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講了丁丁在幼兒園裏因為受到小朋友欺負,害怕上學,然後老師幫助他適應新學校的故事。
他在幼兒園大班那一年無論是在語言、閱讀還是和小朋友相處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整個精神狀態都放鬆多了,晚飯後喜歡去學校操場騎車,和小朋友玩兒滑梯,也逐漸願意參加給他安排的課外活動。除了滑冰、遊泳、童子軍,我們也給他報了機器人和足球。第一堂機器人課做了起重機,下課的時候聽說不讓把“作品”拿走,放聲大哭,老師給送出來抱歉了半天,給了幾個貼畫兒才好了。第二次上課起他知道那個汽車不能拿走,也就不鬧了。足球不喜歡,但他通過滑冰的事知道事先說好的我不會允許他退出(好奇我是怎麽做的媽媽們可以去看丁丁要求打冰球的那個小故事,這裏就不重複了),於是擦著防曬霜沿著場子溜達了一個夏天,雖說沒什麽收獲,倒是也沒鬧我。那時總的說來他還是嬌氣,遇到不滿意的事情不會交流,覺著哭是最好的武器。估計那時候他一哭,老師、家長就過來解決問題了,所以覺著哭特別好使。因為他愛哭,小朋友們經常笑話他,一起玩兒的時候起外號的事情也有。
一次童子軍活動,做遊戲的時候,邊兒上的小朋友和他逗著玩兒,一錯眼珠兒的功夫,看見他伸手打了那個小朋友。丁丁身材隨他爸,瘦,但比同齡的小朋友高差不多半頭。他一動手那個小孩兒都嚇傻了,連哭都不知道。我看見也是嚇壞了,馬上衝上去把他拉到外麵吼了一通,問他知道學校規定的no touching(不許觸碰)不,問他記不記得從小教他的“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問他如果比他高大的小朋友打他自己願意不願意。他懂事了以後可能很少看見我發那麽大的脾氣,也嚇的夠嗆,一個勁兒哭著說知道錯了。我拉他過來給阿姨道了歉(阿姨心大的,說壓根兒沒看見),又給小朋友道了歉才回去繼續活動的。那時候兒周圍小朋友們的課外活動都不算多,放學在一起玩兒的機會挺多。沒幾天我又碰上他抬手要打那個小朋友,被我喝住了,拉到一邊兒告訴他再發生一次以後就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兒了。那以後小朋友們一起玩兒,衝他唱歌兒、叫他crying baby(哭寶寶),他不高興哭起來也沒發現他再動手的現象了。這件事讓我了解到,針對孩子的暴力傾向,隻要大人積極響應,及時製止,多數情況還是能夠在初始階段比較容易地遏製住的。
一年級開始老師就教他管理情緒了,發現他情緒激動的時候讓他深呼吸,從一數到十。每天接他回家的時候我也問他今天在學校哭了沒有。如果沒哭就好好表揚一下。有的時候他說哭了,但是是因為手破了,疼的。我就說因為疼哭一小會兒不算,當然以後能忍著不哭就更好了。
到了一年級結束的暑假,丁丁和村兒裏的小朋友一起拚車去中文學校的夏令營。路上三個小男孩兒在後麵座位上你一句我一句地鬧著玩兒,丁丁好像說著說著又哭了,其中一個突然就掄起來給了丁丁肚子一拳。我當然是大聲要求他們保持安靜,不許動手。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把車停下,和幾個孩子好好談談再繼續上路。
放學的時候是另外的家長接回來的,說是早上動手的孩子在中文學校把丁丁打了,老師把他們拉開然後那個孩子把老師也打了。中間校長把打人孩子的媽媽叫去接回家了。我想了想,覺著老師沒中間打電話給我,那個孩子的媽媽也沒打電話給我,應該是小衝突,不嚴重。我不在現場,現在事情過去了也沒必要再提了。
丁丁和那個打他的小朋友之前是特別好的朋友,兩個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經常一起在村兒裏騎車,去社區中心遊泳,隻是丁丁更內向一點兒。那時候學琴也要在一起,丁丁後來要打冰球兒還是因為看見人家掛著獎牌的照片自己才也要去的。他們倆身高差不多,但那個男孩運動上要協調的多,上麵有兩個十幾歲的哥哥,估計經常鬧著玩兒,所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兒的時候兒動作比較大。
轉過天來是周末,是我們鄰居們約好去湖邊宿營的日子。小朋友們都很高興,跑來跑去。我紮了帳篷一抬頭,看見頭天打人的孩子舉著個球衝著丁丁的腦袋,當時把我嚇壞了,大聲喊了他,他隨即把球放下了。再後來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在一起玩兒的就少了,丁丁也忽然像是記事兒了,不鬧著非要和那個小朋友一起玩兒了。那段時間之後兩個孩子也沒再出現過肢體上的衝突。二年級以後他們在聚會上見到玩兒的還是很好很開心。
二年級開始丁丁就開打冰球了,整個賽季下來他的體能也上來了,技術上的進步對他的自信心建設和與小朋友們的交往能力都有極大的促進。細節在這裏就不多說了,好奇的媽媽們可以去看我前麵寫的關於他打冰球的兩個小故事。
