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工具貼,父母如何支持孩子的成長

(2016-04-11 17:19:03) 下一個

寫個答疑篇,集中回答一下媽媽們關於孩子興趣發展的問題哈。

本來沒打算寫這麽一篇東西,因為自己也是不相信說教的力量。對孩子都沒用,對大人就隻有反作用,很難不招人厭煩。但是幾個媽媽都說從我的故事裏得出的結論是咱家孩子基因好。這就不對了。我必須強調一下我寫這些小故事的目的。絕不是,絕對不是曬孩子哈。是真心想分享一下父母的作用。下麵讓我冒著"掉粉兒"的危險給自己,也就是父母的作用做個廣告。因為涉及很多細節,篇幅會比較長。請讀者見諒。

有媽媽留言問孩子的興趣影響長期職業發展怎麽辦。

我講個身邊的真事兒吧。我們剛搬家的時候認識了一家朋友,來往並不多,知道父母很愛孩子,孩子也很聽話。再見到時碰巧知道大姑娘考取了一所有名大學的數學專業,媽媽很驕傲,說在發愁女兒高中畢業舞會的禮服。丁丁的姥姥來看我們,明知道我的衣服已經穿不下了,還是給帶了過來,說自己愛的東西看著也好。那件寶藍色的就剛好像定做的尺寸一般,而且是姑娘最愛的顏色,姑娘穿著小仙女一樣。媽媽是信徒,感謝了上帝和我。所有人都高興。我也是,還收到了小姑娘盛裝的照片。上個月偶遇她家媽媽,問起女兒近況,說是精神壓力太大,休學了。我沒敢細問,但猜想其中多少有些原因是選了自己不熱愛的專業吧。

聯想到丁丁的身上,如果他發現學習的方向和自己的期望值不同,希望他自己決定換一個就是了。不是自己熱愛的,找不到樂趣,又怎麽能在艱苦的學習中堅持下去、有所成就呢?至於什麽專業能夠讓他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恐怕更不是父母能夠預測的了。他的生命,交給他自己去掌握吧。我專心做的,是希望能夠借助他的興趣為他提供更多的知識和學習工具,保持他的好奇心,激發他的探索精神,幫助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克服困難的自信、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和對自己的責任感。

看著炫,還是具體說說我做了些什麽吧。沒什麽神秘的,但是還是花了些小心思。撿個我貢獻最小的說說哈。冰球。

他比隊裏的孩子晚開始了一年,開始的時候為了跟上其他小朋友的節奏在冰上都站不住,不停摔倒。我回來和他一起在網上找了滑冰的教學視頻。大人的理解力還是要好些,我總結了一下,一是重心要低,腿要彎曲,一是重心要跟隨落地的冰刀移動。在冰上我是教不了他,他不把我帶倒已經是不錯了。家裏他體會不到,我琢磨了一下就帶他出去輪滑了。

學校後麵是個大坡兒,不是很陡,他小時候我們經常冬天帶著雪車從上往下滑。下麵是個球場,暖和的日子有孩子踢球和打棒球。我讓他從草地上走下去,從球場順著自行車道滑上來,那個姿勢對著呢。因為本身是上坡,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彎下腰曲著腿,不用盡全身的力氣把重心不停地換到著地的輪子上蹬,別說自下而上了,恐怕在坡上他都站不住。一趟他就見汗了。我誇他努力了,問他有沒有體會,他說有,要求再來一次。回家的時候小人兒像剛從水裏撈出來的,問他累不累,說累,但是很喜歡,覺著有意思。

周末比賽之前,我問他穿了那麽多護具怕不怕摔,他說不怕,一點兒不疼。我說那好,你用力滑冰,像上坡一樣就行。一場下來,教練說他進步最快,他很不好意思,說因為前一天練習了。後來他自己經常去網上找視頻學習滑冰的技巧,我參與的就少了。他自己在冰上實踐,會得到教練非常及時的反饋,這些都是反過來激勵他持續學習的動力。

