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Alaska Cruise Log (6)

(2022-08-20 16:47:26) 下一個

/a 答疑       抱歉,昨天Cruise Log,所輯雜事太多,有些細節,未能交待清白,引起好些朋友疑問。 Cruise Log 5,記的是前天的事,前天抵達的地方叫Skagway,一個17世紀因淘金熱建起的小鎮。當時小鎮人口超過兩萬,可見黃金之魔力,教人趨之若鶩。即使在今天的北美,兩萬人口也算得上一方重鎮。隨著黃金熱潮的消退,當地人口也逐漸下降。據上次人口普查,2020年Skagway僅剩千餘人。       淘金已然成為小鎮的過往,而今的Skagway,依舊保存著那個時代的許多遺跡,讓我輾轉盼顧,仿佛穿越時空,透過手機的鏡頭,走進彼時的一寸寸光陰。       言歸正傳,接著說昨天“鬼子進村”的故事,雖說情節不太複雜,但也值得追劇一番。一是如今太平時代,鬼子當屬稀罕物件;二是鬼子進村,呼天搶地,必然有幾分曲折。       按你胃(anyway),鬼子進村究竟鬧的是哪一出,且按下慢表。先說那位二佰伍書記,帶我們來到了另一處所在。

/b Historic Cannery       昨天遊輪錨泊之地,叫Icy Strait Point。從船上經棧橋走下來,先來到一處廳堂,見各色衙役,凡夫走卒,幹些雜七雜八的勾當。走出廳堂,迎麵諾大一個場子,左邊是上山觀光的纜車,右邊是一家酒樓,兜售海鮮、燒烤之類的吃食。右前方通向一條臨海步道,入口處,一排原木築起一人多高的圍牆,上麵有個箭頭,寫著 historic cannery 幾個洋文。       這正是書記要帶我們去的所在:罐裝三文魚博物館。原來,自20世紀初,三文魚罐頭生產漸成Icy Strait當地百姓的主要營生,1934年的年產量便已達兩百多萬罐。三文魚的捕撈和加工,遂成為當地民生經濟的引擎。       步入博物館裏,映入眼簾的,多是些叫賣紀念品和當地特產的,夾雜陳列著漁具展品。最裏間,是一條罐裝三文魚流水線。作業麵上,堆滿了三文魚,鮮血淋淋。盡管那些魚皆是artificial的,看起來卻栩栩如生,場麵極其慘烈,不忍卒睹!把我這童心苕,嚇得一溜煙似地跑出來,在海岸邊摘些叮當漿果(tinkle berry)吃,權當壓驚。

/c 鬼子進村       離Historic Cannery Museum約1.5邁,沿著海岸線向南,有個村子,叫Hoona。據說,這處村落,原是印地安人祖上的居留地。在進入村子的步道邊,立著幾個信息招牌,上麵有文字和圖片,記載著這塊土地的原始主人之形象和傳說。       卻說遊輪群一行六人,沿著步道,慢悠悠地朝村子走去。剛走到村口,群老板忽然說,走不動了,要搭乘瞎拖(shuttle)返回。我便叫喊起來,怎麽,鬼子還未進村,這就要折返麽?老板說,我們文明人,有些文明的毛病。哪像你,強盜身材鬼子腿。書記接過話頭,瞅著我說,你先進村,打個先鋒,我和朱莉奶奶斷後接應。       於是,群老板、老板阿姨、還有我家掌櫃的,三個文明人,坐瞎拖回去了。剩下三個鬼子,兵分兩路,次第進村。我這單兵遊勇,開路先鋒,呼哨一聲,壯起膽子,先步入村口,搞起三光政策:走光、拍光、玩光一一走光村裏僅有的幾條街區;拍光村前村後的每個角落;玩光胡同裏弄的所有景致。       平心而論,我這鬼子先鋒,在進村掃蕩期間,還算比較文明,和藹可親。如若不然,一路上遇到的老鄉們,不會笑臉相迎。在一拐角處,正在打理自家漁船的Sam,揮手跟我打招呼。我停下來,看著純樸憨厚的Sam,聊了幾句。據他所言,a house, a boat, and an apple tree, that's all we folks need”。就好像咱東北老鄉,聊起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正是                 鬼子進村好溫柔                 遇見山姆樂悠悠                 一宅一舟一果樹                 老婆孩子熱炕頭

The city hall

A father with his daughter to carry on the tradition

Sam was working on his boat

A house, a boat, and an apple tre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