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47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16

(2023-04-12 05:05:05) 下一個

16

 

1938年第269旅擴編為第110師,吳紹周升任副師長,師長是老資格的日本士官生張軫,其實不大管事兒,部隊基本全交給吳紹周,台兒莊大戰第110師的作戰也都是吳紹周指揮的。

徐州會戰後期升任第110師師長,1943年升任第85軍軍長,1945年抗日戰爭最後一役西峽口戰役中,重陽店殲滅戰、豆腐店殲滅戰盡展國軍主力風采。

1948年吳紹周被俘後被送往北京廣安門解放軍官教導大隊學習改造,期間韓戰爆發,誌願軍對美軍異常凶猛的火力感到異常吃力。而第85軍基本是全美械裝備,吳紹周對於美軍的火力運用自然很有心得,就此吳紹周提出一是夜戰、二是近戰,塹壕隱蔽接敵,抵近射擊爆破,此主題由第18軍軍長楊伯濤執筆,形成了一個六萬多字的《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大家都知道1959年第一批戰犯特赦,其實吳紹周1952年就被放回家了,這個《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的作用至關重要,執筆楊伯濤也列為第一批特赦之中,而吳紹周更是在第一批之前啊。

吳紹周回長沙家裏打紗織布自食其力,後來陳明仁回湖南探親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就反映一下,於是調到到長沙織布社從事管理工作,之後又聘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1962年吳紹周出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1965年5月10日不幸中風,在家中溘然長逝,享年62歲。

第110師陣前倒戈的兩個團在1949年2月9日編入人民解放軍第42師,廖運周任師長,1950年5月,第2野戰軍和所屬兵團番號取消,所轄部隊劃歸西南軍區建製,廖運周兼任雲南軍區麗江軍分區司令員,1952年9月入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12月軍事學院畢業後派任沈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1955年9月27日授予少將軍銜,1962年8月轉業後任吉林省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委主任委員,後來就是民革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委員啥的啦,1996年5月於北京病逝。

黃維坐牢一直做到最後人家一個都不留全攆出去了,1975出來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1989年3月於北京病逝.

吳紹周被釋放之後應該再也沒有見過廖運周,要不然不能等到陳明仁反映情況,而黃維和廖運周見過一麵,是在一次黃埔同學會上,黃維當然是梗著脖子不看他。也許廖校長幾十年後寫這個“德安西部的一個小鎮”三人會麵是紀念當年的戰鬥友情吧。

三人在“德安西部的一個小鎮”見麵,“黃維在知曉我是黃埔5期炮科畢業生之後,又當麵考問過用炮原則,鄭重地將他的一個反坦克連(四門炮、七八十人)臨時配屬給我團,並反複叮囑了打坦克的要領。”

黃維有些小題大做,其實37戰防炮就是直瞄,使用原則和打槍一樣,和“用炮原則”沒有關係,是不是廖校長?

黃維黃軍長很大方,一抬手就是一個戰防炮連,可問題是“第110師沒有固定的防守陣地,任務是沿公路打運動戰。”而第18軍第11師卻有“固定的防守陣地”,反坦克更為迫切,況且這個37戰防炮重432公斤,一般是汽車牽引行動。雖然可以分解為11個部件,最重的炮身約為43公斤、其他最輕的也有30來公斤,但是沒有裝具,隻能馬馱或者車載,人力搬運是辦不到的。第110師“沿公路打運動戰” 不可能沿著公路機動,而是在公路兩側山地行動,這四門炮如何呢搬動跟著走呢?

