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7048 血壯山河之棗宜會戰 宜昌潰戰 4

(2024-02-23 01:59:12) 下一個

4

 

昨夜日軍開始渡河,戰報很快傳遞到了軍事委員會,軍事委員會自然要開會,要不然不能叫什麽什麽“會”不是?日軍歇了十天都以為要滾回家了,沒想到竟然又大舉過河,這日本葫蘆裏到底是賣的什麽日本藥?真是猜也沒處去猜,沒辦法開個會議一議吧。

自打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之後,日軍再也無力發動戰略性的進攻行動,如此雙方的陣線也沒有劇烈變化。第5戰區在1939年5月打了一場隨棗會戰,日軍也很快退了回去,地盤所得僅僅是一個隨縣而已,就這樣兩年下來,國軍在此方向上認為日軍不會再有大的行動,襄河就是日軍末日底線,他們是不會來這裏找自己的末日的。在這樣的認識下,國軍對日軍此番渡過襄河完全沒有預料,前一陣子委員長喊的什麽“長蛇出穴”、“鐵錘猛擊”啥的,現在看起來都是笑話。無論如何還是開會議一議吧,總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沒主意的時候也要開開會、是不是?那就都喊來,集體智慧吧。除了委員長之外,參謀總長何應欽、作戰部長徐永昌、政治部長陳誠、後勤部部長俞飛鵬、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張治中、重慶委員會辦公廳代理主任商震、軍令部代理次長劉斐、蘇聯總顧問福爾根。

說是集體智慧一桌子人,其實這裏邊能提出點兒看法的也就是劉斐一個人,不過即便是劉斐也沒有料到日軍此次行動的目標會是宜昌,因為從襄陽到宜昌距離實在是不短,足足500裏地。日軍渡過漢江南下,這一路上的後勤如何保證?如果日軍不是南下而是北上,鄭州離著800裏、西安離著1000裏那更不可想象。猜來猜去,估計日軍還是南下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雖然猜到了日軍將要南下,但是還沒有猜到日軍的目標會是宜昌——這怎麽會呢?這不可能。宜昌是江防重地,工事重重疊疊、重兵擠擠攘攘的,來這裏碰釘子?日軍沒有那麽傻是不是?估計日軍目標還是南漳、宜城,再往南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孫子曰“多算勝少算不勝”,孔子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是文聖人還是武聖人都這樣說啦,那麽咱們沒有不聽的道理是不是?也要做一做日軍從宜城再南下的準備工作是不是?

雖然日軍已經渡過襄河,不過如果能守住襄陽,如同當年郭大俠守住襄陽,那麽蒙古大軍再厲害也是啥也幹不了的是不是?所有現在的第一要務就是守住襄陽,“令41A(軍)(孫震部)死守襄、樊,以待30A(孫連仲部)之到達,應予重賞,如放棄襄、樊,應法辦。”

現在開會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半,襄陽在上午就丟了,很遺憾,委員長重賞的錢總是花不出去,至於“法辦”嘛,總會有辦法的,是不是?

現在守襄陽是談不到了,不過這就有了新任務,去收複襄陽是不是?這樣孫連仲第30軍的任務從援助襄陽變成了收複襄陽。此戰孫連仲第30軍毫無戰意、一路敗退,如今撤到穀城是李長官的親隨護衛隊,原先的護衛隊桂係第173師把自己的師長都搞死了,實在是靠不住,後來李長官又找來了江防軍第75軍放在呂堰充當護衛隊,結果日軍棗陽反攻,不得不又把第75軍拉上去抵擋,現在委員長又要把第30軍調去打襄陽,唉!你說說,李長官搞個護衛隊咋就這麽難尼?

孫連仲帶隊進至距城十裏的萬山村時,得到消息的第122師師長王誌遠早早就在等候了,要不說川軍懂禮呢,長官到了哪裏都是高接遠送。王師長向付司令長官匯報本部已經奉命勝利收複襄陽,而日軍呢也已經南下。孫連仲一聽也就帶隊折轉西南而下追擊日軍,進至離城30裏的隆中宿營去了。

會議做出了堅守襄陽一帶的決定,同時對宜昌方麵的兵力也做了調整。這是一個半吊子軍事會議,沒有對日軍的進攻目標作出明確判斷,應對之策也隻是各部守住各處,不過對日軍南下還是比較確定的,於是將第5戰區劃分成左右兩個兵團,左兵團李宗仁,右兵團就把政治部長陳誠派過去兼任負責,這不是委員長對李長官的不信任,而是更加重視第5戰區的工作了是不是?

