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8
今天的司機兼導遊小哥是半個馬賽族人,叫Alpha,中文外號雷鋒,可知以前的中國乘客對他的評價。Alpha是希臘字母第一個,名符其實,他可能是安博塞利Amboceli國家公園的頭牌導遊。在黃昏前兩個多小時內,他帶我們追蹤到獅群、象群,並準確預測它們會穿越公路,與十幾輛Safari cars競爭,及時將車停在最佳位置。獅群、象群、還有一群駝鳥,真的大刺刺地就從咱車頭前幾米遠穿越土路,不可能再近觀賞到野生動物五霸之中的兩霸了。第一場追動物之行game drive,開張即高光時刻。現在我有說話太急喘不上氣的感覺,先喘口氣嗬,容我慢慢道來。
昨天把內羅畢比做小縣城,今天就給我個下馬威。從旅店岀來,一個小時尚未出大都會區,堵在星期一早晨的交通高峰時段,充分體驗一國之都的"大"氣。郊區貧民區的樓房看上去都是混凝土結構磚牆毛坯房,下麵許多平房破破爛爛。高速公路上私有公司的小巴五顏六色花枝招展。有些車後寫著有趣的的格言:"Hurt me with truth, comfort me with lies.””Created to worship.”
司機小哥雷鋒開一輛8座豐田大陸巡洋艦越野車Land Cruiser,改裝成車頂可升起來,帶兩個油箱,兩隻備胎的safari’s car。去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途中經過的一大段,是政府保留的馬賽地Maasailand,幹黃的草原上,到處可見放牧的牛羊群。沿途小鎮路兩邊是些簡陋的攤鋪,小商販身上掛著水果或小商品,直接站路中叫賣。
在高速公路上開四個多小時,距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約十公裏,我正在昏昏欲睡,車減速拐彎,迎麵見一標牌:"歡迎來非洲"。啥意思?這幾天我們一直在非洲呀。小哥雷鋒說,此後隻有土路,因為國家公園盡量保持原生態,園內隻有土路,所以我們將進入原版的非洲。
雷鋒升起車頂,以便遇動物時,我們可以站起來從車頂上觀賞拍攝。去過中國農村土路,沒想到到這裏比那種差數倍。車傾斜達十幾度地左右搖擺。車子顛簸程度與車子懸掛係統有關,各車不同。越野車基本都是豐田的大陸巡洋艦,懸掛一般,應該不算太差。如果遊客特別介意,可以事先了解乘的車齡。盡管車身經常在路上振顫動。好在車不時停下來,讓我們站起來看動物,目前尚能忍受。一點多鍾終於到達公園大門口,一群小販擁上來推銷工藝品。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比馬賽馬拉保護區小,隻有三千多平方公裏。但這裏地形多樣化,包括開闊草原、金合歡樹林、火山熔岩灌木林、沼澤、濕地、幹涸湖床、山坡地。所以生活在各種環境中的野生動植物,包括除豹子外的主要大型動物,都能見到。九月份已到旱季盛期。這裏幾片湖泊,吸引原來分散在其他地方的象群,遷移到此獲得水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象群。有一千多頭,且個頭大、牙長、還容易見到。其中有幾頭曾是紀錄片和新聞故事的主角,動物世界裏有名有號的巨星。那裏一個研究機構追蹤研究一頭母象"回聲"Echo與它帶領的母象群EB Family近幾半世紀。現在這個象群由孫女Edwina領導。一頭50多歲、3米半高、重達6、7噸的公象Craig,一對一百磅重2米長牙直拖到地,是在這個國家公園五頭活著的傳奇巨牙象super tuskers之一。開車到下榻旅店附近時,遠遠見兩頭巨象。司機小哥說它們是兩頭巨牙象Craig和Michael Junior。太遠,隻拍到個模糊影。哇,在入園第一小時內,我居然有幸見到五頭巨牙象中的兩頭。
下午剛進安博塞利,路邊有隻母駝鳥見我們停下,它掉頭就走,難道它聞到我身上昨晚上吃它同胞的味道?
