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66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35

(2023-05-08 03:51:26) 下一個

35

 

此時瑞武路的日軍第27師團接到命令,留置第3大隊和佐枝支隊與李玉堂第3師作戰同時接應在萬家嶺被圍的第106師團,6日向辛譚鋪派出先遣部隊、7日主力跟進。而從武寧至辛譚鋪一路已無部隊防守,陳誠陳長官的第18軍早已撤下,隻留下第3師在棺材山與日軍死戰。

第3師在此次作戰中,先是在九江市與日軍波田支隊作戰,繼而轉戰九江縣沙河街鎮與第106師團作戰,特別是沙河街鎮一役大戰10天,與第155師後換第19師聯手重創第106師團,第113聯隊聯隊長田中聖道大佐被擊斃,第145聯隊聯隊長長市川大佐重傷,9個大隊長三死三傷,中小隊長幾乎全未幸免,整個師團傷亡8000多人,徹底喪失了戰力,隻能停於沙河街鎮休整,南下德昌的任務被迫取消,這個戰績比起“萬家嶺大捷”來並不遜色。

沙河街鎮之後第3師撤到修水休整,結果日軍第27師團又發動了瑞武路進攻。第18軍第11師在做了有限抗擊之後,陳長官自然就把自己“土木係”的柱子撤下來,正在休整的第3師頂上——此時第3師還能剩下幾分戰力?那也得上!

第3師殘兵對陣日軍第102旅團編成的佐枝支隊新銳之師,除了死打硬拚之外並無他途,從10月1日接戰打到現在兵力所剩無幾,隻有死守棺材山,至於日軍第27師團主力西去已無力顧及。第3師死守棺材山牽製日軍對萬家嶺的解圍,一直打到薛嶽撤圍萬家嶺依然堅持棺材山。此次武漢會戰第3師分別對陣日軍波田支隊、第106師團、第27師團,三番血戰傷亡極其慘重。11月10日向第9戰區呈報,陣亡3139、負傷5923、生死不明640,合計9702。

第3師為第二期調整師。按照條例,調整師滿編兵額為11579人。1936年9月第3師完成調整時缺編12個連,全員也就10000上下。抗戰爆發之後有可能補充一部分兵員,但也不會多,質量更不會好。武漢會戰第3師連死帶傷戰損9702,可以說是全部打光。

龍港方向反擊失敗、第27師團主力西進,第9戰區武漢外圍防線失敗在即。第9戰區這邊左支右撐,日軍那邊準備突破。北線波田支隊攻下富池口之後並未硬打半壁山,波田支隊從武漢攻略開始之後連續作戰超過三個月,此時早已是人困馬乏、傷兵滿營,預計半壁山將有堅強抵抗,如果此時再用殘兵去撞牆實在是不理智,於是坐等援兵。

援兵高品支隊由南京至蕪湖的警備部隊第15師團抽調組成,兵力為第60聯隊第1大隊及其步兵炮隊、第67聯隊第3大隊,第51聯隊第3大隊(缺兩個中隊),指揮官為第60聯隊聯隊長高品彪大佐。從高品支隊的兵力組成來看,華中派遣軍的兵力使用已達極限。

10月6日高品支隊開始抵達九江,集中之後在黃穎口登陸,接替波田支隊攻擊任務,12日躍進30裏在源口鎮登陸,準備踢破江漢平原的大門黃石。

江岸攻擊區域狹窄,高品支隊占居此路,波田支隊隻能讓路。10月7日第11軍給第9師團下達命令,“波田支隊在第9師團領導下,跟隨該師團渡過富水……”“第9師團應從排市方麵渡過富水。渡河之後以一部令其向辛譚鋪附近前進,切斷敵之退路。”“渡河開始時機定為10月10日。”

第11軍的計劃是第27師團先頭部隊10月6日、主力10月7日從武寧出發,10月9日將完全占領辛譚鋪,然後第9師團再從正麵突擊,將辛譚鋪至排市一帶的中國軍隊全部裝進口袋。

第9師團接到命令之後,師團長吉住良輔立刻召集各部隊長布置執行第11軍命令,指示“9日夜按期奇襲渡河”。吉住良輔話音剛落,前線傳來情報,“富水對岸的敵監視哨已開始向後急退,辛譚鋪以東的汽車路數十處被炸壞。”

當麵中國軍隊正在撤退,第11軍所想定的殲敵計劃已經落空,吉住良輔立刻放棄第11軍兩天後渡河的計劃,命令當天午夜開始渡河,而第6旅團一線部隊在發現當麵中國軍隊撤退之後已經自行開始渡河,8日晨主力已經進入對岸。

7日白天第60軍第184師成功抗擊了日軍第9師團的衝擊,但是到了夜間突然撤退,原因就是龍港被日軍第27師團先遣部隊占領。龍港距離第60軍的後路星潭村僅有20多裏,無論如何不能再打下去了。