一天從鋼琴課上回來,我們倆在車上聊天兒,不知怎麽說起白天一個小朋友把他推倒了的事情。他說自己正和一個小朋友說話,另外一個小朋友上來就推他,還踢他。我說不會沒有理由吧,他說可能是那個小朋友不願意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說話。我問他告訴老師沒有,他說沒有,現在這種小事不能老是告訴老師,沒有必要。我問他那怎麽辦,他說沒辦法,no touching(不許觸碰),那個小朋友不遵守規定,是他的錯。我說你大了,既然決定小事不告訴老師,就要學著保護自己。媽媽聽到你受了小朋友欺負會很難過的。當然你絕對不能欺負人,因為你自己也不喜歡被人欺負,但別人動手你要說“不”,一定要把衝上來打人的小朋友推開。他問要是之後他還過來打我呢?我說如果你告訴他自己不喜歡這樣還是推不開,那你就揍他。這個事情說完我也沒覺著會有用,思量著他也沒法領悟這其中的分寸。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他能把其他孩子推開就不錯了,估計最後還是自己哭一場了事。
上個月我們在童子軍每周例行的遊戲時間有個小朋友來告狀,說丁丁打他了。那個孩子又高又壯,經常沒輕沒重把其他孩子推倒。我一邊兒覺著意外一邊兒告訴他我這就會和丁丁“好好談談”。這時候兒另一個誌願者衝我眨眼睛,悄悄過來說讓我別管,說是那個孩子先動手的。跟我一起作誌願者的這位是個小學的校長。於是我暫時沒有找孩子“談談”。回家路上我問他是不是打人了,他說沒有啊,我們玩兒呢,他把我推倒,我爬起來踢他屁股了。我沒責備他,就告訴他玩兒的時候要有分寸,不能讓對方覺著已經不是遊戲了,這樣大家都不會得到樂趣。
囉裏囉唆講了這麽多,把孩子從小到大如何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肢體衝突的過程徹頭徹尾嘮叨了一遍,大家看著有點兒絮叨有點兒亂吧?下麵給媽媽總結一下哈。
先說說丁丁。
年幼孩子的心智水平發展差別很大。具體到他,四歲以前基本上不能良好地表達,敏感又內向,遇到事情應該是挺害怕的,除了哭沒有什麽辦法,父母和他的交流要非常耐心,聽一半兒,猜一半兒,再和他印證自己的猜測。五歲左右他已經能夠比較完整地描述和表達了,但還是沒有獨自麵對衝突的能力。整個幼兒園階段父母都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多交流,也要積極幹預孩子碰到的問題,並且盡力提供解決方案。認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能夠“自己解決”是不現實也不負責任的態度。
孩子六歲以後我們明顯能夠觀察到他在認知和體能上有大的飛躍。雖然遇到問題的時候還不是全部能夠獨自處理,但基本的是非觀已經有了,也有了相對長期的記憶和決斷能力。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是運動中技能上的進步對孩子自信心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而積極的團隊氛圍又能幫助小朋友學習合作,是建立人際交往能力的良好開始。
再說說社會環境。
前麵反複提及了加拿大對孩子的要求是彼此之間要禁止碰觸。這一點我對學校的做法非常讚同。孩子在幼年的時候體能水平發展差距都很大,即使同年齡的小孩也表現各異,同一個孩子往往也在幾個月內就會有非常大的進步和變化。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是非觀,他們的行為多是從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或是觀察周圍的成人、小朋友們如何相處模仿來的。嚴禁肢體衝撞會極大程度上減少對小朋友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傷害,保護他們的自信心。
隨著小朋友們的成長,他們已經逐漸在運動和社交中獲得了足夠的智力和體能,要更多地學習保護自己了。有的孩子在幼年已經形成動手的習慣,成年人也不能隨時監管。再有,孩子們中間形成的peer pressure(來自朋友圈兒的壓力)也不允許孩子動不動就告狀,況且長期看告狀也不是好習慣。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增加孩子的大運動能力,也要學會逐漸放手,培養孩子自己的決斷能力。他的肢體協調性、自信心上來了,又有了誌同道合的朋友,性格也會逐漸堅強開朗,受欺負的事情也自然就少了。
從《第一次冰球巡回賽》開始,我寫了三個丁丁的小故事詳細描述了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遇到排擠和肢體衝突的體驗以及在這些過程中我是如何處理的,到此也終於告一段落了。花了這麽多筆墨,實在是因為自己在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感觸頗深,並且切實體會到作為成年人可以起到的積極作用。希望爸爸媽媽們更加關注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為小朋友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氛圍。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也歡迎新的讀者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過程中我們如何相處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