經過一片沼澤綠地,有不少蒼鷺grey heron,動也不動地孤立水邊。地上有黑背白肚的大鳥在走,頭後幾根長長的羽毛一步一抖,那是隻東非特有的秘書鳥secretory bird。
突然有人尖叫,原來是見到一對金冠灰鶴grey crowned crane。鶴本來氣質高雅,再戴頂金冠,鶴立雞群,不是沒緣由的。這裏該叫鶴立群鳥。
有幾隻直角小羚羊蹦蹦跳跳,體瘦肚白,身側一大條黑紋,那是湯氏瞪羚Tompson’s gazelle 。它們身體輕靈,跑得快跳得高,是獵豹的最愛。
旅店附近一小群角馬、斑馬,悠閑自在地吃草。這幫家夥怎麽那麽懶惰,留在這個一年二季水草豐潤的好地方,不隨大流參與動物大遷徙?不過誰沒事找事去艱苦長征呢。
Ol Tukai Lodge是極少數幾家在安博賽利國家公園內的旅店之一,位置絕佳,在一片湖的旁邊。電網圍欄外是大草原和野生動物。建築具有典型的粗原木結構的Safari Style。一屋四客房的小屋分散在院中,大堂左側一排稱象景區,我住的這排叫山景區mountain view,搬行李員說,山指乞力馬紮羅山,開門正對的遠方就是。我轉頭看到天邊隻有一片雲霧,他說傍晚或早晨有機會雲開霧露真容。
草原上白天日曬氣溫高,猛獸們多躲在陰涼處躺平。最好的觀賞猛獸的時候是傍晚或早晨。司機小哥雷鋒與我們約定下午4點出發,開始在非洲野生保護區的第一場追賞動物之行。他邊開車邊嘰哩咕嚕地與他人打電話,顯然在交流動物信息。本來說去看大象,結果半路上,右側幾百米外草叢上,發現一頭獅子半隱半現地在走。大家都站起來仔細看,第二頭、第三頭,至少四頭母獅朝前走走停停。雷鋒讓大家坐好,一踩油門順路衝到半公裏外的一處停下,說獅群會從這裏穿路而過。果然遠遠望見獅群零零散散朝我們走過來,數一數,共七隻,沒有雄獅。過不久我們前後左右停一大排越野車。獅群在距我們約百米停下伏地不動,一等就是半個小時。
雷鋒都失耐心。他啟動車剛開出去掉頭準備去看象群,突然一頭獅子起身朝與路平行的我車尾方向走去,獅群跟進。車群紛紛開始發動,雷鋒當即立斷,換倒車檔,沿土路快速倒行,在路上竄出去一截,然後找路寬處一個U形轉,與其它車象賽車似的在土路上你爭我搶,奪路奔向前,一片塵土飛揚,幾乎看不見周圍。我們前麵幾車先後在路右停下,雷鋒又開岀去一段才停,對我們斷言:獅群會從我車前穿過路,讓大家放心,準備好相機。那群獅就那樣與路平行走,其他車輛跟隨,到我們後方不遠處,獅群果然轉向,徑直朝我們大搖大擺地走來,其它車一窩蜂停在我們前後。領頭母獅走到麵前朝我們望一眼,從我車前拐上公路,穿過其它停止的車輛間隔,消失在左側的車背後。其它獅子也一頭又一頭從我車右邊遛躂過,拐上公路,消失在車群後麵。
我們大家隻顧著拍照拍視頻,就聽我們旅行小隊長在身旁嘀咕:我們沒專業相機長焦鏡頭拉近動物,但我人品好呀。你看獅子直接過來讓我拍,誰還敢說我的手機照片太模糊不專業?嘿嘿。
車群散,雷鋒帶我們繼續找象群。半道上突然煞車,隻見路左一隊七隻鴕鳥快速走過來,邁著芭蕾舞步似的輕盈步伐,走到車前。然後一隻接一隻跳躍著穿過土路至右側,繼續列隊邁步向遠方,身姿神似芭蕾舞劇《天鵝湖》中著名的四隻小天鵝舞,這裏七隻駝鳥舞。
雷鋒終於找到一群象,又一段奇遇故事。寫下來的話,這篇太長,留明天說。
因耽擱,昨天遊記未發,今早又遇上獅子,幹脆加在這裏。
