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咱不蹭熱點,隻說點兒熱事兒

(2019-06-30 23:46:53) 下一個

中國北方地區的持續高溫與六月份地麵裸露程度越來越高有關

我現在住的地方,是NYC遠郊,距離那個上千萬人口的海邊大城市市中心距離是40英裏(約60公裏),到最近海岸的距離也是40英裏。和這個海邊大都市的海拔相差不到40米。

可是這兩地今晚的最低溫度居然相差5攝氏度(8華氏度),大前天相差7攝氏度!我這裏涼快多了,晚上不用開空調,歡迎來避暑!其實,在白天,我這裏比海邊大都市NYC通常還要熱上2攝氏度。即,我這個內陸地方的日溫差比較大。

我住的地方為什麽有這麽大的日溫差?

我住的地方為什麽比那個海邊大都市NYC涼快那麽多?

NYC的夜間最低溫度與北戴河(秦皇島)、錦州、大連、青島、煙台的夜間最低溫度也相差不多,晴天時平均相差1~2度。

而華北地區的內陸城市的夜間最高溫度,可是比同緯度的華北地區的沿海城市低多了。

也就是說,我這裏(姑且算內陸城市吧),可是比同緯度、同海拔的華北地區內陸城市北京、唐山、石家莊涼快多了,六月份的晚上至少涼快平均5度以上。晚上最低溫度與同緯度但是海拔在800~1000米的太原、大同的晚上最低溫度相差不大。

為什麽在華北地區(環渤海地區),海邊是用來避暑的?而在美東地區,要想避暑(晚上不開空調降溫除濕也能睡上一個好覺)卻要往內陸跑?

說起來其重要原因,就是美東地區的植物覆蓋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當然,水泥路柏油路麵當中、房頂不應該種樹長草),而6月份的華北地區呢?六月份的江淮地區、黃淮地區、關中汾渭平原、東北平原的植物覆蓋率呢?

在這個六月份,我從天津出發去過許昌、洛陽、焦作、鶴壁、安陽、邯鄲,如何形容現在的河南河北兩省?

那叫赤地千裏!

 

麥子,剛剛被機械收割完畢,估計夠一定高度的雜草也被割掉了。

下一茬的晚秋作物比如玉米當時還沒有種下去。

那就是說,在收割完小麥及其以後近一個月內,耕地上是幾乎沒有植被覆蓋的、是裸露著的。

設想10天不下雨,同樣一塊地方,一種情況是被寬葉林近100%覆蓋著,另一種情況是完全裸露著地麵。哪一種情況下白天站在地麵上的人更熱?哪一種情況下日溫差更大?

有植被比如覆蓋率很高的闊葉林的地區,到達地麵附近的陽光的極少部分用於光合作用,少部分被直接反射到太空中,一部分變成熱量加熱樹木、樹上麵的空氣,一部分熱以紅外線的形式輻射返回太空。而樹下麵的空氣和地麵以及一定厚度的土壤受熱程度就比較低。到了晚上,地麵上的植被和地麵附近空氣中蘊藏著的熱量主要是以紅外線的形式輻射到太空,它們在白天的溫度可能並不低、但是蘊藏的熱能卻不如厚實的土地岩石。

如果地麵是裸露的,情況則不同了,地麵直接受熱,一定厚度的土壤也被加熱,地麵上方一定厚度的空氣也是很高的,讓站在地麵上的人感覺到熱的很。到了晚上,土壤溫度比較高、熱容也大,土壤溫度和地表空氣溫度也下降緩慢。

少植被與無植被情況相似,隻不過土壤升溫蓄熱少一些而已。

中國北方地區包括江淮、黃淮、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從六月初到六月底,從南到北依次進入夏糧小麥收割期。收割完小麥的耕地,真的是可以用赤地千裏來形容。

就算是種上了晚茬玉米等大秋作物,種子發芽出土需要時間、幼苗生長緩慢、幼苗和青苗葉數有限、單個葉子的麵積也小,土地的植被覆蓋率仍然很低。所以,同緯度的華北地區,比西麵高海拔地區的黃土高原、沙漠地帶還熱。

反觀海拔小於100米的美東地區,白天溫度比中國華北地區低3~5度,晚上低5~10度。

可老祖宗就給我們選那地方了!

