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傳記(1)
看完“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之後,我們都感到不過癮。奧本海默無疑是個奇人。電影在有限的時間裏,把內容集中在他在新墨西哥州製作原子彈的人生高光時刻,和他被迫害被質問對國家是否忠誠的人生低穀。鏡頭在彩色和黑白之間來回跳轉,那是導演諾蘭最喜歡用的玩轉時間線,也在提醒我們,這是諾蘭解讀的奧本海默的一生。我想要知道奧本海默的真實人生。
《美國的普羅米休斯,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是作家Kai Bird 和 Martin J Sherwin, 曆經25年的心血之作。贏得了普利策獎,也是諾蘭電影的基礎。
這本將近600 頁的傳記出乎意料地好讀,讓我深深沉浸其中。我也沒有想到會和這本書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激動著奧本海默怒馬鮮衣的成功時刻,也為他後來的遭遇而流淚。
奧本海默出生在紐約的猶太家庭,父親是製衣商,母親是畫家。奧本海默從小就是個天才。父母極盡全力保護他這種天才,他的家庭環境富有對他也很寬鬆。其實我有點疑惑,感覺他應該有個比較幸福的童年生活,為何他後來的婚姻生活卻成為一種難以描述的狀態。也可能這都是因為他從小就個性敏感脆弱吧(估計是來自畫家母親),在學校被霸淩過。他少年上的是猶太人自己開的私立學校,後來上了哈佛。
書裏很多次提到猶太人的處境,比如哈佛當時並不想猶太人過多,他後來在伯克利,伯克利校長也屢次拒絕他延攬朋友的請求,私下裏說學校不想有太多的猶太教授。確實和中國人的處境很像。不過猶太人處理方式非常不同,還是因為猶太人白人文化同源吧,人家就自己辦學校之類的,現在也不會再有人抱怨大學裏猶太人太多了。隻是在今天申請大學的難度,我在想天才如他,會不會也奔波在各種課外活動的路上呢?還能輕易就進哈弗嗎?
奧本海默在大學裏很晚才發現自己對物理的興趣,選定物理作為未來的方向。哈佛畢業後,他決定到劍橋讀物理,因為歐洲的物理當時非常先進,而美國還近乎文化荒漠。
不幸的是在劍橋第一個學期,奧本海默就陷入精神危機。電影裏他實驗物理過不了關,氣憤中要給教授在蘋果裏下毒,就是這個時期。他父母從紐約趕來陪伴他,他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而當代心理學那時候也是個新鮮玩意兒。有趣的是他換了兩個心理醫生,都沒有幫助,因為“心理醫生需要比病人更聰明“才能夠領導病人,顯然倫敦和巴黎的兩個醫生都不能滿足這一點。
奧本海默最後靠自己平安度過了精神危機,這種危機應該是他敏感多思的性格的一種反應,也是他在青年時期,精神獨立時期的必經的一個經曆吧。經曆了危機的他,強大起來。這仿佛是一個預言,他的靈魂就是要在這樣的危機中淬煉,提升。
熬過危機的奧本海默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是理論物理。在劍橋一年後,他轉學到德國的Göttingen大學,那裏是理論物理的中心,量子物理在這個小鎮如火如荼展開。
查了一下, Göttingen這個小鎮在法蘭克福和漢諾威之間。這兩個地方我都去過,好遺憾當時不知道這段曆史,Göttingen這個小鎮以後有機會要去打個卡。讀他在德國求學的經曆異常過癮。那些物理書上神一樣的如雷貫耳的名字頻繁出現,而且每個人拿諾貝爾獎都如切瓜削菜一般輕鬆;仿佛三步一個普朗克五步一個波恩。而且物理學家之中有好幾個富二代,包括奧本海默自己也是。那真是物理的黃金年代啊。
奧本海默找到正確方向,不再彷徨,天才得到施展。他在九個月(!)內發表了幾篇論文,拿到物理博士學位,順利完成在歐洲的學業。
書中說奧本海默沒有趕上理論物理的第一波熱潮,但是趕上了第二波。不知道他當時有沒有感歎“吾生也晚“,要是他趕上了第一波,第一波的理論還是淺顯一些,憑他的才能諾貝爾獎應該手到擒來。雖然趕上了第二波,但是奧本海默沒有拿到諾貝爾獎。盡管他是天才,但是普遍的看法是他是idea man,有很多新想法;但沒有耐心,不能深入。有好幾個人都是根據他的論文往下走,後來拿了諾貝爾。他在三四十年代就很有洞見提出恒星最後的結局是不斷坍塌,引力越來越大,最後形成黑洞。這個觀點直到七十年代才得到證實。其實二戰後,他的一篇論文也被送到諾貝爾委員會,但是評委們猶豫了。他們不知道諾貝爾獎是不是應該和“原子彈之父“這個“惡名“聯係在一起。所以陰差陽錯,盡管奧本海默很多朋友,學生,都得了諾貝爾,隻有他沒有得獎。命運為他安排了“原子彈之父“這個頭銜,他一生榮辱都由此而來。
奧本海默在歐洲遊學幾年後,拒絕了東岸名校的邀請,在伯克利建立了量子物理中心。是他把量子物理從歐洲帶回美國。他春天還在加州理工學院教物理。奧本海默很喜歡加州的氣氛,同時這裏也離他最愛的新墨西哥州很近。
奧本海默人纖瘦,外表看著脆弱,其實很強壯。他從少年時代跟朋友去新墨西哥州遊玩,就愛上了這個地方。經常到新墨西哥州騎馬,露營,爬山,徒步(他的生活我太羨慕了!)。他曾經說,“我的最愛一個是新墨西哥州,一個是物理。可惜我無法把它們結合起來“。 後來他主持曼哈頓計劃,卻意外得到機會,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了。
