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58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27

(2023-04-27 05:21:35) 下一個

27

 

傷亡如此慘重但是沒有全殲第106師團,十分不理想,但是即便將第106師團全部殲滅,中國軍隊的被動形勢依然無法改變。第一是部隊損失過大,第二是日軍德星路開始展開攻勢,東援的鈴木支隊已經迫近德安側後,接下來的戰事發展極不樂觀。

也就是說第106師團是否被全殲,從根本上都不會改變戰場形態,這一切都是由於第1兵團被動防禦造成的,這一切的問題都在是否對九江展開有效反擊上。

日軍占居九江從而實現戰役躍進,而第9戰區對此毫無動作,任由日軍將九江作為補給基地、出發基地、向各個方向補充、增援,甚至開辟新的戰場。第106師團即便被全殲,日軍後續部隊很快就會在九江登陸,再次開進戰場。

仗打到這會兒了,軍事委員會總算明白了單純的防禦根本擋不住日軍,於是在10月11日發布《總預備軍挺進攻擊計劃》,要求第9戰區組織部隊“以挺進作戰之目的,不受任何情況之牽製,選擇敵軍最感痛苦方麵,斷行挺進攻擊。以主力猛攻敵之背後,一部掩護主力行動,並掃蕩敵軍後方,協同正麵牽製部隊,保衛殲滅敵人。”

具體使用則分兩處,一處是第2兵團,指派關麟征指揮第93師、第197師及榮譽師三個師,在木石港插入敵後,“協同正麵友軍包圍殲滅敵軍。”時間定為16日晚開始行動。

再一處是第1兵團,指派歐震指揮還不知道在哪裏的三個師,在小坳插入敵後,“協力正麵力部隊,包圍殲滅敵軍。”時間也定為16日晚開始行動。

這個《總預備軍挺進攻擊計劃》根本就是胡鬧,而且是“不受任何情況之牽製”的胡鬧。現在萬家嶺上來幾個師?戰場形成的好不好?即便如此都是打不動,你還要插入敵後3個師,與正麵部隊一起形成戰場,再“包圍殲滅敵軍”?可能不可能?

這就是讓人家給打急眼了開始胡鬧了。日軍占居九江之後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阻擊擋不住、圍殲打不動,最好的結果隻能是拖下去,拖下去的辦法隻能是向敵後、九江方麵發展。現在第9戰區每個兵團指揮二十多個師,分別抽出兩個師專打敵後,特別是第1兵團,戰場空襲比較大,部隊活動範圍大。每個兵團專設一個副職負責這兩個師的敵後作戰,在敵後化整為零、化零為整,進退迅速、打了就跑,目的就是擾亂日軍係統,不能讓日軍安安穩穩使用九江。如此這樣,這兩師的作戰效果肯定比在正麵陣地上挨炮轟強得多、是不是?在敵後打上兩個月還消滅不了3000鬼子?這不比這麽費勁打萬家嶺強?

而現在的作戰,完全就是日軍打到哪裏、中國軍隊就在哪裏作戰,完全聽從日軍安排。這個所謂“不受任何情況之牽製”的《總預備軍挺進攻擊計劃》,還是著眼於殲滅前線的日軍攻擊部隊,完全就是舍本逐末,而且是逐不到末的舍本。

正麵防守還要想打殲滅戰,那就是有計劃步步後退,將敵軍引入預設戰場,然後預備部隊向敵後抄擊形成合圍。而現在是被日軍打得步步後退,沒辦法了就硬造一個殲滅戰戰場,這可能嗎?再說了,老是夢想著打大仗、打殲滅仗、你打得過人家嗎?

好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也不把自家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計劃當做一回子事,注意力轉移到廣東方麵去了,11日,“又聞廣東大鵬灣發現敵運輸(艦)多艘,曰:‘是其表示積極侵略之意,並無悔禍之心也。’”

昨天是10號,就是那個鷹二說的給信兒日子。沒有消息也算,可是怎麽在廣東增兵了?看來不是想談判啊。

12日,“聞敵在大鵬灣澳頭登陸,曰:‘此其目的何在?甲、表示其非達到中國屈服不可也。乙、對英國示威,並使中國不借重英國而向彼屈服也。丙、希望廣東不參加抗戰,故彼聲言不危害不抵抗之人也。丁、至其截斷廣九路之目的,猶在其次也。戊、若占領廣州,有利於其戰略,則更非主因也。敵此次在粵登陸,可說為恫嚇我政府,而不惜冒此覆滅之險也,實上帝又授餘以良機矣。’”

日軍一在廣東登陸,委員長立刻分析出“甲乙丙丁戊”5條日軍軍國主義的險惡用心,彰顯侵略決心啊、嚇唬英國人啊、再搞一個“南滿洲國啊”、有利於戰略啊等等。自己分析完了,委員長覺得這“甲乙丙丁戊”5條都不像,這次日軍在廣東登陸,目的隻有一個,“恫嚇我政府”,而且是冒著“覆滅之險”來“恫嚇我政府”,而且是上帝指使日軍冒著“覆滅之險”來“恫嚇我政府”。

說實話,上帝倒是萬能的,不過不是啥都管,像打仗這件事、他老人家恰好就不管,自家的“十字軍”都不管、還管別人家的國民革命軍?委員長你要是不信,可以把你那個軍事委員會辦公地點改在教堂裏試一試,你該吃敗仗還是吃敗仗。

放著國之棟梁你不用,反倒去求神問鬼,不打敗仗等什麽?