除非,將來實行設施農業,讓單位畝產量提高5~10倍,讓大部分中國北方退耕還林。………………

有的朋友說,“這個說法無法解釋近三十年來北京華北夏天氣候的變化”。

誠然,這3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從350毫克/立方米提高到了415毫克/立方米,溫室效應更明顯了。

但是環北京地區這30多年來的變化還有哪些?

城市變大了,水泥地多了,濕地消失了,這些都不提。我就說一下土地裸露程度的變化。

過去的華北地區,是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1年1熟或1年1.5熟)。

一年一熟,就是一年就種一茬早茬莊稼,主要是玉米、高粱、穀子、大豆。

你想一想,這些4月份種下的早茬莊稼在六月份的高度是多少?葉寬葉長是多少?對土地的覆蓋率是多少?

兩年三熟,指的是這樣一個循環周期:春天種下早茬玉米/穀子,早秋收割以後,秋分/寒露時節種下冬小麥,來年春天麥壟間套種晚玉米,六月份人工收割小麥(鐮刀割或徒手連根拔起),小麥收割留下的壟再種上小豆。晚秋收割晚玉米和小豆。土地在冬天空閑著,明年春天種早茬玉米,…………。

在華北黃淮地區,一年一熟的低海拔平原地方,六月份耕地的覆蓋率最高。

在華北黃淮地區,兩年三熟的低海拔平原地方,麥子收割以後的耕地約占總耕地麵積的50%,其上麵還零零星星的點綴著半尺到一尺高的玉米。

而現在呢,華北地區幾乎就是一年兩熟了。

去年秋天秋分時節種下的冬小麥,在初夏(我家鄉那裏比較晚,是夏至前後。我母親說現在的小麥是早熟品種,比原來早一個星期成熟)用機械收割,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然後機械翻耕,再種上玉米,秋天收割玉米,再種上冬小麥。這就是北方地區的一年兩熟。

可是,一年兩熟,就給土地留下來一大段時間的空白期。這期間,耕地上幾乎沒有植被,或植被覆蓋率極低。陽光直射地麵,直接加熱土壤深層。這白天能不熱嗎?晚上能不熱嗎?因為熱再開空調、開冰箱,最後又多用煤發電,煤發電發熱、發的電最後也變成了熱。

要是這麽說,理想的降溫方案是河北、河南、山東、安徽、陝西省的平原地區的農民都放棄農業,把耕地全部種上闊葉樹,都到沿海工業城市或者國外去打工,比如到東西伯利亞的沿海平原做種植業生產,一年一熟,4~10月份在俄羅斯生產生活,11月到來年3月份在故鄉休息。

如此一來,中國就不需要用大量的煤生產化肥了,土地和水汙染問題就大大緩解,夏季的電需求就會大大減少,燃煤電廠就不需要那麽多了,空氣汙染就明顯減少了。

當然,中國的主糧之一的小麥就要幾乎全部進口,中國人的麵袋子就完全控製在別人手裏。中國政府會幹嗎?中國人民會幹嗎?中國晉冀魯豫陝的農民會幹嗎?

這樣做,難啊!

牧馬中原,是毀掉莊稼隻種牧草養羊養馬,但金兀術做不到,忽必烈也做不到。更何況是種比草還沒有價值的闊葉樹了。

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山地丘陵地區,退耕還林成為趨勢;在耕作條件好的平原地區,實行大農業,有幾千畝甚至幾萬畝的耕地的農場由少數人耕作經營。

幾千畝上萬畝的土地的耕作,肯定就是一年兩熟了。不可能就種一茬大苞米吧,像美國的農民那樣?!

如此說來,未來的十幾年後,中國的北方地區,夏天隻能是更熱。

除非,政府規定大農場,必須是輪耕,要堅持做到一年一熟,要麽種大苞米,要麽種晚熟的春小麥,我記得有一個品種叫墨麥(墨西哥高原春小麥的統稱),比一般的冬小麥晚熟半個月。可是中國人不願意吃春小麥。

無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xuemei-ky 回複 悄悄話 想象力很豐富.
喜清靜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有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