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一個特別有趣的科目。高中時代,我第一次聽講古希臘曆史就被深深吸引,下了課還呆坐許久不肯離去。在國內的時候,其實沒有真正接觸過世界曆史。來美國後的很多年,因為語言的親和感,也還常常癡迷於中國曆史。後來慢慢接觸世界曆史,發現世界如此精彩,而自己這般無知,發現原來可以從另一種眼光看見不一樣的中國曆史。
今年家裏小女兒也修了高中的大學曆史先修課,我於是拿了大女兒當年的教科書來讀。越是讀越是發現自己不僅無知,還像個文盲。我以為我會英語呢,怎麽那麽多沒見過的詞,每天記下好幾頁。
就這樣,像文盲一樣讀書,像沒上過學的人一樣讀曆史。
萬事開頭難。本文盲最近略有進步,一方麵,新詞再多它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麵,讀得多了,各個曆史事件就會串聯起來,變得生動而讓人思考。最大的收獲是我也同時讀了或聽了下麵這三本書:《人類簡史》,《論中國》,《西方將主宰多久》。強烈推薦這三本書和曆史教科書一起讀,不僅每本書本身就已經描述了曆史發展的大宏圖,而且對同一曆史事件,幾本書中通常都有提及,因闡述角度和信息來源的不同,會給讀者一個比較全麵詳盡的認知。另外在這三本書中,中國,都是作者討論的一個重點。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這三本書。為了區分我的評論和書中的原話,我把我的評論都放進了括號裏。
《人類簡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ook by Yuval Noah Harari
作者Yuval是以色列人,在英國讀的博士。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從人類發展的大的圖景下進行的一些分析。比如:
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比智人(Sapiens,現代人的祖先)擁有更大的腦容量,按自然選擇的理論本應是尼安德特人替代智人。Yuval分析原因在於智人更擅長社交,而這種社交是從八卦和小團體開始。然而這種小團體,基本隻能維持在二三十人左右。更大團體的維持,Yuval認為靠的是“編故事”,比如國家,宗教。由采集食物到種植,由狩獵到畜養,到後來的社會分工,對個體而言,食物的豐富和進步帶來的是不是生物體素質的提高,反而是某些方麵的倒退和依賴。
(可見所謂自然選擇,並不隻是指大自然界的物理選擇,而是社會科技等等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的綜合選擇,越到後麵越和大自然沒有關係。而這種選擇的標準一直在變換著領域。)
文明,抵不過武器。美洲的三大古文明:阿茲特克(Aztec),瑪雅(Maya),印加(Inca)再輝煌燦爛,也抵不過西班牙的火炮和野蠻,瞬間毀滅。(上周我正好碰到一個剛從墨西哥慶祝亡靈節El Día de los Muertos回來的人,看到墨西哥城當年用拆古瑪雅建築的石頭所建起來的宏大的西班牙教堂的照片)。
工業革命(從速度和數量上取勝)是下一個領跑因素。資本社會,關鍵是掙到的錢要用於再生產。促進經濟發展的,往往不是人性中那些好的品質,反而是懶惰,貪婪這些屬性。(Yuval作為一個以色列人,肯定是了解聖經舊約的。有意思的是,從他的書中我發現,他好像並不太了解新約。)
這本書和Ian的《西方將主宰多久》都尤其提到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種認為世界上財富就這麽多,你拿多了我肯定就少了;另一種認為財富會不斷增加,一起致富,拿得少的也會比自己原來能拿的更多。最後證明持第二種觀點的國家和個人都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這本書是2015年出版,對於信息網絡人工智能未做更多評論。(讀了太久,很多內容已經忘了,略記一二。)
《論中國》
On China
(基辛格,活著的化石。這本書真正的名字應該叫《中國外交史》。雖然不是一個中國人寫的,但老先生比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更了解中國外交史,包括中國古代外交史。從基辛格到奧巴馬,從毛澤東到胡錦濤,基辛格一直是中美外交的通道,解讀,建造和見證者,他對中國文化曆史的了解是不輸中國學者的;他對中美領導人的個性,治國思想及手段,尤其是對中國領導人的了解是第一手的,不為外人所知的,真實生動而視角獨到的;他的立場雖然是美國的,但他對中國是有感情的,對大局的看法是不失偏頗的。世界各國的外交,其實主要就是大國外交,老先生對蘇聯和中美是一樣了解,所以他對未來的預言極有可能成真。這本書信息量很大值得細讀。Somehow, 還在世的老先生和爸爸有著那麽一點點聯係,在這一切都變成曆史之前,我一定要再讀一遍。)
