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故事24:1978年春,14歲,第一次吃香油果子

(2016-08-14 10:07:34) 下一個

雖然目前是在美國過暑假,七月份還是回國一次,出席一次微孔疏水膜國際學術會議。在會上我介紹我多年來的學術成果和技術成果。我開頭講膜過程的流體力學及數學模型求解,人們聽得昏頭脹腦,然後我說我公司有四種生產微孔疏水中空纖維膜的工藝,具體做法類似蘭州拉麵、長壽麵、油條和爆米花,200多聽眾哄堂大笑。

 

我奶奶我姥姥都是出身於舊社會的地主人家。我奶奶的哥哥是“益發和”奉天商號的總經理,益發和是我縣號稱“京東第一家”劉家的買賣,這個京東第一家劉家不是劉強東的京東商城,他是相聲演員馮鞏的姥姥家,更確切說,京東第一家劉家是馮國璋的親家,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孫子娶了前清進士兼大官僚大地主大資本家的孫女。劉家有5萬多畝地,買賣遍及全國。

所以,我奶奶的哥哥雖然隻是個打工仔,我奶奶家的娘家卻也有好幾百畝地,生活水平遠遠超過周圍人。

文革期間是我的成長階段,但是卻是沒好吃沒好喝的階段。我甚至要時常餓著肚皮上炕睡覺,在睡著以前用思考享受著我的豬肉燉粉條和白米飯、大饅頭、烙餅。

所以嘛,文革中的我爺爺我奶奶我姥爺我姥姥他們無限懷念萬惡的舊社會。我奶奶講她最愛吃“江瑤兆”,說那個江瑤兆可好吃了,比大對蝦還鮮(當然,那時候的我也不知道大對蝦是啥滋味);講我爺爺的奶奶每年從北京回老家來避暑,我爺爺的叔叔來接年近八十老太太回北京時,會給我爺爺奶奶帶來的好東西裏麵就有臘肉、鴨廣梨罐頭和江瑤柱。

臘肉,我認為是蠟頭處理的肉,不感興趣。但是這個江瑤柱實在引起我的興趣,不僅因為它讓奶奶描述的太好吃了,還因為它有個怪怪的名字,叫什麽江瑤柱(我奶奶發音是江魚柱)。

一直到1998年,我有幸陪一個VIP在裏斯本Estroil大賭場吃中餐大菜,其中的一道菜是江瑤兆芥蘭花,我才知道江瑤柱是幹貝(蟶幹)。從而才知道在美國海鮮市場已經看到過的那種像象棋棋子那樣的東西是鮮貝。

美國唐人街中藥店和西洋參、魚翅一起出售的上乘江瑤兆要30~60美元一磅。

但是在經濟不發達沒有電冰箱的舊社會,江瑤柱隻是在日本和福建沿海生產,哪種沿海灘塗稱為蟶田。至於北方,隻有達官貴人、大亨富豪才能有此口福。

在中國,那時候的江瑤柱相當於現在的澳洲或波士頓大龍蝦吧。尋常莊戶人家不會去吃大龍蝦。

當然了,現在的中國,小龍蝦要78元一斤,和在美國的大龍蝦價格持平。

江瑤柱富含丁二酸鈉,這是最好的鮮味劑,其他三種就是穀氨酸鈉(味精)和兩種核苷酸了。

李錦記蠔油和瑤柱醬油裏麵含有丁二酸鈉。

我是吃貨,我的網名就是我愛丁二酸鈉。

我可不是給李錦記做廣告,他們沒有付我錢。

 

我覺得最不好的人生,就是年輕時吃過見過,老了的時候卻是貧泊潦倒。可是上一代兩代怎麽過的就是這種日子?

文革時,我帶著一肚子的高粱米粥去參加過憶苦思甜會,老長工郭大爺(大爺,在我們那裏是對爺爺一輩的長輩的稱呼)訴著舊社會的苦,但是說著說著就走板,說“TMLGBZD(髒話),以前給“老怪物”家抗活,冬天吃秫米粥煲鹹魚,夏天吃大饅頭熬大燕魚;這(zhei)空兒(現在、文革中),連個雞 巴蝦米仁(蝦皮)都吃不到”。他造反派的兒子隻好讓他趕緊到台下一邊歇著去,讓一個舊社會要飯的老太太上台控訴乞討時挨地主的狗咬。

憶苦思甜會結束後,我們每個人都分了一個大糠餑餑。我咬了一口,真難吃,比棒子麵窩頭還難吃,雖然放了糖精。在拿著糠餑餑回家的路上,我聰明的小腦瓜又算開了賬:10斤高粱粒可以磨出9斤半高粱米,就剩下半斤糠;有這麽多糠,米哪去了?人把糠吃了,他們家養的豬吃什麽?過去的窮人怎麽就差有這點兒糠就沒有餓死?

