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媽媽,我想試試冰球

(2016-02-21 19:43:07) 下一個

楓葉國小朋友打冰球就像我們小時候兒打乒乓球一樣,不是什麽貴族運動。記得小時候,幾個髒了吧唧的小孩兒就著個水泥台子就劈劈啪啪打開了。其實這兒也一樣。弄個小水塘一上凍就有孩子掄著棍子穿上冰鞋杵啊杵的。

丁丁是個慫小孩兒,很謹慎,自幼是個敏感脆弱的孩子,不太喜歡大運動,尤其不喜歡任何衝撞,身體上的和精神上的都不行。那年夏天給他和壯壯哥一起報了足球課,人家穿戴整齊,擦著防曬霜,每人一個球學技巧的時候他在,也看不出什麽異常,分組比賽的時候兒人家就順邊兒溜達了,溜達了整仨月。喝水的時候兒人家下場,一吹哨兒人家又溜達開了。也學過網球,差不多隔一次哭一場,也是因為打不到球挫敗感太強,不大喜歡。以前在他彈鋼琴的那幾章裏提過一句,他唱歌五音不全,節奏感也不好,但彈的很準,我推斷還是因為神經係統還沒有發育好,肌肉控製能力不夠,導致在運動方麵也不夠協調。那個夏天我們每天晚飯後都去室外的遊泳池泡著,好歹不怎麽怕水了之後他喜歡上了遊泳。我就合計著這樣兒也不錯,一禮拜泡上兩回運動量也夠了,再大一點兒可以去參加遊泳訓練,他骨架子隨他爸,那大長胳膊大長腿,估計練習遊泳還有點兒優勢。秋天到了又給他報了滑冰課。楓葉國的小孩兒哪兒有不滑冰的啊?那年他五歲。

社區中心的學前班滑冰課是親子性質的,家長可以一起上。先從小碎步兒開始,熊孩子發現自己能站住了不摔倒,就不願意我拉著他了。小老師漂亮又溫柔,他很喜歡,進步很快。第一期結束的時候小老師推薦他跳到學齡班,說進度會快一些,能學些技巧,為打冰球作個準備。這個麽,嗬嗬,我是沒什麽準備。跳級是需要社區中心的主管簽字批準的。我在前台等了好一會兒。主管在電話裏找了推薦的老師,又和我談了話,通知我會書麵確認,然後安排課程的員工才給注冊了課。學齡班是大小混班兒的,隻按技巧分班,不論年齡。他分到二級,班上孩子都是7
歲以上,家長就不能跟著了,我還看見他班上有個大男孩兒上嘴唇已經有了淡淡的茸茸,估計得有十一、二歲了。

沒兩節課開始他就泡著說不喜歡滑冰了,不要去上課。我說報名之前征求過你的同意沒?他說是。我說那你必須堅持把課上完。他又哭又鬧不肯下車。我說那就在車裏坐到下課的時間吧,這個時間是專門留出來上滑冰課的,我陪著你。

社區中心對我們一家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場所,裏麵有圖書館、遊泳池和冰場,一年四季開辦各種活動。丁丁七歲以前差不多每周會來四到五次,主要是參加遊泳課和滑冰課以及定期開放的公共遊泳和滑冰時間。我們辦了年卡,可以根據公布的公共遊泳和滑冰時段約上小朋友們一起來玩兒。現在鋼琴、冰球和滑雪占用的時間太多,去得少了。

返回來說不願意去滑冰課的事兒哈。時間耗到了,他也算是平靜下來了,我們開車回家,我也就暫時不再提了。到了周末問他要不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滑冰。他小心翼翼地問是上課還是去冰場玩兒,我說是玩兒,他說要去。到了冰場牽著他滑了兩圈兒沒什麽異常啊!看見他學前班的老師在冰上值班,倆人高興的互相對著傻笑了半天。漂亮又溫柔的老師帶著他滿場亂跑,下來的時候摘了頭盔一腦袋汗。