另外還有那個黃琪翔,一個月之內連續搞丟了第11、第22兩個集團軍,該同誌是不是先調到第5戰區長官部休息一陣子?“黃總司令琪翔,暫調長官部襄助。”散會!開飯!

果不其然,軍令部代理次長劉斐對這個會議也是感到過於稀裏糊塗了,會後整理了一下思路,和各位大佬又碰了一下頭,趕緊寫了一個簽呈上報,明確提出要準備宜昌方麵的作戰,

“對第5戰區爾後作戰,其指揮係統擬調整如次,

  • 襄西方麵,由孫副長官連仲統一指揮33AG(59A、77A、55A、41A、84A、30A)及江防軍(26A、N11A、2A、55D)各部,以使江防軍完成確保宜昌為首要任務;
  • 襄東方麵,由李長官直接指揮31AG、29AG、45A、92A、94A各部攻擊襄花路、京鍾路及漢宜路敵人後方斷敵聯絡、補給,使襄西部隊作戰容易,並以有利部隊、準備向襄樊出擊;
  • ……”

劉斐雖然在簽呈裏提出要“確保宜昌”,但是該方麵的指揮官卻成了孫連仲,而不是會議上定下來的陳誠。很明顯陳誠和孫連仲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別上,陳誠是中央大員,甚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而孫連仲是第5戰區的付司令長官,如何相提並論?如此看來,劉斐雖然提出要“確保宜昌”,不過在委員長來看,是不是多慮了?至於孫連仲本人,實在是沒啥能說的,年輕時村民都喊他“傻套兒”、現在的半文盲,至於軍事指揮水平,也就相當於副連長,如何能指揮9個軍1個師的作戰?殺了韓複榘,還要籠絡西北軍,那就還得立典型,數來數去數隻有孫連仲和張自忠,張自忠在資曆和軍職上都要落後孫連仲,那隻能是硬推孫連仲了,如果韓複榘在哪裏有孫連仲的事兒?韓複榘文韜武略,多年的方麵大員,現在要指揮9個軍1個師,豈不是很合適?唉!

劉斐的方案很規矩,除了孫連仲這個人選問題上沒有辦法之外,其他的都很符合實際情況,日軍強渡襄河,襄西兵團頂住日軍的攻擊,襄東兵團“斷敵聯絡、補給”,日軍過河的大兵團如何能支撐的下去?可是日軍此次渡河就是不依常理。

日軍渡河異常順利,這使得日軍增強了大大提高進軍速度的信心,於是在3日第11軍決定“放棄兩師團的後方,使之並列南下,以遠安——荊門一線為目標”。500裏的突擊,而且是過河之後在敵重兵集團守備地區進行突擊作戰,完全就是孤注一擲的不負責任的胡鬧,不過要後方那麽攻擊兵力就不足,那隻能不要後方。如果不要後方,一旦前方攻擊受阻、後方追兵壓上,河東補給被斷,這如何收場?

日軍第11軍此次所謂的“第二期作戰”是強行發動,完全就是用兵錯誤。如果國軍能隨機應變抓住機會,擊敗日軍的此次進攻是百分之百的,如果國軍指揮係統水平再高一點點,搞日軍一個灰頭土臉也不是什麽難事,而結果卻是大敗,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愚笨。

6月1日下午的會議上確定第75軍“進守南漳”,而日軍根本就沒有給你這個機會,好在會議決議還沒有送達第5戰區,黃司令還沒有被搞到長官部去“襄助”,黃司令得知日軍撲向南漳,於是命令撤到泥咀鎮的第124師趕緊去守南漳。

第124師丟了襄陽正在擔心“法辦”,如今再丟了南漳就不好再混過去了,於是急行軍趕至南漳,恰好接住了日軍第3師團的攻擊,打!

打什麽打?日軍根本對南漳沒有興趣,槍一晃逼退第124師,第124師閉門不出,於是日軍第3師團將第5戰區在南漳的彈藥庫就點著了,接著南下!哈哈,不管腫麽說,反正南漳是守住了,部隊堅決執行了最高軍事會議的決議。

日軍第39師團在前麵跑的更快,第33集團軍司令部原駐宜城,後來南遷70裏至快活鋪,不過宜城是交通要道,第33集團軍的兵站還在宜城,日軍第39師團兵鋒直指宜城。

隨著作戰重心的南移,日軍第11軍指揮部從應山南下200裏至應城,意圖宜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