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學時裝的中國人
(2005-10-24 02:52:10)
下一個
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隻有十來種黑白報紙雜誌街頭報亭裏,突然出現了一份充滿彩色大照片的時尚雜誌《世界時裝之苑》。這本中法合作的,原名為《ELLE》的月刊立即在中國各大城市引起轟動。穿慣了藍綠製服的中國人,終於張開了一隻眼睛看時裝!
中國的時裝業在此後的10多年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0多年後,在世界時裝之都巴黎,在培養國際頂級時裝設計師的學校裏,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東方麵孔。他們學到了什麽?感受怎樣?前途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曹陽,女,2001年就讀ESMOD,成績優異,各科成績基本保持班內第一。主攻女士成衣專業。設計風格:迷幻、詭異、神秘。
曹陽在大學學的是油畫專業,畢業後到一家電腦公司作美術設計師,不久就作到了藝術總監。工作一年半之後,她辭職來到了法國。
也許是出於“愛紅裝”的天性,曹陽選擇了學習時裝設計,並在朋友的推薦下進了赫赫有名的私立學校ESMOD。
“ESMOD有名是因為它很會宣傳自己。它在很多國家設有分校,知名度相當高,好象提起法國的時裝學校,就要首先數到它。但是學校對學生的篩選特別鬆,隻要給錢就可以進,而且都給畢業證。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時間一長肯定會砸了自己的牌子。”曹陽對學校的評價非常客觀,但這並不妨礙她看到學校的優點:
“ESMOD的門檻不太高,法語不好的留學生也可以入學,這樣就吸引了很多外國人才。由於學校的證書一定要在巴黎本部學習才能拿到,所以各國的分校也推薦了一些優秀的學生就讀。”
曹陽隻在索邦學過2個月法語就開始入校學習了。一開始什麽都聽不懂,但是她的領悟能力相當高,隻要老師有一些圖樣和顏色的示範,她就能準確地把握老師的意圖。加上課後的努力,一個月後她就顯出了自己的優勢,各科成績基本都是班上第一,作業的成績保持在15分-19分的好分數。
“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有了裁剪、縫紉課。理論、設計、畫圖對我都不是問題,但是裁剪我真的一點都不懂。沒辦法,我隻能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多買布料,做不好就重來。”
學校的學生多,縫紉機少。為了多練習裁剪和縫紉,曹陽花1000多歐元買了一台高品質的縫紉機。剛開始,她根本不懂倒針,縫好的衣服很快就開線,班上熱心的中國同學就教她如何倒針。
“遇上一個幫我的同學特別重要。後來我們差不多成了互助小組。我幫她理解設計課的要點,她幫我講解縫紉,袖怎麽上,衣服怎麽燙……這樣我們兩個都有很大的進步。”
中國學生的優勢是畫圖功底特別好,有些甚至比老師都好。每年學校招生,展出的學生作品大多是中國學生的。但是中國學生因為長期接受傳統的教育,創意和想象力普遍不夠,設計作品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賞識。對此,曹陽的見解是:
“要想讓老師覺得不土,就得拿出東西來!”曹陽說自己從小上學都沒有在ESMOD這麽用功。倒不是為了這幾十萬塊學費,而是覺得在外國人目前,自己就是中國。正因為老師對中國學生有這樣的偏見,所以她才一定要用自己的實力讓老師知道,中國人不“土”!中國學生能設計出很好的東西!
在兩年的學習過程中,曹陽除了充分吸收課堂知識外,還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緣優勢,參加各種時裝發布會,觀看品牌時裝新季設計精華,到各大商場捕捉流行元素,買時裝雜誌,看時裝電視台……她利用一切信息來源,把握時尚、感受時尚。“在法國學時裝首先有一個相當好的環境。在這裏受的熏陶是在國內比不了的。你可以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得到設計靈感。”
畢業設計的時候,曹陽利用老師傳授的設計方法,設計了魔幻意味的“魔鬼的未婚妻”主題係列服裝,選用灰粉、灰綠和灰色為主色的色係,製做了數套風格奇異的服裝。作品在展出時,被評委會成員-流行元素發布公司的老板一眼看中,立即簽約聘請曹陽去他的公司工作。
但是曹陽對自己的將來卻有令一番打算:“回國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要盡快回去搶占陣地。先到大服裝公司作設計師,了解企業運作過程。等有了一、兩年的經驗之後,就成立公司單獨幹,做一個自己的牌子。肯定會做出非常好的服裝來!”
