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54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23

(2023-04-21 05:16:17) 下一個

23

 

陳誠一看電報,“若能集中該兵團”,那那跟我沒什麽事兒,就轉給第1兵團吧,

薛嶽一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給自己出了個主意,讓迫擊炮、手榴彈和敢死隊迅速解決戰鬥,可是這些已經用過了,而且人都已經打光了,憑這些已經不管用了,思量再三,12日給委員長發報,“此次敵迂回作戰之企圖雖遭挫折,但我集中圍攻,未將敵悉數殲滅,至為痛惜……對我有利時機已過,各部苦戰,傷亡過重、戰力無幾。”而且日軍解圍援軍攻擊極其凶猛,阻援部隊傷亡極其可怕,薛嶽已經有意放棄萬家嶺了。

此時要想解決萬家嶺,僅僅靠委員長說的“迫擊炮及手榴彈班與敢死隊”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支戰力基本完整的新部隊加入戰場才能有效,其實第1兵團確實還有一支這樣的部隊——第155師。

此次南潯線戰役,第155師雖然參加了九江外圍戰和金官橋之戰,不過作戰時間短、戰鬥強度不算大,損失也比較小,戰力基本完整。問題是徹底解決萬家嶺第106師團的意義大不大,李漢魂回憶,“德安之捷並沒有解決整個德安方麵的問題”,即便將第106師團全殲,此時日軍攻還是攻、國軍守還是守,不會形成反轉,因為九江還是在日軍手裏,日軍部隊還是可以由此向各個方向發起進攻。

當然還有舍不舍得用的問題。一個舍不得用是李漢魂保守了,在金官橋之戰時,李漢魂把第29軍團所轄的第19師、預備第9師頂到第一線,而自己的第187師、第155師放在二線,幾乎是坐看湘軍第19師幾乎打光,其保存實力的企圖實在是無可隱瞞。這次圍殲日軍第106師團,李漢魂也隻是把第187師調上來歸於第74軍指揮,而把第155師放在張公渡,這都是在前敵指揮部後方10裏了,不管萬家嶺是攻堅還是阻援,一直打到最後第155師動也沒動。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廣州戰役開始了,日軍開始進攻廣州了。委員長日記,“二日,聞敵軍自上海青島向南運兵,並聲言攻粵,曰:‘觀其運輸大艦五十艘,約可裝兵五萬人,無論其虛實如何,此時僅運五萬兵力攻粵,毫不足動搖餘之大計也;且觀百武與和知求和之意,可知敵之焦急之狀為何如耶。’”

日軍準備攻占廣州,國民政府倒是早有準備,這種準備包括備戰和失守,“思進思退”全考慮到了,比諸葛亮“未思進先思退”還要周全,唯一遺憾的是沒想到的廣州失守如此之快,半個月就丟了大半個廣東,不打仗隻行軍也就是這個速度了,再快也快不了多少了。

委員長算了一個算術題,“運輸大艦五十艘”,50乘以100,“約可裝兵五萬人”,於是心裏甚是瞧不上日軍的廣州攻略,“此時僅運五萬兵力攻粵,毫不足動搖餘之大計也”。

蔣委員長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大英雄的“大計”自然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動搖”的。此時武漢會戰激戰正酣,前線將士前赴後繼、血灑疆場,舍生赴死、甚至與敵同歸於盡,主帥此時心意焉可動搖?雖然日軍攻城略地、江南江北兩路齊發逼近武漢,但是委員長已經看穿了日軍的虛弱!“且觀百武與和知求和之意,可知敵之焦急之狀為何如耶。”——日軍為什麽急著攻打武漢、廣州,那就是為了求和!而且是很“焦急”!

是誰讓委員長看到日本求和的焦急?哈哈,不是正在進行武漢攻略、廣州攻略的日軍幾十萬人馬,這些都放不到委員長的眼裏,放進委員長眼裏的是兩個人——“百武與和知”。

“百武”是日本軍部特務機關政務課長百武末義,“和知”是和知鷹二,日軍大本營付,主持參謀本部的特務工作兼蘭機關長。日軍參謀本部的特務機關將中國分為華南、華北、華中、東北四區,分別成立相對應的機關負責特務活動,其命名即為“梅、蘭、竹、菊”。

和知鷹二,陸大第34期,曆任關東軍參謀、廣東駐在武官、支那駐屯軍司令部付(太原機關長),對閻錫山做了很多工作。1936年8月任支那駐屯軍參謀,常駐天津,主要任務是策動李宗仁、白崇禧。和知公館有一部電話可以直接聯係廣西,而李、白的代表黃南鵬也不住賓館而是住在和知鷹二家裏。1936年兩廣的“六一事變”,和知鷹二允諾將給予軍火支持,不過因為事情結束得太快,軍火也就不了了之了。

