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32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1

(2023-03-22 05:06:33) 下一個

第五章 鏖戰幕阜山

 

1

 

日軍攻占九江之後,戰局頓時有利。

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眉目之情在於山水,“天下眉目之地”是說九江之美,不過美不美和武漢會戰沒有半點關係,關鍵在於山水。

九江是長江重要港口,日軍據有九江之後,兵員輸送、補給軍需都可登陸上岸。由於日軍完全控製長江水路,九江就是日軍向武漢江南進攻的出發陣地。如果從此番武漢攻略的起點蕪湖算起,那就是躍進了800裏,而離武漢僅有500裏了,實在是戰役上的勝利。

由九江出發,隻要部隊沿江強力推進,在海空軍的配合下,突破瑞昌至陽新150裏山區,其後基本就是坦途,武漢即在囊中。而這塊山區為丘陵、低山地貌,中國軍隊的阻擊陣地往往隻能依托200米、甚至不到百米高的山地,實在不能說有什麽打不過去的理由。

所以講,保持住九江這個出發陣地,日軍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攻取武漢隻是時間問題。而保持九江,隻要將南潯路的中國軍隊驅逐就可以了。基於這個認識,日軍第11軍決定波田支隊及第9師團為向西攻擊的強力部隊,打穿瑞昌、陽新之間的幕阜山,向江漢平原突進。第106、第101師團執行南潯路作戰,而且不僅僅限於驅逐中國軍隊,還要尋機攻克南昌,一方麵包抄九江南側廬山地區的中國軍隊,另一方麵,如果戰事發展有利,可以進一步抄擊嶽陽或者長沙,對武漢進行戰略包圍。當然這是大的企圖,現在的情況是先擴展控製九江的範圍,第106師團南下九江縣,占領大天山、馬鞍山,屏護九江基地。

而國軍這麵,日軍第一腳踹開馬當、第二腳踹開彭澤、第三腳踹開湖口、第四腳踹開了九江,連著挨了四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算也看出九江這個門道了。馬當、彭澤、湖口,都不是港口或者是規模太小,無法支持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況且這三個地方,一麵是長江、一麵是山區,其間走廊隻有十裏、二十裏寬,對日軍來說,實在是側水側敵,既無法支持大規模登陸、也不支持大規模展開,用兵限製極多。中國軍隊在此地帶沒有達到有效阻擊日軍的目的,而現在日軍占居九江,戰事前景極其惡劣。

馬當、彭澤、湖口的快速丟失和會戰設計有直接關係,軍委會僅僅把要塞當作單點防禦,守衛部隊更是毫無沿長江機動能力的“江防軍”,日軍集中力量打一點就破一點,國軍方麵根本沒有利用要塞吸引日軍、消耗日軍、甚至消滅日軍的念頭,隻有“堅守三個月”這樣的所謂“空間換時間”低級概念。

7月25日第9戰區根據戰況,為保守贛北、鄂東主要陣地,不宜再向九江投入兵力而徒增損失,決定令第2兵團調整部署,並放棄九江。第2兵團總司令張發奎於25日22時10分下達撤退命令。現在空間丟了、時間也沒換來,這下子委員長急了,26日立刻給陳誠回電報,“限四小時。德安。陳長官。……(一)決在瑞昌、德安一帶與日軍決戰……”

張發奎在8月7日有關九江戰事的《報告書》裏 “此次於短期內決定固守”之後原有說明原計劃“不固守九江”,成文之後這個說明被刪掉了,真是難為張發奎“為尊者諱”。不過委員長的脾氣就是馬當“堅守三個月”、馬當丟了就“固守”彭澤、彭澤丟了就“固守”湖口、湖口丟了隻能是“固守”九江,現在九江又丟了,沒有啥可“固守”的了,那就“決戰”——慌裏慌張九江都守不住、慌裏慌張就能“決戰”?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的軍事戰略戰術水平大概隻能相當於能看懂地圖。九江原先不準備固守,那麽就應該另做打算,重新設計戰場;現在“固守”九江丟了,那就隻能再做打算、再次去設定目標、設計戰場,而不是什麽“決戰”——因為現在的“決戰”,正是日本人希望的。