不管他了,雖然這個“七八十人”的連自己是搬不動的,不過地下黨總是有辦法的,這四門戰防炮跟著師長吳紹周、團長廖運周往回又走了200裏歸入第656團,又跟著第656團翻山越嶺打運動戰,最後又“急行軍二三十裏”,總算到了小坳有了用武之地。廖團長把戰防炮連布置在小山下公路正麵,“這裏正好是坦克轉第一個彎的地方,坦克前部鋼板厚,火力強,側麵沒有火力,反坦克炮連安排在這裏,正麵不受敵,打側麵最有效。”

似乎廖團長沒有打過日軍戰車。日軍在侵華作戰中使用的最好戰車也就是89式中型戰車,戰鬥全重12.7噸,裝甲使用了表麵滲碳的鎳鉻鋼裝甲,正麵裝甲17mm,側後裝甲15mm,頂甲10mm,底甲5mm。這種所謂的“中型戰車”對於日軍來說也是稀罕物,一般是使用95式輕型戰車,正麵裝甲隻有12mm,近距離重機槍就可以撕開鐵皮。

而廖團長手裏的“37戰防炮”是德國的PAK37戰防炮,使用鎢芯穿甲彈在500米處距離可以擊穿48毫米垂直裝甲,所以講廖團長所說的什麽“打側麵最有效”在這裏是外行話——“37戰防炮”打日本的這些戰車,無論正麵還是側麵,都是可以輕鬆對穿。

“隻有反坦克炮連一戰奏效,成功地將坦克打趴在這裏,迫擊炮才能發揮出威力。在“S”形的第二個彎路處,小坳的山後麵,架起了12門迫擊炮,六五六團原有8門,辛旅長為了加強火力,又下令將撤退到前方左邊的六五五團的4門迫擊炮調過來。12門大炮,炮口正對公路,由團附常海亭指揮。團指揮所就設在了中間的小高地上,以利兩麵的指揮。”

“黃昏以前,公路上開來了七八輛敵坦克。反坦克炮連一陣炮火打壞了兩三輛,由於這裏一側靠山,一側鄰水,前麵的堵住了道路,後麵的也無法前進。天黑以後,日軍的車輛陸續開來了。本來,日本人不在夜間行軍,這次中國軍隊一撤,他們自以為一路太平,夜間也敢行車了,沒想到複仇的炮火正在小坳等著他們。”

這次日軍也過於托大,前麵坦克都被“壞了兩三輛”,也不下車偵查也不派出步兵搜索,而是“天黑以後,日軍的車輛陸續開來了”,原因就是第11師撤的太快,連“彈藥庫都忘了上鎖”,實在無需多慮,哪裏能想得到這裏還有一支地下黨領導的部隊找到了“忘了上鎖”的彈藥庫——上鎖、不上鎖有差別嗎?

“這天晚上,月光明亮,公路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日軍的車輛越聚越多,由於不能通行,喇叭聲、喧嚷聲響成一片。就在這時,廖運周下令開火,迫擊炮把密集的炮彈潑向敵車隊。這次阻擊十分痛快,迫擊炮隻要對準公路方向,不用瞄準,幾乎彈彈不空,炮彈也有的是,沒有後“顧”之憂。在縱深二裏多長的公路上,到處可見敵兵車中彈後升起的火光,這一段公路成了一片火海,火光把周圍照得亮如白晝。”

這一仗實在是“爽”!廖團長在“中間的小高地上”兩麵看得清楚,特別是光線給力,“這天晚上,月光明亮,公路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

廖團長光忙著低頭看月亮照的公路通亮,沒工夫抬頭看看月亮,要是廖團長在指揮作戰的緊張時刻能瞟一眼月亮就好了,第11師撤出小坳是9月24日,這天恰好是陰曆八月初一——恰恰沒有一丁點兒月亮,廖團長啊廖團長、你說說尷尬不尷尬?

哎呀呀,這可腫麽辦?廖校長,要不咱們就改成黃維軍長不光送了一個戰防炮連,還附帶給了幾個性能不錯的微光夜視儀、您看好不好?