蕭振瀛曾任宋哲元第29軍總參議,1935年任天津市市長,次年任冀察政務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主席,在此期間與住在天津的和知鷹二有密切聯係。抗戰爆發之後,第29軍升格為第1集團軍,宋哲元為第1集團軍總司令,同時兼任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蕭振瀛也調任第1戰區長官部總參議。第1集團軍從河北一直退到河南,最後撤到鄭州,1938年3月宋哲元辭去第1集團軍總司令之職,蕭振瀛也就離開西北軍係統避居於香港。

1938年7月下旬或8月初,和知鷹二到香港找到蕭振瀛,提出要與國民政府談判,結束中日戰爭。蕭振瀛當即向武漢方麵匯報,並且得到授權與和知鷹二展開談判。

和知鷹二提出停戰總原則6條,1.停戰協定成立之時,兩國政府正式命令,停止一切陸、海、空軍軍事敵對行動,中國政府以新的姿態,恢複“七七盧溝橋事件”以前狀況;2.日本政府絕對尊重中國主權、領土、行政之完整。3.兩國軍事完全恢複戰前原有狀況後,以平等互助為原則,商訂經濟協定,以謀東亞經濟全麵的合作。4.兩國謀國防上之聯係,在共同防止共產主義目標下,商訂軍事協定。5.兩國政府努力恢複兩國人民情感上之親善與諒解,取締一切互相排侮之言論。6.兩國在此次事變中所發生之一切損失,以互不賠償為原則。

和知提出的《經濟協定基本原則》4條,1.本平等互助原則,盡先歡迎日本投資,如日本財力不逮,可向歐、美各國商借資本。2.資源與市場之緊密調整與提攜。3.兩國互惠關稅之協定。4.戰後複興之合作。

《軍事協定基本原則》3條:1.中日兩國共同防衛,共同作戰。2.平時訓練,得聘請日本軍事顧問及教官,向日方訂購及補充器材。3.國防之聯係。軍事內容與情報之交換。

很明顯就是要掌握中國的財權、軍隊指揮權,這和“滿洲國”的區別有限。8月2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也記下,“對和知應拒絕。”但是隨著戰事發展,日軍離著武漢越來越近,特別是占領九江之後,委員長發覺武漢要撐下去恐怕很困難,於是心理產生變化,9月26日,增派曾任北平社會局長雷嗣尚到港,與蕭振瀛一起展開對日談判。

9月27日,蕭振瀛、雷嗣尚與和知鷹二第一次會談,首先告以軍事協定不能簽訂,軍權死活不能出讓,這是誰也知道的。和知鷹二倒也痛快,立刻回答軍事協定與經濟協定,均在恢複七七以前原狀後再辦。

蕭振瀛、雷嗣尚趕緊打電話給委員長,委員長一聽日本人對自己的軍權沒興趣、立刻指示,“ 1.與對方談話,切不可稍有一點增減,必須依照所麵述之範圍,萬不可有所出入。”意思是你倆別隨便許諾,告訴你們啥就說啥。

“2.不可抱有成就之望,要知我方全處被動地位,遷就不但無益,必受大害。如主動方麵有誠意,我方不遷就,亦能成就也。”意思就是雖然咱們一路敗仗也不能“遷就”,要窮橫窮橫的。

“3.每日在途中住宿地,能通長途電話時,請通電話一次,以便隨時接洽,恐逐日局勢有變化,俾可隨時洽商也。”要理解委員長的“急迫”心情。

“4.對於無商量餘地之事,如彼方再三試探,必須堅強拒絕,以我方本不望有所成就,而所欲望成者,實在對方也。此意須特別認識,並知我國至此,實毫無其他希望,隻有死中求生之一途也。”這個就是指所謂的《軍事協定》了。

“5.一切言語態度,須十分穩重從容,萬不可帶有急忙之色。緩急先後,皆由其便。我方必須以無所為〔謂〕之態度處之,更不必要求其必答,有所期待也。須知我方除此之外,並無再可商洽之事,即以此為最後之辦法也。”意思就是“裝”。

“6.所寫具體各件,切不可以書麵明示彼方,且須對彼言明,無具體成文之件攜來,一切皆以口頭商洽,作為臨時相商之事可也。”這個你懂的。

接到委員長的指示之後,二人下午繼續與和知鷹二談判,開始具體商談,有些要求不痛不癢,但是“4.如果軍事停止,一切恢複七七前狀態後,中日兩國誠意展開兩國、兩民族之全麵合作,將來定可做到經濟合作,外交一致。”這等於是有軍權的大“滿洲國”,蔣委員長還企圖留下一件底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