下一周滑冰課之前他沒說什麽,穿上鞋扣上頭盔上了冰。大概一刻鍾吧,躺地上大哭不肯起來。沒給他換鞋,我們就坐在邊兒上一起看著其他的同學們上課。這個老師長得很美,說話很快,隻是從頭到尾沒見她笑過。再有就是技術上可能有些難度了,要孩子們倒著滑。這個可能對咱家孩子來說挑戰大了些。陪著他等到下課,給他脫鞋換衣服的時候我問他是不是太難了。他說是,老師聽不見他說話,不理他。我說老師帶十幾個學生呢,你是大小孩兒了,有問題要等待,老師聽不見要把問題記下來一會兒再問,不能著急。我知道也是白說,估計他也做不到,於是從口袋裏拿了一塊糖給他,告訴他今天比上一次有進步,可以回到家以後吃。他吃了糖刷牙的時候兒我守在邊兒上和他聊天兒,問他喜歡新老師不,他直搖頭。我說新老師是帶大孩子滑冰的,你跳了級,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滑冰當然有點兒難,但是老師們都對你有信心,覺得你能學會。如果你能堅持整堂課下來而且不哭,我們就每次下課都一起吃糖,你一顆,媽媽一顆。他同意了。接下來他都盡量堅持,但下課時身上都是濕的,說自己"很累",倒是再沒哭過,但也沒什麽進步。我反思了一下,滑冰課的內容、強度和時間的長短設置和孩子的年齡帶來的體力和學習能力的關係很大,所以社區中心在跳級的審批程序上的謹慎態度還是很有必要的。這邊滑冰、冰球的普及率高,有的小朋友還走不穩就被爸爸媽媽放到了冰上,因此四、五歲的時候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甚至在我看來滑的很好的也有不少了。

壯壯哥哥有一群愛打冰球的朋友,我也帶丁丁去過一次,也是突然就哭了,被端著送了下來。給他換衣服的時候,頭盔一摘,汗就嘩地從頭上瀉了下來。衣服已經濕透了,襪子也是。第二年他六歲,我就沒繼續給他報滑冰課了,隻是在公共的滑冰時間帶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兒玩兒。

長話短說,丁丁六歲的那個夏天告訴我他"準備好了",要彈琴。上了一年課以後,在七歲的那個夏天忽然開始滿腔熱忱地到處找曲子自學,每天自己坐在鋼琴邊兒上幾個小時,告訴我自己練習多了新曲子就熟練了。這個事兒我在前麵他學琴的故事裏寫過了,但那個夏天還有一件事,就是他在一個小朋友家看見人家穿著冰球隊服,身上掛著獎牌的照片,然後回頭跟我說"媽媽,我要打冰球。"

如果說他從滿地打滾兒到瘋狂琴童的過程令我意外的話,這個要打冰球的要求真是讓我大吃一驚。回到家我問他是不是因為想有個自己的獎牌,他說是。我說那其他項目也可以有獎牌,遊泳啊,下棋啊,甚至他最喜歡的數學啊,都會有。"但是媽媽,我想要冰球的獎牌。我第一個老師說我以後要打冰球。"我說但是你不喜歡衝撞啊!記得足球課不?你根本不喜歡搶球啊!還有那回,你打冰球累哭了說以後再也不去了,是吧?他不說話了。我也以為這個事兒就過去了。

暑假過了一半兒,他忽然過來要跟我"討論"一下。我們都坐好,我問他什麽事,他說他要打冰球。我說這個不是討論過了?他說他思考過了。我說那你能堅持麽?他說我想試試。我覺得這倒是個現實而又積極的態度。

讓我們村兒的冰球明星毛毛哥哥給拉了單子,於是買裝備啊!打電話啊!報名啊!反複確認中途退出能不能退錢啊!終於到了俱樂部評估分組的那天。這一年齡組的小朋友多是從六歲開始,所以已經打了一年了。熊孩子在場上想跟上大家的節奏那他根本就站不住,不停摔倒,倒都是自己爬起來的。七、八次以後我想完了,非哭著下來不可。還好,結束前最後一次爬起來還從場上伸著脖子找我,衝我笑呢,我這才把心放下。

我問邊兒上的教練,那個孩子能打冰球麽?他用特別奇怪的眼神兒看著我說當然,每個孩子都能打,他們隻是按技能分組,不設準入淘汰。咱家孩子會分到墊底兒的藍組,上麵還有白的和紅的。我問要不要賽季開始之前給熊孩子報個滑冰的私課惡補一下,答曰完全沒這個必要。