一大早6點鍾天蒙蒙亮,雷鋒又帶我們開始第二場追賞動物之行,目標是獵豹。雷鋒眼力極佳,能搜尋到隱約在遠方草叢中的動物。有條岔路上停著一輛越野車,不知為什麽。雷鋒開過岔路幾十米後突然急刹車,急倒車,拐上岔路,說有頭雄獅。昨天遇上的獅群中沒有雄獅,我們都議論猜測。現在就在停在路左肩的車前兩米,不躲不讓,正趴著一頭雄獅。我車趨近前到五、六米,它隻是抬頭盯著我們,仍不挪動。原來昨天找不到的雄獅在這裏,雷鋒說它在此標誌獅子王國的邊界,宣示主權。怪不得它在較勁不退讓。大家一通拍照,心滿意足後,後撤,繼續找獵豹去。新一天的又一場象群奇遇,下一篇再續。
原不是計劃找獵豹麽?真的找到了。小哥雷鋒的鷹眼,居然發現路邊200米外,有三隻獵豹在矮樹叢後慢慢走動。但是,稍縱即逝,等待十分鍾也不見再出現,我們果斷放棄。計劃趕不上變化。盡管嚴重偏離計劃,但抓住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更大收獲。
今天一獸: 獅子lion
在古埃及、西亞、古希臘及其後的西方文化中,雄獅被譽為萬獸之王,出現在神話傳奇裏和各種國徽與族徽上。可這些地方現在都無野生獅子。難道獅子在歐洲曆史上隻是傳說動物?不然。
中國文化中虎是萬獸之王,可現在中國除東北靠俄羅斯邊境有野外虎蹤,全國已無野生虎。現在沒有的動物,並非都是神話傳說。中國境內難見虎蹤,是因為直至半個多世紀前,持續的人為捕殺。北美洲在19世紀初曾有幾千萬頭野牛bison在大草原上橫行,可因人為瘋狂地大肆獵殺,幾十年後僅剩幾百頭,幾近絕種。其實南歐洲和北非洲曾經也有獅子存在過,約兩千多年前被人獵殺而絕種,隻剩非洲中部與南部內陸地區因人煙罕至,尚存大量野生動物。不過隨著歐洲人從19世紀後期開始進入,它們的惡運也開始。20世紀初,美國的老羅斯福總統退位後還去中非獵獅,大肆宣傳表現其勇氣,引以為傲。照那樣發展下去到今天,獅子也會變成曆史傳說。幸虧歐美人及時意識到此惡果,開始設立自然保護區,先是控製狩獵,最終基本禁獵以期保護野生動植物。所以今天我可以來非洲看野生動物,看原生的萬獸之王。
英文詞pride意思是驕傲,但還有一個意思,代表一個獅群,可見獅子的高傲王者氣場給人的印象。獅子是大貓亞科中唯一的群居動物,領域感極強。一頭雄獅帶一群雌獅和幼獅成一獅群,霸占一方。當獅群狩獵時,雄獅一般不參與而隻旁觀。但母獅們出生入死捕獵成功後,卻讓雄獅先獨自進食,自己在旁幹瞪眼等待。雄獅想上群裏哪隻母獅就上,想什麽時候上就上,想在哪裏上就上,完全無視旁邊遊客哢嚓地拍照。反過來想,人類男女親熱時,誰在乎旁邊寵物貓狗的反應啊。雄獅還不必管出生的幼獅,不愧是萬獸之王的霸氣。可別羨慕,那隻是雄獅生命中短暫的高光時刻。
盡管是獅子,幼獅在大草原上同樣麵臨許多危險。除傷病和經常挨餓,幼獅會遭鷹、野狗、鬣狗、豹等野獸偷襲而亡。一旦雄獅因傷病老弱被其它雄獅取代,新獅王做的第一件事是咬死所有幼獅,獅媽媽隻能無可奈何。若幼獅有幸能長大到兩三歲,自己的親爸獅王一定會趕走少年公獅,它不得不四處遊蕩自己獨自捕食。幸存長到四、五歲足夠成熟強壯,青年公獅才能到各獅國打探,向自認較老弱的獅王挑戰,運氣好的,取而代之,成為那個獅群國的新獅王,享受特權。但它也有艱巨的職責,需要獨自巡視邊境宣示主權,並隨時準備向膽敢挑戰的其它雄獅戰鬥。雄獅的獅吼,低沉像遠雷滾動,可達數公裏遠,警示遠方的可能挑戰者:滾遠一點。獅群遇其它野獸攻擊時,雄獅必須上陣保護。獅群內哄時,獅王需恢複秩序。這都需要獅王每時每刻保持身心強壯。這通常隻有2到4年,就會敗於正到處遊蕩尋機挑戰的更年青力壯的雄獅。老獅王要麽戰死,要麽逃亡,獨自捕食。一旦傷病老弱,草原上的鬣狗和野狗群決不會放過,年老公獅少有能善終,壽命隻有8 -12年,比母獅壽命少幾年。