奧本海默在伯克利的生涯就是鮮衣怒馬的輕快少年時光。他在學校廣受學生愛戴,他從那個害羞敏感的人成為一個非常有魅力的教授。“ In less than a decade and a half, Oppenheimer had transformed himself through his work and his social life from an awkward scientific prodigy into a sophisticated and charismatic intellectual leader. ”
學生會追隨他,春天去加州理工聽他講課,然後夏天也跟他去U Michigan講課。他不光是有錢,為人慷慨,經常帶大家去下館子;也不光是他長得帥,有一雙漂亮的藍眼睛;還因為他對學生非常寬容。
他當然喜歡有天才的學生,這樣的人會跟他一起發表論文。學生們有時候寫不出來論文,跑去請教奧本海默。奧本海默就讓他們自己在旁邊玩,他親自上陣寫。對於笨拙的學生,奧本海默有無限的耐心,會給他們簡單的題目,但是還不傷害他們自尊心,要布置的像他們自己找到感興趣的題目一樣。
讀到此處,我隻能哀歎“吾生也晚!“ 我自知沒有那個才能,1920 年前後去德國讀書和大神們聊天,趕上物理浪潮不管是第幾波,這種夢我就不用做了。可是我多麽希望可以在三十年代的伯克利讀物理,一睹奧本海默的風采啊!要是有奧本海默這樣又寬容又帥氣的導師,我沒準最後也可以讀個物理博士呢。現實是我被量子物理給嚇壞了,隻讀了個物理碩士,就趕緊轉學到了工程學院。當時還很慶幸脫離了物理的苦海,現在才感到當了逃兵的遺憾。
在伯克利幾年後,1936 年奧本海默遇見了一位伯克利教授的女兒,她本人在斯坦福讀醫學院,後來成為執業心理醫生。可惜她自己有嚴重抑鬱症,後來也自殺了。電影裏的nude場麵毫無必要。事實是這位女友對奧本海默有很大影響,他從一位不關心政治的學者,開始關心美國大衰退時期的弱勢群體。他和美國共產黨左翼產生密切連接。他的若幹社會活動中有一項和中國人有關“In 1940, he was listed as a sponsor of Friend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became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mmittee for Democracy ”。
這段經曆導致他後來反複被錘打,埋下了他人生悲劇的開端。當時青年學者,特別在伯克利這個地方,很多人都支持左翼。當然這中間也有明白人,他在伯克利的好友,實驗物理學家(也得了諾貝爾), Ernest Lawrence當時反複告誡他不要卷入政治。
此處聯想到今天的現實,也很悲哀啊。科學家可以談論政治嗎?如果真是一個言論free的社會,他們為何不可呢?
這位女友雖然對他影響很深,但是兩次拒絕他的求婚。也因為她自己有抑鬱症,表現得喜怒無常。後來奧本海默和Kitty結婚。有人問這位前女友,是否後悔,她說後悔。
奧本海默好像喜歡和這些美貌,有魅力,聰明,又心理破碎的女性交往。(難道他母親也是如此?)
奧本海默的妻子是德國移民,兩歲來到美國。她有皇室血統,和荷蘭的王後是表姐妹。她和一位德國表兄訂婚過,這位表兄後來成為希特勒的幕僚,戰後經過審判被吊死了。Kitty年輕時候跑到歐洲讀大學,在各大城市晃蕩,然後和酒館結識的美國人結婚了。很快就發現這個人是癮君子加同性戀,離婚後回了美國。然後嫁給一個美國共產黨領導人。這位跑到西班牙去參加西班牙內戰,支持共產國際,死在戰場上。悲痛的Kitty後來回到大學,終於在U Penn完成大學學位。然後嫁給一個醫生。隨這位醫生搬到加州,認識了奧本海默,兩人共墮愛河。
奧本海默邀請醫生夫婦倆去新墨西哥州度假,醫生說太忙沒有去(咋想的?書裏沒有說)。Kitty就自己去了,然後懷孕了。奧本海默給醫生打電話,兩個人友好協商,Kitty離婚,然後第四次結婚嫁給了奧本海默。
Kitty必然是非常美了!書裏說,奧本海默是marvellous丈夫。因為她本人酗酒,經常喝得爛醉;她也不是好母親,不愛孩子,不善家務。兩個孩子出生後,Kitty都似乎有嚴重產後抑鬱,兩次都把新生兒托付朋友幾個月,自己跑出去度假。奧本海默的家庭是個悲劇,兩個孩子都很淒慘。但是,奧本海默非常信任妻子,“無條件的接受她“。知道她酗酒是因為精神痛苦,從來不責備她。奧本海默後來成了政治人物,這種人不是都應該有個Queen Bee一樣的妻子,打點張羅,但是他老婆也不喜歡這些社交,根本就安排不好酒會。
但是又有人說,Kitty就是奧本海默能找到的最好老婆了,因為奧本海默本人不善交流,冷淡無情,在家裏也無法平衡妻子和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他也嚴重依賴Kitty的精神支持,需要她幫助做很多決定。
不管怎麽樣,這兩人這樣,就是愛吧?沒有利益交換,隻有接納。奧本海默書裏隻提到一個長期情人,並不是花花公子。他在伯克利有一個大12歲的情人。或者這位情人給了他從家裏得不到的體貼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