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說詩人是在世界的暗夜中呼喚聖靈的人-This is why the poet in the time of the world's night utters the holy"。
一個以完成西方哲學承上啟下的重擔為己任,而且事實上也無愧於西方現代哲學繼往開來第一人的哲學家,為什麽會對"百事無成一書生"的詩人寄予如此的厚愛與關注?
與海德格爾思想中的大多數命題一樣,對詩人的推崇,源自尼采。在 Thus Spoke Zarathustra 中,借用查拉圖撕特拉這個象征形象,尼采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詩人。
詩人的使命是撒謊。那麽我們為什麽需要詩人?進而言之,我們為什麽需要謊言?原因很簡單,信仰沒有能夠給予我們一個可以稱之為家園的世界,無論是原始的宗教形式還是文明的宗教形式都沒有能夠免於腥風血雨。同樣,我們曾經相信的"知識就是力量"的知識,除了使我們的"異化"更為"惡化",除了使我們的"科技自我"離我們的"純真自我"越來越遠之外,並沒有真正使我們走近"聖靈(the holy)"。
我們無可選擇。我們唯一的拯救隻剩下了詩人。對朝生暮死的芸芸眾生而言,謊言比真理更重要,夢幻比現實更親切,然而,這個詩人決不能是一個"純粹的"詩人,所以尼采說"Yea, changed have I seen the poets, and their glance turned towards themselves. / Penitents of the spirit have I seen appearing; they grew out of the poets.—"。內向反省,這一與"純粹"的詩人之本質正相反對的品質,使詩人成為後現代文明社會中意味深長的生存模式。
"琴,棋,書,畫"均為遊戲,生命過程本身的嚴肅性,隻有在把生命看作一場輝煌的遊戲時才能真正領悟到,所以康德一再提到"沒有目的的目的性",也所以"琴,棋,書,畫"是為修道的法門。
原本琴,棋,書,畫,就是遠古修道的法門呀,隻是時間太過久遠,溟沒於世了。
是。音樂在這一點上可以與詩相仳美,或者更切近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