野生獅群裏每2- 4年換雄獅王,來來去去,母獅群僅冷眼旁觀,擇強而伴,不必忠誠於一雄獅,隻在意獅群或獅國的利益。母獅們從生到死始終在獅群的領土內,抱團合作。極其熟悉環境地形,能夠查覺陷入不利環境中的獵物。捕獵時母獅們通力協作,驅趕設伏。隻要尚能跟上行動,母獅即使老弱一些,也能負責警戒或保護幼仔的職責,會被獅群容忍和保護。獅子王國中獅王威武,頗有父係社會模式,但家族與"王國"的傳承上實際仍然母係社會。《獅子王》裏的情節,比如公獅爭霸、新獅王殺幼、青年公獅挑戰老獅王、鬣狗覬覦獅子的弱點和偷襲等等,都是動物世界的本能和常態,哪能套用人情道德來敘事動物?那隻是童話故事而已。現在仍然羨慕雄獅王嗎?
人類發展到父係社會後,男性想要知道誰是自己的子裔,便發明了一夫一妻去綁定女人,以保證女人的子女屬於自己,也避免亂倫的遺傳考量。女人也樂於經綁定男人來保護和幫助生養孩子。一夫多妻製是能者多勞、強者多生的生物優化體現。一夫一妻多妾製是在前者基礎上,保證富貴家族傳承穩定的社會優化設置。
一夫一妻的婚姻,則源於基督教所有人之間平等的與上帝契約,發展出宣揚社會平等秩序穩定的法律製度規定。文藝複興後提倡自然與情感,包括愛情,一種個人的性愛情感和忠誠美德的混合概念,而不考慮家族遺傳的生物學需要與秩序穩定的社會學需要。通常說來,愛情感性,熱烈而短暫;婚姻理性,穩定而長久。現代男人如果隻在乎性愛享受和短暫需要,不在乎傳宗接代,就不重視婚姻。現代女人如果足夠富強獨立,可人工授精生產,也不在意婚姻。所以現代社會中婚姻的作用大為減弱。而變性人與遺傳無關,對家族和社會的傳承無責任能力,隻有個人愛情才有些意義。社會可以接受,但為何要鼓勵?兩人交往的基本驅動力出於愛情或婚姻,雙方有共識,才不覺受欺騙。扯遠了。
了解到獅子的天性,再看到草原上眼前這些高傲的公獅、強壯的母獅、可愛的幼獅,我當然不隻是看到一個現在"幸福"的獅子大家庭,也想像到它們未來的坎坷命運,盡管是萬獸之王。那些一時風光無兩的人中王者,比獅王好運善終嗎?我莫名覺得一陣唏噓。
今天一鳥:駝鳥ostrich
我小時候記得的第一個有關駝鳥的知識是:在沙漠上遇到危險時,它急忙把頭埋在沙子裏,以為看不見就沒危險。代表自欺。總聽官方宣傳某國做某事,是駝鳥行為。也聽老師批評誰,是駝鳥行為。好像駝鳥就會這個行為,一提駝鳥,大家心知肚明指什麽行為。你現在還相信這嗎?駝鳥真冤,它們既不生活在沙漠裏,也根本無此行為,更不那樣愚蠢。萬一真有那樣的,早死絕了。一位古羅馬曆史學家曾提到個傳說,駝鳥把頭伸到灌木叢後,以為躲起來。不知誰改成遇危險時駝鳥把頭埋沙裏。當初謠傳,變成宣傳。群氓無知盲從,遺誤幾代,愚民。
駝鳥ostrich的模樣讓人過目不忘。想像一隻驕傲的黑羽大公雞,被剪掉雞冠,拔光頸毛和腿毛,一定氣得怒目圓瞪。如果再放大到近三米高,那模樣,哈!
