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7002 血壯山河之棗宜會戰 相持階段 2

(2023-12-13 05:06:12) 下一個

2

 

日軍也認識到了這個“相持階段”的問題,當然是不願意陷進這個什麽“相持階段”的,因為“相持階段”之後自然就是人家反攻了,不過先不去想它就是了,現在就在“相持階段”的泥坑裏打滾胡混算了。

日軍陸軍在1937年7月借“盧溝橋事變”之際出兵華北,意圖徹底解決“中國問題”,結果是越打越大徹底陷了進去。1938年6月展開所謂的“武漢攻略”,也是意圖逼迫中國政府對日屈服和談,“要努力因勢利導,重新調整日華關係,及時結束這次事變。”

武漢會戰期間蔣委員長確實和日方展開了和談,但是日方的條件還是要殖民中國,而且條件之一是蔣委員長下台,蔣委員長當然不同意蔣委員長下台的條件,如此就接著打,不過日方也撈著了汪精衛這條大魚。

日軍攻占武漢、廣州之後,預期的中國政府屈服卻沒有來到,“中國問題”是越搞越亂套,可是日軍陸軍卻要轉向了,因為陸軍“預料到不久國際形勢將會發生巨大變化……不得已要同蘇聯作戰”,於是“著手研究和製定充實北方軍備的計劃。”

1938年12月25日,日軍陸軍和海軍展開座談,“強調應優先擴充對蘇的陸軍軍備,要求海軍予以同意。”而海軍根本就不同意,“認為陸軍的動向極為危險。”

海軍的意見是有道理的,說是“不得已要同蘇聯作戰”,其實就是自己去找事兒,如同現在的中國問題一樣,況且中國的軍事實力如何能與蘇聯相比?

海軍就是摳門!不就是跟他們商量要幾個錢嗎?至於這麽不開眼嗎?不過海軍的意見是海軍他們自己的,咱們陸軍也不是海軍的下屬單位,繼續搞!如此陸軍自己準備擴軍計劃,準備在1942年完成65個師團、164個航空中隊的戰爭總兵力建設。

而現在師團是34個、航空中隊96個,幾乎都要翻番,這他娘的花錢肯定也要翻番是不是?算盤打了一圈,算出來了,第一年就要18億日元。

18億元?一聽到這個數字,陸軍部就是一陣大亂,主官、參謀四處亂跑,是攔也攔不住。1939年對華戰費是21億3千3百萬元,其中不到7億是“由現地支付”的,也就是以戰養戰的“成果”,剩下的14億多、15億都是日本政府掏出的真金白銀,這已經是把嘴吊起來才湊出來了,這又要18億元?!這就是讓天皇一家天天啃窩頭也省不出來啊!

海軍那幫王八犢子也不給分擔點兒,一門心思造那個什麽破“大和”號,唉,陸軍省思來想去沒辦法,還是得靠自己,隻能是拆東牆補西牆。現在“派遣”到中國的部隊是85萬人,隻能縮減縮減去應付應付參謀本部那個什麽對蘇作戰計劃吧。陸軍省燈火通明算盤打了好幾夜,計劃到1939年底縮減在華兵力到70萬、1940年底到50萬人、1941年底到40萬人。

現在對華作戰兵力是85萬都不能結束“中國事件”,三年後要減到一半還要拐彎兒,如此就能解決“中國事件”啦?!

唉,先不管他,無論如何先把錢要到手再說。按照1940年在華兵力縮減到50萬,陸軍省合計了半年終於拿出來1940年預算,60億日元。

60億日元這不可能!想也不用想,大藏省肯定拿不出來!陸軍省自己就否決了自己預算,減去6億,54億,這是底線!“這是一個完全不包括預備量的極老實的全麵累計的數字。”——讓大藏省去批!

大藏省一看就火了,“拿去7月4日的內閣討論,什麽都還由著你們了。”

內閣管不了陸軍更變不出錢來,隻好踢皮球,“你們大藏省和海陸軍直接討論。”

大藏省非常抵觸,就是不想討論,結果11月28日的預算閣議未能召開。

不開不行!再不來開會就抓過來!陸軍省火大了,12月7日夜參謀本部、陸軍省、大藏省召開了預算閣議,會前大藏省透了一下風,54億不行,砍去10億,隻給44億。

一開會陸軍省就傻眼了,參謀本部變卦了,原先同意陸軍省縮減在華兵力到40萬的計劃,而現在參謀本部不同意了,要維持85萬的在華兵力!這他娘的得要多少錢?!

陸軍省雖然對參謀本部的變卦感到“激憤”!你們說希特拉進攻波蘭、下一步就是征服歐洲,咱們必須要配合這個形勢與蘇聯開戰,現在你們怎麽變卦了?難道希特拉也變卦了不成?!

陸軍省“激憤”歸“激憤”,但是在要錢的態度上是和參謀本部完全一致的,於是二者聯合起來和大藏省開吵。

吵到最後大藏省同意增加2億,46億,再也沒有了。

沒有了?這哪行?!一拍桌子刀都拔出來——大藏省的人心裏暗笑,“老子拿算盤的還怕你拿刀的?!”把脖子一伸,你砍吧,砍完了也是多一分錢沒有。

這咋辦?砍不下去啊,也不好意思收回來啊,陸軍省幾個軍頭的滿臉汗就下來了,一手拿著刀、一手不停地滿頭滿臉滿脖子擦汗,算盤和軍刀對峙了一夜。天快亮了聽見信兒的參謀次長澤田茂跑來解圍,好說歹說,大藏省也是可憐這幫淌了一宿汗的幾個家夥,又掏出了9千萬,46億9千萬,就這些了。

陸軍省的幾個人幾乎是哭著回去的。回來了接著打算盤,對華作戰兵力不讓減、還要準備對蘇作戰,這個窟窿如何補?隻能勒緊褲腰帶了,“第一線師團的裝備被消減百分之五,應儲備的彈藥量從三個會戰量減為兩個會戰量。”

昨夜陸軍省對參謀本部的變卦感到“激憤”是有原因,一開始就是參謀本部要求裁撤中國駐兵的,陸軍省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中國派遣軍的各級態度一直到最後都是極其抵觸的。

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檢討了1939年的戰事,其中南昌作戰比較順利,而緊接的“襄東會戰”完全沒有達到作戰目標,損兵折將頗有些狼狽,更慘的是9月發起的長沙作戰,簡直是一敗塗地。於是在11月14日,岡村寧次提出了《迅速解決日華事變意見書》,主要意思是,“重慶中央直係軍是抗日勢力的主要力量,隻要這個軍隊不垮,就不能考慮和平解決。因此隻有積極進行作戰才能掌握解決事變的決定權。”

12月10日,第11軍在《形勢判斷》的報告中,在理論高度上繼續主張“積極作戰”,“長期持久的戰爭,對帝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而且從目前形勢來看,依靠謀略、外交、或小規模的作戰,終究不能期待早日解決事變,所以痛感不配合大規模的進攻作戰而欲迅速解決事變,斷定是不可能的。”為了增強說服力,第11軍的《形勢判斷》報告以《孫子兵法》的一段論述作為自己的結論,“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雖然第11軍提出了明確的“積極作戰”意見,而且中國派遣軍也十分支持,但是參謀本部並不認可,堅持裁撤在華兵力——恰在此時,中國方麵卻發動了“冬季攻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