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校園欺淩必須停止!寫在國際粉紅日

(2016-04-13 10:14:33) 下一個

今天加寫一篇,支持發起於加拿大的國際粉紅日。粉紅日定在每年四月的第二個周三,為了倡導停止校園欺淩,全國粉紅一片。

 

事情的起源是兩個加拿大的高中生看到一個同學因為穿了粉色襯衫被其他同學欺負,決定自己也穿上粉色表達支持,並且於次日在學校發起所有同學共同身著粉色共同反對校園欺淩的活動。2007年在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正式成立了粉色之日的官方組織(dayofpink.org),全國範圍內在學校、企業和社區推廣反欺淩、反歧視的活動。他們傳達的信息非常清晰,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實施欺淩,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欺淩行為的受害者,但是我們在一起一定能夠消除欺淩。”

 去年北美華人圈最引人側目的無異於幾個中國留學生對同學進行欺淩之後被判刑的新聞了,幾個孩子的做法以及手段之殘忍震驚了整個美加教育界。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事情在國內的新聞、微博和其他自媒體上並不罕見,大家轉發一通視頻,聲討幾聲,事情就過去了。過上幾日,再重來一遍。

欺淩在不同的文化下有多種定義,加拿大校園裏把暴力行為和在社交中的孤立行為都定義為欺淩。由於社會整體對欺淩事件非常重視,我們已經聽不到學生之間的校園暴力這樣的事件了,但每年還是能夠從媒體上看到有脆弱的年輕人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是因為不能承受來自同學之間的排擠孤立,或者他人通過網絡實施的語言暴力的壓力,因此對後一種行為的警醒同樣重要,它也往往是發展成惡性暴力行為的基礎。

停止欺淩行為隻能依靠全社會共同形成共識,並依靠每個人的力量及時製止。要鼓勵孩子們堅強開朗,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看到欺淩行為,上前喝止不但每個成人應盡的責任,也要鼓勵孩子們挺身而出,共同對這種行為說不。

我以前寫過一個小故事,和大家交流過如何遇到孩子遭到小朋友排擠應該如何處理,我在這兒摘抄一段兒給新的讀者參考。歡迎大家到我微信公眾號的曆史記錄裏麵查找三個相關的小故事,一個是《第一次冰球巡回賽》,講的是我看到丁丁在冰球運動中被小朋友排擠是如何應對的,一個是《幼兒園裏愛哭的慫小孩兒》,說的是他小的時候有小朋友打他學校是怎麽處理的,還有一個是《學校的禁止觸碰原則》,寫的是我見到丁丁動手打其他小朋友自己的態度和做法以及美加的學校如何為低齡兒童創造安全的環境。今天以前,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我的文章中所占的比例這麽大。可見,對於父母來說,即便是在加拿大這樣對欺淩事件非常重視,整體社會環境十分友好的情況下,這個話題在日常生活中也至關重要。

 下麵是《第一次冰球巡回賽》中的一個小片段。

****

第二天的比賽隻有下午一場,中午給安排了遊戲和午飯,讓孩子們在一起玩兒,彼此熟悉一下。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在一起玩兒。午飯後小夥伴兒們都陸陸續續擠到一個小房間去,神神秘秘的。丁丁吃飯有點兒拖遝,我收拾了桌子抬頭看過去的時候他正在那個小房子門外哭。我看見了就過去問怎麽了,他說他們不開門。我敲開了門問為什麽,第一個發言的孩子說他們不想和他一起玩兒,說他們不喜歡他。另一個男孩站出來說他想開門,但是第一個男孩兒堵著門不讓。然後他大聲向那個男孩兒說“這個不是你自己的遊戲,誰都可以參加。”我讓孩子們安靜一下,然後蹲下來和第一個孩子說他們是一個團隊,應該在一起玩兒。又問他如果別的孩子不願意他加入他會不會難過,他說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他就轉身走開。我猜是有其他大些的孩子這樣對待過他,於是站了起來,看著他的眼睛嚴肅地說"我不喜歡這種做法。你的做法是錯的。一個團隊要在一起,不可以排斥任何人。我這麽說不僅僅是因為丁丁是我的孩子,隻要我在場也不會允許別人這樣對待你。”我環顧了一下其他的孩子們,問他們明白了沒有,都說明白了。那個反對的小孩兒也不再說什麽。後來他們就一起玩兒到比賽前,一直挺好的。後來我問丁丁這樣的事情以前發生過沒有,他說是第一次。我說今後要告訴這樣說話的小朋友他的做法是錯的,還處理不了就要告訴大人,當然,要是能不哭就更好了。

讓我非常感動的是其他小朋友會站出來講話,畢竟都是隻有7、8歲的孩子。丁丁是他們隊裏唯一的一個中國小孩兒。因為他們以前從沒有比賽和訓練以外在一起玩而過,所以肯定沒發生過衝突。我對那個小男孩兒不喜歡丁丁這個態度的當然有本能反應和懷疑,但無論如何處理的時候還是要當成一般衝突。作為成年人還是擁有一定的權威的,在這個時候要給孩子們義正言辭地宣揚主流價值觀,並且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不要讓處於弱勢的孩子們看到或學習對錯誤的事情忍讓與退縮。隻有大家都堅持正確的態度,這個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友好。我也相信那天周圍的小朋友都在似懂非懂的狀態下明白要平等友好地相處。相信那個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在小朋友中間不受歡迎,以後也會有所改變,至少收斂許多。再強調一下,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大人看到了一定要站出來說話,不能認為孩子們自己能夠處理。即使語言有問題也要和領隊、老師或別的家長要求協助處理,不要讓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孩子們身上

今天比賽出來的時候在門口碰見那天出言不遜的小男孩,他過來問丁丁要不要一起去遊泳,說自己能在深水區玩兒。丁丁說他還能在深水區跳水呢。上了車我故意問他那是誰,他說是查理,他的好朋友啊!今天他還進了球呢!

***

真心希望這個文章能夠喚起媽媽們,尤其是國內的媽媽們對這個話題的關注。煩請大家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的讀者了解並積極參與反欺淩活動。

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的小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