在家管理孩子的上網活動

(2016-04-18 07:18:21) 下一個

有媽媽留言問孩子孩子喜歡打遊戲怎麽辦。周圍有媽媽為了防患於未然直接把電腦沒收,網掐了的。我想起剛來加拿大的時候兒辦公室的一個印度男孩兒,給大家說說。

那個男孩兒特憨厚,對每個人都很好,還特別勤奮。中午經常和我們午飯,把怕胖的姑娘們碗裏的肉都提前撥走。我推薦過一回川菜,點了個重慶辣子雞和水煮肉片兒,小夥兒最後把辣椒和菜底包圓兒了,湯兒都沒剩,說沒想到肉還能這麽做,真好吃。我問他不是印度人民很多素食者麽?還有宗教原因不吃豬肉或牛肉的。你怎麽不忌口啊?他說他父母都是嚴格的素食者,他十幾歲上才第一次偷吃了肉,直接瘋了,覺著以前白活了,所以見了肉沒夠。他每天下班兒都犒勞自己一個麥當勞巨無霸,無論多冷,一進屋就鑽自己房間開窗戶吃漢堡,然後刷牙、含漱口水、洗澡、噴香水兒。

我怕孩子以後對電腦這事兒也向往成這樣,所以雖然覺著對他視力和神經係統的發育不好,也不敢完全禁止。

幾周前我寫了他想當科學家,自己在家上網自學的小故事,留了個引子,今天詳細說說他是怎麽建立起自學的能力和習慣,以及我們家的電腦使用規則,給大家作個參考。

他有兩套兒童科普的書,分別叫《小小牛頓》和《小牛頓》。當年搬家,丁丁已經初步有了中文的閱讀能力,我就把這百十來斤兒寄過來了,一來是想讓他對新環境不要太陌生,帶著自己熟悉的書和玩具,二來也是奢望他別把中文都扔了。

《小小牛頓》裏麵有許多手工,他六歲以前經常看,他爸帶著他每天剪書。

大了些以後他自然把注意力轉到了《小牛頓》上,我猜是因為裏麵的內容更豐富的緣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些書都是他的睡前讀物。其中一冊的封麵故事是關於星體的生命周期的。好像是六歲的時候吧,看見他反複地看那本書,我就隨手教他在網上google了幾張圖片,於是他自己有時間就去找圖片、講解和小視頻,還抓著機會就試圖給我和他爸講講星體最後是怎麽演化成白矮星和黑洞的。親媽我偶爾會在網上注冊免費的課程打發些時間,也是各種門類都有,多數看個開頭發現和自己的預期不相符就扔下了,也就隨後收了無數推送的課程廣告。

去年冬天我收到一門關於獵戶座的課程推薦,一共四周,問他是否感興趣,他說是,就給他開了個賬號注冊了那門課,打算陪他看看。課程設置很精彩,有大綱,有講義,有視頻,有延伸閱讀,還有課程討論。陪著他學了一周的課程,是從古希臘的神話開始,講解構成星座的星星、它們相對的位置以及隨著季節變換不同星座在星圖上的變化。第二周開始課程深入到星體生命周期的演化,是他特別有興趣的內容,我就留他一個人學了。對這個課程感興趣的媽媽可以搜“future learn orion”,就是文章開頭貼的那個網站。

這裏插一句,丁丁有一台自己的電腦,其實是個大Pad,觸摸屏的,立在桌子上,正對著廚房,我做飯的時候隨時可以看到他瀏覽的內容。有幾天發現他沒完沒了地看人體解剖和器官移植手術的視頻,滿屏的斷肢和血。我問他害怕麽,說一點兒也不,雖然我無法判斷這樣的內容對孩子是否有害,自己還是挺恐懼的,嚇得我趁他不在家做了內容限製過濾的設置,他就搜不到相關的視頻和動畫了。他的電腦我們沒有設開機密碼,丁丁征求了我們的同意就可以自己上網找自己喜歡的內容。對於電腦的使用我們家還是比較寬鬆的,傾向於在保護視力的前提下允許他自由使用電腦學習,但任何手持設備不得進入臥室。除此以外,丁丁還有一台Xbox遊戲機,也是接在麵對廚房的電視上。我們每天給他半小時電子遊戲時間,他可以自行選擇安排遊戲或者看自己喜歡的視頻娛樂節目,但在電腦上學習的時間不計入在內。最近這半年他癡迷於Minecraft遊戲,所有的電子遊戲時間都花在這個上麵了,不是在遊戲機上造房子就是在Youtube上看其他人邊玩兒邊講。說好出於安全的考慮他不得加入網絡遊戲和網絡聊天兒,我盯得緊,目前看執行的不錯。開始遊戲之前他會到爐灶上設個鬧鍾,到時間了自覺會關掉遊戲。歸根結底,放手給他自己決定的前提還是家長要隨時能夠監管,這一點管個孩子和管個複雜的機構道理是一樣的,成功的原因是有依有據,獎罰分明,隻是孩子的自控能力更差,自覺作家長比當老板還要更辛苦些。另外,丁丁的課外活動多,每天九點以前又必須上床,所以雖然我們說是不限製,他每天能夠在網上學習的時間也並不是很多。

