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棗會戰》 序言
南昌會戰和隨棗會戰其實完全算不上會戰,對於日軍來說,特別是南昌會戰,是繼續完成所謂“武漢攻略”所未達到的目標,或言之為改善武漢態勢。
而南昌會戰對國軍來說可謂是“亂戰”,其特點非常突出,是在軍令部作戰廳正確判斷敵情、正確提出作戰方案之後,被蔣介石強行阻止而違背實際情況獨斷專行打的一場敗仗。分析南昌會戰的作戰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軍事素養之低劣、個人修養之低下,簡直令人無可想象。
1938年底至1939年初,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投敵是抗戰期間的大事。這些年來也有一股風潮為汪精衛翻案,認為汪精衛是“曲線救國”,此事發生在武漢會戰結束之後、南昌會戰、隨棗會戰之前,當然要說一說。
隨棗會戰是第5戰區李長官的另一“傑作”,繼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之後第三次放棄指揮逃命去了,真是越打越不成器啊。隨棗會戰的參戰部隊中有吉星文第37師,吉星文是有名的“抗日英雄”,也就是所謂的“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團長。“盧溝橋事變”到底是誰打的第一槍,咱們的正史當然是日軍開的第一槍,也有野史是說共產黨開的第一槍。
本來匝瑜對考證“第一槍”沒什麽興趣,一貫觀點就是該開槍就開槍,不僅僅是要開第一槍,而且也要開最後一槍。不過隨手一翻——《匝瑜定理》放光芒,真是照到哪裏、哪裏亮——“誰打響的第一槍”——又和正史、野史、不正、不野的都不一樣了,“夜幕中第三方”?於是拉拉雜雜搞了幾萬字,把這個事情說清楚算了。
——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