時任第60軍第184師第543旅第1087團團長餘建勳回憶,“入夜,奉令等待友軍第50師前來接防。”

時任第60軍第184師第543旅第1088團第2營副營長王光綸回憶,“約在10月7日,由漢口開來了一個師,接替了第184師所守備的排市、辛譚鋪富水以南的陣地。第184師就連夜渡過了辛譚鋪富水,沿崇通公路向西行進。”

時任第60軍第184師第544旅第1086團第3營第1連第2排排長楊中禹回憶,“入夜,奉令交防,在友軍的掩護下,我們撤出了阻擊陣地。”

三個當事人的回憶,兩位說第50師已經接防了,那麽7日夜敵前撤退的就應該是第50師,而餘建勳團長並未說明第50師已經完成接防,而是第184師正在等待“第50師前來接防”。

那麽到底第50師是否完成接防?

王光綸回憶中的日期基本全錯,例如“(9月)5日拂曉,日軍在飛機掩護下,以步炮協同,開始向我牛頭山陣地猛攻。”實際情況是在9月25日。王副營長的回憶由此錯誤的首戰日期開始回憶,後麵戰鬥時間一概錯誤,唯獨關於撤退的日期回憶完全正確,和第1087團團長餘建勳的回憶完全相符。

王光綸時任副營長,下級軍官一般了解進攻命令,而撤退命令都是糊裏糊塗的,因為人家上級不到最後是不願意告訴你的。由此推斷,副營長王光綸當時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麽,而是跟著撤了下來。至於到了寫回憶錄的時候,參考書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自己回憶不清,那隻有借鑒別人說法。

排長楊中禹應該還不如副營長王光綸清楚撤退的情況,那隻有跟著借鑒,這樣說當然得有憑據,不能憑空誣人清白是不是?楊排長在回憶的最後寫到,“15天的浴血戰鬥中,楊團和兄弟團隊一起,發揚了滇軍山地作戰的特長,在正麵約20公裏縱深5公裏的地區,抗擊了占有絕對優勢的日寇第九師團的瘋狂進攻,並大量殺傷敵人,迫使其不敢渡富水北進,粉碎了敵切斷粵漢路的企圖,為國民黨政府從武漢轉移重慶贏得了時間。”

而第1087團團長餘建勳的回憶是,“15天來,滇軍發揮了山地作戰特長,在正麵約20公裏、縱深8裏地區內,抗擊絕對優勢的敵人,予敵以重創,迫使其不敢越過富水北進。我與右翼友軍一起,粉碎了敵人切斷粵漢路企圖,保障了武漢政府機關和物資的安全撤退。”

無論如何這就是“抄襲”,當然應該是排長抄團長的。

排長楊中禹的《鄂南浴血十五天》是其口述、薑澤文整理的。該文全文7500字,結構完整、情節生動、可信度極高,是很好的史料。不過如此結構完整、詳實的史料應該不是楊中禹這個“大頭兵”能搞得出來的,必須要有後期加工。這篇資料的整理者薑澤文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不僅僅整理過這一篇東西,還寫過很多很多,得到過縣政協的表揚獎勵。大家誰有條件可以問一問大姚縣薑澤文薑先生,看看最後這段話是不是抄餘團長的。

這樣看來,三份資料有關撤退的描述其實隻是餘建勳一份資料,而餘建勳回憶,“入夜,奉令等待友軍第50師前來接防。”並未說明第50師是否已經完成接防,而從餘團長的敘述口氣上看,似乎是沒有等到第50師,因為沒了後文。

友軍沒有接防而自己擅自撤退,這是極其嚴重的紀律問題,可是對於第60軍來說,這個非常為難。

四個月前第60軍在台兒莊吃了李宗仁李長官的虧,全軍12團打成了5個團,這樣的教訓還不汲取那就是等死。這次排市作戰,第60軍可以講是一隻眼盯著日軍、另一隻眼盯著友軍,既不能讓日軍打死更不能讓友軍給賣了。第2兵團命令5日反擊,第184師並沒有再像台兒莊一樣衝了出去,而是等待友軍龍港方麵的反擊結果。果然等對了,第92師、第50師反擊很快被遏阻,而且日軍立刻恢複了進攻。

湯恩伯第31集團軍所屬第23師一路敗退至龍港,而現在反擊失敗,這樣的作戰結果讓第60軍不能不擔心自己的後路。

果不其然日軍第27師團先遣隊中國駐屯步兵第3聯隊附屬一個山炮大隊,6日從武寧出發,行程100多裏,7日下午或者傍晚抵達龍港後立刻發起進攻。國軍麵對突如其來的打擊立刻潰敗,一隻眼一直盯著友軍的第60軍立刻做出反應——撤——跑得慢了就被包了餃子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