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奶油蘑菇湯

(2016-02-19 13:54:59) 下一個

丁丁媽我喜歡做簡易西餐哄孩子。

為什麽叫簡易西餐呢?主要是懶得搞西餐用的特殊食材,比如各種香草什麽的,每回買一小把吃不了幾片兒葉子剩下都扔了,久而久之我都把它們換成家裏常備的調料,其實味道也不差,至少我這個上半輩子滿世界吃東西“隻撿貴的”的西餐愛好者覺著對付的不錯,丁丁和他的小朋友們以及小朋友的媽媽、哥哥姐姐們也都覺得好吃。一般我做飯不太顧及爸爸們的喜好,好像中國長大的先生們在吃的方麵隻能分成兩類,一類吃什麽都無所謂,隻要是別人做,自己吃什麽都行;另一類特可怕,吃別人做的什麽都不行,必須自己親自動手。這第二類中國爸爸們主要是對中餐的要求高,對西餐沒要求,壓根兒不感冒。當然,這第二類裏也有一個特殊的,丁丁發小兒他爸,中西餐都得自己上手,作為愛好人家年輕的時候專門去瑞士花巨資學過廚子。為什麽專門提到哥哥姐姐們呢?因為這邊兒長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受學校、同伴兒、媒體、主流娛樂的影響大,對家庭聚會的食物還是很有些要求的。首先,能來參加小朋友主題的聚會已經是很給麵子了,他們大部分都是安靜地混個飽就走,隻能從飯量上猜猜他們的喜好。在我們村兒,我展示的菜品是以取悅哥哥姐姐們為終極目標,本人也以作品能夠得到哥哥姐姐們的欣賞為榮。我每回給傑西姐姐拌的沙拉都會事後被她媽媽追著要方子。還烤過一回德國豬腿,毛毛哥哥居然主動跟我說“阿姨,這個好吃!”表揚來的太突然,讓我激動了很久。

 

言歸正傳,奶油蘑菇湯的做法很簡單,方法有二:

 

方法1:黃油加熱,把洋蔥碎煎成金黃色(這一步比我還懶的媽媽們可以省掉),然後放麵粉炒成黃色散散的(其實不用太多,主要是起勾個比較稠的芡的作用),改小火,加冷牛奶用打蛋器 -- 幾根兒筷子也行,不停地把麵粉攪散,放切好的蘑菇片兒(什麽蘑菇都行,幾種混在一起也行,都切薄點兒),少加鹽(黃油是鹹的,不夠後麵找補也行),小火燒開。因為麵粉的緣故,湯滾開後就會變的稠糊糊的。關火前要不停攪拌,不要讓麵粉粘在鍋底糊了。出鍋前可以切西蘭花碎末進去攪勻,盛在碗裏可以撒上零星切碎的的芹菜葉或茴香(就是包餃子那種就行)點綴一下,小蔥也行,但都別多了,好看的作用大過味道(這一步給丁丁做也經常是缺省的)。

 

這個湯成功的秘訣是小火和不停攪拌。喜歡稠的多加麵粉就行。

 

麵粉換成土豆再去掉蘑菇就是奶油土豆湯。當然,土豆要去皮煮軟,壓(放到攪拌器中加牛奶攪成糊狀)碎,和涼牛奶到入鍋裏攪拌。流程還是一樣,黃油煎洋蔥,加土豆糊、涼牛奶、鹽攪拌,開鍋變稠後關火出鍋。

方法2:買奶油蘑菇湯罐頭,按說明加水攪拌煮開盛在碗裏。

 

自己在國內的時候也是在外麵吃飯多,但小朋友們因為學習占用的時間長,經常和家長在外麵吃不現實。我打算不定時地堅持貼上一段時間丁丁喜歡吃又做起來簡單的簡易西餐菜譜,喜歡嚐試的媽媽可以在家做給小朋友們吃著玩兒。上文說到的毛毛哥哥認證豬腿就算了,以前在德國的時候朋友做給我吃的時候兒偷學的,太耗時,太麻煩,流程簡化不下來。倒是傑西姐姐心儀的沙拉等夏天到了的時候可以給大夥兒分享幾個。歡迎媽媽們嚐試後給些反饋。

 

對了,做奶油蘑菇湯千萬別放韭菜,不是味兒,留著下回我露一手做別的菜用。在這兒賣個關子哈,以後介紹韭菜怎麽做小朋友們超級愛吃。這麽硌澀的菜譜真舍不得這麽快就出手呢。絕不上韭菜餡兒包子、餃子、韭菜盒子這種奶奶們擅長的食譜兒哈,那些味道太重,也不是多數遠離祖國的小朋友能夠接受的。丁丁小時候就曾經憤怒地跟我抱怨過一回超市買回的韭菜包的餃子 - -“這麽臭的食物你也給我吃?!”話說村兒裏把布家和安迪媽媽家園子裏割下來的他吃得香著呢。

 

請大家嚐試長按點擊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