就這樣,地下黨廖運周帶領第656團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正確的戰鬥,“第二天天一亮,隻見被打壞的二十多輛坦克,無數日軍的屍體趴在公路上,打壞敵運輸車輛未加以細致統計。這時,小坳的上空出現了敵偵察機,附近的山頭上也插上了膏藥旗。第656團當即從公路兩側的小路隱蔽地撤離。”——其實日軍的1938年的武漢攻略,還沒有坦克建製使用的思想,那是在一年以後的南昌會戰,現時都是零散配合步兵作戰,不會出現幾十輛坦克紮堆在山路行進的情況,而且日軍一般不在夜間行動,因為自己有航空兵偵查,再說了行軍前有尖兵、後有斷後,夜裏漆黑一片就集團在山路行軍,是不是覺得活夠了?廖團長啊廖團長,咱們別鬧了、好不好?

打這個仗爽是爽,可就是“從公路兩側的小路隱蔽地撤離”比較痛苦,4門戰防炮怎麽搬啊?這可是要還給人家黃軍長的啊。

第27師團進占小坳之後,本部第3聯隊負責向東擴展,在麒麟山、白水街遭到中國軍隊的強力打擊幾乎全滅。向西攻擊的部隊為配屬行動的第101師團第102旅團4個大隊為基幹的佐枝支隊,在武寧魯溪鎮西部覆盆山遭到第8軍的激烈抵抗,雖然實現突破但是第103聯隊損失極其慘重,9月29日續攻魯溪鎮東部的何家山,而背後中國軍隊第58師、第91師、預備第6師及第4軍一部圍了上來展開攻擊,第103聯隊立刻陷入苦戰,陣線散亂、處處遺屍,聯隊長穀川幸造大佐被擊斃。

現在第27師團西進受阻、東擴被擋,而且兩處部隊都遭到了嚴重打擊,整個部隊行動停滯於此處,可是周圍中國軍隊越聚越多,有被合圍的危險,為今之計隻有選擇一個方向突出去。西進奪占箬溪是原定目標,而在小坳東擴是臨時加碼,不能再管了!第27師團師團長本間雅晴給第11軍發電報不幹了,“據目前情況,暫不打算攻擊白水街。”

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看了電報氣的把鼻子往回扭了一扭,“又他娘的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把戲!”其實第27師團現在的倒黴德行岡村寧次也不是不知道,況且原本的命令就是讓第27師團向箬溪突進,到了小坳又讓向東打,這就算加碼了,還遭到了中國軍隊的圍毆,難怪人家第27師團不願意。不過事出有因,9月11日給第27師團下命令沿瑞武路突擊箬溪,16日開打進展還算順利,於是第11軍又起了打德安的念頭,而且從9月下旬開始給第106師團的補充人員陸續抵達九江,20日下命令讓第106師團“突破五台嶺附近之敵陣地,迅速進入德安西南地區,從側背攻擊德安周圍之敵。”

德安北部正麵防線很完整,特別是德安北麵10裏的烏石門,中國軍隊在此建立了“反八字陣地”,“重機槍設置在烏石門線反八字陣地的盆沿上,其最大射程4000公尺,能打到馬回嶺。炮兵能打到全陣地的前沿。以步、炮兵的火力在馬回嶺盆地組成了嚴密的火網。”

這種情況下進入澡盆去進攻盆沿,實在是嫌自己的命太長,那隻能避開正麵去打側麵。不過就憑第106師團那個熊樣,已經讓人家打了兩回半條命了,如今鑽隙打側麵就行?如果能讓第27師團在小坳東進接應一下第106師團,也許這個熊樣能混的過去。可是現在第27師團在小坳被圍毆撒腿就跑,隻能讓第106師團自己去鑽隙吧。

9月20日第11軍下達命令,同天原蕪湖守備第106師團第147聯隊主力歸建,706名新兵也分配於各部隊,由於此路全是山地,全師團改為馱馬編隊。就此一番折騰之後,9月25日日軍第106師團從馬回嶺出發西進。出發前第106師團情報主任參謀病重不能隨行,第11軍“特將第11軍參謀櫻井鐐三中佐配屬給該師團”,就是這個陰差陽錯把第106師團送進了絕路,不過也因此陰差陽錯最後也算救了第106師團一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