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紀念媽媽

(2025-05-03 17:16:29) 下一個

我一直知道,我欠媽媽一篇文章,紀念她作為一個人,在這世上的存在。

媽媽去世一年半了, 爸爸去世也快八年了。昨天去洗牙,專業又熱心的助理醫生把我照顧得很好,剛跑完長距離的我仰坐在牙醫診所的長椅上喘著氣,那一刻,我很想在爸爸媽媽身邊睡過去。忽而又想到,那我大概隻能去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玉岑園朝南的那個走廊上去睡了。我這才意識到,這個坎,我還沒有跨過去。上一次,也是真正有人關心和體貼我的時候,是寶貝女兒帶著我在意大利東逛西逛的時候,看見舊貨店,想起被我處理掉的家裏的東西,就站在晚霞滿天的弗洛倫薩的河邊哭了。我為啥這麽長時間也不哭?大概,沒人寵的人是不哭的。

媽媽長得漂亮。這是一個事實而不是一個觀點。即使她八十多歲還是看著比我好看。作為駐外五年專職外交官夫人和幾十年的北京市高級教師,我媽對於儀表的標準是絲毫不馬虎的。我一直不明白,我這個講究的媽,是如何養了我這麽個不修邊幅的閨女。

媽媽是家中老二。大姐大她四歲,小弟小她四歲。但是,在我媽和小弟之間,曾有過三個孩子。也就是說我姥姥生下我媽後,不是在懷孕,就是在照顧病亡的嬰兒,在我媽人生中最初的那三年。小時候,我是很怕我媽的,長大後,在某些瞬間,我覺得我媽似乎是希望我當她的媽媽。

媽媽很幸運,她嫁給了爸爸。因為是右派的女兒,被剝奪了上大學的機會,又因為教書的學校離二舅家很近,被二舅安排相親介紹給了他家的鄰居,剛從蘇聯回來的我爸。爸爸去世後的第三天,媽媽曾跟我回憶過他們的相識。當時我媽因她右派父親的身份很自卑,不想見麵,爸爸覺得媽媽很誠實,馬上表示家裏是右派,不代表個人有問題,要申請外交部外調。外調的過程引來學生指指點點,外調結果是這個人不是右派,可以交往。我媽說:“沒過多久你爸爸又借調到(對外)友(好)協(會),那兒和外交部可就不一樣了,每天接觸各種文藝團體,好多人要給你爸爸介紹對象,條件都特別好。你爸爸隻有一句話:‘我有朋友了’。見都不見。” “後來你爸爸帶我參加各種活動,我學曆也不高,身高也不高,別人的夫人或(女)朋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你爸爸從來是大大方方地把我介紹給別人, 一點不嫌棄,還挺自豪。“ 媽媽一生仰望爸爸,爸爸也視媽媽為唯一的寶。他們是世界上彼此最親的親人。

媽媽吃了很多苦。早年爸爸常年駐外,她一個班主任帶著兩個孩子,老大很倔,老二很淘,還盡受人欺負。我記得我的初中有個老師的哥哥和我大姨一起插過隊,每天晚飯時分下班路上來我家歇腳,實際上就是為了抽我爸帶回來的高級香煙,我還記得他那吞雲吐霧的悠閑勁兒,在我媽剛下班忙得沒時間做晚飯的時候。我媽不敢得罪,天天伺候到他走人。我還記得後院鄰居是部裏的司機會木工活,每天中午在我家臥室窗下鋸木頭,我媽神經衰弱不得休息,請他換個時間,第二天就好像沒說過,照據不誤。如果,我爸在家,即使他一句話不說,這些事都不會發生。晚年,用我表姐的話說,我媽真是把所有能吃的苦都吃了一遍。癌症手術,化療,晚期的疼痛,不停的感染和尿血。同時照顧中風後的爸爸,日漸糊塗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直到不能進食住院。我記得爸爸吃的最後的東西是媽媽煮的燕窩,用小瓶裝好了拿到醫院,一勺一勺喂給爸爸。媽媽本不是一個堅強的人,她9年對爸爸的照顧和15年與癌症的抵抗,都是隻能走下坡路事情,媽媽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放棄希望。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媽媽心裏最大的苦,是她的大女兒。因為我姐出生後每個月都會生病住院,我媽工作忙,我爸經常出差,他們隻能每個月把工資都交給姥姥請姥姥幫忙帶,這一帶就帶到了十歲。而我呢,姥姥家已滿員,我湊合到三歲被送去了全托的外交部幼兒園。遺失的三歲前的親子時光和學齡前的智力開發,是姐姐終生的遺憾和怨恨。後來父母雙雙駐外,兒女不能同往,當時外交部就是這樣規定的,當時由上大學一年級的姐姐來管家,我去北京四中高中部住校。姐姐其實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好姐姐。但是父母回國後姐姐沒有了責任徹底放飛自我了,爸媽對她的加倍的寵愛和補償並沒有彌補兒時的親情,或許反而助長了驕縱,幾年後獨立慣了的人徹底離開了這個家。恨大於愛,還是愛大於恨,這最終是一個人自己的選擇。但是我媽卻覺得怎麽都是她當媽的一個人的錯,在生命的終點還在念叨著她帶大的外孫,彌留之際,媽媽以為照顧她的人是姐姐,那個當家的可以委以重任的老大。我配合著演戲,希望她開心。其實最終媽媽也沒能等到姐姐的一個電話或一封郵件。人帶著缺失是不肯離開這個世界的。我也不知道姐姐是否能釋懷,我永遠在這裏等著她,替媽媽等著她。

媽媽很講禮數,對人很好,到處都能交上朋友。雖然沒有開追悼會,但我知道很多人紀念她。

晚年的媽媽也很厲害,沒有了軟肋以後自己是一點不會吃虧,反而是我這個凡事都能湊合的傻女兒,經常被她提醒著什麽話不能說,什麽事不能退讓,什麽情況不能不管。媽媽去世前病危過一次,是她自己掙紮著爬起來強迫自己進食,她一勺一勺地塞飯到嘴裏,還一邊說著:“我要活下去,我要給外孫女掙學費。”

紀念媽媽,就是繼承她所有的優點,實現她所有的心願,努力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仿佛媽媽依然健在,她才會放心地離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