接下來的幾周我零星過去看了幾眼課程的內容,有關於星雲和宇宙的介紹,也提到關於星體內部進行的氫氦轉化,也就是核裂變、聚變的簡單說明,還看見他反複看裏麵自己喜歡的圖片和視頻動畫。課程快結束的時候看見他正在看元素周期表,我好奇地湊過去,發現是Khan在講解,在黑板上塗塗寫寫的,這才知道熊孩子同時在Khan Academy上自學天文學課程。

Khan Academy是我看了新聞去網站上瀏覽了以後推薦給丁丁他爸的。他爸有空帶著他上去玩兒過幾次early math,也是希望能夠起到數學的輔助教學作用。Khan擁有MIT(著名的麻省理工)的好幾個學位,他是從數學課程開始的網上教學,做的非常成功。我們倒是沒太在意網站的其他課程,覺著五年之內跟我們家沒什麽關係。因為數學習題的設置是闖關遊戲、積分獎勵性質的,丁丁特別喜歡,一直在不定期地“玩兒”數學。這個網站設計最好的部分是它的評估反饋係統,能夠根據習題的正確率推算使用者的知識掌握程度,從而提供個性化的習題種類、數量和難度。更好的是,所有的知識點按算術、幾何等分成不同模塊,不用按部就班像課本學習一樣刻板。跳著學雖然看上去不夠係統連貫,孩子卻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模塊獲得積分,保持興趣,日後再返回去繼續完成通關。某個模塊都有技能掌握進度,100%掌握後,他會特別得意地向我展示。我也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由衷地讚揚他的努力和勤奮。不知不覺,熊孩子自己學了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角度、麵積和體積等簡單的幾何知識。雖然準確度達不到掌握同等知識的國內孩子水平吧,他是真的愛數學這個有意思的“遊戲”。

Khan Academy的天文學課程相對四周的星座公開課要係統的多,比如針對裂變和聚變都有詳細的講解,演示不同元素相互轉化的過程。元素周期表在這個過程中被提出來標示氫、氦、鐵等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元素在其中的位置。第一次瞄見這個我也是大吃了一驚,看見Khan的粉筆在黑板上不停地修改著質子和電子的數量,內容卻真的是深入淺出,就某些碎片性的知識來說,孩子理解起來倒不是太難。過了幾天,我發現Khan講解的時候元素周期表就停留在屏幕正中了。我又好奇地過去看了一會兒,發現熊孩子在學化學課程。應該是天文學課程裏引申出來的吧。我指了幾個元素符號,發現他能叫上來一多半兒,當然都是英文的。最近我又發現他在看醫學方麵的課程,吃飯的時候徒手畫了個圖,非給我講細胞癌變的過程。由於這方麵的單詞量和熊孩子實在差距很大,我聽他說的時候差不多要猜上一半兒。那天我把這個圖貼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兒了,有學醫的朋友回帖說是她醫學院研究生階段的血液課程。

我一方麵驚歎於現代自然科學之間如此密集的交叉知識點,即使孩子憑興趣隻是碎片性地學習和收集,都會對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一邊由衷讚歎優質的遠程教學為孩子自由探索世界帶來的無限可能。

丁丁在網上自學也是階段性的,有時候勤些,有時候就會放上一段時間。碰到我覺得有意思的課題我也會推薦給他,但是他看了開頭不喜歡或者這段時間興趣被其他事情牽扯著,我也不會催他。Khan的數學題他是經常去做的,因為可以積分兒換獎牌,還可以激活一些卡通頭像,藍的綠的小恐龍什麽的,特別是自己有了心得的時候他真的會手舞足蹈,特別高興。這個周末我剛和他中文學校的班主任學了個新詞兒,說他是個“自推”的小孩兒。還是那話,我覺著在支持孩子的興趣、培養他的學習習慣這件事上,父母的作用很大。新讀者如果對如何支持孩子的細節感興趣,可以參考我上周的文章《除了等待,父母要做什麽》。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的小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