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番茄意大利麵

(2016-03-10 23:23:11) 下一個

我麵對公眾寫東西的初衷主要是想和媽媽們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小故事,怕大夥兒覺著看我碼字兒枯燥,自己又喜歡做飯,就每周加一個為孩子準備的西餐菜譜,調劑一下。自己也沒有料到,這些為孩子們簡化的西餐菜譜實在是很受歡迎,微信公眾號收到許多媽媽留言鼓勵。會繼續寫下去。上周做意大利綠米飯的時候而把家裏落了灰的單反拿出來上的照片,遭到媽媽們的表揚,我也非常受到鼓舞,也希望媽媽們繼續提意見幫我改進。

意大利麵有多少種做法?反正我隨便一想,自己不看菜譜整個十幾二十種沒問題。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番茄肉醬麵了。今天我們做一個最簡單的。

先是麵。

嫌麻煩的媽媽就買現成的spaghetti,幹的一般要煮8分鍾。其他形狀的各有各的叫法,以後我們做的時候再說。

不過什麽東西都是新鮮現做的好吃,何況意麵做起來特別容易。

三杯麵。三個雞蛋。雞蛋和麵的配比是一杯麵粉配一個雞蛋。如果兩個大人加一個寶寶,兩杯麵粉的量應該就夠了。吃不完的可以放在冷凍室裏凍起來,下次吃的時候不用解凍,直接下到開水裏煮熟就可以了。我們家丁丁開始打冰球以來飯量直追他爸,所以現在我做飯都是三個成人的量了。

麵裏可以放一點兒鹽。我一般想不起來,忘了也沒覺得口感上有多大差別。

全自動的做法就是用飛利浦的意粉機。好評如潮。具體的這裏就不贅述了。

半自動的做法是用和麵機。可以先用扁平攪拌頭的把雞蛋和麵粉打一下。

然後再用鉤子和麵。如果雞蛋太小麵太幹機器不能把麵攪到一起,可以用湯看著慢慢加2-3勺水。

意麵比中式麵條要硬,麵團能夠成型就可以了,水千萬不要加多了。

純手工也不難。用手將麵揉勻即可。麵團自然是黃色的。我這個不是那麽勻哈,但這個水準就夠了。

有切麵機的會大幅提高加工麵條兒的效率。沒有的用手擀薄再切,做法和中國傳統的手擀麵一樣。

我特意切了個寬的給大家看個意思,但這個寬麵的叫法已經不一樣了,番茄汁意麵一般也不用這麽寬的,今天我煮的也不是這個。大家切的時候盡量細點兒就可以了。

水裏放一點鹽,滴幾滴橄欖油,色拉油也行。水要多一點,開了煮麵,下鍋時用筷子把麵攪散。因為是新鮮的意麵,水開了3分鍾左右沒有硬芯兒了就可以了。不要煮太軟,因為後麵還要炒一下,但要煮熟,因為那個炒和中餐的炒麵不是一個概念,基本上就是快快地趁熱拌一下。

這裏插一句。老美的快餐廳裏經常能吃到意麵,但那個都煮的太爛了,我猜因為都是事先煮好冷藏的,接到客人點單隻是在熱水裏過一下,澆上醬上桌。好的餐廳上的意粉都是現吃現煮的,口感勁道,味道也更鮮美。

煮好撈出備用。因為煮麵的水裏有油,麵不會粘得很厲害。稍涼一會兒再用筷子撥一下就好。

意大利麵番茄醬(pasta sauce)我用的是costco的,打開以後要冷藏,特別容易壞,開了以後要盡快用完。每次給孩子做意麵,我還是加一兩個新鮮的西紅柿,一個是追求口味上更好,再有也是因為有新鮮的菜在裏麵會更有營養。

先用橄欖油炒西紅柿,要炒爛,越爛越好,時間長西紅柿的鮮味兒才會出來。不講究的媽媽用色拉油也沒問題。用橄欖油的注意油溫不要太高了。

 

放番茄醬一同翻炒,攪拌均勻。

把煮好的麵下到醬裏,翻炒均勻後關火繼續攪拌,放鹽調味兒,稍微收一點兒汁兒,別太稀了。可以放一點兒黑胡椒碎,也可以不放。

裝盤。

喜歡奶酪的可以撒parmesan奶酪粉。我今天加的是刨花的幹奶酪,味道一樣。這個奶酪也不是必須的,也不是每個意大利人都喜歡這個味兒,所以都是在餐桌上選擇加還是不加。

肉醬麵就是在做醬之前先把牛肉餡兒炒熟了再下西紅柿,後麵流程都一樣。其實豬肉餡兒也行。番茄醬味道重,口味差別不大。

意麵好吃的秘訣是要勁道,千萬別弄的跟必勝客裏的一樣湯水兮兮的。

篇幅太長,我就不在這兒貼番茄醬的做法了。追求自然,希望100%DIY的媽媽們歡迎到我的微信公眾號這篇文章下麵找詳細介紹。?

最後,歡迎大家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的小故事和我每周的西餐菜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