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是二戰中受迫害的德國猶太人,15歲來到美國的,在哈佛大學讀完了本科碩士博士。
書中對中國領導人的描述是一個看點。
基辛格認為毛澤東是一個很矛盾的人,毛澤東後來變成了他年輕時完全否定的那種思維方式的人(難道是因為毛澤東後來隻看中國曆史?)。在同一時間段裏,基辛格認為毛澤東的想法本身也充滿矛盾。然而毛澤東的水平又是如此之高,很少有人能理解他話裏的更深層意思。毛澤東曾親口對基辛格說,他發起的文化大革命是個錯誤,形勢已經失控,請注意說這些話的時間是1971年。基辛格覺得周恩來是他見過的最有魅力的人,認為周總理對毛主席的效忠是出於對受迫害的人最大程度的保護。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一係列危機中,中國領導人都是做著做壞打算的,向基辛格表述準備著戰爭失敗,失去領土,大麵積饑荒等等背水一戰的決心。基辛格認為華國鋒並沒有能力不足,他快刀斬亂麻地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革。基辛格感歎鄧小平的務實,外交的直截了當與往屆完全不同但一樣自信。鄧小平曾和基辛格說起他的繼任江澤民是一個特別棒的人,而基辛格也印證了這一點。(搜索了一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黨代會第一次以不記名的形式投票都是在江澤民任上實現的。同時對比了一下二十大現場舉手投票的錄像)鄧小平在江澤民上任兩年後仍不放心,還專門出來說誰不改革誰就下台。基辛格對胡錦濤主席著墨不多。
本書的另一個看點是蘇聯。據基辛格的描述,幾個共產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其實都不是朋友。毛澤東去蘇聯見斯大林,斯大林很多天都不見。朝鮮戰爭,據基辛格的闡述,是蘇聯出於占領中國東北的目的先煽動了北朝鮮,而後令中國莫名卷入,最後給朝鮮和中國的支援不是有條件就是沒兌現。(凡此種種,想必是欺人太甚,要不中國怎麽會在1969年那麽困難的情況下和蘇聯斷交)。據基辛格闡述,越南戰爭的發起也是和蘇聯有著直接的關係。(此處,我注意到基辛格的立場可能對他闡述的側重點造成的影響)八國聯軍都不算清政府的心頭大患,但俄國一直是。從古至今,俄國一直虎視眈眈中國北方領土。對蘇聯的恐懼,是中美建交的基石。基辛格認為,蘇聯的倒台,對中美外交不是促進力量。
本書的第三個看點是基辛格眼中的中國外交曆史中透出的中國文化的柔功。清政府時期,中國完全沒有國防實力,八國聯軍中任何一國打過來,都可能淪為殖民地。但是為什麽沒有?是因為一個大臣提出的以夷製夷策略,給所有侵略國平等的最惠國待遇,讓他們互相製約,得以保存主權完整。老先生還引用了孫子兵法。曆史上中國被征服的疆土上都會被漢化,事實上實現了反征服。令基辛格印象深刻的是,鄧小平的外交辭令與以往領導人不同,鄧小平反複和基辛格強調中國是一個窮國。韜光養晦,永不稱霸。老先生還在中國古籍裏和孫子兵法裏找到這種打法的印證。(基辛格還引述了毛澤東的少為人知的詩詞,一個真心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老頭。)
在書的結尾,我明顯感到基辛格博士很想說又不敢說的一些話:中美間的良好關係對整個世界至關重要。
《西方將主宰多久》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Book by Ian Morris
Ian 在英國出生長大讀完博士,然後來到芝加哥大學,之後斯坦福大學做教授。
(Ian 並不是研究中國曆史的,從他對中國曆史了解的詳盡程度就知道他在世界曆史範圍的知識裝備。)
要想比較東西方,先要有數據。Ian用以下四個指標來量化社會發展:能源的獲取能力,城市化水平,軍事實力 ,信息技術水平。Ian的結論是:曆史在1770年之前基本還是東方領先於西方。
西方的起源地,是Hilly Flank,在今天的伊拉克附近,基本就是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如今氣候炎熱幹燥不再適於居住。東方的起源地,就是長江黃河流域。
Ian 也是從智人,尼安德特人和其它幾個起源的人種說起。不過最後,考古學家的證據顯實,東西方人種都來自於同一個非洲母親和好多萬年之後的同一個父親。東西方人類的基因並不存在原始的不同。
除了基因,Ian從地理因素,氣候因素,文化因素,社會製度等方麵在曆史的長河中詳細地做對比。
文化是不是上個世紀西方經濟領先的原因?Ian認為不是,他舉的反例是日本。日本同樣是有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在上個世界接受了另一種社會製度。
那工業革命會不會首先出現在中國?Ian認為不會,不是中國人不夠聰明,而是社會製度決定的,沒有這個需求。
