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017-11-05 18:24:37) 下一個

不說中醫無用的我來試著解釋一下為什麽屠呦呦能得諾貝爾獎

 

1. 屠呦呦的青蒿素對拯救生命的確有了巨大貢獻。

2. 法律意義上的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境內人士)尚沒有得過諾貝爾獎的。這是不是有些“欠”?

3. 給屠呦呦獎,評委既有巴結中國人又有點兒想惡心中國政府的意思在裏麵,屠呦呦畢竟還不是院士。

4. 屠呦呦那個提煉出來青蒿素的有機溶劑冷萃取,是一門常見化學化工技術,但是幾乎與中醫無關。

 

為什麽說與中醫無關呢。

我們就說煎熬中藥吧。把中醫開方、中藥店買來的中藥和水放入藥壺了,放在火上去煮沸,然後一直保持著沸騰或近沸騰狀態一段時間,有可能是十幾分鍾到幾個小時吧。我還記得我媽媽小時候熬中藥的情景。

 

從化學化工的角度講熬中藥的好處是什麽?

 

好處:

1. 這相當於一個熱水做萃取劑來從固體中萃取出來一些化學物質,一些對治療有效的化學物質。水是一種強極性溶劑,根據相似相溶原理,一些極性有機物容易萃取出來。

2. 熱力學上講,絕大多數化學物質在熱水中的溶解度比冷水中的大,有的大幾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加熱有助於萃取平衡向更多物質被萃取出來的方向進行。

3. 動力學上講,在高溫下物質的固相和液相擴散係數加大,這有助於萃取過程盡早完成。

4. 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講,高溫有助於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尤其是一些大分子水解成為小分子。而這些小分子有可能對治療有效。

 

壞處:

  • 根據相似相溶原理,一些對治療有效的但是在水中甚至熱水中溶解度小的物質就不能被有效萃取出來。
  • 一些有效的但是熱敏性的物質,就在加熱煮沸的過程中被破壞掉了。
  • 有些有機物小分子,沸點雖然很高,可是能夠與水形成共沸物。在煮沸的過程中,白白蒸發掉了。舉個例子吧,比如乙酸丁酯的沸點是126度,其在水中的飽和溶解度是0.5%左右,而乙酸丁酯與水的共沸物的沸點是90.2度,共沸物裏麵含有71%濃度的乙酸丁酯和29%的水分。所以,把0.5%的乙酸丁酯水溶液放在藥罐子裏麵煮沸,不論是蓋還是不蓋蓋子,不一會,乙酸丁酯就差不多完全蒸發掉了。如果乙酸丁酯是治療的有效成分,這豈不可惜?

 

青蒿素是熱敏物質、是非極性有機物,在冷水和熱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如果青蒿素存在於某種植物比如青蒿中,我在國內大學教的化工專業的大四本科生都知道應該用有機溶劑尤其是有一點非極性的有機溶劑在常溫或者是低溫下萃取效果更好。實際上屠呦呦先生是這樣做的,而且她成功了。任何理工科出身的尤其是搞化學化工的,如果現在對她說三道四、隻能說是羨慕嫉妒恨。阮籍曾經感慨“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但是劉邦就是劉邦、項羽就是項羽,有幾個知道阮籍或竹林七賢的?

 

從這種意義上講,屠呦呦得諾獎似乎與中醫無關。但是實際上還應該是有關的。

中國老一代的知識分子或者說舊文人和新文人,大多都有些傳統醫學知識。屠呦呦先生也不會是例外。

所以,製取青蒿素的原材料是選對了。屠先生詩禮傳家、古文底子深蘊,應該是熟讀過一些古老文獻的。

萃取青蒿素,熱水讓它失效,冷水萃取太慢甚至無效。古文獻裏應該有用酒來萃取得來的物質對治療有效的些許記載。

可是那時候的酒應該是米酒黃酒類的,酒精濃度達不到15%以上。

隻有元朝以後,蒸餾得到的酒中的酒精濃度能夠得到38~76%。這已經是不錯的萃取劑了,但是效果還是不如純酒精好。

過去得到純酒精很難的,因為乙醇和水在78度形成共沸物,酒精含量是95.5%。而比純酒精非極性更強的像丙酮、丁酮、乙醚、氯仿等在常溫甚至低溫下對青蒿素的萃取性是非常理想的,所以屠呦呦得到了成功!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這是《詩經小雅》裏麵的詩句,關鍵詞有“呦呦”,和“蒿”。

 

有些事情,又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回複 悄悄話 Direction , effort and fate
回複 悄悄話 Direction , effort and fate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有些事情,又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 同感。 這就是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