此次日軍武漢攻略,沿長江兩岸突進,水空優勢,攻擊勢頭銳利,既然不好抵擋,那就想辦法慢慢抵擋,爭取打出“厲害變換線”、爭取勝利。一開始就要充分利用馬當、彭澤、湖口這一狹長地帶遲滯日軍、消耗日軍。如果在此地帶打不出“厲害變換線”,防守九江的決心也就下定了、也就會早做準備了,繼續爭取“厲害變換線”。如果九江之後的戰事還打不出“厲害變換線”,那就爭取時間上的“厲害變換線”——拖到長江枯水期再看發展。而現在連挨四腳之後就急了、就要“瑞昌、德安一帶與日軍決戰”——日軍部隊、補給在九江源源不斷登陸,委員長你決什麽戰啊?

雖然委員長喊出來“決戰”,但是日軍第106師團並未停止行動等待中國軍隊的什麽決戰,而是準備南下攻取德安威脅南昌,最主要的目的是從底部兜擊廬山一帶的中國軍隊。7月28日,日軍第106師團沿南潯鐵路南下,剛剛出門就在九江縣沙河街鎮遭到李玉堂第8軍第3師和李漢魂第64軍第155師的阻擊。

這兩個師都是兩位軍長的看家部隊,前一陣子九江保衛戰一陣亂打,兩個師都沒怎麽能使出全力。現在退守九江外圍、日軍反倒追上來了,打!

平地作戰還是打不過,日軍第106師團這番南下作戰動用全部3個聯隊,部隊源源而至,第8軍第3師後撤8裏占領鳳凰嘴,卡住南潯鐵路要道;第64軍第155師後撤10裏退守西南山區,在南昌鋪一線建立陣地俯瞰南潯鐵路。

二虎攔路!他娘的,打開它!日軍第111旅團第113、第147聯隊排開陣勢展開攻擊。

這二虎都是本係統的看家部隊,看家部隊就得有看家的本事,要不然這幫軍師長就別混了。第8軍軍長李玉堂黃埔1期,與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合稱三李一王,從1932年起就任第3師師長,此時升任軍長還兼著師長不放手。第1軍是蔣委員長的基幹部隊,沒有第1軍就沒有委員長的今天,而第3師又是第1軍的基幹部隊,部隊無論從能力還是作戰精神上都是一流的,李玉堂從黃埔出來,先是在第1師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後轉到第3師任旅長、然後師長,確實是蔣委員長的悍將。1951年李玉堂因通共被捕,審判長錢大鈞認為李玉堂對妻子通共並不知情,判處徒刑7年,後加判為15年,即便如此也沒有留下李玉堂的性命,蔣委員長在判決書上寫了一個“恥”字,那隻有槍斃啦。1952年2月5日,李玉堂與夫人陳伯蘭共赴黃泉。

李玉堂留下遺書,“我命已矣!但事與我無關。總統命令,已無申訴餘地,我死後望有公論。我無對不起國家之事,國家如此對我,於國家何益?實為共匪所快。我不足惜,不過一生為國,如此下場,心有不甘耳!……和平後,葬我於徐州雲龍山……”

李玉堂通共一案撲溯迷離,1983年7月2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經過國務院批準,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1949年,李玉堂任海南防衛副總司令期間,中共通過關係策反李玉堂,李接受中共的條件舉行起義。因交通中斷,李玉堂未及時接到中共關於起義的指示,即隨國民黨軍隊撤往台灣碧潭。”

與此相對的台灣方麵於2004年公開發表啟事 “李玉堂將軍及夫人陳伯蘭沉冤昭雪並頒予‘恢複名譽證書’”……

當時的敵對雙方現在都對李玉堂做出了肯定性的結論,真是咄咄怪事。

無論如何,校長殺了學生都是悲劇。李玉堂死後十年,蔣介石來到金門巡視,眺望大陸河山感覺無望,不禁悲從中來狂喊大叫,“反攻大陸,你們快反攻啊!”

在場軍官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說話。黃埔3期的金門守備司令劉安祺鼓起勇氣說點兒“場麵話”,“校長,我們還沒準備好。”

蔣介石聽了大怒,掄起手仗就打劉安祺。打了幾下放聲大哭,“玉堂啊!玉堂你在哪裏?你在我就不用受這些人欺負了。”在場將領無不泣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