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55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24

(2023-04-24 04:58:03) 下一個

24

 

和知鷹二也感覺雙方的意願出入不大,那個蔣委員長的賣國態度還是比較誠懇地,隨即表示基本同意,“1.停戰協定中不涉及軍事協定字樣。2.俟恢複七七事變前狀態後即訂經濟協定。3.對中方提出的不訂軍事協定問題,和知本人認為可以商量,但恐東京方麵堅持,故對此點表示保留。4.和知同意,由日本先發和平宣言,中方以和平宣言響應,即停止進攻若幹日,作為雙方正式代表簽訂停戰協定的時間,其簽訂地點可在香港。5.雙方和平宣言須以電報事前商定原稿,方得發表。6.和知定28日晚回東京,作最後決定,於10月10日前電告,和知本人隨後即來香港。7.和知離港後請雷嗣尚飛漢,麵陳詳情。”

雙方這就算基本說定了,但是武漢那邊委員長反悔了,有了變化,發電報給蕭振瀛,“兄等攜來經濟協定之原稿,無異亡國條件,更無討論餘地。”“隻可訂明停戰之時間、地點與日本撤兵及恢複七七以前原狀之手續與月日,此外不能附有任何其他事項。”

這等於日本的侵華戰爭,打的打的不想打了,想家了,啥也不要就收兵回家玩兒去了,這可能嗎?蔣委員長反悔了,又覺得不能賣國了。

一會兒賣、一會兒不賣,剛下海的妓女也就是這樣了,沒辦法就是這樣的指示,蕭振瀛不敢怠慢,把委員長的最新條件再告訴和知鷹二。和知鷹二表示願作讓步:1.對停戰協定中不出現軍事、經濟協定字樣一條,認為可以商量。2.對中方要求日方以事實表示誠意,非恢複七七前原狀後,不商談任何協定一條,表示"頗諒解"。這已經不是答應了,隻是,表示可以“商量”,其實和知鷹二心裏恐怕很清楚,這次搞不成了。

28日晚12時,和知鷹二離港回國,行前向蕭振瀛表示,日方此舉原因,第一、希特勒最近多次電請日方與中國謀和,共同對蘇;第二、日本國內經濟困難重重,不堪應付長期戰爭。但是近衛文麿、板垣征四郎、多田駿等雖有遠識,不過日本朝野各方尚無普遍認識。此次回東京,遭遇困難必多,將拚死努力,於10月10前以日方最後態度相告。

第二天9月29日,蕭振瀛致電蔣介石報告以上內容,同時也報告了自己的判斷,“和知鷹二此次奉近衛、板垣、多田之密令而來,態度確甚誠懇、坦白,條件亦較以前多次提出者為合理。”

委員長很高興,雖然長江重鎮田家鎮失守,但是日本人這就要撤兵了,就算再失地也實在是無關痛癢。10月1日、2日,蔣介石都在日記裏記下這個馬上就來到的停戰協議要點,而且指示開始草擬將來要在停戰協議先期發布的《和平宣言》。關於“滿洲國”的談判,蔣介石指示了三個辦法,“1.日方自行考慮,以最妥方式及時機,自動取消"滿洲國",日本保留在東北四省一切新舊特權,但承認中國之宗主權。2.中國承認東四省之自治,而以日本取消在華一切特權為交換條件(如租界、領事裁判權、駐兵、內河航行等等)。”這就差不多相當於清朝和朝鮮的關係。“3.暫仍保留。”這就是把問題交給比自己聰明的子孫後代去解決。

蔣介石不讓軍權、不讓財權,但是“日方動員60個師團,耗財百億,死傷數十萬,必須求得代價”,於是決定出讓東北來換取停戰。而此時10月10日,乃是和知鷹二所說的回信日子,此時武漢會戰激戰正酣、日軍廣州攻略即將開始的日子,實在是難以捉摸委員長“毫不足動搖餘之大計也”是哪一條大計。不過過了4天就知道了,10月14日,蔣介石致電蕭振瀛,“敵既在粵登陸,可知其毫無誠意,不可與之多談。”

日軍向廣東方麵調兵,其企圖不言而明,武漢激戰勝負難料、廣州再打起來結果可想而知,為今之計隻有一個辦法,舍一個保一個,自然是要武漢、放棄廣州,但是委員長兩個都想要,這個問題讓委員長極其糾結,思之再三10日給廣東綏靖主任餘漢謀發去手令,“最急。廣州餘主任幄奇兄:○複電悉。無論如何需加抽一師兵力,向武漢增援,如能增此一師,即可確保武漢。否則,武漢將失,粵亦不能幸保。隻要武漢能守,則粵必無慮,切盼吾兄不顧一切,勉抽精兵一師,以保全大局。究抽何師何時可到?盼複,蔣中正○手令。蒸。”