我是越想越想不明白。

又到冬天了,天黑的早,又時常沒電。在煤油燈下做針線活的奶奶又開始講古了,我記得在這之前我二叔去酸菜缸裏撈了一些酸菜葉子吃。我估計奶奶也是肚子餓了,就淨想好吃的。奶奶說“早時的(過去的)晚上,有做小買賣的,打著燈籠走街串巷,賣吃的。有嵌子(風擱著卷肉入油炸)、油炸肉丸子、香油果子、大麻花,還有賣豆腐腦的;一個大子兒(銅錢,銅板)買一個燒餅,兩個大子兒買個大肉包子。

可是我小時候(4~14歲)在村裏隻見過在白天賣水豆腐和油粉(用白薯澱粉熬的涼粉)的小販,沒有見晚上賣香油果子等美食的,一個也沒有見到過,哪怕是一個。

爸爸如果在家,就顯得非常不高興,一向孝順的爸爸就會板著臉和奶奶說:你老不要給孩子們講老(舊)社會的這些玩意兒,有啥用?!爸爸不止一次這樣講過。

 

香油,在我們那裏就指的是芝麻油,香,真香。香油果子,肯定是用香油做的果子(果子,在我們那裏就是糕點的意思)。香油果子可以天天吃的好日子!我可就記住了。

我們那裏的好吃的,與油有關的有油炸餅。油炸餅,就是用豆油炸的白麵餅,我們小時候兩三年才有一次機會吃。最印象深刻的是,生產隊在麥收要打夜戰,就是社員們連夜把麥穗脫粒,做到顆粒歸倉,不被大雨淋著。幹一晚上髒活累活,二叔三叔每個人可以分一大張油炸餅回來,叔叔們肯定舍出來給侄子侄女們吃。。。。。(要不,為什麽我每次回家給二叔換著樣兒送禮物?!)。

油炸餅,我們小孩子們詼諧地稱它為爐壁子,就像北方生煤火爐的爐壁子模樣。

 

一直到我13歲以前,爸爸一直在外工作,每周最多回家一次,甚至一個月回家一次,所以爸爸幾乎沒有機會陪我們玩,我們和爸爸其實很生疏。

我記得起關於爸爸和我的互動有:

我很小的時候,爸爸用胡茬子紮我臉,我用手推開。

爸爸抱著妹妹,妹妹把屎蛋蛋拉在他手裏。我在一邊忍不住大笑,把妹妹嚇哭了。

爸爸穿著膠靴去村西口井台上,把弟弟妹妹尿床後的小褥子,澆上水用膠靴踩,我在一旁看著好玩。

一個有著美麗彩霞的傍晚,爸爸騎車帶我去西河邊,想遊泳,但最終還是沒有遊。隻見到別人在裏麵撲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上午,爸爸借來一個扒網,一大早帶著我們兄妹弟三個去河裏撈魚。結果整整一上午一個魚也沒有撈著,但是撈到了很多泥鰍和河蛤。一隻很大的黃泥鰍,很難捉到筐裏,我終於一手抓到後使勁一輪,就把大泥鰍又輪起來老高然後掉回到河裏去了,弟弟就心疼地坐在地上大哭。

回家後,河蛤和泥鰍都用刀剁了喂雞了。

 

另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天早春的黃昏,爸爸用自行車帶我和弟弟一起去他教書的常坨小學,先給我們吃他們老師們吃剩下肉湯粉條拌拌大米飯(真香!我們真可憐!),然後給我們一大堆小人書看。我最喜歡看那本《小黑鰻遊大海》(我和家裏領導談戀愛時,不止一次一起回憶小時候看的這本小人書)。這期間,有學生進來和我們倆開玩笑,弟弟還說“。。。我咬你”,爸爸還批評他。一直到很晚,我和弟弟都激動地睡不著,我們倆睡在一個被窩裏,隻要接觸到另一個人的身體,就覺得碰到癢癢肉了,狠命地反踹對方。早晨天一亮,我們倆又早早起床出了宿舍,就見到了校園裏有一棵四五百年的老槐樹,是空心的,帶有很多樹洞,而且樹洞裏麵有一棵像蛇一樣扭捏的樹芯,實際上是一棵新一代槐樹。我倆覺得有些奇怪、有些害怕。

這時候,一個本村學生來到校園,說要帶我們倆去我老姑家。我們倆當然樂意了。

從後麵敲開了姑姑家的院門,住在廂房屋的姑姑和兩個表妹甚至還沒有起床,姑姑既驚又喜,按照禮節,又帶我倆去前院拜見她公公婆婆一家。人家也是剛起床,但是他們家看起來可是比我家門活(闊)多了,雖然他們家的宅基地是一間半,而我們家的是四間半、我姥姥家的是四間。她公公是大隊書記。

隻在姑姑家呆了一小會兒,爸爸就發現了,就趕緊讓一個學生叫我們回學校。爸爸冷著臉,馬上帶我們回家。一回家裏,爸爸就非常有氣地和媽媽說我們不懂事。爸爸把我們丟在家裏就又回學校去了。不一會兒,老姑回到娘家,顯得非常傷心,主要是沒有招待她從小喜歡的兩個侄子吧,連一口早飯都沒有吃,甚至一口水都沒有喝。