上了車我問他還想打冰球麽,人家說當然,這麽好玩兒。我說你哪兒玩兒了,不淨摔倒爬起來了,折騰了一整場。他說媽媽,我剛開始,其他小朋友都打了一年了!我說你最差你知道啊?他說我隻要多練習,明年就比他們打得都好了。

事實上,這個賽季快過了,教練說丁丁是他們隊裏進步最大的孩子(這個當然,因為他基礎最差),親媽我還是要公正地說上一句,目前為止他沒有做到"比他們打得都好",和小組賽相比他還是更喜歡訓練,好歹是做到了比賽的時候兒能夠積極參與。他們隊最好的成績是在終場前19秒被對手追平,保持了一場不勝的成績。我畫了個金字塔,讓他給自己在隊裏的水平標個位置,人家畫了倆圈兒,說打前鋒的時候兒在中間兒,打後衛的時候兒在中間兒偏上。這個定位還是比較客觀的。問他喜歡打那個位置,說是前鋒。我問他明年還打麽?回答說還打。

今天訓練結束,教練把我留下了,說熊孩子每回訓練都有明顯的進步,而且每次交代完戰略以後的占位特別好,最好能夠繼續保持這個進度,賽季後再給他找個冰球項目繼續練習。我說他確實挺喜歡的,也算是聽教練的話,但滑冰技巧和隊裏有的小朋友相比差距太大了,更關鍵的問題是他沒有贏球和射門兒的欲望,所以沒看出有什麽潛力。教練抬手指著每次來陪練的她們家老大,我說那當然是技術好,水平高啊!她說她家老大第一年的表現和丁丁一模一樣。

我現在確實有點兒發愁。去年給他報了個夏令營,那時候壓根兒沒想到他會要去打冰球,尋思著給他找點兒戶外活動,什麽都行。既然足球和網球都失敗了,那就試試棒球。那一禮拜下來,每天的飯量嚇死人。有一天我蒸了包子,慶豐大小吧,人家一頓吃了11個,要不是我不敢給了,還要。楓葉國的春季活動和夏令營都是現在這個點兒報名,好項目基本一搶光。以為冰球、滑雪季節過了會空出些時間,上禮拜剛給他報了名五月份開始打棒球,這要是續上冰球,再加上鋼琴、童子軍、遊泳、畫畫、minecraft,我可真有點兒吃不消,全職媽也夠嗆了。跟壯壯媽訴苦,她一個勁兒地安慰我,說這不是都撐著呢?你看,咱們村兒冬天打冰球的和夏天打棒球的都是一撥兒小夥兒。晚飯時丁丁商量,他同意把春天的遊泳課停了,暑假再找個遊泳的夏令營續上。他剛倒下,忙著給鋼琴學校寫信,問能不能跟老師商量,明天開始的私課自五月份開始把時間調一下。唉!既然這邊兒的媽都這樣兒,我也不應該抱怨。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哈。我覺得沒有去年夏天他充滿熱情地地學習鋼琴,反複高強度地體會熟能生巧的過程,他是沒有辦法建立信心克服在冰球的初始階段和大家的差距帶來的挫敗感的。毛毛哥哥的爸爸說他今年明顯就結實起來了,豆芽菜的模樣一點兒都不見了。冰球除了把他的飯量和體能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外,團隊運動還提供學習戰略的好機會。不過這些都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要說的是,三年來,一個敏感謹慎、遇事焦躁的小孩兒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能夠接受挫折和失敗,並且麵對困難努力堅持,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少年了。作為家長,我覺得引導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等待,等待孩子從學習中體會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一點一點地發現自己,建造自己(這個用詞有點兒不倫不類,但塑造對孩子來說有點兒大了,他們還沒這個能力,倒是搭樂高積木的過程比較神似,用英文build themselves更準確,自己沒找到更好的詞兒,隻能把腦子裏的東西楞翻譯過來)。

 

下周寫寫丁丁冰球巡回賽發生的小故事。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丁丁在楓葉國的小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