在委員長眼裏,日軍在廣東登陸不僅是上帝給委員長的良機,而且是委員長的計劃之中,也就是說委員長的計劃是上帝同意的——“實已達餘第三步計劃”——說實話,從去年開戰以來是一路敗仗,這已經完成前兩步的計劃不知道是不是包括淞滬慘敗和南京失守?咱們搞不清楚委員長的計劃是當然的,隻能不管前兩步計劃如何啦,抗日戰爭發展到現在總算到了委員長的第三步計劃,日軍在廣東登陸了。

日軍在廣東登陸,等於基本將中國的海上通路全部截斷,國際物資輸入隻能靠陸地了,一條路是蘇聯到新疆,再一條路就是緬甸到雲南。陸路運輸成本高、損耗大,當時的汽車載重量小、易出故障,再加上路況較差,陸路運輸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日軍在廣東登陸,也實現了對中國實現了戰略包圍,將中國抵抗力量完全壓製在西邊,這樣一來,無論經濟形勢還是軍事形勢乃至政治形勢,都是壞到了極點,中國的抗戰必將進入更加艱苦的階段。

而委員長不這麽看,認為這是“實上帝又授餘以良機矣”,何故?難道委員長他、他失心瘋了?

委員長當然不能是失心瘋,隻不過是舊病複發而已。淞滬會戰就是為了所謂的“九國公約”而打的,結果人家根本沒搭理,導致淞滬慘敗順道又丟了首都南京。現在日軍在廣東登陸了,委員長興奮了,你看看、你看看,去年在上海你不管俺,現在日本人到了廣東,威脅香港、威脅緬甸、威脅印度,這可都是你的殖民地是不是?這次你們英國人該管管了吧?10月15日委員長在日記中寫下,“倭攻粵,全求速和乎?是其狂妄愚拙無以複加也;我對倭必以太平(洋)各國和平會議為主,其期當不遠矣。”

蔣委員長所說的“太平(洋)各國和平會議”是指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華盛頓舉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國北洋政府的代表團參加,正式名稱是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會議的繼續,其主要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問題,一是限製海軍軍備問題,二是遠東和太平洋問題,中國問題也是中心議題之一。1922年2月6日,與會國簽訂《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

這就又回到淞滬會戰的老問題了,當時中日雙方剛剛開打,現在打的你死我活的,當時人家就不管、現在就管了?“其期當不遠矣”——這個人怎麽挨打都不長記性?其實此人本性就是盼著自己挨打越狠、別人就能幫自己,真真正正的沒有半分誌氣。

第二天,16日,委員長在日記中寫下,“聞惠州失陷,曰:‘廣東兵力不足,應速籌劃增援矣。’”

蔣委員長,您忘了10號您還給餘漢謀一個手令,讓他抽兵一個師支援武漢,“否則,武漢將失,粵亦不能幸保。隻要武漢能守,則粵必無慮。”按照您說的,保住武漢那麽廣東自然“無慮”,何必再“速籌劃增援”?那個師餘漢謀給您了沒有?用不用再調回去?

20日委員長前往白滸村視察陣地。此地在武漢東40裏,左為臨江白滸山、右為嚴東湖,隻有中間窄路可以通過,也算是一個阻擊陣地,但是完全沒有縱深。白滸山海拔高度僅有150米,建有4個炮台,其實根本沒有用。此處長江水麵極其寬闊,日軍炮艦可以充分發揚火力,再加上飛機轟炸,白滸山陣地如果能頂一天就算好的。從馬當到彭澤,再到富池鎮、半壁山,哪個要塞能單獨起作用?仗都打到這個份兒上了、吃虧也不是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了,怎麽還是學不會呢?!

委員長對白滸山的炮台很滿意,可是對英國人不滿意,“聞英國軍事計劃,尚須十八個月完成,曰:‘倭既攻粵,英國對倭妥協之心理,可以減少乎?’”

英國人的“軍事計劃”還需要十八個月才能完成,世界上還有沒有這樣無恥的瞎話了?十八個月後戰場形勢早已改變,現在的敵我雙方到那時是怎麽回事誰他娘的知道!還計劃個屁啊。

話再說回來,即便是給英國人十八個月那就行啦?咱們算一算,現在是1938年10月,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1941年12月,三年還多一個月,那就是37個月,比這個什麽十八個月還翻了一番,你看看新加坡、菲律賓的英美國駐軍以多打少、最後全部投降那個熊樣,什麽狗屁“英國軍事計劃”!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麽公理,那些什麽條約、公約啥的,完全就是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才拿出來說事兒的。“英國對倭妥協之心理,可以減少乎?”英美國內保守主義盛行、對外奉行綏靖主義,曆史上如此,將來還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的自立,隻有自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