武漢會戰打到現在,參戰部隊50個軍、超過100個師。你要說10個師缺一個師不行,俺相信,現在參戰部隊109個師,你還說“如能增此一師,即可確保武漢”,怎麽看怎麽像耍賴!“否則,武漢將失,粵亦不能幸保。隻要武漢能守,則粵必無慮。”這就是撒潑了。

無論如何,這個時候的委員長是有一個算一個、都給俺守武漢去,甚至不惜撒潑、耍賴也要從廣東抽兵來援助武漢,這個時候是不會放部隊走的。

時任第1兵團作戰科長的趙子立回憶,“在九月裏,南潯路戰況沉寂……蔣委員長來電要調第74軍俞濟時部至長沙休整,薛總司令複電說:‘調不下來。’蔣委員長再來電說:‘第74軍在岷山傷亡甚大,應予調下整補。’薛再複電話:‘贛北各軍作戰時間都比第74軍長,傷亡比第74軍大,各軍都未調下整補,對第74軍也請緩予調下整補。’”

既然“戰況沉寂”,那麽戰場整補即可,為何要將部隊調到長沙?等有事兒再調上來?不嫌折騰嗎?第74軍在岷山受損的是第51師,戰死1343人,戰傷1385人,雖然是重創,算是血流滿地但不算傷筋動骨,這一點完全不足以讓基本上一支整軍撤出戰區。

“接著軍委會又來電調第64軍赴粵作戰,兵團又未讓全部調走,強留下它的第187師。這兩個部隊的留下,關係贛北戰局甚大。不然,對瑞武路和萬家嶺的作戰,就很難打了。”

李漢魂為第29軍團軍團長,還兼著第64軍軍長,如果要調第64軍回廣東,軍長要不要跟著?如果李漢魂要跟著回廣東,那麽第29軍團其他部隊誰來指揮?況且第155師並沒有調走,而是駐紮張公渡一直未動。

還有,“為了迅速殲滅第106師團,想調在廬山廬山南部的第66軍參加萬家嶺的作戰,但第66軍是蔣委員長親自指定在放棄贛北時,留在廬山打遊擊的。如請求調下廬山使用於萬家嶺,恐難邀準。於是就一麵報告,一麵使用。這個第66軍是葉肇的部隊,由於語言不通,深怕留在廬山打遊擊,現在得到這個下山的機會,十分高興,踴躍地參加了對萬家嶺日軍第106師團的作戰。”

“放棄贛北時,留在廬山打遊擊”和現在沒有放棄贛北的時候、調動去打仗有衝突嗎?此時第66軍從星子戰線撤下是作為二線部隊進行戰地整補,隨時準備投入再次發生的戰鬥。薛嶽回憶,“第66軍轉用於萬家嶺時,將德星陣線縮短,敵乘時猛犯……”此時兩軍還在對戰,勝負尚不明了,何談打遊擊?

武漢會戰後10月30日軍委會撤到南昌,開會商議南潯路守備,在這個會上蔣介石決定,“餘決抽調粵軍,全部回粵,以安粵人之心。”

這樣看來,在9月底,關於第74軍和第64軍調下來以及第66軍打遊擊的說法並不能成立,趙子立這樣說隻不過是想說明委員長淨給第1兵團找麻煩來著,差不多都成了日軍的幫凶了。

趙子立1949年4月任第19兵團中將副司令,5月任第127軍軍長,6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省軍管區司令,10月任河南省第2路綏靖總指揮,12月26日在四川巴中率部起義。1950年11月任南京軍事學院軍事教員。1951年被捕,1975年獲特赦後定居北京,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1978年3月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80年1月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現在這個時候如果不寫一寫蔣介石的壞話簡直是沒有政協委員的職業操守,是不是?

此次南潯路作戰,廣東部隊是很重要的部隊,第4軍、第64軍、第66軍,特別是第66軍出力最大、犧牲最重,第4軍在圍殲萬家嶺也是主力部隊。而指揮官薛嶽、吳奇偉、李漢魂都是廣東出身,再加上第2兵團司令張發奎也是粵軍,第9戰區半壁江山幾乎都是粵軍頂下來的。現在日軍企圖廣東,這些粵係部隊不能不說有思想波動,但是這些部隊都是深明大義的,第4軍是革命曆史最悠久的部隊,第66軍是抗戰時間最長的部隊,第64軍在河南也是打過硬仗的。現在的形勢武漢和廣州哪個更重要,部隊心裏自然很清楚,薛嶽等指揮官也明白,現在倉促回轉去救廣州也不可能,隻能是兩頭落空。所以說將第64軍撤回廣州的說法不成立,而且部隊確實沒有走,但是第155師沒有參加萬家嶺的圍殲戰。如果在最後關頭將戰力基本完整的155師投入萬家嶺,日軍第106師團一定會被全殲。

但是,現在日軍第101師團在德星公路開始進攻,日軍沿箬溪大道向德安突進極其猛烈,即便是全殲萬家嶺第106師團,德安形勢依然嚴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