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笑壇看到各位網友討論歌兒,這也讓我回憶起過去聽過的哥兒。
我馬上要56歲了,1968~1976年之間讓唱讓聽得歌兒,包括當時新出來的歌,包括軍歌、兒歌、大批判歌兒,解放前的老歌曲,還有樣板戲主要唱段(甚至《杜鵑山》裏麵柯湘唱的《亂雲飛》這麽長的唱段,我差不多都會唱,至少是會哼哼。說起來也應該有三四百首。
然後就是打倒四人幫,對《祝酒歌》等時令歌曲很是欣賞,再以後就是那些允許放的老電影裏麵的歌,像《洪湖水浪打浪》、《夫妻雙雙把家還》、《我的祖國》、……等,我也會唱。
當時剛上大學的我把《康定情歌》當成流行歌曲,在家裏還羞答答地輕聲哼,我媽說這個歌兒從我們上學的時候就流行,弄我個大紅臉。
非常喜歡的還有《蝴蝶泉邊》,盡管一個星期之前才有機會去大理看蝴蝶泉。
最喜歡的還是《劉三姐》裏麵的所有唱段,因為我是把它和我的未來領導關聯在一起的。誰讓領導當年跟HWQ學過幾天桂劇呀!
可是,從藝術角度讓我產生共鳴還是台灣校園歌曲,像《外婆的澎湖灣》、《爸爸的草鞋》、《鄉間小路》、《踏著夕陽歸去》、《赤足走在田埂上》、《蘭花草》、《橄欖樹》(算嗎?)、《童年》、《三月裏的小雨》、《雨中即景》、《踏浪》、…………。到現在我還都能唱的朗朗上口。
可是,鄧麗君的歌曲,我是死活喜歡不起來。
最初的原因,是我在1973、1974年的時候看過一個沒頭沒尾的厚書,應該是紅軍回憶錄,是《紅旗飄飄》係列?(但是紅旗飄飄的各期看起來都沒有那麽厚哇?),其中有一段描述紅軍長征後的三年南方遊擊戰爭時期的戰鬥,講到攻打龍岩城的時候(碰巧兩個星期前我就是第一次去龍岩。這是四打龍岩?記得裏麵還說國民黨在龍岩擺放的飛機是假的是木頭削的),龍岩城裏麵還有歌女在唱“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我恨死這首歌了!1936、1937年正是日寇侵華的前夜,還有這樣醉生夢死的靡靡之音?所以上大學後聽到一個叫鄧麗君的台灣歌女唱這歌,我連帶就恨上了鄧麗君。所以,後來大陸官方說這是黃色歌曲,我覺得我比官方還有先見之明。
不知道什麽時候我才能平常心態來聽鄧麗君的歌曲?
怎麽說呢,我在20歲之前喜歡的人和事現在仍然喜歡;我在20年前不喜歡的,到現在也喜歡不起來,比如林彪、蔣介石、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