說起來,我和弟弟穿的破破爛爛的,身上衣服帶著補丁,爸爸可能覺得丟麵子。窮人的麵子,曆來就是家裏最值錢的玩意兒。現在的我,當然理解爸爸、體諒爸爸;那時候的我,已經在15個小時內享受到了那麽多好的、新鮮的東西,也從無對爸爸的責怪怨恨之意。

我老姑父是軍隊幹部,後來轉業到了秦皇島,這讓老姑一家都成了城市戶口。老姑父是省級勞動模範呢。姑姑的小叔子在文革中還成了工農兵學員,以後當了不小的幹部,退休後投奔女兒居住在美國了。萬裏之外,別國他鄉,大家都算相互走動著的姻親。

 

爸爸讓我自豪的一次是帶我去縣委招待所吃早餐。

我在讀小學階段,一共有兩次去二中開運動會、一次去一小杯領導檢閱、兩次去縣電影院看電影的機會。看的電影是《閃閃的紅星》和《向陽院的故事》,但是我不是和同學們排隊走著去的縣城,我是被爸爸提前用自行車馱到縣城,在縣委招待所吃的吃飯,然後再去電影院門口等同學。

 

在縣招待所,爸爸給我買了豆漿、醬豆腐和饅頭,很好吃的發麵饅頭,味道清香。

我看到旁邊的幹部模樣的成年人,也是喝豆漿,但是吃的是另一種油炸的東西,我沒有太在意。

爸爸沒有給我吃哪種油炸的東西,可能是因為油炸的食物要貴一些吧。我從小不就是貌似很懂事嗎?或者說不太貪婪吧。

 

1978年,粉碎四人幫後又一年半過去了。這時候農村已經開放自由市場了,每隔幾天一次的鄰近鎮上的集市更熱鬧了。

一天爺爺去趕集。應該是買回來了好吃的。因為我一進家門,就見爺爺笑眯眯的望著我,我想準是有好事情。爺爺說,看,這就是香油果子。我放眼過去,隻見一樣大小的兩根比奶奶搓來紡線的棉花筒差不多粗細、長度大於半尺不到一尺,是兩根油炸的圓筒粘在一起。 這就是香油果子?給我的?

嗯!

我趕緊拿起來塞入嘴裏咬一口嚼著,很香,味道比油炸餅好,就是有些硬了。

再用眼看被我咬了一口的香油果子,發現那個斷麵差不多是中空的,裏麵隻是絲絲縷縷的。但是我再看香油果子的外觀,沒有覺得它應該被叫“香油果子”這樣一個好聽的名字。

另外還有一點失落,就是品嚐起來,這香油果子不是用香油炸的,就是用普通油炸的。說了半天,所謂的香油果子就是炸油條。為什麽我家鄉人給油條叫這麽個名字?我家鄉人還把蝦皮叫蝦米仁呢(把蝦仁叫海米)。別太較真了。

我先前在縣委招待所見到的那個油炸的東西其實就是香油果子,或者說叫油條。

說起來,我自小不是特別愛吃炸的食品,如果讓我吃炸海鮮,我一般認為那海鮮肯定不是新鮮的。可是天津人、西班牙人就愛吃炸海鮮,給他們一個鄙視。

我上了大學,每天都可以吃炸油條,但是更覺得不好吃,甚至又幹又硬又皮,不好咬。

上大三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晚上食堂賣的新炸油條特別好吃。

香油果子、油條、油炸檜,中空、蓬鬆是它的特點。

但是我知道這需要加膨化劑,一般是用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鉀鋁),鋁離子對身體不好。長期高溫下的植物油還有聚合、過氧化等問題,現在還有地溝油的問題,所以現在我一年吃的炸油條非常有限。

 

隻是出差,住在那些四星五星酒店裏吃早餐時,吃上一小段油條或天津煎餅果子,但是絕大多數酒店的早餐炸的油條有時候火候掌握的不好,或者幹脆說就是一個大死麵疙瘩。

我公司目前生產一種用於空氣陰霾天治理、海水淡化、廢水廢氣脫氨的微孔疏水中空纖維膜,它的生產工藝涉及到高溫植物油的使用,我形象地把這個工藝叫做炸油條。

北京市空氣中的PM2.5的70%是北京市自己產生的,PM2.5按幹重計算,其中的8%是碳粒、11%是銨鹽、16%是硝酸鹽、17%是硫酸鹽、24%是液體有機物、其餘的約30%是土壤成分。

所以,回北京、回河北、回華北、回中國,一定要有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的準備。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熱製相分離法生產聚丙烯微孔疏水中空纖維膜的工藝開發成功5周年!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滿兒 回複 悄悄話 讚。好文。感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