馬櫻,女,2002年起就讀“巴黎時裝工會服裝學院”CHAMBRE SYNDICALE DE PARIS。主攻“高級女裝”專業。
馬櫻是科班出身,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服裝設計係。鑒於國內時裝設計專業的供求關係,她和大多數同班同學相同,畢業後進入廣告領域工作,並且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雖然工作順利,生活舒適,“到巴黎繼續深造時裝設計”仍然是個揮之不去的夢想。2001年,她拋棄北京的一切就這樣來了。先學了半年語言,然後順利通過考試進入了巴黎最好的時裝學校“巴黎時裝工會服裝學院”。這所學校以培養高級時裝設計師聞名,畢業生多進入奢侈時裝品牌公司工作。
“我進這所學校是從二年級讀起。因為以前學過四年,也有設計經驗,所以一開始自我感覺很好,看不上一般同學。一學期下來,發現大家的進步都非常快。我也從外國學生身上學了不少東西。
“和以前在國內學習服裝相比,這所學校更專業化,設計觀念特別係統。學過之後,才真正知道了什麽是服裝,什麽是流行,什麽是設計師……國內的藝術類教育特別強調基本功,而不是創造力,好象服裝效果圖畫得好就可以成為好的設計師了。但是‘設計’是個非常綜合的詞,要求設計師把材料、概念、工藝、流行、藝術修養各方麵都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的東西、想法,形成設計師自己的風格。設計師不能單純地設計,還要有各方麵的修養,能從各方麵得到靈感,比如戲劇、歌曲、詞匯、生活方式……雖然在國內服裝設計專業畢業,但是我真是在巴黎才真正學會怎麽做一個主題的服裝設計。”
今年3月,馬櫻通過臻選進入著名的奢侈服裝品牌CHRISTIAN DIOR實習,參與2004秋冬服裝的係列設計。對學時裝的學生們來說,能夠進入CHRISTIAN DIOR實習很不容易,簡直就是中了彩票,這個經驗對將來的工作非常有利。
“這次實習讓我看到了一個國際著名時裝品牌是怎麽完成從設計、製做,到走秀的全部過程,非常難得。DIOR象個謎,看他的東西永遠是一種期待。Galliano是服裝界的鬼才,他以‘運動、亞洲、極度性感、圖騰和街頭’等元素為設計理念,以誇張的方式詮釋對服裝的理解。DIOR的車間也是井井有條。工人們都為成為DIOR員工而自豪。他們非常敬業,把自己做出的服裝當成藝術品。有些人在這裏工作了20年,熟悉品牌風格,製做是能很快抓住重點。國內的設計師一定要到車間監督工人做,才能保證不出錯。而這裏的設計師從來不去車間,工人就象藝術家一樣完成自己的部分,他們甚至會把設計師沒有處理好的部分很完美地改善。”
學習對馬櫻來說不在話下,而一個人在異國他鄉的生活卻充滿艱辛。與國內舒適的生活相比,這裏全要自己獨當一麵,人變得成熟多了。
對於將來,馬櫻還沒有太多的打算。上二年級時她的兩個願望都實現了,一是學立裁,二是進大公司實習,看他們的工作流程。三年級她首先要拿到文憑,然後把自己的設計實現了,穿到模特身上展示,再然後是找工作。“生活一天一個變化,其實我也說不清。”但是說得清的是她最後還要回國發展。“在國外汲取最大限度的東西,然後到屬於自己的天空下更自由地發展”
來法國學習時裝設計的中國留學生當中,既有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已經在國內大服裝公司作過幾年設計師的經驗豐富者;既有學習服裝出身的專業人士,也有從各個專業改行的半路出家者;既有在名校刻苦學習、闖出名堂的優秀人才,也有等待與法國人結婚搞定身份的混日子者……
由於中國的傳統教育墨守陳規,學生的創造力受到很大壓製,所以在巴黎各式各樣的服裝學校裏,“中國學生”始終被法國教師聯想成“缺乏創造力”的一群。雖然一拿起畫筆,中國學生立刻生龍活虎,筆頭基本功甚至超過很多授課的老師。但是“設計”決不僅僅是“畫圖”,“大師”和“畫匠”的差別就在這抓不住的“一閃念”。在這方麵,很多科班出身的留學生也頗感力不從心。
另一點讓中國學生感受深刻的就是自己的“土”。在中國的大城市裏,生活質量與世界水平的反差似乎已經若有若無,但是在信息的來源方麵中國卻是有絕對的劣勢。不要說時裝發布會不能親眼得見,就是流行時尚的品牌,也無法看到最新的上市款式。至於在課堂裏學的服裝,更不知道要追溯到哪個年代了。巴黎時裝學校的老師常常就看著中國學生嫻熟的效果圖感慨:“可惜是80年代的畫法了。”
所幸年輕的中國留學生接受能力非常強,他們很快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困惑裏擺脫出來,象海綿一樣吸收著新鮮的時尚元素。他們常說的話是:“巴黎就是一個大博物館!”“在街上就可以找到靈感!”他們迅速地變身,成為巴黎時尚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