聖誕老人寄來了一套可以在院子裏練習的球門兒和球杆兒,他特別喜歡,說春天就支上。事實上這禮拜我們這兒又下雪了,春天至今還沒有來。可是上個月賽季快結束的時候他說自己還沒進過球。這個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就給了一句不疼不癢的話,說你看,你琴彈得好是因為練習多。進球也應該是同樣的道理吧,多練習就會有機會吧。要不你練習一百次射門兒試試?這樣應該可能性很大。於是我支了網子,他自己數著在雪地裏打了一百個球。


應該是一百次的練習讓他對射門的動作有了信心吧,第二天真的進了球,也是他在整個賽季唯一的一個進球。他很激動,我很激動,教練很激動,小朋友們都很激動。

其實是個很小的事兒,對孩子來說差不多頂了天了。還是小結一下我以上做法的初衷給大家參考哈。

發現孩子想嚐試一件事的時候家長要積極溝通,了解他有沒有堅持的意願。孩子的活動多,資源方麵,比如成本、自己的時間、家長的安排等等會有衝突,這時需要他自己做些取舍。因為冰球我們就暫停了畫畫課,賽季結束了才續上。他有能力理解並自行做了決定的情況下會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不會輕言放棄,從而擔負起自己學習的責任。

孩子年齡小,還是多少會缺乏自律的能力,自發的興趣沒有更多的信息刺激引發出持續的好奇心做支撐很快會消退,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家長的作用是在這個階段為孩子提供一定強度的知識補充,讓孩子加深對相關領域的了解,從而產生探索的欲望,增加深入學習的欲望和動力。我們小的時候,家長的背景和能力多是十分有局限性的。而今天互聯網的發展完全打破了對知識的壟斷,我們完全可以很容易地和孩子一起去尋找各種課程或者資料,為孩子提供這一階段的知識補充,並且共同選擇學習的資源和工具。

練習是增加熟練程度的唯一途徑,熟能生巧,因此也是孩子增強自信的必經之路。從丁丁身上我看到,他對自己思考、權衡、決定的學習機會格外珍惜,也不懼怕挫折。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很容易在初始階段體會到進步的樂趣,也能夠理解練習和成功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能夠逐漸建立起戰勝挫敗感的信心。我從孩子學習數學、鋼琴和冰球等各個活動的過程中都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丁丁當然放棄過很多東西。比如征求了他的同意後我幫他注冊了一個地球生態係統的課,看了幾個視頻以後他說不喜歡。我問他是不是想好了,他說是,並且給了理由。那也隻能放下了。六歲以前他還扔了我幫他挑選的足球、網球、跆拳道。再有,他的活動太多,臨時的安排會經常出現衝突,我都是讓他自己決定。說實話,他的決定多數是讓我非常心疼的,比如逃了鋼琴課去參加臨時的冰球訓練,或者放棄了冰球比賽去參加童子軍宿營,從經濟上考慮都是壞的選擇。因為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我都沒有反對,希望他能夠享受父母對他決定的尊重,從小培養對自己負責任的習慣。

和孩子的溝通要持續進行,不僅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有進步的時候也要積極給予反饋,不空洞地誇獎,幫助他分析和理解成功是如何取得的,理性地看待和享受自己努力的結果。比如,我曾經在丁丁鋼琴跳級或者教練表揚他進步大之後回家的路上問坐在車後座上的他,你為什麽會這麽棒啊?是不是你生下來比媽媽聰明啊?他會驕傲地說“因為我喜歡學習啊”,有時候也會說“因為我練習的多啊”!(這類問題的初始答案當然是在他更小的時候我給的。隻是估計他自己也記不得了。)

囉裏囉唆,不是鼓勵大家照抄我的做法。就是要和媽媽們說一聲,除了我反複說過的,不要急躁,要等待,更加重要的是,還要耐心觀察,要支持。父母是孩子的世界。世界如何對待他們,他們就如何長大。

歡迎大家長按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的小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丁丁在楓葉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閱讀我的文章
blueflam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很有啟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