Ian也反複探討,中國人在哥倫布之前就已經到達過加州,為什麽沒有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文化上,中國人認為中國就是宇宙的中心,皇帝是天子,隻等著萬國來朝,其它的國家都是“蠻夷”。地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裏我要說明一點,中國人可以說中國人自己的壞話,但是如果是別的國家的人說我們都會跳起來。這些論點,我認為是沒有中國人對中國人自己的偏見的。Ian的偏見,我認為,體現在他對英國人自己的道德自豪感上。)
Ian作為一個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之了解是教科書級別的。他最喜歡的是墨子。他描述開封由盛到衰那一段引用的詩詞我聞所未聞。Ian反複提及秦朝的商鞅變法和對之後中國社會的影響。
(我搜索了更多關於商鞅變法的信息:《商君書》裏為統治者總結了馭民五術:1. 愚民:統一思想。2. 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有兩種強民,身體強的人不服管教,思想強的人有組織能力。消滅這兩種強民,有兩種方式,外部戰爭和內部鬥爭。3. 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4. 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5. 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人窮誌短。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讀來仍覺心驚膽戰。)
鄭和下西洋為什麽後來不了了之?在這幾本書中都說到了鄭和下西洋,在Ian這本書中談論得最多。當年鄭和船隊裝備之先進,航海知識之豐富,比哥倫布強了不知多少倍。中國古代,火藥的發明是在為帝王尋找長生不老仙丹的煉丹術的過程中偶然發現的,而偉大的鄭和下西洋,一個重要使命是給去海外給皇帝尋找長生草。長成生草沒有找到,大臣們以鄭和船隊的花費不值得為由取消了之後的所有航海計劃。據Ian考證,鄭和的航海日誌是被大臣故意丟棄的。Ian在前言裏也專門比較了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背景,中國人追求權利,而不是金錢,因為自古以來在中國隻有權利才能生錢,而航海導致的貿易的發展會造就新的富豪以至於威脅權利,所以被扼殺。
總之,幾本書對比起來讀確實更有意思一些。舉一個例子:
對北美殖民地的爭奪為什麽是英國勝出?
對此美國曆史課本裏隻陳述了一些基本事實:十八世紀西班牙,法國,英國同時征戰北美作自己的殖民地,最後英國把法國趕到加拿大把西班牙趕回現在的墨西哥。雖然描述了英國人對法國人作戰中節節敗退的嘲笑和自鳴得意。
而在《人類簡史》中Yuval認為曆史上三大泡沫中的密西西比泡沫是在北美戰場上法國失利於英國的罪魁禍首。密西西比泡沫由當時的法國財政總監約翰 勞(John Law)一手造成。約翰·勞開創了以土地這種不動產為擔保發行紙幣的一種特殊銀行。成立了以法國國家備書開發法屬殖民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密西西比公司,並使得法國人民相信密西西比貧瘠的沼澤地遍地是金銀。從1719年5月開始,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價格連續上升了12個月,從500漲到一萬多裏弗爾,漲幅超過了20倍。精明的股票投機者也都正確遇見到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攀升,紛紛用紙幣兌換了金銀幣並運往國外。流通硬幣的減少引起對紙幣的信心危機,連帶對密西西比公司股價的信心崩潰。又從1720年5月開始崩潰,連續下跌13個月,跌幅為95%,跌回原點。期間約翰 勞為圓這個泡沫,錯誤地不斷動用國家資源救市,最終使法國陷入了經濟危機,國家的混亂,間接導致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而在當時的北美洲,法國也失去了和英國爭奪殖民地的機會。
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中Ian認為是西班牙的過度擴張拖垮了自己。
(我認為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被迫離開自己國家來到北美的異教徒,Puritan為主,英國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法國人和西班牙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