駝鳥長著一張非常卡通的臉,特別是那對巨眼比高爾夫球還大,比大象、河馬、獅子大得多,是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的。眼睛大,光線進入多,尤其在獅子常出沒的昏暗淩晨和黃昏,更容易看清。(按這說法,小眼晴人視力略差?) 雙眼爆突在頭兩側溜溜轉,表情時而呆萌、時而冷峻。其實那對爆突的巨眼,讓駝鳥略轉頭就能幾乎360°無死角地觀察周圍,加上個頭高看得遠,視覺極佳,及早防範危險。
駝鳥是世上最大的鳥,可達近3米高(10英尺)、170公斤重(300多磅)。可以近每小時70公裏高速衝刺,或50公裏的速度跑相當長一段距離,比馬慢不了多少,獅子不一定能追上。可以馴養讓人騎嗎?難。難把駝鳥馴養到像馬那麽馴良可靠,翻臉不認人的鴕鳥相當危險,駝鳥一飛蹄子,能把獅子踢死。另外隻能短時間承受低於60公斤的負重,所以隻有個別農場提供輕量級人的騎駝鳥服務。
駝鳥源於非洲,且現在隻有非洲有大量野生駝鳥,其它地方隻有人工放養的駝鳥,罕見個別逃脫而野生的。澳洲曾經引進駝鳥放生,但現在野生的幾近絕跡。那裏有一種像駝鳥那樣不會飛隻能跑的大鳥,俗稱為澳大利亞駝鳥,學名鴯鶓emu,比駝鳥小,脖子和腿有毛,有三腳跂,不是駝鳥。駝鳥腳有一大一小並排兩腳趾。
進化了百萬年後,早已不會飛的駝鳥,還是副鳥樣。遠看像隻鶴,上麵細長的白脖子,下麵細長的白腿,中間身體毛茸茸的一大團黑色(公駝鳥)或棕色(母駝鳥)。身上仍保留了翅膀、鳥尾和身上的豐厚羽毛,快跑時幫助平衡、轉向與變速。白天蓬鬆忽扇遮陽通風,黑夜裹緊保溫取暖。
動物界的雄性多數比雌性漂亮,因為求偶的需要。鳥也一樣,發情的公雞,雞冠增大變得鮮紅。發情的公駝鳥,白色的脖子和腿轉成粉紅甚至紅色。他們明確無誤地告示母鳥:我中意你,選我吧。發情的公人,不,男人,血脈賁張,臉紅氣喘流鼻血。看顏值愛美是動物的天性。
自己養過或見別人養過雞鴨的,都知道雞鴨常常吃石子。殺雞宰鴨後,發現胃裏有一大團小石頭。起初我以為呆雞,誤食石子當食物,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笨人,不了解雞密。雞鴨的尖咀幾無牙齒,多是生吞食物。吞下的小石頭在胃的擠壓下上下翻滾,把夾在中間的帶殼穀粒、昆蟲等輾成碎片,幫助消化。駝烏也雜食,生吞草葉、蜥蜴、老鼠等。所以它也有時找帶棱角的不寬於一、兩寸的石頭吞下。據說曾在高爾夫球場附近逛的駝鳥胃中發現高爾夫球,在農場附近逛的駝鳥胃中發現扳手鉗子之類的小工具,在家養的駝鳥胃中發現硬幣、湯匙等。
如果你要開個大派對,需要兩打雞蛋做蛋糕,去買隻鴕鳥蛋吧。一隻頂兩打,如果能買到的話。駝鳥蛋長寬可達7寸和6寸,蛋殼像一般皮帶那麽厚,質地細硬,呈光澤的乳白色,自古埃及始就是上好的工藝品原材料。剛才上網搜一下鴕鳥蛋工藝品圖片,令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